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0信息安全工程师(第二版)第十二章: 网络安全审计技术原理与应用
本章阐述了网络安全审计的概念及相关标准、法规政策,分析了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的组成和类型,给出了网络安全审计机制与实现技术。另外,还介绍了常见的网络安全审计产品和技术标准,并给出了网络安全审计的典型应用场景。
本导图主要概括了网络信息安全的总体概述、体系架构、工作内容、思维的底层逻辑,可以构建学习者的思维框架,对网络安全知识体系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明白学习的方向。
本图从网络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和保护要求标准的基础,全面概括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体系,为掌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奠定了基础,形成系统性认识。
这是一篇关于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的思维导图。本篇思维导图是按新实施的《密码法》主要介绍商用密码的概念、评估的内容和流程,明确密评的工作方案。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互联网9大思维
组织架构-单商户商城webAPP 思维导图。
域控上线
python思维导图
css
CSS
计算机操作系统思维导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
IMX6UL(A7)
考试学情分析系统
第12章 网络安全审计技术原理与应用
12.1 网络安全审计概述
网络安全审计是网络安全保护措施之一
12.1.1 网络安全审计概念
是指对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相关活动信息进行获取、记录、存储、分析和利用的工作
作用在于“事后”安全保障措施,保存网络安全事件及行为信息,为网络安全事件分析提供线索和依据,以便于发现潜在的网络安全威胁行为,开展网络安全风险分析及管理
12.1.2 网络安全审计相关标准
国家标准GB1785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在二级及以上级别提出了审计的要求
12.1.3 网络安全审计相关法规政策
网络安全审计是网络信息系统的重要机制,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及国家技术标准提出了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6个月。
12.2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组成与类型
12.2.1组成
审计信息获取
审计信息存储
审计信息分析
审计信息展示与利用
12.2.2 系统类型
按照审计对象类型分类
操作系统安全审计
数据库安全审计
网络通信安全审计
应用系统安全审计
网络安全设备审计
工控安全审计
互联网安全审计
代码审计
12.3 网络安全审计机制与实现技术
机制
基于主机的审计机制
基于网络通信的审计机制
基于应用的审计机制
实现技术
12.3.1 系统日志数据采集技术
13.3.2 网络流量数据获取技术
13.3.3 网络审计数据安全分析技术
13.3.4 网络审计数据存储技术
13.3.5 网络审计数据保护技术
12.4 网路安全审计主要产品与技术指标
12.4.1 日志安全审计产品
日志信息采集、分析与管理的系统
12.4.2 主机监控与审计产品
是有关主机行为信息的安全审查及管理系统
12.4.3 数据库审计产品
是对数据库系统活动进行审计的系统
网络监听审计
自带审计
数据库agent
12.4.4 网络安全审计产品
是有关网络通信活动的审计系统,产品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网络流量信息采集及数据包深度内容分析,提供网络通信及网络应用的活动信息记录
网络流量采集
网络流量数据挖掘分析
12.4.5 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审计产品
是对工业控制网络中的协议、数据和行为等进行记录、分析、并作出一定的响应措施的信息安全专用系统
12.4.6 运维安全审计产品
是有关网络设备及服务器操作的审计系统
字符会话审计
图形操作审计
数据库运维审计
文件传输审计
合规审计
12.5 网络安全审计应用
网络安全审计是网络安全保障的重要技术手段
12.5.1 安全运维保障
12.5.2 数据访问监测
12.5.3 网络入侵检测
12.5.4 网络电子取证
12.6 本章小结
本章阐述了网络安全审计的概念及相关标准、法规政策,分析了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的组成和类型,给出了网络安全审计机制与实现技术。另外,还介绍了常见的网络安全审计产品和技术标准,并给出了网络安全审计的典型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