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衬衫知识点
衬衫知识要点,有助于服装学生学习,总结如上。
编辑于2020-09-13 21:04:32衬衫知识点
连衣裙
连衣裙规格设计
概念及分类
连衣裙是上衣与裙子连接成一体的服装。
连衣裙分为腰围剪接和由腰围无剪接两种。
腰围剪接
有腰部分割设计的连衣裙。
腰围无间接
连衣裙无腰部分割设计
按腰围剪接位置不同可分为
低腰
中腰
高腰
按腰部形状不同可分为
收腰式
扩展式
直腰式
连衣裙的放松量
①胸围、②腰围、③臀围、④肩宽、⑤裙摆围、 ⑥放松量
1.胸围的放松量
人体正常呼吸时胸围大小的变化量为4cm左右。 在设计上衣胸围规格尺寸,应在净体胸围上加放不小于4cm的放松量。
2.腰围的放松量
人在呼吸、站坐时腰围会有2cm的差值变化。 从生理学角度讲,人体腰部周长缩小2cm时,人体不会产生强烈的压迫感,所以连衣裙腰围的放松量可控制在0-2cm。
3.臀围的放松量
臀围放松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裙子造型的风格。
合体裙臀围放松量为4-6cm,或根据裙摆大小自然扩张。
4.肩宽的放松量
窄肩、泡泡袖等肩宽适当减小1-2cm,夸张肩部的款式则加大肩宽。
5.裙摆围的放松量
裙摆围的大小由款式的造型而定。 裙衩一般开在距腰线40cm以下为宜。 无裙衩的裙摆围应随裙长的增加而增加。
面料
天然纤维面料
真丝、纯棉和麻等。
化纤面料
雪纺、混纺,如涤棉
连衣裙的类别
根据不同穿着场合可以把连衣裙分为日常型和正装型。
日常型连衣裙适合于日常工作、生活、运动、娱乐等场合。
正装型连衣裙是女性出席正式场合,如职场晚会、颁奖仪式、宴会的穿着。
连衣裙的款式设计
1.廓形设计
衬衫书P8-11
2.长短设计
衬衫书P11-14
3.细节设计
衬衫书P14-18
4.形式设计
衬衫书P18-22
5.装饰设计
衬衫书P22-25
男衬衫
身高5cm跳档,胸围4cm跳档,领围1cm跳档 在左侧设一个胸贴袋。
按其用途不同,分为正装衬衫和休闲衬衫。
1.正装衬衫纸样设计原理
正装衬衫在上衣中属于内衣的范畴 廓形为“H”型。衣身采用四开身结构
主要部件组合有:前后衣片,过肩,袖片,衬衫领,袖克夫。
在穿着时要求衬衫的袖长要外露西装2-3cm。 衬衫的袖长规格要大于西装的袖长。
衣领是设计的重点 它是有下领和上领构成的企领结构。 领子外露西方1.2-2cm。
2.休闲衬衫主要设计基本原理
休闲衬衫可作为外衣直接穿着 款式结构会随流行趋势和时尚潮流的影响而变化。
廓形可以是夸张的肥大型。 也可以是现今流行的中性化风格的紧身型。 衣身可采用分割、镶拼、衣摆可长可短,可圆可方,口袋变化多样。
衣领可以是企领结构,也可用两用领(夏威夷衬衫领型)、立领。
款式变化
衬衫的廓型设计
常见的廓形有H型、T型、收腰型。
H型
H型男衬衫造型简洁大气,线条刚硬,能体现男士阳刚洒脱的一面。
T型
肩部宽阔,使男性阳刚之气得到更好的体现。
收腰型
造型贴合人体
内部分割设计
水平分割、垂直分割、斜线分割、曲线分割、 组合分割。
细节设计
领型设计、袖口设计、门襟设计、衣摆设计、口袋设计。
领型设计
男衬衫的领型也有无领类和装领类,以装领类居多。无领类以休闲衬衫、居家衬衫为主。 装领类:标准领、宽脚领、有领尖扣的领子、有襻领、针孔领、小翻领、圆角领、立领、翼型领。
袖口设计
男衬衫的袖口设计可以从袖克夫、袖衩、袖口褶裥等方面加以考虑。
袖克夫的设计可以从宽度、形状、扣子的数量和排列形式、异料的相拼等方面加以考虑。
袖衩的设计应考虑宽度、长度、是否钉钉子、袖衩顶部的形状、异料的相拼的。
袖口褶裥的设计:无褶裥设计,单个褶裥、多个褶裥或以省道形式出现。
门襟设计
按纽扣排数分:单排扣门襟、双排扣门襟。 按门襟开口长度特征分通开襟、半开襟。 根据门襟形态分:明门襟、暗门襟。
衣摆设计
圆下摆、直下摆、船形下摆。 燕尾下摆用于西服
口袋设计
口袋设计既要体现使用价值,又要注意审美功能。
正装男衬衫口袋主要是贴袋,袋底造型有方角、圆角、尖角的。
休闲衬衫的口袋变化丰富:有贴袋、挖袋、插袋或加袋盖、装拉链、装袋襻、抽褶、加装饰等。
装饰设计
刺绣、印花、钉铆钉、打气眼、做襻、贴标、木耳边装饰。
1.放松量概念
为了使服装满足人体的呼吸和各部位活动机能的需要,必须在量体所得数据(净体尺寸)的基础上,根据服装品种、式样和穿着用途,加放一定的余量,该余量极为放松量。
一般情况下肥胖体加量小些,瘦体加量大些,以调节体型。
衬衫加量小些,外套、大衣加量大些。 造型严谨的服装加量小些,较厚的面料放松量适当增大。
服装成品放松量=生理舒适量+内层衣物的放松量+造型放松量
2.男衬衫放松量
合体男衬衫胸围放松量=生理舒适量11cm+内层衣物放松量0+造型放松量0-4cm
一般男衬衫胸围放松量=11+0加(4-8)=15-19
宽松男衬衫胸围放松量=11+0+(8-12)=19-23
特宽松男衬衫胸围放松量=11+0+12=23cm以上
放缝、打刀眼与做记号要领
放缝
1.衣片领圈和袖窿、袖片袖山弧线、上领下口、下领四周放缝0.8cm
打刀眼
做记号
旗袍
款式说明
旗袍领型为中式立领,无袖,前片收腋下省及胸腰省,后片收腰省;偏襟,钉两对中式盘扣,右侧缝装拉链,开摆衩。领上口、偏襟处、袖窿、摆衩及底边处采用绲边镶嵌工艺
旗袍属于较合体、修身的服装,规格尺寸则是旗袍的重要指标。
旗袍“三围”
1.胸围 2.腰围 3.臀围
胸围、腰围、臀围与下摆的松量
1.胸围的放量与整个旗袍的款式造型相关。
2.由于旗袍较合体,放松量一般为4-8cm 腰围、臀围一般放量4-6cm
3.通常利用两侧高开衩解决下摆窄小、行动不便的问题
1.领子造型与领围放量
旗袍领多为立领,经典款式尺寸放松量在4-6cm
2.袖型的选择与放量
旗袍的袖子有连袖与装袖之分
连袖
多为露肩的盖袖旗袍
造型活泼、随意
装袖
短袖采用一片式 长袖采用两片式
面料
1.棉质面料
2.麻类面料
3.化纤面料
4.丝绒面料
5.丝绸面料
1.旗袍的发展历史
1.旗袍,也称中式旗袍,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 (20世纪初夜)
2.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饰,成为国际上独树一帜的中国女性代表服装。
3.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袍服,始于清朝的旗人着装,经过辛亥革命及现代改良。
旗袍的主要结构特征
立领
右大襟
紧腰身
下摆开衩
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
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灿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
它以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
2.不同时期的旗袍造型特点与变化
原始旗袍造型
清代初期
清代初期旗袍风格朴素,造型较为窄长紧身,袖口也较小,装饰简单,主要便于日常的生活劳作。
清代后期
旗袍风格上有了很大的改观,满族女子的旗袍,造型呈平面,外轮廓呈长方形,袖口平直而宽大,衣服上下不收腰身,造型线条硬朗。
民国初期人们对于美好的事物产生渴望,旗袍开始走向平民。
旗袍的分类及特点
旗袍的样式很多,从款式上看主要可以根据长短、领子、袖子的变化来进行分类。
根据旗袍长短分类
1.长旗袍
衣长遮到脚踝。 这种款式的旗袍在现代主要出现在正式场合,也有休闲款式休闲长旗袍主要以素雅、时尚为主题。
2.短旗袍
做工面料要比普通旗袍更加讲究和精美细致。 一般中老年人不穿这种款式。
根据旗袍领高低分类
1.高领旗袍
旗袍紧扣的高领,给人以雅致而庄重的感觉,这种旗袍多为早期旗袍盛行使得样式。
2.低领、无领旗袍。
低领、无领旗袍,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佩戴项链,耳环更能突出整体美感。
根据旗袍袖分类
1.长袖旗袍
可采用质地较厚的面料,在秋冬季节穿着。
2.短袖旗袍、无袖旗袍
短袖旗袍和无袖旗袍是最常见的旗袍袖式。 短袖旗袍是长袖旗袍演变为无袖旗袍的“中间产物”
旗袍的局部设计
现代旗袍局部造型包括开襟、领部、袖子、开衩以及下摆的。 具体体现在门襟曲度位置的变化、立领造型的变化,袖子造型的变化,开衩的高低及位置的变化,盘扣、绲边的装饰变化上。
1.旗袍门襟设计
按门襟的式样,可将门襟分为单襟和双襟。
单襟
分为斜襟、圆襟,方襟、直襟、对襟、琵琶襟。
双襟
一字襟、八字襟。
2.旗袍领子的设计
立领是一种将领片竖立在领围线上的领型,又称竖领。
传统旗袍的领型一般有立领、上海领、凤仙领等。
现代旗袍设计仍保留立领基本造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夸张、变形、分割、镂空的造型手法。
3.旗袍袖子的设计
连袖
装袖
短袖、中袖、七分袖、长袖
现代旗袍袖子
除了常见的造型,还可以采用插肩袖、插肩无袖、荷叶袖、马蹄袖
4.旗袍下摆的设计
旗袍的精妙之处在于“一领”“一衩”“一窈窕”。
5.旗袍盘扣的设计
盘扣往往都带有浓郁的民俗情趣风味,图案的寓意也多以吉祥为主。
一直扣
一直扣的尾部是直线型,它是简单的,直接的用布料经过相互交叉而形成的。
盘花扣
盘花扣在用布料相互交叉后,其尾部形状多种多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盘花扣不同的样式都代表了深刻而美好的寓意,象征着我国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模仿动植物的金鱼扣、梅花扣、菊花扣
有盘结成文字的喜字扣、寿字扣、吉字扣。
有几何图形,如琵琶扣、三角形扣。
盘扣分列两边有对称的,也有不对称的。
旗袍的色彩设计
衬衫书P215
旗袍的图案与装饰元素
衬衫书P216
旗袍尺寸的测量注意事项
1.被测者只能穿一件内衣
2.被量者自然站立,站立时双手自然下垂,呼吸正常。
3.测量者用尺子手法要准,测量时尺子不宜过松或过紧。
4.测量者对被量者的身体特征要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旗袍相关术语
女外套P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