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物化学
降血糖药物与利尿药等章节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0-07-15 19:34:20第十二章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 是一种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质脆性及骨折率增加等。
分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90%)
I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雌激素缺乏(高转化型)
I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年龄老化(低转换型)
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是由疾病或药物引起
特发性骨质疏松多为遗传因素引起
骨质疏松治疗药物
促钙吸收药
作用机制:激活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小剂量刺激骨形成,增加骨密度
代表药物
尼尓雌醇(长效雌激素)
依普黄酮(植物雌激素)
雷洛昔芬:防治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
抗骨吸收药
阿伦磷酸钠: 是骨代谢调节剂,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起到抑制吸收的作用。 优于降钙素,能显著增加骨密度用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也用于男性骨质疏松症 能缓解急性疼痛
其他类
氟化物、雷奈酸锶
利尿药
分类
按功能
高效利尿药:呋塞米、依他尼酸等 中效利尿药:氢氯噻嗪、氯噻酮等 低效利尿药:乙酰唑胺、氨苯蝶啶、螺内酯等
按作用部位
渗透性利尿药:甘露醇
作用机制: 形成高渗,阻止重吸收-不易代谢的低分子量的化合物 能过滤通过肾小球到肾小管 不再被重吸收 多羟基化合物(甘露醇) 糖(葡萄糖、蔗糖)
不良反应: 体液电解质失调等 气温较低时析出结晶 注射时漏出血管外可发生组织肿胀或坏死
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
临床应用: 治疗青光眼、脑水肿 与汞剂合用消除心力衰竭性水肿可口服使用 使用时间长达8~12h
不良反应: 发生酸中毒 长时间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使尿液更破化体液酸性上升 碳酸酐酶抑制剂失去利尿作用 利尿作用有限
髓拌升支利尿药
Na+—Cl-协转运抑制剂:氢氯噻嗪
理化性质: 1.酸性 2.固体稳定 3.对日光、加热稳定 4.在碱性溶液中易水解失活,故不易与碱性药物配伍
鉴别反应: 1.间接鉴定芳伯氨基 水解为芳香胺化合物 重氮化偶合反应 2.甲醛与变色酸显蓝紫色
用途: 治疗心因行水肿、因肝肾疾病引起的水肿
大剂量或长期服用时会导致低血钾,通常使用KCl来补充钾,或联合使用保钾利尿药(如:氨苯蝶啶)阻止低血钾的发生。
Na+—K+—2Cl-协转运抑制剂
呋噻米
作用机理: 作用在肾脏髓质升支部位 很强的抑制重吸收作用 起效快 作用时间短
理化性质: 1.酸性pKa=3.9 2.鉴别反应 加硫酸铜试液生成绿色铜盐沉淀 加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显红色 可水解后,重氮化偶合
临床应用: 严重水肿(心脏性、肝硬化、肾性)、急性肺水肿、脑水肿,防止肾衰,加速毒物排泄、上部尿道结石排出。 有温和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不良反应: 体液和电解质的失衡 高尿酸症 胃肠道反应
依他尼酸
脑水肿、肾性水肿及其他利尿药无效的严重水肿。 长期或大量服用引起低血钾,大量静滴有耳毒性
保钾利尿药
阻断肾小管上皮Na离子通道药物:氨苯喋啶
应用: 在远曲小管阻断Na+的重吸收和K+的排出 与醛固酮拮抗剂类似,也有高血钾的副作用
盐皮质激素受体阻断剂:螺内酯
作用机制: 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的完全拮抗剂 有抑制排钾和重吸收钠的作用,从而具有利尿作用
性质: 空气中稳定,室温放置7天未见变色 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可呈现红色,并有硫化氢特臭气体产生 在甲酸中和盐酸羟胺、三氯化铁反应产生红色络合物(与坎利酮区别)
活性代谢物:坎利酮
降血糖药物
分类
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胰岛素
16种51个氨基酸组成
药理作用: 1.降低血糖 2.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 3.促进核酸蛋白质的合成 4. 激活Na-K-ATP酶,促钾离子内流
应用: Ⅱ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重度2型糖尿病口服降血糖药无效者 糖尿病伴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等 轻中度糖尿病并发感染,高热或有手术等
胰岛素类似物
赖脯胰岛素注射液:超短效2~5h,餐前10min注射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超长效24h,睡前30~60min注射
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超长效24h,睡前30~60min注射
诺和达(德谷胰岛素):超长效24h,注射时间灵活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磺酰尿类:甲苯磺丁脲、格列苯脲、格列吡嗪
作用机制
刺激胰岛素分泌,减少肝脏对胰岛素的清除 长期使用能改善外周组织膜岛素敏感性 减少肝糖产生
分类
第一代
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D-860 用于治疗轻中度II型精尿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人 注射剂用于诊断胰岛素瘤
第二代
降糖吸收更快、作用更强、副作用更少: 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代表药: 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 吸收更快,血浆蛋白结合率更高,作用更强,毒性更低。 相当于同等剂量Tolbutami de的200倍, 属于强效降糖药,用于中、重度II型糖尿病人。 副作用:长期服用会造成患者低血糖和肾病。
第三代
格列美脲: 特别适用于对其他酰脲类失效的糖尿病人
非磺酰脲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瑞格列奈: 被称为“膳食葡萄糖调节剂”,临床主要用于饮食控制、降低体重、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
那格列奈: 可以单独用于经饮食和运动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 不适用于对磺尿类降糖药疗效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 )激动剂:艾塞那肽、利拉鲁肽
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DPP-4) :西格列汀、维达列汀
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啊
马来酸罗格列酮(临床应用中药效最强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能降低甘油三酯,提高HDL水平 是肥胖、存在胰岛素抵抗的II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
罗格列酮: 降脂方面较好,有轻中度浮肿及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有心血管风险
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双胍类:二甲双胍、苯乙双胍
作用机制: 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利用 能抑制肝糖的产生和输出,利于控制空腹血糖 能改善外周组织膜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和作用改部品胞功能
代表药物: 盐酸二甲双胍
酸碱性: 高于一般脂肪胺的强碱性
鉴别反应
氯化物的鉴别:+硝酸银
+10%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铁氰化钾试液+10%NaOH溶液→三分钟内溶液呈红色
作用特点: 肥胖伴胰岛素抵抗的II型糖尿病人的首选药 降糖作用弱于苯乙双胍 副作用小,使用安全 罕有乳酸酸中毒,也不引起低血糖 约20%的人有轻度胃肠反应
新型PPAR α/γ双重抑制剂:赛格列扎
PPAR α/γ双重抑制剂可以同时起到降糖和降脂的作用,不易出现体重增加等副作用。
减少肠道吸收葡萄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精、米格列醇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只是延缓而不是完全阻断,最终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总量不会减少,因此,不会导致热量丢失。可降低餐后血糖,但并不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该类药物不抑制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故不会引起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此类药物对1、2型糖尿病均适用。
钠-葡萄糖同向转运体-2(SGLT-2)抑制剂: 卡格列净、达格列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