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史思维导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诞生文明的国家之一,有近5000年的历史。中国古代史包括三个阶段:原始社会阶段(距今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阶段(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5年)和封建社会阶段(公元前475年-公元1840年)。
编辑于2020-02-10 07:21:45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政治
夏朝(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 1600 年)
禅让制 —> 王位世袭制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传贤 —> 传子,公天下 —> 家天下
基本奠定了后世国家框架
夏王拥有较大权力; 六卿 —> 民事、军队; 《禹刑》 —> 历史上第一部奴隶制法典
商(公元前 1600 ~公元前 1046 年)
宗法制
以血缘为纽带,每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神权与王权结合
占卜
内外服制度
内服: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 外服:商的附属国统治的地区
西周(公元前 1046 年~公元前 771 年)
分封制
目的
巩固奴隶制统治
分封对象
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
内容
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 世袭统治权; 朝贡、军赋、力役
影响
天下共主,扩大西周统治范围; 诸侯在领地内较大独立性,为后期分裂割据埋下隐患
宗法制
一个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两个原则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三个形式
家谱,宗祠,族规
四个观念
亲亲尊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男尊女卑,裙带风气、庇护心态
礼乐制度
等级差异
舞乐
作用
维系等级制度,规范贵族行为
巩固统治
东周
特点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制分封制破坏
各国变法,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两个阶段
春秋(公元前 770 ~公元前 476 年)
战国(公元前 475 ~ 公元前 221 年)
经济
农业
距今七八千年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农业工具
石器为主,广泛使用木器、骨器
距今一万年左右
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和粟的国家
商周时期
青铜农具,但主要材料还是木、石
西周
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东周
工具
铁农具,牛耕技术开始出现
耕作方式
垄作法
水利工程
春秋
芍陂
淮河流域
战国
都江堰
成都平原
郑国渠
秦国关中地区
经济模式
小农经济
含义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
形成基础
生产力水平提高
土地私有制确立
特点
分散性
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
封闭性
脆弱性
易受天灾、国家政策影响
落后性
人们满足现状,缺乏进取心,阻碍进步和发展
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
已掌握冶铜技术
夏商周时期
青铜铸造,由官府垄断
商周时期
青铜文明: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三星堆青铜礼器
商朝
织机,丝织品
原始瓷器
西周
斜纹提花织物
晚期:铁器
东周
冶铁技术,私营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商业
经济政策
夏商西周时期
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
性质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内容
层层分封,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 向国王交纳贡赋; 庶民、奴隶被剥削
意义
维护奴隶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
齐:管仲改革
井田畴均
相地而衰征
土质好坏和产量高低征收赋税
实质
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鲁:初税亩
实质
承认土地私有合法性
魏:李悝变法
内容
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
平籴法
《法经》
影响
加强地主阶级专政
楚:吴起变法
限制贵族权利、改变分封制、整顿吏治
秦:商鞅变法
内容
军事
废世卿世禄制—>军功受爵
经济
废井田制—>土地私有制 弃农经商严惩
政治
废分封制—>县制
思想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
评价
积极
消极
文化
思想流派
百家争鸣
原因
政治
王室衰微,分封制趋于崩溃
经济
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阶级基础
士 崛起
文化
私学兴起
诸子百家主张
文学成就
春秋末年
诗经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由孔子整理,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奠定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基础
战国时期
楚辞
代表作
离骚
浪漫主义风格
屈原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以南方民歌为基础
其他成就
历法
《夏小正》
历法
改进为"殷历"
甲骨文
汉字形成完整体系
战国
帛画
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发明世界上最早指南仪器——司南
天文学家石申,赤道坐标,八百多颗恒星位置
政治
经济
思想和科技成就
政治
经济
文化与科技
魏晋南北朝
政治
经济
文化与科技
政治
经济
文化
政治
经济
文化
政治
经济
思想
科技与文化
政治
经济
思想
科技与文化
政治
经济
文化
政治
经济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