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城乡规划原理-第十八章 城乡住区规划
城乡规划学硕、城市规划专硕考研内容
编辑于2020-07-18 17:44:50城乡住区规划
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
住区的概念与类型
概念
类型
城乡区域范围不同
建设条件不同
建筑层数不同
住区的规模
影响住区规模的主要因素
公共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城市道路交通影响
城市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
其他影响
住区规模的划分
我国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美国
住区规划编制的内容
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
确定住区要实现的功能和目标
确定居住人口数量规模和用地大小
拟定居住建筑的布局方式
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标准,分布和布置方式
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对外出入口位置,泊车量和停泊方式
拟定绿地,活动,休憩等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拟定有关市政工程设施的规划方案
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对不同阶段的方案进行必要的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的要求
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
住区的组成
组成要素
用地的组成
环境组成
住区的功能
住区的规划结构
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
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
邻里单位模式
居住单元开发模式
扩大小区
综合居住体
新城市主义模式
基本设计准则
设计特征
“交通导向开发”模型--TOD
传统邻里开发模式--TND
影响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
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
以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
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
以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
住区的规划设计
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基本理念
基本原则
基本要求
使用要求
卫生要求
安全要求(防火,防震,防空)
经济要求
美观要求
住宅的规划布置
住宅类型的选择
住宅类型的总体要求
住宅的类型及其特点
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
要有利于节约用地,结合地形
考虑城市建筑面貌特色的要求
住宅群体的组合
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行列式
周边式
混合式
自由式
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
成组成团
成街成坊
整体式
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
住宅群体组合与日照,通风和噪声的防治
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防止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
住宅群体提高自然通风和防风效果的规划设计措施
住宅群体噪声防治的规划设计措施
住宅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
住宅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基本要求
布置方式:以居住人口规模大小分级布置
居住区级(一级)
基层(二三级)服务半径400~500m
住宿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
按公服设的使用性质分类
按居民对公服设的使用频繁程度划分
按盈利和非营利分类
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
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和分级
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
人车分流
人车混行
人车共存
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经济性
住区内静态交通的组织
原则
自行车存车
家庭小汽车存车
住区绿地规划布置
绿地规划布置的要求
绿地的组成
城市旧住区的更新规划
城市旧住区的更新规划
城市旧住区的主要问题
城市旧住区
城市旧住区的主要问题
城市旧住区更新特征
城市旧住区更新原则
城市旧住区更新改造的方式
维修改善
更新与整治规划
改建
城市旧住区更新规划中的问题
用地的调整
住户的再安置
具有历史价值的住宅,地段和传统民居的保护和保留
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规划建设
住宅规划的防震减灾
尽量避免在沼泽地区,不稳定的填土堆石地段等
考虑适当的安全疏散用地
住宅区内道路应平缓通畅
各类建筑满足国家有关建筑设防烈度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住宅平均层数
住宅建筑净密度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
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
人口净密度
人口毛密度
容积率
平均每人住宅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