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幼儿营养膳食
幼儿营养膳食的思维导图,汇总了婴幼儿的能量需要量、婴幼儿的营养素需求的知识,快来看看吧!
编辑于2023-04-26 17:47:02 江西幼儿营养膳食
婴幼儿的能量需要量
婴幼儿的能量消耗
基础代谢 占人体60%
身体活动 占人体30%
食物热效应 占人体10%
生长发育
婴幼儿的能量需要量(EER)
婴幼儿的营养素需求
蛋白质 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 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 完全蛋白质 如乳类中的酪蛋白 半完全蛋白质 如小麦中的麦胶蛋白 不完全蛋白质 如玉米中的玉米胶蛋白
生理功能
构成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结构的重要成分
构成体内多种具有重要生物功能的物质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及多种生命活动
供给能量
提供特殊氨基酸
缺乏与摄入过量的临床表现
缺乏症状
表现为疲倦、体重减轻、贫血、免疫和应激能力下降,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尤其是白蛋白降低,并出现营养性水肿。当人体蛋白质失去大于20%时,生命活动就会被迫停止
摄入过量的临床表现
富含蛋白质会加速骨骼生长,容易加重婴幼儿肾脏的运作负担,最终可能会压垮脆弱的肾脏。
膳食蛋白质参考摄入量
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蛋白质的主要食物来源
植物类
谷类,豆类(特别是大豆),蛋类和乳类(牛奶)
动物类
禽,畜,鱼 动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优于植物性蛋白质,且容易被机体吸收利用
脂肪 脂肪酸可分为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 脂肪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和能量的储存形式
生理功能
为机体储存和提供能量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维持体温、保护脏器
增加饱腹感
提高膳食感官性
缺乏与摄入过量的临床表现
缺乏症状
必须脂肪酸缺乏症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肥厚鳞皮,毛发稀疏,发生红色斑疹或丘疹;生长发育速度降低
摄入过量表现
导致消化不良,身体肥胖
膳食脂肪参考摄入量
主要食物来源
脂肪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动物性脂肪,如牛油,猪油等,坚果及植物的种子等。 植物油中含胆固醇较少,消化吸收率较高,含不饱和脂肪酸,必须脂肪酸较多,所以膳食中应多选用植物油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也称糖类,主要分为糖,寡糖和多糖
生理功能
储存和供给能量
构成组织及重要生命物质
节约蛋白质
具有抗生酮作用(酮血症)
解毒作用
增强肠道功能
缺乏与摄入过量的临床表现
缺乏
体内大量的脂肪酸在供给能量的同时也会产生酮体,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过量
提高血脂含量,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对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膳食碳水化合物参考摄入量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
主要食物来源
主要来源谷类,薯类,水果蔬菜类,食物和纯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和糖) 单糖和双糖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蔗糖,糖果,甜食,糕点,甜味,水果,含糖饮料和蜂蜜等 乳糖是哺乳动物乳腺分泌的一种特有的碳水化合物,一般仅存在于乳制品中
矿物质矿 常量元素:钙,磷,钾,钠,镁,氯,硫等 微量元素:铁,碘,铜,锌等 钙,铁,碘,锌是婴幼儿容易缺乏的矿物质
钙(Ca) 帮助凝血
生理功能
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参与维持多种生理功能
缺乏与摄入过量的临床表现
缺乏 佝偻病
导致骨骼钙化不良,生长迟缓,新骨结构异常,严重者会出现骨骼变形和佝偻病
过量
高血钙症,高尿钙症,血管及软组织钙化,肾结石,奶碱综合征,干扰铁、锌等金属离子的吸收和引起便秘等
膳食钙参考摄入量
主要食物来源
牛奶及其制品是膳食钙的最好来源,大豆及其制品也是重要来源, 苋菜,菠菜,空心菜,水果:柑橘类较多
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膳食中的钙太多,以不可能的复合物形式存在,通过胃酸及酶的作用,钙从复合物中游离出来,只有溶解状态的钙才能被吸收
铁(Fe) 贫血
生理功能
铁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铁还催化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参与嘌呤与胶原的合成、抗体的产生、脂类在血液中的转运等。铁还可以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强吞噬细胞和吞噬功能和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贮存铁 占25% 肝,脾,骨髓中
功能铁 占60%—75% 血红蛋白中
缺乏与摄入过量的临床表现
缺乏
缺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尤其是婴幼儿更容易发生。出现身体发育受阻,体力下降,注意力与记忆力调节过程障碍,学习能力降低,易患感染性疾病等症状
过量
出现慢性中毒症状,导致脂肪酸,蛋白质和核酸的明显损害,加速细胞老化和死亡
膳食铁参考摄入量
主要食物来源 广泛存在 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
血红素铁:主要来自肉和禽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
非血红素铁:植物性食物和乳制品中占膳食铁的绝大部分
碘(I) “大脖子病” 克汀病
生理功能
促进生长发育
参与脑发育
调节新陈代谢
促进生物氧化,参与磷酸化过程
缺乏与摄入过量的临床表现
缺乏症状
世界上最严重,最流行的疾病之一,其典型症状为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
摄入过量
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肿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碘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癌等
膳食碘参考摄入量
主要食物来源
食物碘含量的高低一般存在两个规律: 1.海产品的碘含量高于陆地食物; 2.陆地食物中,动物性食物的碘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 碘含量最高的食物为海产品:海带,紫菜,鲜海鱼,干贝,淡菜,海参,海蜇,海虾,蛤蜊干,蚶干等
锌(zn)“生命之花” 侏儒症
生理功能
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维持细胞膜结构,促进脑发育与维持认知,加快创伤愈合和增进食欲等功能
缺乏的临床表现
缺锌对婴幼儿危害较大,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味觉减退,易食癖,生长发育迟缓,皮炎,伤口不易愈合等
膳食锌参考摄入量
主要食物来源
动物性食物: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等是锌的极好来源; 干酪,虾,燕麦,花生酱,花生等为良好来源;干果类,谷类胚芽和麦麸也富含锌
植物性食物含锌较低,过细的加工过程会导致大量的锌丢失,如小麦加工成精面粉大约会丢失80%的锌
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视黄醇)
生理功能
视觉功能,维持皮肤黏膜完整性,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和促进生长发育等
缺乏与摄入过量的临床表现
缺乏
夜盲症,干眼症,毛囊增厚(毛囊角质化),免疫功能受损,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升高
过量
可致胚胎畸形,骨矿物质丢失,肝脏损伤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膳食维生素A参考摄入量
主要食物来源
各种动物肝脏和其他肝脏类肉品,蛋黄,鱼油,奶油和乳制品等; 胡萝卜,红心甜薯,菠菜,水芹,羽衣甘蓝,绿芥菜,南瓜,莴苣叶 莴苣,西兰花等
维生素D “阳光维生素” 手足搐搦症 抗佝偻病
生理功能
维持机体钙,磷平衡和参与机体内免疫调节
缺乏与摄入过量的临床表现
缺乏
佝偻病
过量
导致中毒,引起高钙血症,高钙尿症出现,肌肉乏力,关节疼痛,弥漫性骨质脱矿化以及一般定向能力障碍等
膳食维生素D参考摄入量
主要食物来源
通过皮肤接触日光或从膳食中获的,脂肪含量较高的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奶油等
维生素K 凝血 骨代谢
生理功能
调节凝血蛋白质合成,调节骨组织钙化和抑制血管及尿路钙化等
缺乏的临床表现
0~3月龄的婴儿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 美国和加拿大的新生儿常规接受0.5~1mg的维生素K1肌肉注射,或出生后6h口服2.0mg,
膳食维生素K参考摄入量
主要食物来源
丰富的食物包括豆类,麦麸,绿色蔬菜,动物肝脏,鱼类等
水溶性维生素 溶于水,不溶于脂肪及脂肪剂,毒性很小
维生素B1(硫胺素)生命胺 脚气病
生理功能
维生素B1在体内的能量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维生素B1对维持神经,肌肉,特别是心肌的正常功能,以及维持正常食欲,胃肠蠕动和消化分泌方面有重要作用
缺乏的临床表现
维生素B1缺乏症又称脚气病,表现为食欲不佳,便秘,恶心,抑郁,周围神经障碍,易兴奋及疲劳等
膳食维生素B1参考摄入量
主要食物来源
丰富的食物有谷类,豆类,干果类,动物内脏(心、肝、肾),瘦肉,禽蛋等
维生素B2(核黄素)它在体内主要以辅酶形式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生理功能
参与体内生物氧化和能量生成,改善抗氧化防御系统功能,参与药物代谢,维持肠黏膜的结构与功能,参与暗适应过程等
缺乏的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疲倦,乏力,口腔疼痛,眼睛出现瘙痒,烧灼感,继而出现口腔和阴囊病变, 称为“口腔生殖系统综合症” 包括唇炎,口角炎,舌炎,鼻炎,阴囊皮炎以及角膜血管增生等
膳食维生素B2参考摄入量
主要食物来源
奶类,蛋类,各种肉类,内脏类,蔬菜与水果等
维生素C (抗坏血酸)是人体内重要的水溶性抗氧化营养素之一
生理功能
羟化作用,抗氧化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解毒等
缺乏与摄入过量的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是轻度疲劳,长期严重缺乏可导致坏血病。 坏血病患者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能会导致泌尿系统结石
膳食维生素C参考摄入量
主要食物来源
主要来源于新鲜的蔬菜与水果(辣椒,菠菜,韭菜,番茄,柑橘,山楂,猕猴桃,鲜枣,柚子,草莓和橙等) 野生的蔬菜和水果(苜蓿,苋菜,刺梨,沙棘,酸枣等维生素C含量尤其丰富
水
生理功能
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
参与人体内新陈代谢
维持体液正常渗透压及电解质平衡
调节体温
润滑作用
摄入不足与过量的危害
摄入不足的危害
导致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失水程度与相关症状 失水量超过体重的20%时可能引起死亡
慢性肾病
认知和体能下降
摄入过量的危害
人体水摄入量超过肾脏排出功能(0.7~1.0L/h)时,可引起急性水中毒病导致低钠血症。 水中毒时可因脑细胞肿胀,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增高而引起头疼,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等, 有时会发生间歇性精神迟钝,缓忽,昏迷,惊厥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适宜摄入量 酸碱度(PH值)
水的需要量主要受代谢,性别,年龄,身体活动水平,温度和膳食等因素的影响
食物来源
人体每日摄入的水来源于饮水及食物水。食物水主要来自主食菜,零食和汤,包括食物本身所含的水分和烹饪过程中加入的水。 常见含水分较多大于80%的食物主要有液态奶,豆浆,蔬菜类,水果类等,以及汤类和粥类
膳食纤维 本质上属于碳水化合物 人体小肠内所有未被消化的多糖和木质素
生物学作用
争抢肠道功能:可促进肠蠕动并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可增加粪便体积,缩短大便在肠道的停留时间
控制体重:食物多体积大且能量密度低,能提供饱食感,在能量平衡和体重控制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缺乏与摄入过量的临床表现
摄入量过少
容易引起便秘和肠道功能紊乱
摄入量过多
容易产生肠胃充盈和不舒服的感觉
主要食物来源
全谷类,豆类,水果,蔬菜及马铃薯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坚果和种子中的含量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