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言语判断与表达
中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版言语理解与表达 算个简略版,以后可能再出更详细的
编辑于2019-09-17 08:58:40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分析对应关系
解释关系对应
文段中某些词句对空缺处所天词语的含义进行了解释说明
指代——这、那、此、这些、这样
同义互换——也就是说、或者说、即
概括、归纳、总结、解释说明——可见、因此、所以、因为
举例论证——也是如此、即是例证、譬如
标点符号——冒号、破折号
反对关系对应
文段中的某些词句从反面或者对立面对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进行了提示
转折词——转折前后义相反——虽然 但是、却、反而、然而、而、其实
否定词——肯一否一义相对——是 不是、不是 而是、并非、不能
选择词——二者选一义相斥——是 还是、与其 不如、或
变化词——今昔对比义相斥——从 到、过去 现在、直到
相对词——前后相对义不同——一些 另一些、少数 大多数
并列关系对应
语段中某些词句与空缺处所填词语为并列关系,二者存在语义相近、结构相似的关系
相同或相似的句式
表并列关系的符号:顿号、分号
表并列关系的词语:和、与、既 又
递进关系对应
文段中某些词句与空缺处所填词语存在范围上或程度上的阶梯差异
甚至、更、还、以至、乃至、并且、进而、不仅/不光/不但 而且、尚且 何况
顺承关系对应
作者在描述一个连续的动作或事情时,常遵循一定的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表现在的句子中则是分句之间有前后相承的关系,或描述连续动作的词语之间具有不可颠倒的前后次序
辨析词语差异
词义辨析的角度
词语的适用对象
词义的侧重点
词义的轻重
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语体色彩/文体色彩
词语的搭配
方法
相异语素分析法
词由语素构成,存在相同语素的词语会在词义上存在某些相似之处,而之所以词义有差异,则是相异语素的作用。
找到需要辨析的词语的相异语素
分析相异语素的意义,或者对其进行组词来辨析
根据辨析结果,代入句中进行选择
扩展组词法
针对两个语素都不相同的近义词
对原词的两个语素分别组词,得到与原词意义相近的一个四次短语
通过四字短语来辨析词语的差异
代入句中,根据语境确定答案
反义推导法
寻找词语或词语中关键语素的反义词
根据各自的反义词来推导词语见的差别
代入句中,根据语境确定答案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题
首尾句
首句:一般是一个文段的引论,当句子内容是介绍背景、引出话题时,可考虑此句为首句;一般不含有指代词;一般不含有转折性词语、递进性词语、总结性词语
尾句:通常是结论性的,当句子内容为结论性表述时,可考虑此句为尾句
关联词语
当出现固定搭配的关联词语,且两个词语在不同句子时,可根据固定搭配的关联词语确定句子的前后顺序
当出现单独使用的关联词语时,需要通过句子意思判断与其逻辑关系相符的前后顺序
指代词(通常紧跟在被指代的对象之后)
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
事物发展顺序:当几个句子分别提到某一事物的状态、情况
承启关系
顶真手法/连珠法:将前一句的尾字作为后一句的首字,使两个句子首尾相连、前后承接,产生上递下接效果的修辞手法。某一句的宾语→另一句的主语
内容相关:某一句开头与另一句末尾内容相同或相关时,即可判断这两句之间联系紧密,通常应相连
句式一致:为了增强语势和表达效果,通常把句式相同的两个句子相连
语句填充题
话题统一
主语一致:填入句子的主语应与文段各句的主语保持一致
话题一致:句群之间涉及的领域、对象、观点一致
前后照应
词语照应:正确选项中的词语与文段中的关键词语相互照应
观点照应:正确选项中的观点应与文段的整体观点一致
问答照应:选项与文段之间的问与答、肯与否要协调一致
句式一致
组成文段的语言结构形式,前后具有一致性
形式:对比、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内容:句子间的内容是并列关系
阅读理解
主旨观点题
关注提示信息
高频词
强调词:关键、重要、不容忽视、必须、应当、务必、需要、最为
总结词:总之、可见、事实证明、总而言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就意味着
关联词
转折关系:虽然 但是、尽管 还、然而、却
递进关系:不但 而且、不仅 还、尤其、甚至
因果关系:因为 所以、之所以 是因为、因此、故而
条件关系:只有 才、除非、只要 就、无论 都
假设关系:如果 就、即使 也、倘若 就
并列关系:既 又、不是 而是、是 不是
首尾句
梳理行文结构
总分式结构
总分总
总分
指出问题——分析原因
提出论点——列举事例
亮明观点——具体论证
指出现状——分析表现
分总
列举现象——总结观点
分析原因——归纳结论
提出问题——给出对策
铺垫说明——提出论点
描述过程——得出结论
转折式结构:可是、但是、然而,重点关注转折后的内容
并列式结构:无中心句,归纳共性,得出主旨
排除错误选项
错误信息
次要信息
无关信息
细节判断题
偷换概念
张冠李戴
以偏概全
偷换时态
无中生有
表述绝对
必然词:必须、一定、必将、取决于、肯定
条件词:只有 才、只要 就、无论 都
范围词:全部、都、所有、任何、唯一、最
混淆逻辑
强加因果
因果倒置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混淆
颠倒黑白
词语理解题
遵循就近原则:对语句前后内容分析
分析句子结构:抓住主干(主谓宾)
注意修辞手法
代入验证法
推断下文题
关注尾句
提出一个概念
指出一种现象
得出一个结论
排除三种信息
本文信息:已在文段中体现的信息
前文信息:从逻辑顺序上说应在前文而非后文出现的信息
无关信息
标题添加题
拟定标题的原则
题文一致
简洁凝练
吸人眼球
含义隽永
提炼标题的方法
紧扣主旨
关注体裁
新闻:最简洁的语言传达最有价值的信息+吸人眼球
议论文:鲜明地体现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散文:体现写作对象或是突出景、物的特点+与文段意境相符+体现语言的美感
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及文段中包含的所有要素都加以概括+凸显说明对象的特点
寓言:揭示故事背后的深层寓意、道理+具有一定高度和深度+不能局限于故事本身
锁定优势选项
表示极端程度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词语:最、首次、第一
采用了修辞:比喻、拟人、双关、对比、仿词
文章阅读
细节类题目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信息进行对比,直接判断正误
判断选项信息是否是对原文(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
综合考察
陷阱:偷换概念、无中生有、表述绝对、混淆逻辑、颠倒黑白
衔接类题目
语句填充
文章某一段缺少一句话,从选项选出最恰当的一个,将文段补充完整
给出一句话或者一段文字,要求放入文章中最恰当的地方
原则话题统一、前后照应、句式一致
语句排序
首尾句
关联词
指代词
逻辑顺序
承启关系
推断下文
话题一致
逻辑合理
排除三种信息:本文信息、前文信息、无关信息
主旨类题目
主旨归纳
对文章或者文章某一段文字的主旨的归纳总结
对作者观点或者感情倾向的判断归纳
标题添加
题文一致
鲜明醒目
简洁明快
形象生动
夺人眼球
可读易懂
词句类题目
词语填空
实词
成语
关联词
词句理解
筛选、比较、排除
筛选法
对象
重要信息:基本概念、新的见解、含有特殊指代的词语,阐释概念、表明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重要语句
重要词语:也许、可能、大概、如果(一旦)、部分(全部)、过去(将来)、目前、除了 之外、唯一
分类
检索性筛选:准确锁定筛选对象
理解性筛选:准确提取特征,组织严密的语言进行说明
比较法
将选项同筛选出来的原文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两者之间的差异,去伪存真
比较的内容包括范围的大小、程度的轻重、可能与必然、部分与整体、现象与本质、肯定与否定、设想与现实
排除法
偷换概念
无中生有
混淆时态
颠倒黑白
混淆逻辑
推断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