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五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详细概括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四课洋务运动详细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详细概括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时间:1894年
目的/背景/原因:日本对东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导火索/借口:1894,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甲午中日战争开始标志:1894年,“丰岛海战”
最大特点:海陆军并举
经过
①爆发:1894
②主要战役
1894.9-平壤战役
英雄:左宝贵
逃兵:叶志超
黄海海战
英雄:邓世昌(致远舰)
日舰:“吉野号”
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海陆军并举
辽东半岛战
英雄:徐邦道
其中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占领旅顺后,开始了持续四天的旅顺大屠杀
两万多国人惨遭杀害
威海卫战争
时间:1895年初
英雄:丁汝昌
北洋舰队于此战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契机:《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3000千万白银作为“赎疗费”
影响
A. 抢夺权利
B. 强租海港
C. 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在中国的“瓜分中国狂潮”
“门户开放”照会(美国)
时间:1899年
起因: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参与瓜分中国。后来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照会
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列强在华强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895年春,李鸿章作为代表前往日本议和
1. 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 赔款: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
3. 通商: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 特权: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侵略从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