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唯物论(总)
如果需要可以转载,但是转载请标注出处,谢谢。唯物论选择题。
编辑于2020-09-15 19:11:51唯物论(1+5+2)
一个哲学基本问题➕ 相关点6 世界的本原(两方面)
思维和存在谁第一
唯物主义(物质)
唯心主义(意识)
主观唯心主义(我为主)
客观唯心主义(我以外,神)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被认识)
不可知论(否认、不被认识)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3+3 (物质世界怎么存在)
辩证法
联系
发展
承认矛盾
形而上学
孤立
静止
否认矛盾
五个观
物质观3+4
三个主义(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物质=某一种东西(实物)
缺点:直观性+朴素性(简单 猜测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物质(原子)
缺陷:混淆 区别
形而上学看问题 片面 静止
人有机械性意识无作用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客观实在性(物质唯一特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抽象概念)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列宁)
哲学物质和自然科学
共性和个性。 普遍和特殊
概念区分
二元论
世界本原两个
唯物主义一元论
物质
唯心主义一元论
意识
四个影响(意义)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坚持反映论和可知论 批判不可知
唯物论和辩证法 —客服形而上学
坚持彻底唯物
运动观2+2
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不可分割
两个错误
无物质(唯心主义)
不运动(形而上学)
运动静止2+1
特殊状态
衡量尺度
对立统一 (矛盾)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
有条件的相对静止
时空观7
存在形式(物质运动)
一维性,客观性
有限、无限
整个(无限)
具体(有限)
相对、绝对
绝对(客观实在性)
相对(具体特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实践观(主要体现*3)
社会关系
社会基本领域
社会发展动力
意识观(4+4)
物质决定意识
人脑(器官 主观映像 机能)
发展阶段3(递进)刺激—感觉 心理—意识
两个产物(自然界和社会历史)劳动(决定性)语言(促进)
内容(客观的)形式(主观)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目的性和计划性
创造性
指导实践改造
指导控制心理和行为
两个原理(分析题)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 (辩证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前提)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
注意事项(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实践是基本途径
依赖一定物质条件和手段
⚠️规律和规则
人可以懂可以碰(规则)
人可以碰不能动(规律)不能创造
世界物质统一性➕意义
原理
世界本原一个
本原是物质
多样性
意义
理论意义(基石 彻底唯物世界观)
实践意义
一切从实际出发
立足点
⚠️世界统一于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