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科学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大纲。
编辑于2020-04-26 17:30:25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概述
1.科学含义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儿童科学
1. 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
2.儿童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3.儿童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3.科学教育
1.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
2. 中小学自然科学及教育
3. 大学各个系科进行的自然科学专业教育
4.幼儿园科学教育
1.含义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任务
1.发展幼儿好奇心
2.使幼儿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如何学习,使幼儿逐渐学会科学的方法
3.使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发展智力
5.3-6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3-4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1.认识处于未分化的混沌状态
2.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
3.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4.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2.4-5岁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
1.好奇好问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关系
3.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能和情景进行概括分类
3.5—6岁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
1.积极的求和欲望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的,隐藏的因果关系
3.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
1.目标层次
1.知识技能
2.过程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2.总目标的内容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和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年龄阶段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小班
1.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使其乐意参与活动,并接触物体
2.萌发他们喜欢自然的情感,并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感兴趣
3.培养幼儿喜爱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并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现出关心爱护周围事物的情感
2.中班
1.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探究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物和人造物
2.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进行操作探索活动的意识
3.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动植物和周围环境的情感和行为
3.大班
1.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和习惯
2.激发幼儿对自然环境和现代社会生活中科技产品的广泛兴趣
3.能在探索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4.使幼儿喜欢并能主动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与制作活动
5.使幼儿在操作探索活动中能主动与同伴合作,并感受到成功和快乐
2.过程与方法
1.小班
1.帮助幼儿学习正确地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的方法,以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
2.帮助幼儿学会通过简单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外部特征,并学习简单的分类方法
3.引导幼儿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
4.帮助幼儿学习,认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科技产品,并指导幼儿参与简单的制作活动
2.中班
1.帮助幼儿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方法,以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
2.帮助幼儿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运用工具参与简单的科技制作活动
3.引导幼儿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学习使用其他方法展示活动结果,并主动与同伴教师交流
4.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的方法,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3.大班
1.使幼儿能主动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学会观察的方法,发展观察技能
2.使幼儿能按照自己规定的不同标准对物体加以分类
3.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并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能够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4.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常见科技产品的方法,运用简单工具和多种材料参与制作活动,并能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3.知识与技能
1.小班
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的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他们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部分科技产品,知道其主要用途及特征,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2.中班
1.帮助幼儿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有生命和无生命物质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帮助幼儿了解四季的特征及其人们的生活关系,学会观察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感性经验
3.引导幼儿获取周围生活中常见科技产品的具体知识和经验,初步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运用
3.大班
1.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让幼儿初步了解周围生活中环境污染现象和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3.帮助幼儿获取有关季节,人类,动物,植物与环境等关系的感性经验,形成四季的初步概念
4.引导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
5.让幼儿接触周围生活中的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
4.具体活动目标
1.含义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是根据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并结合教育活动内容和幼儿园的特点提出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2.具体活动目标
1.方面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
3.知识与技能
2.特征
1.可观察和可测量到的
2.全面反映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的要求
3.体现与上层目标的联系
四、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途径
1.基本途径
1.在专门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科学教育
1.观察认识型活动
1.含义
1.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就是以观察为主要认知手段,让学前儿童探索客观事物现象的特征,发展儿童的科学认知,培养科学情感,形成科学态度,训练科学方法的一种科学启蒙教育活动
2.实验操作类活动
1.含义
1.实验操作类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仪器和材料,以发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关系的科学活动,它强调的是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
3.科学讨论型活动
1.含义
1.科学讨论型活动是指在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集中的讨论交流等手段获取科学知识的活动,尽管它不是一种直接探究活动,但也是儿童获取科学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是幼儿科学教育实践中一种较为普遍的活动类型
2.在融合的活动的进行科学教育
1.区角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2.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2.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方法
1.观察法
1.概念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是指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类型
1.个别物体的观察
1.含义
1.个别物体的观察是指幼儿对特定的某一自然物、自然现象或科技产品进行观察,而且有目的运用多种感官和周围某一事物或现象直接触,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属性和习性
2.观察方面
1.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
2.观察个别物体的外部结构和功能及两者关系
3.观察个别物体相对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
4.观察个别物体的存在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2.比较观察
1.含义
1.比较观察是指幼儿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科技产品进行比较和观察,使幼儿在观察中更正确的认识自然物,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为概括分类奠定基础
2.比较观察方面
1.在比较观察中发现自然物和科技产品的相似处与不同处
2.要求幼儿学会以两样物体的相应部分和整体性进行比较观察
3.要求幼儿以一种认识过的物体与新的观察对象进行比较观察
4.对两种新的自然物或科技产品进行比较观察
3.长期系统观察
1.含义
1.长期系统观察,是指幼儿对某一自然物或自然现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它的特点是观察的时间长,对幼儿观察的持久性要求高,一般在引导育儿观察,探索事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时运用
2.种类
1.幼儿操作实验
1.幼儿操作实验的特征
1.熟悉实验材料的性质和使用方法
2.重复操作,多次尝试
3.充分观察实验过程中现象的变化
2 .注意事项
1.选用的设备材料要齐全,够用
2.时间要充裕
3.具有安全性
2.教师演示实验
1.含义
1.教师演示实验是指由教师操作实验的全过程,幼儿观察实验的过程,现象,变化和结果的一种形式,主要用于难度大,较为复杂的实验
2.注意事项
1.动作要正确,熟练,速度要慢
2.边演示边讲解
3.实验结束进行小结
2.科学实验法
3.分类法
4.测量法
5.科学游戏法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
1.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自然科学现象
3.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