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先秦文学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快速了解先秦文学!本图详细地介绍了古代神话、诸子散文、《诗经》、历史散文、屈原及其作品等方面的内容。想要提高文学素养,不妨仔细看看这份导图呀!
编辑于2019-05-21 12:48:19先秦文学
古代神话
《山海经》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同自然界作斗争,克服困难
《淮南子》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人定胜天,人能够战胜自然的伟大力量
《穆天子传》
《诗经》
最早的诗歌总集
风、雅、颂
风:十五国风。反映婚姻爱情生活最集中,艺术成就最高。 描写当政者腐败丑恶的诗篇具有政治批判意义
《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了争取美满婚姻的愿望。
《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全诗采用比喻和暗示,比喻所求之女不可得。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女子等候情人,最后一句即是她烦乱情绪的写照。
《氓》:上古时期的婚姻悲剧,女子与人恋爱到婚姻以至被抛弃的全过程。
《谷风》:旧说多以为是因怨朋友相弃而作,今人多以为是一首被遗弃的妇女所作的诗歌。
《伐檀》:对不劳而获的现象进行了严正的责问和尖锐的讽刺。
《硕鼠》:控诉剥削者,部分说是刺重敛,部分说是反剥削。
雅
小雅
少数诗篇来源于民间,与风的风格如出一辙,饥寒之苦、征夫之劳,叙事生动,描写细腻。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融情于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写出了戍卒久役将归又悲又喜的真实情感。
大雅
其中五篇周人史诗极富价值:《生民》《公刘》《绵》《黄矣》《大明》。
《生民》:后稷这一传说中农业发明者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反映了周人对其的热爱。
颂:统治者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采用典型的辞章歌颂祖先。
艺术成就
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民歌部分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最大
采用了多样的艺术手法
赋:直接叙事,或抒情,或描写。《采薇》
比:比喻。
兴:用别的事物来作为诗的开头。《关雎》
诗歌语言非常优美
句式整齐,声调和谐
四言为主,常用叠章,一唱三叹
常用双声,叠韵,叠字,叠句的手法。《关雎》参差—双声,窈窕—叠韵
消极影响:后世封建文人将其中部分雅诗颂诗继承下来用于歌颂统治阶级的文治、武功和祖先的“圣明”,成为他们献媚求宠的手段。
历史散文
《左传》
(《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与《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这一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虽是历史著作,但文学价值很高。
叙事富有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
善于写战争。对战争的看法有一定的思想原则,不但写军事行动,常着眼政治并将两者结合
行文辞令之美
《国语》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事年代起自周穆王,至于鲁悼公,内容涉及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以记载言论为主,但也不少记事,内容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文学特色
记述史实,偏重记言
文字简练,逻辑严密
少数篇章叙事完整,记事记言并重,言为事发,顺理成章
《战国策》
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是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和历史散文的总集。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基本内容: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
文学价值极高
富于文采,语言明快流畅,纵恣多变,委曲尽情,常用铺排和夸张,辞藻绚丽多姿,气势酣畅淋漓。
对人物的性格活动的描写更加具体细致,更显生动活泼
所记的策士说辞常引用生动的寓言故事帮助说理。“画蛇添足”“南辕北辙”“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
屈原及其作品
屈原
生平
名平,字原
年轻时受楚怀王高度信任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后被上官大夫诬陷,楚怀王“怒而疏屈平”
第一次被流放至汉北一带
怀王被囚死于秦
屈原政治影响力一再削弱,最终消失殆尽
第二次被流放至江南
郢都沦陷
深感兴国无望,理想破灭,愤懑之至,走投无路,投汨罗江自沉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位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
文笔纵恣,情绪强烈激荡,大量运用神话,幻想奇丽,恢弘瑰丽。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新的道路。李白李贺都从中受到极大启发
打破了四言为主简短朴素的诗歌体制,“骚体诗”句式可长可短,篇幅宏大,内涵丰富而复杂
开创的楚辞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文学影响无穷,但楚辞后来对文化的影响更在《诗经》之上
作品
《离骚》
屈原最杰出的代表作,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两个部分
开头至“岂余心之可惩”,回顾过去,描述现实
后半部分通过幻想探索未来的道路
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异彩
大量富有象征意义的比喻
香草、美人—贤臣、圣君
莠草、粪壤—奸佞小人
诸子散文
《论语》
儒家
孔子门人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有关政治、伦理、教育、方面的言论
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
最大特点:格言化 “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
人物性格较鲜明。子路鲁莽,冉有、公西华谦逊、曾皙超脱
多做论断而不做推论
《墨子》
墨家
创始人墨翟(墨子)
早期“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创立与儒家对立的墨家学派
兼爱 反对儒家从宗法制度出发的亲疏尊卑之分
非攻 反对各国之间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
节葬节用 反对奢华生活方式及礼乐制度
尚同尚贤 反对任人唯亲
反映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
提出论题后进行论证
《孟子》
儒家
孟轲(孟子)与弟子合著,记孟子言行
中心思想:仁义。
主张行“仁政”而王天下。仁政的具体内容是:省刑罚,薄税敛。使民有恒产。养生送死而无憾
特点:(1)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充分反映了战国时期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2)具有文学性,借助形象说明道理,或比喻或故事或寓言,妙趣横生
《庄子》
道家
与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正好相反,主张与社会疏离,追求一种绝对的自由
《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庄子本人所著
《外篇》《杂篇》—庄子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特点
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依据,因此想象奇幻,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善用譬喻,运用灵活
多用韵,声调铿锵,使读者有和谐的节奏感
《荀子》
儒家
作者荀况(荀子)
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
思想处于儒家但有所改造,吸收了其他各家的学说
反对法先王,主张文化制度随历史发展而改变
提出“人定胜天”
“人性恶”
体系完整,涉足面广,多位各方面的长篇学术论文,观点明确,逻辑结构严密,风格朴实深厚
善用自然界和日常事例作论据
多用铺陈排比,整齐流畅,适于诵读
《韩非子》
法家
韩非
只要阐述法治思想,提出法、术、士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
特点
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五蠹》等
分析能力强。《八奸》《亡征》《难言》《说难》等
利用大量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材料。《说林》(上、下)内外《储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