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具有特定种质、特定产区、特定生产技术或加工方法而产生的质量、疗效优良的药材。
*浙八味:浙江的玄参、浙贝母,杭白菊,温郁金,延胡索,麦冬,白术,白芍
*发汗:某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用微火烘至半干或微蒸、煮后,堆置发热,使其内部水分外溢、变软、变色、增加香气或减少刺激性,以利干燥的方法。
走油:某些含油药材因贮藏不当,油质泛于药材表面;以及某些含糖药材在受潮,变色,变质后,表面呈现油样物质的变化
锦纹:大黄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类白色网状纹理,习称“锦纹”
*云锦花纹:何首乌断面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形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罗盘纹:商陆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轮环
珍珠盘:银柴胡根头部多数密集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
*过桥:黄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或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菊花心:双子叶植物根横断面的次生构造形成的密集的放射状结构
车轮纹:有的药材断面放射状的木质部与射线相间排列,形成的稀疏的车轮样纹理
疙瘩丁:白芷表面有横向突起的皮孔散生,习称“疙瘩丁”
扫把头:防风根头部环纹上残存的棕褐色毛状叶基,习称“扫把头”
金井玉栏:某些根类药材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黄色,习称“金井玉栏”
鸡肠风:巴戟天表面具纵纹及横裂纹,有的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形似连珠或鸡肠状,习称“鸡肠风”
*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膨大,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习称“狮子盘头”
油头/糊头:川木香根头偶有黑色发黏的胶状物,习称“油头”
朱砂点:苍术断面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点状油室,习称“朱砂点”
*观音坐莲:松贝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灰褐色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可直立放稳,俗称“观音坐莲”
*怀中抱月:松贝表面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虎皮斑:炉贝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有棕色斑块,习称“虎皮斑”
马牙嘴:炉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开口称“马牙嘴”
金包头:知母表面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习称“金包头”
竹节环纹:天麻表面的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多轮横环纹,习称“竹节环纹”
鹦哥嘴/红小瓣:天麻顶端鹦嘴状的芽苞,习称“鹦哥嘴”
*镶嵌细胞:伞形科植物果实的内果皮由5-8个狭长的薄壁细胞相互并列为一群,各群再以斜角联合呈镶嵌状,称为“镶嵌细胞”
*错入组织:个别种子的外胚乳或外胚乳与种皮的折合层不规则地伸入内胚乳中,形成错入组织
*白颈:地龙生殖环带位于第14-16三节呈戒指状,色浅光亮,习称“白颈”
胶口镜面:僵蚕断面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有光泽,习称“胶口镜面”
*冒槽: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提取麝香仁,立即检视,槽内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
*挂甲:取牛黄粉末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合把:羚羊角中下部有隆起环脊10-16个,间距约2cm,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称为“握之合把”
通天眼:羚羊角取出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洞,对光透视,全角半透明,上半段中央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条痕色:矿物在白色毛瓷板上划过后所留下的痕迹称为条痕,粉末的颜色称为条痕色
解理:指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能
断口:指矿物受力后破碎成不规则或不平整断裂面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