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山东 2017C-第三题 警惕少年儿童媒介依存症的倡议书
关于山东 2017C-第三题 警惕少年儿童媒介依存症的倡议书的思维导图,喜欢的可以点个赞收藏一下哟~
这是一篇关于角色管理意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计划控制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这张综合应用能力A类-方法技巧思维导图,是考生备考路上的得力助手,它不仅传授了实用的解题技巧,更激发了考生内在的学习潜能与创造力。相信在掌握了这些方法技巧后,每一位考生都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一次上岸,成就梦想。
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总结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 催生因素、 三个特征、 两个摆脱、三要素良性循环、生产力三要素实现跃升等。
这是一篇关于中央集体学习:加强基础研究 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思维导图,包含重大意义、 当前形势、如何实现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党章建设思维导图
国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汇总
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
公务员省考图形推理
法理学笔记
公考申论命题点
法理学
国考判断课总结【注意】
我的行测痛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
警惕少年儿童媒介依存的倡议书
材料4
第1段
第1句:总括
利与弊:媒介连接了方方面面,改变学习、工作及日常生活,带来丰富精彩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带来消极影响。
第2句:“媒介依存症”内涵表现
是一种由新媒介带来的病理现象,包括过度沉湎不能自拔、满足于虚拟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等表现。
第3句:影响
1.人际交流:对媒介过分依赖,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影响着人们必要的交流
2.个人影响:让人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进而形成孤独自闭社会性格。
问题及危害
第2段
第1-2句:案例——家庭聚会故事
爷爷召集儿孙吃饭。
儿孙们饭桌上玩手机,被冷落的爷爷摔盘离席。
第2句 引发讨论
对手机过度依赖,对个人生活和社会交往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3句
表现危害
紧盯手机,人与人近在咫尺却各自玩手机,心如远隔天涯。
第4句
加深蔓延
“网瘾”蔓延手机上,缺乏自制力的人更沉溺于虚拟世界。
案例及危害
第3段
第1句 反问
成年人尚且摆脱不了手机诱惑,又怎能指望儿童能自控呢?
第2句“媒介依存症”问题危害
1.问题-不少孩子在新媒介的陪伴下日渐“孤岛化”
2.表现-缺少玩伴、交流,习惯自娱自乐,依赖手机, 危害性格越加内向孤僻
3.“媒介依存症”现象让人忧虑。
第4段
第1句:现状 多数孩子都存在“媒介依存症”。
第2-4句 案例
现象 秦先生女儿电子设备运用非常娴熟
结果 妈妈放任,现在已经离不开它了
原因 秦先生上班忙这样可以多休息。
表现、原因
问题表现原因
第5段
第1句:原因 看孩子耗费心力体力,父母借媒介转移注意力,让孩子自己玩
第2句:危害
孩子视力受损
注意力不易集中、性情孤僻、思维模式受影响等
最终出现“童年的消逝”现象。
原因危害
材料5
第1句:建议
总—父母要提高媒介素养,成为各种纷杂信息的“把关人”,帮孩子选择内容,锁定节目解读信息,规定时间。
第2句:规定时间
美国硅谷的很多高管都会限制子女使用电子产品时间。
第3句:建议 把握分寸
孩子玩电子产品,把握好分寸才是正确的做法。
第4句:限制时间
规定玩的时间,按照规矩让孩子慢慢习惯于遵守规则。
规定时间遵守规则,把握分寸
第1句:转移注意力
建议举措:用玩具吸引,做游戏讲故事,阅读、画画,外出运动、逛公园等。
第2句:原因 没有人陪同玩,或者父母少陪伴,父母主动提供“电子保姆”。
第1句:重点
家庭生活中,父母的以身作则最为重要。
第2句:
问题 家长每天手机不离手,沉迷于电脑,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第3句:
分析 孩子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第4句:建议 陪伴是最佳途径
陪伴学习、游戏和玩耍,是克服“媒介依存症”最理想途径。
以身作则 陪伴
第1句:案例
故事:海洋一家创办家庭月报
结果:女儿在与父母互动中改变了胆怯孤独的性格。
第2句:意义
互动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沟通感情提高认知
健康性格养成和良好行为规范确立
第1句:重要性-家庭是儿童最佳成长环境,亲情关爱家庭温暖是身心健康发展保障。
第2句:过渡 我国各项法律明确了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第3句:建议:父母为孩子创造符合其身心特点的成长环境,而不是不闻不问,疏于管教。
第4句:分析 父母在子女监护照料、教育引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5句:分析 多数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家长的陪伴。
第6句:分析 在孩子看来,“讲个故事给我听”比物质更重要。
第7句:结论 童稚年代应是各种温馨场景。
第8句:结论 父母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是电子产品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家庭环境 注重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