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杨天真《把自己当回事儿》(1)
一本杨天真的“沟通秘籍”,这本书讲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和自己沟通,和世界沟通,以及不辜负自己。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性很强,是顺应需求,是整理思考,是触达人群。
编辑于2023-06-26 00:19:55 山西《把自己当回事儿》 杨天真 序言、第一、二部分
序 言
用思维抵达天真 ——推荐序 李诞
杨天真的沟通方法切实有效
合作感受,非常“难搞”,但在整个沟通磨合后,录制顺利,效果很好,我们整个团队都成长了一些。这背后肯定没有什么魔法,靠的就是这本书里写的方法。
本书传达的就是教你如何靠思维抵达天真
“天真”肯定是该追求的东西,是我们该走个大圈重新捡起的人本来就有的东西。这本书里的方法,就是这个本名杨思维的人,在一个名利高度浓缩的环境中走过了十几年的大圈后,试图传达给别人的“捡法“。
如果你有职业发展的困扰,读一读这本书,杨天真都会帮你
只对事 不对人 ——推荐序 马伊琍
还是说真话简单
杨天真找我写序,我却一觉醒来忘的一干二净,两周后她问起此事,我才猛然想起,说我忘了写,由于之前发的新书电子版已经过期,还只好请她重新发了一遍。还是说真话简单。
工作上的共识:只对事,不对人
有话直说,不绕弯子,简单快速只为解决问题。
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
刚切完胃的杨天真一周后就恢复了工作,莫劝,那是她的人生,自有她的热爱和执着,让她做自己不好吗?
我们共同喜欢的一句话
虽然我什么都懂,却依然天真!
学习天真好榜样 ——推荐序 脱不花
杨天真的真实
杨天真在节目上劈叉,是她能干出来的事,我从未见过如此喜怒形于色的人,她是少数脱开“范式”教育,敢于自我解放的人。
杨天真直指人心的魄力
我和天真因学习而结识,每次上课,只有她是那个能直接说“你们现在讨论的这个问题没有价值”的人,皇帝的新衣永远都由她来戳穿,我们都折服于她这种直指人心的力量。
杨天真的“从心所欲”
她年纪轻轻就显示出一种“从心所欲”的能力,心、脑、手,也就是她情绪感受、理性思考和行动方式之间,没有障碍物,她仿佛自动运行着一套超级自洽的智能系统。
在这本书里,你想看到什么,你就会看到什么。看到她的忠于自我,看到她的江湖经验,看到她的超常努力。
自 序
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性很强,是顺应需求,是整理思考,是触达人群。
这本书讲的是,我们应该怎样和自己沟通,和世界沟通,以及不辜负自己。
1.真诚是沟通中最重要的没有之一
01.越成熟,越真诚
交流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真诚,是解决问题的最快路径。
五个问题
问题一: 如果真诚是最重要的,难道我什么都要说出来吗?
真诚是一种交流状态,不是知无不言的泄底
真诚是一种态度,会给我们的表达设定清晰的边界
对隐私秘密和关键信息的保留不说,和直接表达不能说,也是真诚
问题二: 真诚没好处,还要真诚吗?
所谓的好处是指因撒谎、欺骗获取的短期利益,但不真诚的次数多了,我们丢失的是信任感,丢失的是不会被放到一个平等合作对象的位置,丢失的是更大的目标和成绩。
问题三: 你让我们要真诚,你觉得当下够真诚吗?
当下的整体沟通环境不够真诚,沟通中的洗脑和PUA盛行,但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在事情上你可以上各种各样的手段,但在人身上使用的所有手段,最后都会反噬。真诚,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有的不真诚从长期看,都是给自己买下的雷。
问题四: 别人都不真诚,我也要真诚吗?
我们和别人说的、对别人做的,无时无刻不在传递一个信息:我是谁。在乎真诚,是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去理解沟通,去构建人格。
问题五: 你看那些有大成就的人,谁赢得世界是通过真诚?
有大成就的人往往都有识人辨人、洞悉人性的本事,当你的人生进阶的时候,你的小聪明就会被识破,人生晋级就会出现屏障,这不是卡在能力上,而是卡在人性上。
总结:当我们真的看的够高、够远的时候就会发现:哪怕只有一毫米的差别,真诚还是比不真诚高。
02.真诚是避免战争的底线
缺乏真诚的目的性是很容易让人洞察到,并开启防御模式的。
好的沟通,可以是一种攻防状态,但绝对不是一种战争状态,攻防是你来我往,战争是你死我活。战争的胜负欲会使沟通双方丧失理性的判断,不利于沟通者理解对方的用意。
真诚的态度会为我们在制定策略和推进沟通的时候设置一个起码的底线,这个底线可以让双方在互相信任的状态下进行沟通。
总结:不真诚引发的警觉是给自己设限。
03.难道我们可以不撒谎吗?
为什么我们要尽量不撒谎?
一、撒谎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情绪消耗
说了一个慌,就是开启了一个无限循环
二、谎言有即时的好处,却有长久的隐患。真诚或许无法及时获利,但从长远看,能创造益处的积累。
三、谎言最大的坏处不是欺骗了别人,而是欺骗了自己。
有些谎言说着说着,连自己都信了。
要知道谁和你的根本利益一致,要知道如何与伙伴相处,要知道真诚是一切合作的基石。
总结: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季羡林)
04.真诚很痛,但撒谎会痛很久
为了避免正面的冲突和残酷的真相,很多人选择用撒谎来逃避和掩饰。真诚可能很痛,但撒谎会痛很久。
沟通不仅是对现在负责,更是对未来负责。真诚有可能会伤害到现在,但撒谎伤害的是未来。
总结:尽管人们不愿意面对赤裸的真相,但,真诚不会有后遗症,还会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05.我不行,不可怕
因为害怕失去机会,而隐藏“我不行”,由此导致的损失往往超出我们的设想。
我们必须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有些缺点,我们一辈子都改不掉。与其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去补短板,不如花同样的力气去提高长板。把自己不擅长的空间腾出来,不仅是为了让其他擅长的人大显身手,更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去做可以让自己发光发亮的事。
我们只需要出现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完成各自最擅长的部分,自然就会实现资源和效果的优化配置。
总结:我不行,不可怕。我说我能行,最后却不行,才可怕。
2.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01.忘了你是谁了, 重新认识一下 (沟通中的尴尬场景)
面对尴尬
逃避和曲线淡化:牺牲效率,无效沟通
真诚表达:给彼此重新认识的机会,建立一个新的连接,也开启了一个新的人际可能
真正的尴尬是体验层面的不平衡。
要解决尴尬,应该从降低对它的应激度开始。
总结:“对不起,我真的忘了你是谁了,我们能重新认识一下吗?”看似在特定的瞬间不够稳定,却是用最直接的方式面对了尴尬,也接住了尴尬。
02.假如我讨厌你, 我就一定告诉你 (沟通中的边界)
在沟通中,情绪是需要被保护的,而不是被操控的。
谈起沟通,我们一般总会想着去“连”,连接人与人,连接情感与情感,也连接结果和原因。好的沟通者不仅会“连”,还要会“断”,会切割,会分离,由此确立自己沟通体系中的边界。
边界的意义 (用厌恶一个人来举例)
“讨厌”是一种极端状态,让他知道你讨厌他,也就设立了一个清晰的边界,你们的世界才会主观地分离出来,人与人的边界是一种主观的选择,极端状况下的清晰度越高,效率越高,浪费的时间也就越少。
圈子与圈子之间的交集总会涉及更多不同的参与者,你自身的边界越清晰,参与者就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不让彼此难堪。
与讨厌的人设立边界的同时,我们也是在为自己的价值系统设立红线和坐标,表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不接受和不认同。
总结:底线不是一条黑乎乎的死线,它的作用是给我们提供一套完整的行为方式准则。而边界意识也给了我们在沟通过程中可以说“不”的勇气。
03.你希望我狠一点, 还是温柔一点? (沟通中的预期管理)
预期管理,就是给对方心理认知和选择上的充分主动权。在沟通中突如其来的直接有可能会在情感上击溃对方,而情感一旦崩溃了,所有的内容都会白费。
预期管理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奠定基调
如果我们做好了预期管理,沟通者就会提前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语言来自性格而非恶意。
例子:我这个人比较直,要说了什么您别介意。
第二步,把决定权交给对方
作为选择方可以表达自己是否选择倾听
例子: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第三步,让对方做好准备
通过提醒,让对方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会因惊慌失措而造成沟通过程中的语言变形
例子:接下来问的这个问题可能有点尖锐
总结:直接让意思的表达尽可能的准确,而预期管理可以为直接设置一个“缓冲区”,尽可能地照顾到沟通中的情绪,让双方都不至于被直接的尖锐所伤。
04.我以为我说了, 其实我没有 (沟通中的误解)
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衍生出各种意味完全相反的解读。
沟通原则:态度可以委婉,但内容必须直接。
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需要将自己的表达直接落实到沟通中最小单位的括号里。
05.为什么有时候我们 要顶回去? (沟通中的恶意)
1.你都已经明确让我不舒服了,为什么我一定要让你舒服?
沟通是平等的,为了没有善意的人和没有善意的言论,我们却要委屈自己,不断安抚自己,这个成本太高。
2.是什么让一些人肆无忌惮地干涉他人的生活,指责别人的人生?
对于总是站在一个高点上毫无顾忌的指点别人生活的人,我们就需要通过清晰的表达让对方理清每个人生活和隐私之间的界限。
3.沟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为了场面好看,还是为了达成共识?
我们的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沉默的体面,也从来都不缺少礼貌的退让,我们缺少的是一份能够让自我得到确立的坚决。
4.如何在不冒犯别人的前提下,表达善意?
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予一种帮助。这就是沟通中的距离与善意。
总结:沟通不总是温柔如风,滋润如雨,如果你受到冒犯,受到无端的责难,正煎熬于不平等的气氛中,那就顶回去,因为你要把自己当回事儿,沟通才能是一回事儿。
3.“解决问题” 不是结果,是前提
01.解决问题要比问题早 (预设方案)
在准备阶段就带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去预设方案。
解决问题要比问题早,这种顺序上的改变,才能真正地改变沟通的实质。
超前的思维预判,是让解决问题成为沟通前提的重要元素。这种思路的形成需要进行强化的刻意训练。
把“问题意识”自主性地转化为“方案意识”。在准备沟通的时候,问题就应该已经被解决。
02.解决问题,让你更有底气 (犯错误)
遇到问题,别找借口,找解决方案。
主动寻找解决方案的沟通方式,既利己,又利他,沟通者也因此获得更足的底气。
要认识到不纠结于错误本身,过度责怪是没有意义的,而应当建立一个机制来防止同样的错误发生。
工作中犯错后的沟通要注意三点:错误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防范的策略。
03.一定要想在别人前面 (做好预判)
预判的前提是双方的时间和效率,做预判的视角应该放在双赢上。
掌握分寸感,找目标一致的人协同你,有效地调配资源,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提高效率。
沟通中的预判,使沟通双方都能赢得彼此的尊重。
04.谁为结果负责? (为沟通负责)
主观地意识到“谁为沟通负责”这件事,就是主动为沟通找到了一个支点。找到“负责人”这个支点,才使得问题拥有解决的可能性。
从“谁负责”到“我负责”的转变,这是一次关键成长,这个逻辑转变改变的不仅是沟通中的状态,更是一个人的行为状态。
从“我要负责”到“我得负责”的转变,就是一次实质性的身份转变。能促成这种提升的关键在于每一次“我负责”之后的积累。
愿意主动为自己的每一次沟通承担责任的人成长的最快,主动迎上去承担的责任越多,得到的回报也会越多。
05.时刻准备着 (保持思考状态)
准备意识
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从天而降的临场发挥,一切皆源于准备。
没有人可以轻易做到临场发挥,所有的临场发挥都是厚积薄发。
危机意识
沟通的氛围应该是轻松的,但沟通者的思考状态不能松弛。
只有在沟通前和沟通中时刻聚焦最核心的目标,时刻寻找共识的基础,时刻切入共情的场景,我们才能让沟通真正地有效。
06.屁股决定脑袋, 所以先看屁股 (关注对方诉求)
如果我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很多事情是不可理喻的,如果试着去了解沟通的对象,站在他的位置看他眼前的风景,就会发现同一件事情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读。
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到对方的岗位和工作需求,而是直接把对方当成假想的对立面,自然就是一肚子闷气。
我们了解到对方的“屁股坐在哪儿”,就会懂得对方采取这种思考方式和行动逻辑的缘由,也就一定可以找到达成沟通的方法和内容。
因为双方的利益诉求和能力范围终有不同,所以沟通时的你来我往,也就导致了在沟通的路上总会有一条裂缝。从对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诉求着手,从达成共识的角度真正地去促进沟通。
如果一个沟通者能够在你屁股所坐的位置上给你提供有利于你工作发展的建议,你的脑袋会拒绝吗?
07.先确定对方是 不是“笨蛋” (区分沟通对象)
如果在沟通里你已经知道对方是一个笨蛋,却仍然不知道改变和他沟通的方式,那么你也是。
是我们不变的沟通方式,一直在给“笨蛋”机会,让他们犯同样的错误。
“笨蛋”不是一种定位,而是一种状态,有可能是因为经验不够,有可能是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有可能是因为情绪上的不成熟。
每个人的理解力、执行力、抗压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优秀的沟通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沟通对象,制定不同的沟通策略。
对方反应能力或时间、精力有限
事情要一个一个交代
已交代的工作重复确认
对方接受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
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需要完成的各项细节,甚至包括解决各类已知问题的方法就都需要告诉他。
在同类事件中已经重复犯过同一个错误
明确提醒错误细节,并提醒不要再犯
无法改变,同类工作就不要再派给他了
对方思绪比较杂乱,理不清重点
帮助他理清思路、时间脉络和重点
08.为什么不可以因为 工作而牺牲健康? (独立思考)
我反对的从来不是健康和工作的对立,而是那些不经思考的固有观点和约定俗成。
在自我沟通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且必须具备的,我们必须知道自己在坐标中的位置,从而判断什么结论对自己有用,对现在有用。
我们的观点应该保留被影响的空间,接受不同角度的声音,但绝不应该被统治、被支配。因为一旦失去改变的弹性,我们就失去了自我沟通的前提。
面对社会共识对个体形成的巨大压力: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套绝对的标准,而是要去建立一个坐标,然后把自己放进去,变成那个频频闪动的点。
标题中的问题:我们要用问题回应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接受答案。这样,这个问题才会变得有意义。因为疑问本身的目的就不是顺从,而是思考。
09.格局有多大, 沟通维度就有多大 (格局)
沟通的内容是由沟通的思路决定的。沟通的思路是由一个人的想法决定的。一个人的想法是由其格局决定的。所以,格局不够大,沟通维度就会小。如果一直没有提升,就会一直困在原地。
提升自我的格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取决于你的人生经历和不断的思考。我们要知道:不断上升,以到达更高的层面,这是需要动机、动力和行动的。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格局这件事,你就很难有更高层次的突破,因而很难到达更高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