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审计学
审计学课程总结,仅供交流参考。
编辑于2020-07-28 18:44:25审计学
1. 绪 论
1.1. 审计职能
经济监督
经济鉴证
经济评价
1.2. 审计产生 和发展
中国国家审计
古代阶段
西周——宰夫
秦——御史大夫
汉——上计
隋唐——比部
宋——审计司,审计院
近代时期
北洋政府
设中央审计处
颁布审计法
国民政府
审计院
苏区
审计委员会
现代审计
1983成立审计署
2010《国家审计准则》颁布
2016审计准则修改
西方国家审计
内部审计
中国
20世纪初分级管理体制
西方
1941美国内部审计师协会
西方注会师
产生过程
起源:意大利合伙企业制度
形成: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
南海公司事件
1853爱丁堡会计师协会
发展和完善: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
发展阶段
英式详细审计
美式资产负债表审计
会计报表审计
管理咨询国际审计
1.3. 监督活动论
审计是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的经济监督活动
2. 审计体系
2.1. 国家审计机关
构成:审计署+地方县级及以上审计机关
2.2. 审计机关领导体制
审计署:审计长+国务院总理
地方审计机构:地方政府首长+上级审计机关领导
2.3. 2018规定概念
2.4. 审计业务范围
鉴证
审计
历史财务信息审计
审阅
其他鉴证
预测信息审核,内控鉴证
相关服务
财务信息执行商定
代编财务
税务
管理咨询
会计服务
3. 审计目标
3.1. 审计总目标
对财报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 对财报重大方面适用编制基础发表意见
合理保证无大错
按审计准则对财报出具审计报告,与 管理层沟通
沟通之后出报告
3.2. 认定
概念
管理层对财报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会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的错报
分类
利润表
发生
认定含义:记录已发生 且与单位有关(高估)
具体目标: 确认记录真实
完整
该记都记了(低估)
确认都记了
准确
正确记录金额、正确 描述计量披露
确认金额计量正确
截止
记录在正确会计期间
确认记录期间恰当
分类
记录于正确账户科目
确认记录适当分类
资产负 债表
存在
记录的资产等是真实 存在的存在
确认存在
权利 义务
记录权利和义务正确
确认其正确
完整
该记都记了
确认都记了
计价 分摊
记录准确
确认记录准确
列报
发生 权利义务
披露的都有且有关
完整
该披露都披露了
分类可理解
恰当列报,内容清楚
准确和计价
公允披露,金额恰当
3.3. 认定、具体目标、总目标关系
4. 审计模式 和重要性
4.1. 审计模式及概念
账项基础
完全通过对账面详细审查实现审计目标
制度基础
借助对内控的分析评价来实现审计目标
风险基础
通过对审计风险全面控制实现审计目标
4.2. 审计重要性
含义
确定重大错报的标准
如何理解
影响经济决策
具体环境、金额、性质共同影响
从使用者整体出发
注会师:对错报最大容忍
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4.3. 重要性确定
报表层次重要性
实际执行重要性
4.4. 审计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
报表层次
认定层次
固定风险(没控制)
控制风险(没控制住)
审计风险
财报存在重大错报而注会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审计前就存在的错报可能, 是被审单位的事
注会师未发现 错误的可能性
以上两者关系
重大错报风险低,可适当增加审计风险(减少审计程序)
高则减少审计风险(增加程序)
是反向关系
5. 审计计划 业务约定书
5.1. 审计过程
接受业务委托
计划审计工作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完成工作编制审计报告
5.2. 初步业务活动
目的
自身:具备执业的独立性和能力
客户:管理层保持诚信,不影响执业
约定条款无误解
内容
评价自身职业道德情况(知己)
实施相应质量控制(知彼)
就约定达成一致
6. 审计证据 和工作底稿
6.1. 审计证据
含义
为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的所有信息
种类
会计信息
账簿、凭证、报表
其他信息
会议记录、内控手册
特点
累积性
包括审计过程中、审计前、以前审计的、内部、外部
包括支持和不支持认定的信息,信息缺乏本身构成证据
要求
充分性(数量)
错报风险大,证据多
重要性水平低,证据多
数量无法弥补质量
适当性(质量)
相关性
特点认定证据不能替代其他认定证据
不同证据可能与同一认定相关
相关性受测试方向影响(逆差顺查)
可靠性
外部独立
内控有效
直接获取
文件、记录
原件
6.2. 审计底稿
概念
注会师对制定的计划、实施的程序、获取的证据,以及 作出审计结论的记录。形成于过程也反映过程。
要素
审计工作底稿标题
审计过程记录
审计结论
审计标识及说明
索引和编号
编制者和日期
复核者和日期
其他应说明事项
7. 审计抽样
7.1. 基本概念
抽样范围
控制测试
细节测试
测试方法
选取全部
选取特定
审计抽样
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测试
细节测试
审计抽样范围
风险评估程序
不涉及审计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
控制测试
适用:留下运行轨迹
不适应:未留轨迹的
实质性程序
适用:细节测试
不适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风险分类
抽样风险
控制测试
信赖过度
形成不正确结论,影响效果
信赖不足
细节测试
误受风险
误拒风险
追加程序,影响效率
抽样分类
统计抽样
优点:调整样本规模精确控制风险
缺点:需要特殊技能,增加成本
方法
属性抽样:控制测试
变量抽样:细节测试
非统计抽样
7.2. 原理和步骤
样本设计
选取样本
评价样本
7.3. 控制测试运用
7.4. 细节测试运用
8. 审计报告
8.1. 审计意见 签发条件
无重大错报、审计范围无重大限制
无保留意见
重大错报
重大不广泛
保留意见
重大且广泛
否定意见
受限
重大不广泛
保留意见
重大且广泛
无法表示意见
8.2. 报告要求
关键审计事项
审计报告强调事项
其他事项段
9. 销售与收款 循环审计
9.1. 涉及的业务活动
9.2. 按控制分类的内控
适当职责分离
正确授权审批
充分凭证和记录
按月寄出对账单
内部核审程序
9.3. 营业收入内控
注会师只能评估风险,不能 改变降低,风险不可能为0
第一个会计师团体, 标志注会师职业诞生
基本职能
导致注会师审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