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小型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
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中小型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
编辑于2020-02-09 01:40:11中小型网络系统总体规划与设计
网络总体设计基本办法
核心层
技术标准
10GE
GE
核心设备
高性能交换路由器
具有冗余链路的光纤
两种结构
直连两台路由器
利用了核心路由器的带宽
占用路由器端口较多,成本上升
使用专用服务器交换机
增加一台连接服务器集群的交换机
使用链路冗余的办法,间接连接核心路由器
可以分担路由器的带宽
形成宽带瓶颈
存在单点故障的风险
网络流量的40%~60%由核心层承载
汇聚层与接入层
分层设计
便于规划和分配带宽
均衡负荷
提高网络效率
两级之间带宽比一般控制在1:20
交换机
分类
支持的技术类型
Ethernet
10Mbit/s
Fast Ethernet
10/100Mbit/s
GE交换机
1Gbit/s
内部结构
模块式交换机
固定端口交换机
应用规模
企业级交换机
部门级交换机
工作组级交换机
技术指标
背板带宽
全双工端口总带宽
计算方式
端口数*端口速率*2
计算时对于a/b类型的取最大速率
上联端口带宽的本质就是总带宽
交换方式
模块式或固定端口配置
支持VLAN能力
关键设备选型
基本原则
厂商与产品系列的选择
网络的可扩展性考虑
网络技术先进性考虑
路由器
性能主要指背板交换能力
大于40Gbit/s称为高端路由器
小于40Gbit/s称为低端路由器
技术指标
吞吐量
包转发能力
端口吞吐量
一个端口的包转发能力
整机吞吐量
整机的包转发能力
端口数量
包类型
包长度
背板能力
背板是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物理通道
决定了吞吐量
高性能路由器
交换式结构
传统路由器
共享背板
延时与延时抖动
数据包第一个字节到该帧最后一个字节离开路由器就是延时
决定因素
包长度
链路传输速度
延时的变化量就是延时抖动
数据包对延时抖动要求不高
一般不作为告诉路由器衡量指标
语音,视频业务对延时抖动要求却较高
丢包率
持续的,稳定的负荷下,由于包转发能力的限制而造成的包丢失的概率
被用作衡量超负荷工作下的性能衡量指标
突发处理能力
以最小帧间隔发送数据包而不引起丢失的最大发送速率来衡量突发处理能力
服务质量
队列管理机制
拥塞管理机制
队列调度算法
端口硬件队列管理
支持的QoS协议
路由表容量
决定包转发路径的主要依据
任务
建立和维护当前网络链路状态
与节点相适应的路由表
指可以储存的最多的路由表项的数量
高端路由器可靠性与可用性要求
无故障连续工作时间
大于10万小时
系统故障恢复时间
小于30min
具有自动保护切换功能
主备切换小于50ms
SDH与ATM接口自动保护切换功能
切换时间小于50ms
系统内部不存在单故障点
热插拔冗余备份
主处理器
主储存器
交换矩阵
电源
总线管理器
网络管理接口
线卡有备份
提供远程测试诊断能力
网管能力
管理员可以通过网络管理程序和通用的网络管理协议SNMPv2等,对网络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和操作
专业术语
无故障连续工作时间
MT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