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根据七年级下册第6-9课编写的思维导图,欢迎借阅
编辑于2020-08-12 15:54:40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北宋的统治
事件: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后立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
北宋
国号:北宋
时间:960年
人物: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东京(开封)
注意:北宋只是完成局部统一(中原+南方地区),未能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中原和和南方的分割局面
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收兵权
目的:消除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
措施
1.解除禁军将领的出兵权
作用: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调分离)
作用:使将领有握兵之重无发兵之权
3.经常调动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作用: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政治上:夺其权(行政权)
目的:防止大臣权力膨胀
在中央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1.在宰相下设置相当于副宰相若干人——分割权利
2.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财政权
在地方
1.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2.三年一换丞相制度
3.设置通判,分散权利
结果:使皇权集中知州权利,并督促之
经济上:制财谷(财政权):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利,令各州财赋储留一部分外,一律收归中央
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重文轻武的政策
原因: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表现
抑武事
文臣掌握军政权(宋太祖)
抑制武将,提高文官地位(宋太宗)
兴文教
改革改革发展科举制
增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影响
积极
在全国范围营造浓厚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扭转了五代十国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有增加朝廷的财政支出。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族(辽)
1.以游牧,打猎为主。因长时间分散,力量无法集中
2.国号:辽(契丹)
建立民族:契丹族
建立时间:10世纪初(916年)
建立人:耶律阿保权
都城:临黄府
文字:契丹字(仿汉字)
3。汉化
(1)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2)唐朝末期,北方汉人北出长城,带去中原先进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3)9世纪后期,契丹族已经有了农耕,制铁和纺织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党项族
国号:西夏
建立民族:党项族
建立时间:11世纪前期(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府
汉化
政治上: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经济上:并鼓励耕荒,发展农牧经济
文化上:还创建了西夏文字
辽与北宋的和战
原因:燕云十二州的抢夺(宋太宗时,宋发兵抢夺,大败)
澶渊之战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
寇准劝宋真宗亲征,士气大正,,打退辽军
澶渊之盟
内容
宋辽互为兄(辽)弟(宋)之国
交换条件:辽撤兵,宋给岁币
评价
好处:是两国之间保持很长的和平,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
坏处:北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百姓负担,更是耻辱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西夏向宋称臣,送给西夏岁币)
起因
西夏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北宋被动挨打
西夏虽然屡屡获胜,但因立国时间短,人力物力有限,连年战争使西夏遭受严重损耗
宋夏合约
边界互市
影响: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和斗争中,形成民族融合,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发展
原因
1.北人南迁,输送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
2.朝廷大力提倡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结果:经济重心南移
表现
1.两宋时期,人口增加,耕田面积增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能力强,北宋时推广至东南地区
3.水稻跃居粮食作物首位,且产生多个丰饶的粮仓
经济作物
4.茶树普遍
5.棉花推广
手工业
纺织业
棉纺织业【海南】
丝织业【四川,江浙】
瓷业
1.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
2.定窑,汝窑,钧窑,官窑,哥窑
造船业
1.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
2.北宋东京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置科学,还配有指南针
商业
表现
1.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许多商业城市(cause水运)
2.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多
3.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夜市
4.打破“市”“坊”拘束(空间限制)
5.乡镇出现新商业区——草市
6.在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好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生活质量
海外贸易发展
1.大商港:广州,泉州
2.近至朝鲜,日本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州东海岸
3.朝廷鼓励海外贸易,正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南宋外贸所得的,在财政收入中能够占重要地位
纸币
北宋前期,四川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纸币易携带
作用
1.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2.促进了商业贸易发展
金与南宋的对峙
女真族的崛起
女真族
1.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与长白山一带,过游牧渔猎的生活
2.辽宋时,女真族受辽的控制与压迫
统一内部
1.时间:11世纪末
2,人物:阿骨打
起兵抗辽
1.时间:12世纪初
2.人物:阿骨打
建国
1.时间:1115年
2.事件:建立女真政权
3.人物:阿骨打(金太祖)
国号:大金
汉化
1.政治上: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进行汉化改革,发展生产,势力迅速壮大
2.军事上:改革女真军政体制
3.文化上:颁行女真文字
金灭辽及北宋
灭辽
时间:1125年
国家:北宋与金
灭北宋
时间:1127
结果:北宋灭亡,赵构(宋高宗)登基,史称南宋
原因
1.北宋统治者腐朽无能,只想妥协权和
2.北宋军事无能,军队士气低落
3.金势力强大,骁勇善战
南宋的偏安
南宋的建立
时间:1127年
建立者:赵构(宋高宗,宋钦宗之弟)
都城:临安(杭州)
国号:南宋
岳飞抗金
1.背景:南宋初期,金军几次大举南下
2.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
3.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势力壮大,危及他们统治,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岳飞
宋金绍兴和议
内容
1.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
2.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
评价
1.积极:带来了相对安定的社会局面
2.积极: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少数民族汉化
3。消极:屈辱条款,加重了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南宋偏安:寻欢作乐,醉生梦死,不思收复故土只愿苟且偏安
南宋
金
金
南宋
西夏
蒙古
西夏
金
北宋
南宋
金
西夏
南宋
蒙古
辽
北宋
元(蒙古)
金
西夏
元
辽
北宋
西夏
粮食作物
岳飞
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是汉族英雄
岳飞:精忠报国,捍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