导图社区 政治总结(史纲)
时间轴、史纲线索、易错点。会议总结:党成立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 & 抗日 & 解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编辑于2022-12-26 16:09:12 山东省史纲
1840 - 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近代史的起点
社会性质 & 社会阶级
性质 (P116)
开始形成 VS 基本形成:《南京条约》VS《辛丑条约》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
半殖民地,原因?
半封建,原因?
阶级
旧的阶级的变化
农民阶级
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 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补充: 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同时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因)。
地主阶级
出现了一批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一部分地主转化为资本家。
新的阶级的产生
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产生的。 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 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五四运动: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的舞台。
资产阶级
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组成:官僚买办资本家 or 民族资本家。
社会主要矛盾 & 历史任务
两对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当资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进行民族战争去反抗外国侵略。这时,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举例: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反帝运动。 当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抗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举例: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辛亥革命。
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 这典型地表现在义和团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 第二阶段才进到理性的认识阶段,即看出了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这种认识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
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
条约汇总
中英
1842《南京条约》
1860《中英北京条约》
1898《展拓香港界址条约》
逐步占领了我国的香港
1843《虎门条约》or 《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
中美
《望厦条约》
中法
《黄埔条约》
中俄
《瑷珲条约》
对社会性质影响深远的战争(P116)
民族意识的觉醒(人物、思想、主张)
“觉醒”汇总
鸦片战争前后
开始有少部分人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
《四洲志》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改革派
郑观应
梁启超:“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为梁启超所说。 谭嗣同:“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是谭嗣同在1896年《有感》中所写。
在所著《盛世危言》中提出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这些主张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甲午战争后(救亡)
严复
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在该书按语中指出,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而竞争,“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中华民族也不能例外。中国如果不能改革自强,就会“弱者先绝”,亡国灭种。
《天演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救亡决论》
“救亡”
孙中山
孙中山1894年11月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瞬,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由此,他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补充)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
指导思想 VS 目标 VS 首要目的 VS 根本目的
军办企业 VS 民用企业
军用企业: 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最早创办的是1861年的安庆军械所)。 举例: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 民用企业: 创办方式: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 性质:虽然受官僚控制,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举例: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P141T22C: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P127T38:***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 革命派反对贫苦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其理论方面的弱点。 P143T33: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国情没变,矛盾没变,任务也就没变)
三民主义
孙中山指出,民族主义不是简单的排满,不是针对一切满人,而是要结束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及其媚外政策孙中山强调,政治革命应当与民族革命并行。 民族革命是扫除“现在的恶劣政治”,而政治革命则是扫除“恶劣政治的根本”,从而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集国内民族压迫与封建专制统治于一身的清政府
挽救共和的努力 (P126)
涉及到的第一、开端、异同点等
《南京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资政新篇》
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林则徐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冯桂芬
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次反封建 and 反侵略
戊戌维新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
兴中会
孙中山到檀香山组建的第一个革命团体
中国同盟会
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萍浏醴起义
同盟会成立后发动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维新派 VS 守旧派 (P125)
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鸦片战争 VS 洋务运动
近代史起点 VS 近代化开端
洋务运动 VS 戊戌维新
近代教育 VS 近代国立高等教育
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对比
各阶级的制度主张对比
《海国图志》and《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际上要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改革,而《海国图志》仅仅主张向西方学习 当时世界历史潮流是资本主义制度正在逐步取代封建制度,洪仁肝的《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是同步的。但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施。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资政新篇》and《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即使在太平军占领地区也并未付诸实施,《资政新篇》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也未能付诸实施。 《天朝田亩制度》and《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明显的反封建的进步性。 《天朝田亩制度》VS《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制度,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天朝田亩制度》没有这些思想。
都具有进步意义
超经典习题
1. P141T19C
2. X-1-6
1919 - 1949 新民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主要历史事件(补)
新文化运动(1915,陈独秀)
五四运动(1919)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
成立后的各种”新“与不能说是“新”的关键词
理想 and 奋斗目标
革命方法与领导核心
指导思想
“新”
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革命新纪元
革命道路
革命任务
非“新”
党组织的各种罢工
大革命(1925-1927)
土地革命战争(1925-1937)
抗日战争(1931-1945)
解放战争(1945-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毛中特)
一、 总路线
1. 第一次提出
2. 完整表述
3. 革命对象
4. 革命动力
5. 领导权
6. 革命性质
7. 革命前途
8. 革命世界意义
都与什么有关
9. 怎么走
10. 革命实质
二、 基本纲领
1. 政治纲领
2. 经济纲领
(1) 主要内容
(2) 双重性质
(3) 最具特色
3. 文化纲领
三、 道路
1. 提出
(1) 初步形成
(2) 最终确立
2. 原因
(1) 具体国情
(2) 特殊国情
3. 主要内容
四、 基本经验
1. 统一战线
必要性
可能性
两个联盟
2. 武装斗争
3. 党的建设
思想建设放首位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三大作风
所涉及的各种比较、异同点
新文化运动 VS 五四后的~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队伍的构成
三民主义:新 VS 旧
两次国共合作的对比
超经典习题
1949 - 1956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毛中特)
一、 经济成分
国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
合作社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过渡性质
二、 阶级:工农民资小资
三、 社会主义改造
1956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重要时间点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978年:改革开放
2012年:进入新时代
毛泽东思想(毛中特部分)
一、 形成条件
1. 时代背景
2. 实践基础
二、 形成和发展
1. 初步形成
(1) 时间上?
(2) 理论上?
2. 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
系统概述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和十一届六中全会
三、 活的灵魂
1. 提出:十一届六中
2. 内容(“实wu众独”)
四、 内容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五、 历史地位
邓三科
习思想(关键词)
各类线索
一、 会议总结
党成立初期
中共一大(1921.7)
中共二大(1922)
(1) 纲领:最高 & 当前(反帝反封)
(2) 群众路线
(3) 民主的联合路线
中共三大(1923)
大革命时期
国民党一大(1924)
八七会议(1927)
(1) 转折之一
(2) 纠错 + 找路
(3) 土地革命 & 武装斗争(方针)
(4) 枪杆出政权
(5) 翟秋白 中央临时政治局
土地革命 & 抗日 & 解放
古田会议(1929)
(1) 原则: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2) 中心思想:用无产阶级的思想进行党和军队的建设
(3) 红军性质
遵义会议(1935.1)
(1) 解决问题:军事 & 组织(无思想)
(2) 开始确立 & 开始形成(领导~)
(3) 党政治上:走向成熟
(4) 生死攸关转折点,三个挽救
瓦窑堡会议(1935.12)
(1) 提出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2) 阐明战线可能性
(3) 我们态度:批“左”,战线领导作用
(4) 口号:“工农”改“人民”
洛川会议(1937)
(1)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 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3) 全国军事总动员 & 全国人民总动员
(4) 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
(5) 山地游击战争 & 抗日群众运动
六届六中全会(1945)
第一次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常作为干扰项)
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会议
六届七中全会(1945)
中共七大(1945)
七届二中全会(1949)
过渡时期
七届三中全会(1950)
八大(195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八届九中全会(1961)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
十二大(1982)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
十三大(1987)
南方谈话(1992)
十四大(1992)
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十五大(1997)
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补充
邓小平理论
轮廓形成:十三大
成熟:南方谈话
二、 土地政策
总:
党成立之前的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新、旧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
新三民主义提出“耕者有其田”
党在各个时期的
土地革命时期
1. 井冈山土地法
2. 兴国土地法
(1) 限制富农
(2)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
抗战时期:减租减息,削弱封建剥削
解放战争时期
1. 五四指示
(1) 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
(2) 减租减息变为“耕者有其田”
(3) 封建剥削:削弱向废除的过渡
2. 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耕者有其田”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剥削,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保存富农经济
规模最大,最好
农业合作化(三大改造)
(1) 方针: 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
(2) 原则: 自愿互利
(3) 农民土地私有制变为土地公有制
改革开放时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新时期:所有权、 经营权、 承包权,三权分置
三、 思想解放
维新派 VS 封建地主
维新派 VS 革命派
新文化运动
前所未有、空前深刻
为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准备了基础和条件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
延安整风(1941~1945)
整风运动(1957)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
四、 文献著作
严复
陈天华(资产阶级革命派):《警世钟》、《猛回头》。
李大钊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毛泽东
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 1928.10《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928.11《井冈山的斗争》
3. 全民主抗战时期
(1) 1937《实践论》与《矛盾论》
(2) 1942.2《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
4.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成立后
(1) 1956.4《论十大关系》
(2) 1957.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马恩列
《德法年鉴》:“转变”,“奠定思想前提”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 & 历史唯物主义
《共产党宣言》:公开问世
《资本论》:“最厚重”,“工人阶级圣经”
《反杜林论》:“全面阐述”,“百科全书”(百杜)
五、 关键词(混)
关于矛盾
土改完成后
中共八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九大
时间轴
1. 总:
2. 1840~1844:
3. 1851~1864:
4. 1883~1898:
5. 1898~1906:
6. 1911~1918:
7. 1919~1926:
8. 1927~1931:
9. 1932~1936:
10. 1937~1945:
11. 1945~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