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共基础:法理学
法学学生必看!考事业单位的同学必看!这份思维导图梳理了法理学框架知识,内容包括法的本体 (静态的法)、法的运行 (动态的法)、法的演进、法与社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这几大方面,还配有相应法考题练习,快来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党章建设思维导图
国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汇总
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
公务员省考图形推理
法理学笔记
公考申论命题点
法理学
国考判断课总结【注意】
我的行测痛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
法的概念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反映统治阶级意志
以权利和义务为基础
法的特征
规范性
国家意志性
普遍性
强制性
程序性
可诉性
法的作用
法的规范作用
指引作用 (本人)
评价作用 (他人)
预测作用 (相互之间)如:合同
强制作用 (违法犯罪者)
教育作用 (一般人)如:杀鸡儆猴
法的社会作用
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 (手段)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目的)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法与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法,法服务于经济基础
法与政治
法、政不相离,相互依存
法与道德
法与道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具有互补性
法与执政党政策
法与宗教
都能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但宗教同时也能控制人的精神
法律关系
主体
自然人 (活人)
法人 (组织)能独立承担责任
其他组织 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国家
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内容
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客体
物
人身
智力成果
行为结果
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形成、变更与消灭
法律规范 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
法律事实
法律事件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法律行为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法律关系形成、变更和消灭 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法的效力
法的效率的层次
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
特别法的效力优于一般法
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
法的效力范围
对人的效力 (对象)
属人主义
属地主义
保护主义
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
法的空间效力 (空间)
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 旗国主义(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及飞机)
法的时间效力 (时间)
法的生效时间(必须公布)
法的终止生效时间(明示失效、默认失效)
法的溯及力(法原则上无溯及力)
(事件)
立法与法律解释
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
立法权
法律 :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行政法规 : 国务院
地方性法规 : 省人大及其常委会 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部门规章 : 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
地方政府规章 : 省人民政府 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自治条例 :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
立法的效力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本级地方性法规>本级地方政府规章
省级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省级政府规章>设区的市政府规章
上级>下级 同级人大>同级政府
立法裁决
①法规、规章的规定不一致,国务院认法规则用法规,认规章提请人常裁决 ②规章规定不一致,国务院裁决
法的渊源
正式法的渊源 (主要为制定法)
如 : 宪法、法律、法规、各种规范性文件
非正式法的渊源 (不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
如 : 正义标准、理性原则、公共政策、道德信念、社会思潮、习惯、 乡规民约、社团规章、权威性法学著作等
中国法的渊源主要为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
包括 :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
级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包括七个主要法律部门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 社会法、刑法、诉讼法与非诉讼程序法
法律解释
正式解释通常区分为 : 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
非正式解释通常区分为 : 学理解释、任意解释
法的实施
法的执行(执法)
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进行全面管理,具有国家权威性
执法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执法具有国家强制性
执法具有主动性和单方面性
法的适用(司法)
特点
由特定机关、人员按法定职权实施法律专门活动,具有国家权威性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法律活动,具有国家强制性
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及合法性
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
司法与执法的区别
主体不同
内容不同
程序性要求不同
主动性不同
法的遵守(手法)
守法主体 : 所有人都是守法的主体,所有组织都有义务守法
守法范围 : 所有法 即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
守法内容 : 行使法律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
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违宪责任
产生的原因
违法行为
违约行为
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