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审计的概述
对审计的第一章审计的概述进行系统总结
编辑于2020-07-09 17:57:43审计的概述
审计基本要求
遵守审计准则
遵守职业道德要求
六个基本原则
诚信
独立性
客观和公正
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
保密
良好职业行为
保持职业怀疑
定义
职业怀疑提出的要求
本质:秉持一种质疑的理念
要求保持警觉的情形
要求审慎评价审计证据
要求客观评价管理层和治理层
职业怀疑的作用
可能阻碍注册会计师保持职业怀疑的情形
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定义
运用职业判断的环节和情形
衡量职业判断质量
准确性或意见一致性
决策一贯性和稳定性
可辩护性
对职业判断作出适当书面记录
审计风险
与审计风险模型相比的基本概念
重大错报风险
财务报表层次(广泛)
认定层次(针对)
固有风险
控制风险
合并称为重大错报风险 既可以单独评估也可以合并评估
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审计的固有限制
财务报表的性质
审计程序的性质
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成本效益的权衡
审计过程
接受业务委托
承接业务的总体要求:谨慎决策
承接业务的基本条件
考虑客户的诚信,没有信息表明客户缺乏诚信
具有执行业务必要的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时间和资源
能够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
承接业务时执行程序的基本目的
考虑接受或保持客户所面临的风险
考虑自身执行业务的能力
能否获得专业化协助
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能否对客户保持独立性
计划审计工作
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
制定总体审计策略
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
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要运用职业判断确定总体应对措施。
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要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编制审计报告
审计目标
审计的总体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
审计准则
认定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
对发生认定的再认定
对完整性认定的再认定
对准确性认定的再认定
对截止认定的再认定
对分类认定的再认定
主要与利润表相关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
对存在认定的再认定
对权利和义务认定的再认定
对完整性认定的再认定
对计价和分摊认定的再认定
主要与资产负债表相关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
对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认定的再认定
对完整性认定的再认定
对分类和可理解性认定的再认定
对准确性和计价认定的再认定
具体审计目标
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
审计要素
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
注册会计师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
财务报表
适当的鉴定对象
财务报表内容
管理层和治理层具体责任
确定编制基础
编制财务报表
作出恰当说明
合理的会计估计和恰当的会计政策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含义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的分类
通用目的编制基础
特殊目的编制基础
审计证据
含义
来源
实施审计程序
单位内部其他来源和外部来源
会计记录
被审计单位雇佣或聘请的专家编制的信息
信息的缺失
特征
充分性(数量)和适当性(质量)
相关性(支持审计意见)与可靠性(证据来源)
审计报告
审计的性质
审计的含义
审计的用户
审计的目的
保证程度
独立性和专业性
审计报告
保证程度
合理保证(财务报表审计)
有限保证(财务报表审阅)
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鉴证业务
审计
审阅
其他鉴证业务
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