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考研政治 史纲部分 新民主主义理论
编辑于2020-10-03 10:06:52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理论形成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
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前提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主要)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根本任务与性质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
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主观条件
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客观条件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近代中国革命形势发展
世界形势新变化
实践基础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
总结革命正反两方实践经验 概括和总结
总路线
来源
提出:《中革与中共》
完整表述:《晋绥讲话》
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对象
帝国主义:首要对象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不同阶段 主要敌人也不同
分清敌友:革命的首要问题
动力
无产阶级(最基本动力)
农民阶级(主力军)
贫雇农(最可靠)
中农(可靠)
农民问题:革命的基本问题
城市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两面性
又联合又斗争
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中国历史和无产阶级特点决定
基本条件
向着共同的敌人
物质福利
领导权:中心问题/核心问题
新民主主义的性质和前途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前途的错误观点
一次革命论
二次革命论
总纲领(基本纲领)
来源
提出:《新民主主义论》
具体阐述:七大《论联合政府》
政治纲领
内容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
国体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
人大代表制度
经济纲领
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
民族的
内容:反压迫,独立尊严
形式:中国作风和民族特色
科学的
反封建迷信
大众的
道路
提出及确立
初步形成
《井冈山》
《红色政权》
《星星之火》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
确立:《战争和战略问题》(抗日战争时期)
依据
必然性
国情
内封外帝压迫
农民人口多,是可靠的同盟军
可能性
细缝和可能
群众基础好
全国形势(客观条件)
红军(坚强后盾)
党的领导(主观条件)
内容
土地革命(基本内容)
武装斗争(主要形式)
根据地建设(战略阵地/依托)
基本经验(三大法宝)
提出:《<共产党人>发刊词》
统一战线
必要性
阶级状况
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发展不平衡性
可能性
诸多矛盾交织
四个统一战线
两个联盟
工农联盟(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
基础
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经验
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正确对待资产阶级(最重要)
区别对待方针
独立自主原则
武装斗争
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经验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根本原则/根本前提/核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唯一宗旨(基本前提/根本准则/出发点与归宿)
正确战略战术
党的建设(主要内容)
思想建设(首位)
组织建设
贯彻民主集中制
作风建设
理论与实践
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着一起
自我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