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Computer Organization)指的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包括机器级内部的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以及逻辑设计等。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组成设计主要是围绕提高速度,着重提高操作的并行度、重叠度,以及功能的分散和设置专用功能部件来进行的。
专用部件的设置(是否设置乘除法、浮点运算、字符处理、地址运算等专用部件,设置的数量与机器要达到的速度、价格及专用部件的使用频率等有关)。
各种操作对部件的共享程度(并行度)(分时共享使用程度高,虽然限制了速度,但价格便宜。设置部件多降低共享程度,因操作并行度提高,可提高速度,但价格也会提高)。
功能部件的并行度(是用顺序串行,还是用重叠、流水或分布式控制和处理)。
控制机构的组成方式(用硬件还是微程序(软件)控制,是单机处理还是多机或功能分布处理)。
缓冲和排队技术(部件间如何设置及设置多大容量的缓冲器来协调它们的速度差。是用随机、先进先出、先进后出、优先级,还是用循环方式来安排事件处理的顺序)。
预估、预判技术(用什么原则为优化性能预测未来行为)。
计算机实现(Computer Implementation)指的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看得见的设备的连接、划分),包括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器件、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与连接,专用器件的设计,微组装技术,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等。
指令系统的确定属于计算机系统结构。指令的实现,如取指令、指令操作码译码、计算操作数地址、取数、运算、送结果等的操作安排和排序属于计算机组成。
结论:机器/汇编指令系统、数据表示、是否采用通道方式输人/输出的确定属于计算采用结合型还是独立型,则属于计算机组成。
内容来源:MindMaster竖屏导图 绘制:短暂
功能属性
系统机器级的管态和用户态的定义与切换(状态之间切换)
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使用方式、流量、操作结束、出错指示等的机器级I/O。(机器级输入输出系统)(也是概念属性)
概念属性
硬件能直接识别和处理的数据类型及格式等的数据表示。
通用/专用寄存器的设置、数量、字长、使用约定等的寄存器组织
二进制或汇编指令的操作类型、格式、排序方式、控制机构等的指令系统。
主存的最小编址单位、编址方式、容量、最大可编址空间等的存储系统组织。
中断的分类与分级、中断处理程序功能及入口地址等的中断机构(中断系统)。
目前的通用机来说,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属性(概念属性、功能属性)
结论: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的是软、硬件之间的功能分配以及对传统机器级界面的确定。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者或编译程序生成系统设计或生成的程序能在机器上正确运行提供应看到和遵循的计算机属性。
计算机系统结构也称计算机系统的体系结构,它只是系统结构中的一部分,指的是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的系统结构。其界面之上包括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和应用语言级中所有软件的功能,该界面之下包括所有硬件和固件的功能。因此,它(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软件和硬件/固件的交界面,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者或编译程序设计者看到的机器物理系统的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