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解表药(上)
将中药学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包括其药性,功用,主治以及服用方法以导图形式呈现出来,便于记忆。
归纳总结了中医方剂学的思维导图合集。蛀牙包括和解剂、清热剂、泻下剂、安神剂、补益剂、温里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手阳大肠经等知识点。
归纳治痈疡剂的药物组成、主治及功用。凡以散结消痈、解毒排脓、生肌敛疮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痈疽疮疡证的方剂,统称为治痈疡剂。
中医方剂学之中的安神剂单独制作成思维导图,包括各种剂型的药物组成、主治、功用,方便记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将中医方剂学中补虚剂整理成思维导图,介绍了补气剂、补血剂、气血双补剂、补阴剂、补阳剂、阴阳双补剂,包括方剂的药物组成、功用和主治,方便记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解表药(上)
发散风寒药
麻黄
1.药性:辛、微苦,温。趋向升浮。归肺、膀胱经。
2.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3.临床应用:风寒表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
4.用法用量:煎服,2~10g。
桂枝
1.辛、甘,温。趋向升浮。归心、肺、膀胱经。
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3.风寒表证/院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4.煎服,3~10g。
紫苏叶
1.辛,温。趋向升浮。归肺、脾经。
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3.风寒表证/咳嗽呕恶、妊娠呕吐,有解鱼蟹毒之功。
4.煎服,5~10g,不宜久煎。
生姜
1.辛,微温。双重趋向。归肺、脾、胃经。
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
3.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鱼蟹中毒
4.煎服,3~10g,或捣汁服。
香薷
1.辛,微温。趋向升浮。归肺、胃经。
2.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3.暑湿感冒/水肿,小便不利
4.煎服,3~10g。利水消肿需浓煎服。
荆芥
1.辛,微温。趋向升浮。归肺、肝经。
⒉.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
3.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麻疹不透/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吐超下血
4.煎服,5~10g。不宜久煎。
防风
1.辛、甘,微温。趋向升浮。归膀胱、肝、脾经。
2.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3.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证
4.煎服,5~10g。
羌活
1.辛、苦,温。趋向升浮。归膀胱、肾经。
⒉.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3.风寒感冒,头痛项痛/风寒湿痹,肩背疼痛
4.煎服,3~10g。
细辛
1.辛,温。有小毒。趋向升浮。归心、肺、肾经。
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温肺化饮。
3.风寒感冒,阳虚外感/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劓,鼻渊/痰饮喘咳
4.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外用适量。
白芷
1.辛,温。趋向升浮。归胃、大肠、肺经。
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3.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凯,鼻渊,牙痛/带下/疮痈肿痛.
4.煎服,3~10g.
藁本
1.辛,温。趋向升浮。归膀胱经。
2.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3.风寒感冒,巅顶头痛/风湿痹痛
苍耳子
1.辛、苦,温。有毒。趋向升浮。归肺经。
⒉散寒解表,宣通鼻窍,祛风除湿。
3.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劓,鼻渊/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4.煎服,3~10g。或入丸散。
辛夷
1.辛,温。趋向升浮。归肺、胃经。
⒉散寒解表,宣通鼻窍。
3.风寒头痛,鼻塞流涕/鼻助,鼻渊/
4.煎服,3~10g;入汤剂宜纱布包煎。外用适量。
葱白
1.辛,温。归肺、胃经。
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通络下乳。
3.风寒感冒轻证/阴盛隔阳证/乳汁郁积不下,乳房胀痛/疮痈肿毒
4.煎服,3~10g。外用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