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旷世奇才苏轼的一生
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但乐观旷达。诗书画文俱佳,三苏齐名,唐宋八大家之一。本导图全面细致梳理旷世奇才苏东坡的一生,便于了解其思想经历,走进苏轼的人生。
编辑于2020-04-17 11:38:15旷古奇才苏轼(1037—1001)
1037—1055 早年读书
1037年1岁 宋仁宗景祐三年
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
1042年6岁 庆历二年
开始读书。知欧阳修、梅尧臣文名
1043年7岁 庆历三年
入小学,师为天观道士张易简
1045年9岁 庆历五年
听母程氏讲授《汉书.范滂传》,奋发有当世志
1054年18岁 至和元年
娶四川青神县进士王方之女王弗为妻
1055年19岁 至和二年
到成都,谒张方平。张待以国士
1056—1061 应试及第
1056—1059 科举
1056年20岁 嘉佑元年
与弟辙随父洵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试
苏洵上书欧阳修,并上所作《洪范论》、《史论》,修大称赏之。时欧阳修任翰林学士,荐苏洵于朝,洵文名大盛。
1057年21岁 嘉佑二年
春,与弟辙应试礼部,兄弟同科进士及第。 深受欧阳修赞赏,谓「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是时苏氏父子三人名震京师。
题目:《刑赏忠厚之至论》
作品原文 编辑 刑赏忠厚之至论 1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2,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3,欢休惨戚4,见于虞、夏、商、周之书5。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6,而告之以祥刑7。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传》曰:“ 8,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9,所以慎刑也。”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10。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11。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12”,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13”,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14:“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 , 15。”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16。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17,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18,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19:“君子如祉20,乱庶遄已21。君子如怒,乱庶 22。”夫君子之已乱23,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24,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义25,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22。”夫君子之已乱23,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24,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义25,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1-2] 22。”夫君子之已乱23,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24,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义25,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1-2] 注释译文 编辑 词句注释 刑赏忠厚之至:出自《 刑赏忠厚之至:出自《 ·大禹谟》伪孔安国的注文:“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 哀矜(jīn)惩创:怜惜惩戒。 吁俞(xūyú):惊叹应答。俞,表示应允。 欢休:和善也。惨戚:悲哀也。 虞、夏、商、周之书:指《尚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吕侯:人名,一作甫侯, 吕侯:人名,一作甫侯, 之臣,为司寇。周穆王用其言论作刑法。 祥刑:刑而谓之祥者,即刑期无刑之意,故其祥莫大焉。 赏疑从与:言与赏而疑,则宁可与之。 罚疑从去:言当罚而疑,则宁可去之。 皋陶(gāo yáo):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是中国上古黄帝的长子少昊的后裔。士:狱官也。 宥(yòu):宽恕,饶恕。 四岳:唐尧之臣,羲和之四子也,分掌四方之诸侯。一说为一人名。鲧:传说大禹之父,四凶之一。 方命圮(pǐ)族:违抗命令,毁害族类。方命:逆名也。圯族:犹言败类也。 《书》:指《尚书》。以下引文出自《尚书·大诰》。 宁失不经:宁可犯不守成法办事的错误。经:成法。 忍人:谓性情狠戾之人也。 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这样,奖赏的作用只落到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身上。 疑:指赏罚不能确定。 《诗》:指《 《诗》:指《 》。以下引文出自《诗经· 《诗》:指《 》。以下引文出自《诗经· 》。 祉(zhǐ):福,引申为喜欢。 遄(chuán):快,迅速。
四月,母程氏卒於眉山,奔丧归里
服孝(1057.4~1059.6)
1059年23岁 嘉佑四年
与弟辙及父洵再赴汴京,途中所作诗文为《南行集》
是年长子苏迈生
1060—1061 制科
1060年24岁 嘉佑五年
至京。授河南福昌县主簿,弟辙渑池县主簿,俱未赴任
1061年25岁 嘉佑六年
制科: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
1.北宋南宋三百年左右的时间,举行了22次制科考试,录取制科41人。同期三百年科举共录取4万多人进士。 2.北宋建国到苏轼有一百年的时间,在苏轼前面只有一个吴育的文人考了一个第三次等,苏轼在这一百年里头是第一个获得第三等,最高等的。百年第一。 3.
参加制科考试,中第三列三等。除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
十一月与弟辙别於郑州
十二月到任
1062—1068 初仕为官
1062—1064 凤翔
1062年26岁 嘉佑七年
(苏轼)凤翔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
凤翔府的知府、市长 (陈公弼1014一1077)
仗打称呼苏贤良者
第一,苏轼当年考制科的时候他有个名头,,他这个类型叫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贤良方正是说他这文章写的好,品格很端正,能言极谏意思是说他善于写策论文章,敢于向皇帝提意见,这就是个科目名字。有的同时很尊重苏轼,就尊称他为苏贤良,这没什么啊,一见面,苏贤良好。让老陈听见了,老陈说,你多大个人你就贤良开了,我这还没弄上一陈贤良你就苏贤良了,把称他苏贤良那位拖出去,拿板子打屁股。那你想苏轼这脸上真是挂不住,挺尴尬的; 第二,北宋它有一个规定,每年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叫做中元节,官府按照惯例市长、副市长、其他的一些官员,到了这一天大家来一个聚餐会,谈谈体会,谈谈感想,放松一下。前面不是刚把那位拖出去打了板子了吗,苏轼心里就不高兴,赌气,我不去。你不来是不是,不来好啊,不来交钱,我罚你的款,按规定你不来我就可以罚你的款罚了苏轼整整八斤铜。大家听了很奇怪,怎么罚铜啊,北宋的时候,一千文铜钱合五斤,八斤铜,算盘一打,一千六百文铜钱。这钱其实也不多,但是让人弄得又没面子,还没怎么工作呢就被罚款了;第三,苏轼是因为什么出的名,写文章,可他的这个工作老要写一些公文,这公文苏轼也很擅长写,可是有一样,他每次把这个公文写上去交给陈市长的时候,这位陈市长拿着这个公文,上面改一下,底下改一下,左边改一下,右边改一下,总得改你个七八不离,然后才定稿。这苏轼就觉得纳了闷,我的文章皇上都说好,当今文坛大腕欧阳修都说好,你个五品的知府,又不是什么大文人,在我的文章上改来改去,这不是倚老卖老吗,心里头很不痛快。
中元节不去聚餐罚苏轼八斤铜
经常删改苏轼公文
春,赴宝鸡、虢、郿、盩屋四县减决囚犯
1063年27岁 嘉佑八年
始识陈慥。慥为新任凤翔知府陈希亮第四子
1064年28岁 宋英宗治平元年
与文同订交於歧下。同字与可,善画竹。
十二月罢凤翔任,赴长安,游骊山
1065—1068 京师
1065年29岁 治平二年
正月还朝。判登闻鼓院,直史馆
五月,妻王弗(1039—1065)卒於京师
1066年30岁 治平三年
四月,父苏洵(1009—1066)卒
服孝(1066.4~1068.7)
1067年31岁 治平四年
与弟辙护父丧返川
1068年32岁 宋神宗熙宁元年
十月,续娶王弗堂妹、王介幼女王闰之为妻
冬,与弟辙携家赴汴京,途中在长安度岁
1069—1078 王安石变法 地方为官
1069—1070 京师
1069年33岁 熙宁二年
二月还朝,在京任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
二月,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
《石苍舒醉墨堂》诗
作品原文编辑 石苍舒醉墨堂⑴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⑵。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⑶。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⑷。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⑹。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⑺。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⑻。 我书意造本无法⑼,点画信手烦推求⑽。 胡为议论独见假⑾,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⑿,下方罗赵我亦优⒀。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⒁。 [1] 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⑴石苍舒:字才美,京兆(即长安)人,善草隶书。人称“草圣三昧”。 ⑵“姓名”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⑶惝恍(chǎng huǎng):模糊不清,这里形容草书变化无端。 ⑷何能瘳(chōu):一作“何年瘳”。瘳,病愈。 ⑸至乐、逍遥游:均为《庄子》篇名。这里用其字面含义。至乐,最大最高层次的快乐。 ⑹“乃知”二句:柳子,柳宗元。不妄,不假。珍羞,同“珍馐”,珍美的菜肴。柳宗元《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凡人好辞工书,皆病癖也。”“吾尝见病心腹人,有思啖土炭,嗜盐酸咸者,不得则大戚,······观吾子之意亦已戚矣。” ⑺“堆墙”句:《唐国史补》卷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冢。”此谓石苍舒勤学苦练。 ⑻“骏马”句:形容石氏草书神速,放笔快意,自由无碍。倏(shū)忽,疾速,指极短的时间。九州,指全国各地。 ⑼意造:以意为之,自由创造。 ⑽推求:指研究笔法。 ⑾胡为:何为、为何。假:宽容,这里是作者的自谦。 ⑿“不减”句:《法书要录》卷一《晋王右军自论书》:“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又《法帖释文》卷五载唐怀素书:“右军云:‘吾真书过钟,而草故不减张。’仆以为真不如钟,草不及张。”钟张,指钟繇、张芝,皆汉末名书法家。 ⒀方:比。 罗赵:罗晖、赵袭,皆汉末书法家。 ⒁完:完好。衾裯(qīn chóu):泛指被子。 白话译文 人的一生忧愁苦难是从识字开始的,因此,只要能写能认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更何况用草书来夸耀书法的神奇和快速,让人看了模糊恍惚令人发愁。我每每自笑曾经爱好草书,不想你也有这个“毛病”,不知道哪年才能病愈?还说这里面有什么最大的快乐,非常称心合意,和庄子的逍遥游没有什么不同。最近,先生建造了醉墨堂,就像啜饮美酒能消愁销除烦恼一样。看先生这个样子,我才领会到柳宗元说得不错:嗜好土炭的病人吃起土炭就像美味佳肴一样。先生在书法艺术也可以说达到了最高境界,用坏的笔堆在墙边像山丘一样高。兴致来时,挥动笔墨多少纸都用得完,就好像骏马一转眼就踏遍九州大地。我的书法都是凭借想象力创造的,本来就没有什么章法,一点一画随手写来,也懒得去仔细推敲琢磨。为什么我的随口议论独独被先生所容纳,就连只字片纸也会收藏起来?如果用“不低于钟繇、张芝”来评价先生,先生完全当得起;如果用“向下和罗晖、赵袭差不多”来评价我,我似乎还要好些。从今后,先生不用再像张芝那样临池苦学,池水尽黑了;那些未曾染色的白绢与其先写字后再染色做衣服,不如直接拿来做被褥床帐。 作品背景编辑 此诗作于宋仁宗熙宁二年(1069年),苏轼时年三十四岁。苏轼由开封至凤翔,往返经过长安,必定到石苍舒家。熙宁元年(1068年),苏轼凤翔任满还朝,在石家过年。他藏有褚遂良《圣教序》真迹,堂取名“醉墨”,邀苏轼作诗。苏轼回到汴京,写了这首诗寄给他。
反对新法
1070年34岁 熙宁三年
弟辙以议新法忤王安石,自三司条例司属官出为陈州学官
第二子苏迨生
1071—1074 杭州
1071年35岁 熙宁四年
春间,自判官告院改权开封府推官。 上书神宗,论朝政得失,忤王安石。
四月奉命通判杭州
七月出京,赴阵州见苏辙,初识张耒
九月与弟辙赴颍州谒欧阳修
十一月到杭州任
1072年36岁 熙宁五年
冬间,赴湖州相度堤岸利害,晤湖州太守孙觉
少子苏过生
欧阳修卒1007—1072
1073年37岁 熙宁六年
在杭州,行部富阳、新城,始识晁补之。协助陈襄修复钱塘六井。
在常州、润州赈饥
1074年38岁 熙宁七年
纳妾王朝云
行部至於潜,识诗僧参寥
十一月改知密州
是年郑侠上《流民图》,王安石罢相
1075—1076 密州
1075年39岁 熙宁八年
重葺超然台,作记
二月王安石复相
1076年40岁 熙宁九年
十二月以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移知河中府,离密州
是年王安石再罢相,不复出
1077—1078 徐州
1077年41岁 熙宁十年
二月于道中改知徐州
至京师,有旨不许入国门
四五月到任
七月河决澶渊,亲率军民防洪,徐州得以保全
1078年42岁 元丰元年
建黄楼,重阳大会宾客
秦观来谒。与参寥游百步洪
1079—1084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1079年43岁 元丰二年
三月改知湖州
四月到任
七月,自湖州任上被拘捕入京。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弹劾苏轼诗语讥讽朝廷
由神宗批示后,七月二十八日,台吏皇甫僎携吏卒急驰湖州勾摄苏轼。 当时驸马都都尉王诜与苏轼交情深厚,秘密遣人告诉当时任南京幕官的
八月至京,系于御史台狱 多人营救苏轼
已经退了休的保守派的旧党人物
退休的宰相已经七十多岁的张方平写信
退居到南京的前任宰相王安石
劝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
中间派宰相吴充
宰相吴充直言:“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
太皇太后曹氏
“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
十二月结案出狱, 诏贬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 本州安置
乌台诗案
1080年44岁 元丰三年
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州守徐大受待之厚
初居定惠院,后迁城南临皋亭,筑南堂
五月,苏辙送兄长家眷至黄,留伴十日后别去,赴筠州任
宋廷议改官制。王安石封荆国公
1081年45岁 元丰四年
躬耕东坡。黄州城东门外边的一块土坡上,向当地官府申请了五十亩的荒地
陈师仲自杭州来书,告以编成《超然》、《黄楼》二集
撰《易传》、《论语说》成
1082年46岁 元丰五年
筑「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秋、冬两次游赤壁
宋与西夏交战,宋兵大败于永乐城。新官制施行
1083年47岁 元丰六年
苏辙权筠州州学教授,所作策题违反《三经义》旨,被劾罢
参寥来访
曾巩(1019—1083)卒
1084年48岁 元丰七年
迁汝州团练副使,自九江至筠州,访苏辙
游庐山、石钟山
过金陵访王安石
年底到泗州,上表求常州居住。
1085—1094 重回朝廷 连放外任
1085—1088 京师
1085年49岁 元丰八年
得神宗诏旨,允许常州居住
三月,宋神宗崩,哲宗即位
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吕公著。苏轼在江宁闻讯,赴常州。
六月自常州起知登州
十月到任才五日,被召还朝任礼部郎中,迁起居舍人
1086年50岁 宋哲宗元佑元年
自起居舍人升为输林学士,知制诰。苏辙迁中书舍人
司马光主持政事,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
四月,王安石(1021—1086)卒
九月初一,司马光(1019—1086)卒
秋《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
作品原文 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⑴ 其一 秋早川原净丽⑵,雨余风日清酣⑶。 从此归耕剑外⑷,何人送我池南⑸。 其二 但有樽中若下⑹,何须墓上征西⑺。 闻道乌衣巷口⑻,而今烟草萋迷⑼。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西太一:指西太一宫,是为祀太一神而建的祀所。因神所行方位不同,而建于不同地方以应之。西太一宫在汁京西南八角镇,天圣六年(1028)建。王荆公: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 ⑵川原净丽:原野明净美丽。 ⑶风日清酣(hān):言秋雨新晴,风和日美。 ⑷剑外:即剑门关以南,指苏轼的故乡西蜀。 ⑸池南:一说指池阳县以南,今陕西泾阳西北方,此处代指归蜀之路。一说指凤凰池,中书省所在之地。当时作者任中书舍人。 ⑹樽(zūn):酒杯。若下:酒名。吴兴(今浙江湖州市)若下村,产酒出名,故以村名代酒名。 ⑺墓上征西:曹操年少时自述志向,希望博取封侯,做征西将军,死后得以在碑上题“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见《三国志·魏武纪》)。这里以墓上征西比喻身后留名。 ⑻乌衣巷:东晋时王、谢两大世族在金陵的宅第所在地,位于今南京市东南。唐刘禹锡《金陵怀古》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王安石罢政后居住在金陵,作者故用乌衣巷为喻。 ⑼萋迷:迷茫的样子,形容草繁盛。 白话译文 其一 秋天早晨的原野明净美丽,雨后秋风清爽,阳光妩媚。今后我辞官离京,返蜀耕田,有谁在池南为我送行。 其二 只要杯中总有美酒,墓上征西将军的字样又何须追求。听说现在的王荆公府宅,如今已烟草凄迷令人生愁。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苏轼在朝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立秋奉敕致祭西太一宫神坛,看到宫内旧石王安石的题壁诗二首。当时王安石已经在当年的四月去世,新丧未久,苏轼感念平生,遂作次韵诗二首。王诗原作二首云:“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1087年51岁 元佑二年
因政见不洽,四上札乞外任,不许
1088年52岁 元佑三年
因言遭新旧两党攻击,又连上札乞郡,仍不许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诗
作品原文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⑴ 其一 野水参差落涨痕⑵,疏林欹倒出霜根⑶。 扁舟一棹归何处⑷?家在江南黄叶村。 其二 人间斤斧日创夷⑸,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⑹,何人解作挂猿枝。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李世南:字唐臣,安肃(今河北徐水)人,工画山水。 ⑵落涨痕:涨水后水落留下的痕迹。 ⑶欹倒:倾倒。 ⑷扁舟:一本作“浩歌”。棹:形状如桨的划船用具。 ⑸创:砍掉。夷:削平。指对于林木的伤害。 ⑹成:一本作“会”。 白话译文 其一 曲折的水岸边露出旧日水涨淹没时留下的河床痕迹,稀疏的林木倾倒在地,露出如霜般白的树根。一叶扁舟飞快地划着桨,它将要飘去哪里呢?应该是回到江南的黄叶村。 其二 人们利用斧头常年不息地砍伐山上的树木,再也难见那龙蛇般蜿蜒的百尺身姿。如果不是这里山险滩急,少人来往,树一旦被砍,就没有人知道,这原是猿猴栖息的树枝。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前后,当时苏轼任翰林学士,与宣德郎李世南同在汴京。李世南善画,作“秋景平远”图,诗人为其画题了二首七绝。一说题了三首,今存者二首。
新旧两党 政见不合
1089—1090 杭州
1089年53岁 元佑四年
春夏间,疏浚西湖,建堤桥,即苏堤
连章请郡,三月以龙图阁学士充两浙西路兵马钤辖知杭州军事
五月过南,都谒张方平
七月到达杭州任所。时方旱饥,疏浚茅山、盐桥二河,以工代赈
十一月,以浙西七州旱灾,乞赈济
苏辙迁翰林学士,进吏部尚书,出使契丹
八月《送子由使契丹》
作品原文 送子由使契丹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⑴。 不辞驿骑凌风雪⑵,要使天骄识凤麟⑶。 沙漠回看清禁月⑷,湖山应梦武林春⑸。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⑹。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适:往。 ⑵驿骑:犹言“驿使”,传驿的信使。凌:冲冒。 ⑶天骄: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汉书·匈奴传》,后泛指强盛的边地民族。此处指契丹。凤麟:凤凰与麒麟,比喻杰出的、罕见的人才。 ⑷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⑸武林:山名,即今杭州西灵隐山,后多用武林指杭州。苏轼时知杭州。 ⑹“单于”二句:《新唐书·李揆传》:“揆美风仪,善奏对,帝(肃宗)叹曰:‘卿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绝。”德宗时他曾“入蕃会盟使”,至蕃地,“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绐之曰:‘彼李揆安肯来邪!’”苏氏一门,尤其是苏轼在契丹声名尤著,故化用此典,说明中原人才众多,不止苏氏。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借指辽国国主。 白话译文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其时,苏轼54岁,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苏辙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在汴京。是年八月,苏辙奉命出使辽国,庆贺辽主生辰。 契丹本是东北辽河上游的游牧民族,公元916年。阿保机建立辽朝,成为与五代、北宋并立的国家,雄峙北方近200年,成为宋朝的北方之患。宋自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订立“澶渊之盟”以来,每年要向辽国、西夏进贡银两、绢匹,岁以百万计。其国主生辰,还要派使臣去庆贺。卑事小国,国弱臣辱,做这样的使臣内心是屈辱的。苏轼写诗送别,尽劝慰告诫之意。
1090年54岁 元佑五年
秋,大雨,太湖泛滥,上疏请求救灾
苏辙使契丹归,为御史中丞
1091—1092 颍州
1091年55岁 元佑六年
三月被召入京,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
还京时绕道视察湖州、苏州水灾
八月出知颖州军州事
1092年56岁 元佑七年
春,疏浚颍州西湖。被命移知扬州军州事
八月以兵部尚书召还
十一月迁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1093京师
1093年57岁 元佑八年
在京任端明殿学士,左朝奉郎、礼部尚书
八月,妻王闰之(1048—1093)卒於京师
九月出知定州军州事。太皇太后高氏崩,宋哲宗亲政。 元祐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
1094定州
1094年58岁 绍圣元年
四月以讽斥先朝罪名贬知英州
未至贬所,八月再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
十月二日到达贬所,时詹范守惠州。苏迈、苏迨归宜典,苏过与朝云同行
苏辙,三月出知汝州,六月降官知袁州,七月贬筠州居住
新党掌权
1095—1001 远谪惠、儋
1095—1097 惠州
1095年59岁 绍圣二年
游罗浮、白水山等地
1096年60岁 绍圣三年
买白鹤观地筑屋。助修惠州东西二桥
七月,朝云(1062—1096)病故
1097年61岁 绍圣四年
白鹤峰新居落成。子苏迈来惠探望
朝廷重贬“元祐党人”,苏辙贬雷州
四月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属今海南岛)安置
五月遇弟辙於藤州
六月渡海
七月抵贬所,儋守中待之甚恭
1098—1101 儋州
1098年62岁 元符元年
朝廷遣董必察访两广,被逐出官屋,在城南桄榔林下买地筑屋,名曰桄榔庵
潮州人吴子野渡海从苏轼学
1099年63岁 元符二年
琼州进士姜唐佐从苏轼学
从惠州至儋州,除继续修改《易传》、《论语》外,又作《书传》十二卷
著《志林》,未完稿
1100年64岁 元符三年
正月,宋哲宗崩,弟徽宗即位,向太后同听政
五月量移廉州。施改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六月,苏轼离海南,渡海,与秦观别于海康
八月,秦观卒(1049-1100)
十一月,行至英州,得旨奉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
年底越南岭归
1101年65岁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正月,苏轼度南岭,北上抵虔州
五月至真州,作《自题金山画像》诗。暴病,止於常州
六月上表请老,以本官致仕
七月二十八日卒
《自题金山画像》
作品原文 自题金山画像(1) 心似已灰(2)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3)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1)金山画像:指金山寺苏轼画像,李公麟所作。《金山志》:“李龙眠(公麟)画东坡像留金山寺,后东坡过金山寺,自题。” (2)心似已灰:即心如死灰。《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3)黄州惠州儋州:作者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旁讪朝廷”罪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在这三个地方,作者度过了长期的贬谪生活。 作品译文 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 创作背景 1101年三月,苏轼由虔州出发,经南昌、当涂、金陵,五月抵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六月经润州拟到常州居住。《自题金山画像》是苏轼在真州游金山龙游寺时所作。
1102年 迁葬
崇宁元年
六月,葬汝州郏城县小峨眉山,苏辙作墓志铭
出身
家庭成员
(祖父)苏序(973—1047)
(父)苏洵(1009—1066)
(母)程氏(1010-1057)
1.眉山富豪程文应之女,十八岁时嫁时年十九岁的苏洵。婚后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苏轼一生思想深受母亲影响。 2.司马光撰写《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弟)苏辙
(姐)苏八娘(苏小妹)
长苏轼一岁,成年后嫁表兄,婚后不得志,抑郁而终
(妻子)
王弗
十六岁时与年方十九的苏轼成婚,婚后二人恩爱甜蜜。结婚十一年因病逝世(1065年),得年二十七。
王润之
王弗堂妹,王弗逝去三年后嫁给苏轼。苏轼五十八岁时逝世,得年四十六。
(侍妾)王朝云
原为歌妓。三十八岁时的苏轼赎十二岁的朝云,后收为侍妾。她陪伴苏轼度过仕途不顺的岁月,卒于
(子女)
苏迈(长子),王弗生
苏迨(次子),王润之生
苏过(三子),王润之生
苏遁(四子),王朝云生,未满周岁而卒
家教
父亲
文化知识严格
苏轼《夜梦》1097
七月十三日,至儋州十馀日矣,澹然无一事。 学道未至,静极生愁,夜梦如此,不免以书自怡。 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 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始及桓庄初。 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 我生纷纷婴百缘,气固多习独此偏。 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留书绕缠。 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丘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做人
苏洵《名二子说》1047
作品原文 轮.辐.盖.轸①,皆有职(13)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⑤者②。虽然,去⑦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⑧汝之不外⑨饰⑩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③,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④。虽然⑥,车仆马毙,而患⑪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⑫矣。 轮.辐.盖.轸①,皆有职(13)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⑤者②。虽然,去⑦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⑧汝之不外⑨饰⑩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③,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④。虽然⑥,车仆马毙,而患⑪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⑫矣。 注释译文 译文 车轮、车辐条、车顶盖、车厢四周横木,都对车上有其职责,唯独作为扶手的横木,却好像是没有用处的。即使这样,如果去掉横木,那么我看不出那是一辆完整的车了。轼儿啊,我担心的是你不会隐藏自己的锋芒。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辙走的,但谈到车的功劳,车轮印从来都不参与其中。即使这样,车毁马亡,也不会责难到车轮印上。这车轮印,是能够处在祸福之间的。辙儿啊,我知道你是能让我放心的。 注释 1.轮、辐、盖、轸:轮,车轮。辐,辐条,插入轮毂以支撑轮圈的细条。盖,车上的伞盖。轸,车箱底部后面的横木;一说为车箱底部四周的横木。 2 轼: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 3 辙:车轮碾出的印迹。 4 与焉:在其中。与,参加,参与。 5 为:用处。 6 然:这样。 7 去:除去。 8 惧:担心。 9 外:外表;外在。 10 饰:装饰 11 患:祸患。 12 免:避免。苏辙个性较为平和淡泊,苏洵预料他会超然福祸之外,所以给他取名为“辙",希望他安度一生。 13 虽然:即使这样 14.仆:倒下。毙:死。 15.外饰:在表面上有所掩饰 16.乎:对;对于。 17.职:专职,专用
母亲
人格教育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
地点
出生:四川眉州眉山
祖籍:河北栾城
墓地:河南三门峡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三苏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