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非暴力沟通思维导图
非暴力沟通思维导图,帮你读一本书!
编辑于2020-07-15 18:15:26非暴力沟通
作者
马歇尔·卢森堡
内容
让爱融入生活
人生的抉择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非暴力沟通的要素
观察
感受
需要
请求
什么是我的观察;我的感受如何;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非暴力沟通的运用
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
是什么蒙蔽了爱?
道德评判
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苏菲派诗人丨鲁米
进行比较
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丹·格林伯格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
回避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
建议:我选择...因为我想...
强人所难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照我们的期待生活。
区分观察和评论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印度哲学家丨克里希那穆提
体会和表达感受
区分感受和想法
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
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责备自己
指责他人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非暴力沟通需要: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
即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
无法承受的痛苦
一个人如果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会是多么痛苦!
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在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们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太大。想到日子过得这么憋屈,我们可能会恼怒。此时,如果遭遇他人的痛苦,我们可能就会无动于衷。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
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我们意识到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
请求帮助
提出具体的请求
清楚的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
明确谈话的目的
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告诉对方
请求反馈
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
了解他人的反应
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
对方正在想什么
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当对方给与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在集体讨论时提出请求
说清楚我们需要得到怎样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
请求与命令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
用全身心倾听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a)观察,(b)感受,(c)需要,(d)请求。
给他人反馈
询问前,先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保持关注
当对方得到充分的倾听,(a)我们将体会到气氛变得轻松;(b)他会停止谈话;这时我们不妨问一句:“你还有什么话要告诉我吗?'
当我们痛苦的无法倾听
我们无法给别人我们自己都没有的东西,当我们痛苦的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的提出自己的请求;(3)换一个环境。
倾听的力量
倾听使身心痊愈
倾听和示弱的能力
倾听预防潜在的暴力
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
如果别人说“不”
当别人说“不“的时候,我们常常认为他们是在拒绝我们,有时,我们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许就会发现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使谈话生动有趣
如果你说的话别人不想听,你希望对方假装在听还是直接打断你?
说的人更希望对方打断,而不是假装在听。
如果别人保持沉默
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
爱自己
让生命之花绽放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是培养对自己的爱。
当我们表现的不完美/为什么会自责
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
当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体会着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自我宽恕
感到遗憾时,我们试图了解过去的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
外衣染上墨水带来的启发
当我们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并理解他们所反映的需要和价值观,我们活在对自己深深的爱中。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有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列在一张纸上。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那么做:“我选择做 是因为我想要 。”
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
不论你选择做什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为了钱,他人的赞同,以及出于恐惧、羞愧或内疚的心理,你做了哪些事情?想一想你为这些事情付出的代价。
充分表达愤怒
为什么我们会生气?
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
合理的愤怒?
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别人。
暴力的种子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愤怒就转变为服务需要的情感。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1.停下来,呼吸。
2.留意我们的指责。
3.体会我们的需要。
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先倾听他人
越是能够倾听他人,也越有机会被倾听。
给自己时间
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要。
运用强制力避免伤害
使用强制力的目的
使用防卫性的强制力,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而不是为了惩罚、羞辱或谴责他人。
如果我们威胁他人或实施惩罚,人们常常会产生敌意和抵触心理,这样,彼此的关系将会疏远。同时,惩罚还可能使人忽视事情本身的意义,而把注意力放在不服从的后果上。
重获生活的热情
倾听内心的声音
解决内心的冲突
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心灵环保/用非暴力沟通代替诊断
表达感激
在赞扬他人时,我们很少揭示内心活动,而是把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充分表达感激。
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
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接受别人的感激
在别人表达感激时,人们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种是自我膨胀,相信我们比别人优越;另一种是假谦虚,否定别人的欣赏,耸耸肩说:“哦,这没什么。”非暴力沟通,有别于以上两种方式。
对感激的渴望
不管你多努力工作,你都不会听到一句好话;但只要你犯了一点小错误,马上就会有人指责你。
问:别人对你做的什么事情表达感激,你会欣喜若狂?
充分表达感激
如果无法向那些对我们一生有极为重要影响的人表达感激,我们会感到多么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