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方音乐史
思维导图,教资考编最佳复习搭档!
编辑于2020-07-08 15:23:38西方音乐史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音乐时期
古希腊悲剧
代表人物
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
《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
主要乐器
拨弦乐器
里拉琴
祭祀太阳神、歌唱伴奏和诗歌吟唱
吹管乐器
阿夫洛斯管
祭祀酒神、狂欢节和悲剧中使用
音乐理论
记谱法
字母谱(用于歌唱记谱)
符号谱(用于乐器记谱)
第二章 中世纪时期
音乐发展的三个阶段
格里高利圣咏时期(5--10C)
格里高利圣咏
基本功能
使用于罗马教会礼拜仪式中
最大限度排除人世俗的感应欲念
基本特征
音乐形式
无伴奏单声部音乐形式
演唱形式
纯男声演唱
音乐要素特点
即兴无节拍
建立在自然音阶基础上
旋律平稳,音域窄
内容
圣经和诗歌
歌词
拉丁文歌词
整体特点
严肃、庄重
歌唱方式
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
应用场合
日课
弥撒
复调时期(11--13C)
奥尔加农(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形式)
平行奥尔加农
华丽奥尔加农
经文歌
常为三声部
形成了经文歌特有的“复歌词”现象
后期经文歌脱离宗教礼拜活动,低声部圣咏改用乐器演奏
“新艺术”时期
代表人物
团体:游吟诗人(法国);恋歌诗人(德国)
个人
玛肖(法国)
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个作品被完整保存的音乐家
兰第尼(意大利)
兰第尼终止(7-6-1)
盲人音乐家
中世纪乐器
键盘类
管风琴(宗教使用)
弦乐类
琉特琴
吉他前身
维埃尔琴
小提琴前身
音乐理论
记谱法
9世纪——纽姆谱(模糊音高)
意大利僧侣——一线谱
11世纪——意大利僧侣圭多发明四线谱(具体音高)
13世纪——德国弗兰科创始“有量记谱法”
15世纪音符种类增加;16世纪出现小节线,圆符头
17世纪四线谱改为五线谱(巴洛克时期)
教会调式
11世纪,八个教会调式理论基本确立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
主要乐派
勃艮第乐派
贡献
确立了一种独特的大型宗教音乐体裁形式——弥撒曲(五个乐章)
代表作曲家
杜费、班舒瓦
法国—弗莱芒乐派
代表作曲家
若斯坎
经文歌《你,穷人的庇护》
拉索
无伴奏合唱《回声》
罗马乐派
代表作曲家
帕勒斯特里那
威尼斯乐派
代表作曲家
维拉尔特
首创“复合唱”形式
加布里埃利叔侄
将威尼斯乐派的复合唱风格达到前所未有的宏大与辉煌
宗教改革
领袖
马丁•路德(德)
改革目的
使群众能在教堂演唱教会歌曲
改革体裁
众赞歌(德)
代表作品
《我们的主是坚固堡垒》(《上帝是坚固的堡垒》)
主要乐器
弦乐器
琉特琴家族
维奥尔琴家族
管乐器
肖姆管、竖笛、木管、小号
键盘乐器
管风琴
羽管键琴、楔槌键琴
第四章 巴洛克时期
歌剧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歌剧:是一种由戏剧、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为一体的舞台综合艺术形式,其中戏剧和音乐是最重要的元素
歌剧的发展
历史上第一部歌剧(1598)
佩里和里努基尼《达芙妮》
第一部被完整保存的歌剧(1600)
佩里和里努基尼《尤丽迪茜》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歌剧
蒙特威尔第《奥菲欧》
第一个歌剧院(1637)
意大利•威尼斯•圣卡西亚诺
斯卡拉蒂
确立了A—B—A形式的“始返咏叹调”
确立了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的典型形式
大型声乐题材
清唱剧(神剧)
整体特点
类似歌剧,无动作、背景,有旁白,更强调合唱
代表人物
维瓦尔第、亨德尔
三大神剧
亨德尔《弥赛亚》;海顿《创世纪》;门德尔松《伊利亚》
康塔塔
17C初诞生,篇幅短小,类似单部歌剧
受难曲
内容讲耶稣受难,体裁与清唱剧类似
主要作曲家
维瓦尔第
国籍
意大利
称号
红发神父
作品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亨德尔
国籍
德国
称号
英国民族音乐家
作品
清唱剧
《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
器乐曲
《水上音乐》《皇家烟火音乐》
巴赫
国籍
德国
称号
西方音乐之父
评价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作品
受难曲
《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
器乐曲
《平均律钢琴曲集》(圣经•旧约)《法国组曲》《英国组曲》
复调作品
《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
乐队作品
《勃兰登堡协奏曲》《G弦上的咏叹调》
第五章 古典主义时期
歌剧改革
人物
格鲁克(德)
改革原则
音乐服从诗歌
整体风格
简洁、质朴
代表作品《奥菲欧与尤丽迪茜》
主要作曲家
海顿
国籍
奥地利
称号
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老爹
作品
口诀:令人惊愕的时钟敲响了,海顿告别了伦敦,用四季的时间去创世纪
莫扎特
国籍
奥地利
称号
音乐神童,自由音乐家
作品
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魔笛》《后宫诱逃》《假女园丁》
贝多芬
国籍
德国
称号
乐圣
作品
交响曲
口诀:(3.5.6.9)英雄的命运在田园里合唱
钢琴奏鸣曲(圣经•新约)
《悲怆》《月光》《暴风雨》《黎明》《热情》
第六章 浪漫主义时期
三个发展阶段
早期浪漫主义
德奥
德国
韦伯
称号
西欧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先行者
门德尔松
称号
抒情风景画大师
作品
交响曲
《第三交响曲》(苏格兰)
《第四交响曲》(意大利)
音乐会序曲
《仲夏夜之梦》《赫布里德》(苏格尔山洞)
戏剧配乐
《仲夏夜之梦》《安提戈涅》
钢琴曲
《无词歌》
舒曼
称号
诗人音乐家
作品
钢琴曲集
《狂欢节》《蝴蝶》《幻想曲》《童年情景》《克莱斯勒里安娜》《森林情景》《大卫同盟曲集》
声乐套曲
《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与生活》
瓦格纳
称号
乐剧改革者
作品
乐剧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打开调性瓦解的大门)
《尼伯龙根的指环》
《莱茵河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诸神的黄昏》口诀:莱女骑猪
其他歌剧作品
《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汤豪瑟》《罗恩格林》《纽伦堡的名歌手》
创作特点
整体艺术;无终旋律;主导动机;半音和声
勃拉姆斯
作品
管弦乐序曲
《“学院”序曲》《“悲剧”序曲》
《摇篮曲》
奥地利
舒伯特
称号
艺术歌曲之王
作品
歌曲
《野玫瑰》《魔王》《鳟鱼》《圣母颂》《菩提树》《小夜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死神与少女》《致音乐》《摇篮曲》
声乐套曲
《冬之旅》《天鹅之歌》《美丽的磨坊女》口诀:冬天美
约翰•施特劳斯父子
老约翰•施特劳斯
称号
圆舞曲之父
作品
《拉德茨基进行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
称号
圆舞曲之王
作品
圆舞曲
《美丽的蓝色多瑙河》(奥地利第二国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祭》《艺术家的生涯》《皇帝》《南国的玫瑰》
其他
肖邦
国籍
波兰
称号
钢琴诗人
作品
练习曲
《离别》《黑键》《革命》《大海》
圆舞曲
《小狗圆舞曲》《华丽大圆舞曲》
李斯特
国籍
匈牙利
称号
钢琴之王
作品
交响诗
《前奏曲》《塔索》《山中所闻》《普罗米修斯》《马捷帕》《节日之声》《英雄的葬礼》《匈牙利》《哈姆雷特》《理想》《匈奴之战》记忆口诀:前塔山普马,理节匈英哈。
法国
柏辽兹
称号
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创导者
作品
交响曲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交响曲》
圣桑
作品
组曲
《动物狂欢节》
《狮王进行曲》《母鸡公鸡》《乌龟》《大象》《天鹅》
民族乐派
代表作曲家
俄罗斯
格林卡
称号
俄罗斯音乐之父
作品
歌剧
《伊凡•苏萨宁》《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交响幻想曲
《卡玛林斯卡亚》
强力集团(口诀:居里抱木头)
巴卡基列夫
《塔玛拉》
居伊
穆索尔斯基
交响幻想曲《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
鲍罗丁
交响音画《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歌剧《伊戈尔王》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天方夜谭》)
柴可夫斯基
称号
俄罗斯音乐大师
作品
歌剧
《黑桃皇后》《奥涅金》
舞曲
《天鹅湖》—选段《匈牙利舞曲》《西班牙舞曲》《拿波里舞曲》 《睡美人》《胡桃夹子》—选段《糖果仙人舞曲》《花之园舞曲》
钢琴曲
《四季》
捷克
斯美塔那
地位
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作品
交响诗套曲
《我的祖国》《伏尔塔瓦河》(捷克第二国歌)
德沃夏克
交响曲
《e小调第9交响曲“自新大陆”》
钢琴作品
《幽默曲》
挪威
格里格
《培尔•金特组曲》
《晨景》
《索尔维格之歌》(挪威的第二国歌)
芬兰
西贝柳丝
交响诗《芬兰颂》
晚期浪漫主义
理查•施特劳斯(德)
交响诗《唐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蒂尔的恶作剧》《堂吉诃德》《死与净化》
歌剧《莎乐美》《玫瑰骑士》《失去影子的女人》
马勒(奥)
声乐套曲
《大地之歌》
声乐曲集
《儿童奇异号角》《流浪少年之歌》
歌剧的发展
法国
比才
轻歌剧《卡门》
《卡门序曲》《哈巴涅拉舞曲》
意大利
罗西尼
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我是城里的大忙人》
歌剧《威廉•退尔》
《威廉•退尔序曲》
威尔第
歌剧《茶花女》
《祝酒歌》
歌剧《弄臣》
普契尼
歌剧《托斯卡》
《为艺术为爱情》
歌剧《蝴蝶夫人》
《晴朗的一天》
歌剧《图兰朵》
《今夜无人入睡》《东边升起月亮》
第七章 印象主义时期
代表人物
德彪西
地位
印象主义音乐的开山鼻祖
作品
前奏曲
《牧神午后》
管弦乐作品
《海》
钢琴作品
《月光》《雨中花园》《水中倒影》《亚麻色头发的女人》
拉威尔
管弦乐
《波莱罗舞曲》《西班牙狂想曲》
钢琴曲
《水之嬉戏》
第八章 20世纪时期
主要流派和作曲家
表现主义音乐(新维也纳乐派)
勋伯格
作品
交响诗《一个华沙的幸存者》
贡献
确立了十二音音乐体系
贝尔格
作品
歌剧《露露》《沃采克》
韦伯恩
新古典主义音乐
斯特拉文斯基(俄)
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
序列音乐
梅西安(现代音乐之父)
偶然音乐
约翰•凯奇
《4分33秒》
其他作曲家
美国
格什温
钢琴与乐队《蓝色狂想曲》
交响诗《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苏联
普罗科菲耶夫
音乐童话《彼得与狼》
肖斯塔科维奇
《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哈恰图良
舞剧《加亚涅》《斯巴达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