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组胚第十九章女性生殖系统
医学生必备干货!一图掌握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组织胚胎学知识,包括生殖系统,分别是外生殖器、内生殖器、血管、淋巴及神经、骨盆、骨盆底、临近器官。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编辑于2020-04-17 15:07:45女性生殖系统
卵巢(ovary)
结构
被膜
为薄层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白膜
皮质
含有丰富的卵泡,卵泡之间是富含基质细胞和网状纤维的结缔组织,基质中散在的平滑肌围绕卵泡。还有黄体
髓质
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大量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卵巢门
疏松结缔组织,有少量平滑肌和门细胞
卵泡的发育与成熟
卵泡的基本结构
卵母细胞+卵泡细胞+基膜
原始卵泡
位于皮质浅层,白膜下方;在各期卵泡中数量最多,体积最小
组成
初级卵母细胞
圆形,体积较大,核大而圆
单层扁皮的卵泡细胞
支持和营养卵母细胞
薄层基层
生长卵泡
从青春期开始,原始卵泡开始生长发育,进入生长卵泡
组成
初级卵母细胞
单层或复层立方的卵泡细胞
基膜
阶段
初级卵泡
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也变大,粗面内质网、GA、游离核糖体增多,出现皮质颗粒(改变透明带的分子构象,防止多精受精)
卵泡细胞由扁平形变为立方形或柱状,随后细胞层数也增殖为多层,粗内、游核、线粒体增多,GA更发达
出现透明带
位于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为其共同分泌形成的一层富含糖蛋白的嗜酸性膜
EM下可见卵母细胞的微绒毛和卵泡细胞的突起均伸入透明带内,卵泡细胞的长突起还穿越透明带,与卵母细胞膜接触
卵泡细胞之间以及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均有许多缝隙连接
富含糖蛋白:ZP1、ZP2、ZP3(精子受体)
随着初级卵泡的增大,卵泡周围的结缔组织梭形细胞逐渐密集形成卵泡膜,它与卵泡细胞之间隔以基膜
次级卵泡
出现卵泡腔(先出现许多小的然后融合成大的),腔内充满由卵泡细胞分泌的糖胺多糖和卵泡膜血管渗出的血浆组成的卵泡液
出现卵丘,紧靠透明带的一层高柱状卵泡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称为放射冠
卵泡膜分化成内外两层
可合成和分泌雄激素(此时的雄激素为雌激素的前体)
颗粒层:分布在卵泡腔周边的卵泡细胞构成卵泡壁,光镜下呈颗粒状,故称为颗粒层
成熟卵泡
卵泡腔增大
颗粒层变薄
卵泡小斑出现(卵泡破裂的部位)
卵丘游离于卵泡液中,为排卵做准备
次级卵母细胞的形成(排卵前36~48h,停留于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
卵泡具有内分泌功能
主要分泌雌激素
雌激素的分泌是颗粒细胞和膜细胞在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协同完成的
膜细胞合成的雄激素透过基膜进入颗粒细胞,在芳香化酶系的作用下,将雄激素转变为雌激素
排卵
概念
成熟卵泡破裂,卵母细胞自卵巢内排出的过程称为排卵(时间约在月经周期的第十四天)
过程
①血液中LH出现峰值
②水解酶的释放:胶原酶、透明质酸酶等
③外膜中平滑肌的收缩等
④前列腺素的作用:促进溶酶体酶的释放,促进平滑肌的收缩
黄体
成熟卵泡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血管伸入颗粒层,在LH的作用下,逐渐发育分化为一个体积很大并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故称黄体。
分类
月经黄体
排出的卵子未受精
只能维持2周,可合成和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
妊娠黄体
排出的卵子受精
黄体在胎盘分泌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用下继续发育长大,可维持4~6个月
可合成和分泌孕激素、雌激素和松弛素(可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还可使子宫颈扩张,耻骨联合松弛,以利胎儿娩出)
组成
颗粒黄体细胞
分泌孕激素、松弛素
膜黄体细胞
两者协同分泌雌激素
衍生物
白体(即黄体退化后)
闭锁卵泡
卵泡的衍生物(即为退化的卵泡)
卵泡闭锁可以发生在卵泡发育的各个时期(多数发生在原始卵泡阶段)
特点
卵母细胞核
核极度偏位、核固缩、核膜扭曲或溶解消失等
透明带
扭曲、肿胀、溶解消失等(粗细要均等)
卵泡细胞
脱落入卵泡腔
卵泡膜细胞
体积增大,并被结缔组织分隔成细胞团―间质腺
出现其中任何一种改变均为闭锁卵泡
输卵管
分部
由外向内分为漏斗部、壶腹部、峡部和子宫部
组成
黏膜
黏膜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纤毛细胞
纤毛向子宫方向摆动,有助于卵子和受精卵向子宫方向移动。漏斗部和壶腹部最多,至峡部和子宫部逐渐减少
分泌细胞
位于纤毛细胞之间,顶部的细胞质含有分泌颗粒,其分泌物构成输卵管液
固有层
薄层结缔组织,含较多的血管和少量平滑肌
肌层
内纵外环
峡部最厚,漏斗部最薄
浆膜(外膜)
间皮+富含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
为肌性管道
子宫
分部
分为底部、体部和颈部三部分
子宫壁的一般结构
内膜
单层柱状上皮
纤毛细胞
分泌细胞
固有层
较厚,血管丰富,并含有大量梭形或星形的基质细胞
上皮向固有层凹陷形成许多子宫腺,开口于子宫腔
还可分为
功能层(浅层)
较厚,每个月发生一次周期性剥脱和出血,为月经
基底层(深层)
较薄,经期时不脱落,有增生和修复的功能
血管
子宫内膜的血管来自子宫动脉的分支,其穿入子宫壁直达子宫肌层,在中间层形成弓形动脉
弓形动脉发出许多小动脉分支穿入内膜,在内膜与肌层交界处分为两支
螺旋动脉(主干)
辨别螺旋动脉的条件①周围一定有子宫腺②有成群的小动脉(二者有一个)
在内膜浅层形成毛细血管网
对卵巢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很敏感
基底动脉
短而直
分部于内膜基底层并对其进行营养
肌层
很厚,有大量的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
在妊娠期平滑肌可分裂增殖,数目增多体积增大,并且对激素很敏感(受植物性的神经纤维和激素调控)
分部
黏膜下层
中间层
浆膜下层
外膜
在子宫底部和体部为浆膜,其它部位为纤维膜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月经周期(menstrual circle)
自青春期起,子宫内膜功能层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变化,即每隔28天左右发生一次剥脱出血、增生修复、分泌,称月经周期
月经期
黄体退化⇒雌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螺旋动脉强烈收缩所致
增生期/卵泡期
排卵在增生期末
子主题
分泌期/黄体期
子宫腔增长、高度弯曲、腺腔扩张,腺上皮富含营养物质,色变浅
螺旋动脉增长,高度弯曲
基质水肿,前蜕膜细胞出现
子宫颈
在子宫颈外口处,子宫颈单层柱状上皮移行为子宫颈阴道部的复层扁平上皮,两种上皮的交界处为子宫癌的好发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