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基【行政法】考点
山东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行政法考点归纳。公共基础知识行政法笔记,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编辑于2021-04-01 17:56:50行政法
概述
调整的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命令和服从为特征
基本原则
合法行政(首要原则):法律优先、法律保留(法已规定不可违,法无授权则禁止)
合理行政
公平公正对待
考虑相关因素
比例原则(合目的手段、损害最小)
程序正当:行政公开、公众参与、回避原则
高效便民:行政效率(遵守法定时限)、便利当事人原则
诚实守信:行政信息真实(不撒谎)、保护公民信赖利益(不变卦)
权责统一
行政主体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派出机关(派出主体是政府)
行政公署(省级政府派出)
区公所(县级政府派出)
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和不设区的市政府派出)
派出机构(派出主体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如派出所、税务所等
法律法法规授权的组织(被委托的组织和个人不是行政主体):如高校
行政行为
效力
公定力(推定为合法)、确定力(不可变更力)、拘束力(遵守和服从)、执行力
分类
只要求记抽象行政行为(由普遍的约束力)、具体行政行为(就特定事项对特定的人)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
种类
声誉罚(申诫罚):警告(书面形式的谴责和告诫)
财产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务
行为罚(资格罚):责令停产停业:暂扣、吊销许可证或执照
人身自由罚:行政拘留(一般最长15天,合并执行最长20天)
设定
法律:所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行政法规:除限制人身自由(-1)
地方性法规:除限制人身自由和吊销企业营业执照(-2)
规章:警告、罚款(+2)
记忆口诀
法律可以设所有 行政法规不拘留 地方法规不吊拘 规章罚款和警告
适用
管辖:违法行为发生地(实施地、经过地、结果地)
不予处罚
不满14周岁
精神病人犯病时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2年内未被发现的(治安管理处罚:6个月内为被发现)
从轻或减轻处罚:14~18周岁、主动消除或减轻危害后果、受他人胁迫、有立功表现
一事不再罚原则: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与两次以上的罚款行政处罚
程序
一般
立案(认为有必要的)、调查(不得少于2人,表明身份)、 决定(负责人决定,重大复杂由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送达(加盖印章,当面交付或7日内送达)
当事人有了解、陈述、申辩的权利(不听取、不告知,处罚不成立)
简易
条件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
对相对人警告、罚款(公民50元以下,法人或组织1000元以下)
一人执法,当场决定,当场送达
听证(依申请)
条件:责令停产停业、吊销企业营业执照、数额较大的罚款(大、吊、停)
程序:时间(3日内提,7日内通知),除涉密外公开,回避听证笔录(参考)
费用由官承担
执行
原则:罚缴分离(15日内到银行)
复议、诉讼不停止执行
当场收缴
20元以下、事后难执行、交通不便且当事人提出
罚款上缴:执法人员--2日内行政机关--2日内银行
行政强制
强制措施(暂时性、控制和预防)
限制人身自由(隔离、戒毒、酒醒)
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务;扣押财务;冻结存款、汇款等
查封扣押的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期限不得超30日,可最长延长至60日
强制执行(终局性、强制履行)
划拨存款、汇款
加处罚金或滞纳金(执行罚,每日3%)
排除妨碍、恢复原状
代履行(和执行罚同属于间接执行)
拍卖或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务
口诀:画家爱旅拍
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从无到有),如许可证、执照
特征:依申请、授益性、外部性、要式性、一般禁止性
撤销、撤回、注销、吊销
撤销:许可本身有问题
撤回:许可本身没问题,但是公共利益、客观情况、法律法规变化需要撤回
注销:许可证不能用了
吊销:违法使用许可
其他
行政确认(有-->确认),如结婚登记、房产证、户口本、商标注册、交通责任认定
行政征收:强制无偿征收税和费
行政给付:向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提供物质利益行为,如抚恤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金
行政奖励、行政裁决(特定民事纠纷)
行政复议
概念
复议审查合法性和适当性(合理性)
范围
可复议
具体行政行为
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可申请附带审查,不能直接提起复议
仅限国务院部门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规定,乡镇政府的规定 (不含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国务院的规定)
不可复议
国家行为:国防、外交等
刑事侦查行为:刑事拘留、逮捕等
内部行政行为:行政处分或人事处理决定
行政调节行为和行政指导行为
复议机关(原则找上级,省部找自己)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部门找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
省级以下地方各级政府找上一级地方政府
省部级单位找本机关
对两个以上的国务院部门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找任何一个申请复议
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找国务院裁决(终局)
海关、金融、外汇、税收、国家安全机关仅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派出机关找设立它的政府,派出机构找设立它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政府
复议程序
时间:自知道60日内申请(口头或书面),复议机关5日内审查,6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审理:书面复议原则、不停止执行原则、被申请人承担举证责任
复议不加罚
行政诉讼
基本原则
审查合法性
依法受理、依法应诉(被诉机关的负责人或委托工作人员出庭)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其他原则(不作记忆)
基本制度
合议制原则:由审判员或者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3人以上的单数)
公开审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除外,涉及商业秘密的需当事人申请不公开)
回避;两审终审制(最高法作出的一审判决、裁定,不得上诉)
范围(注意几点不受理)
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行政指导行为、过程性行为
调节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一般一裁终局,劳动仲裁除外)
根据法院的生效裁判、协助执行通知书作出的执行行为
对信访事件作出的登记、受理等行为
管辖(先级别,后地域)
级别管辖
原则去基层人民法院
中院
告海关
告国务院部门或告县级以上的地方政府(省市县三级政府)
本辖区内重大的、复杂的,如重大涉外、涉港澳台、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
地域管辖
一般原告就被告
经复议的:原机关所在地+复议机关所在地
限制人身自由的:被告所在地+原告所在(户籍地、经常居住地、被限制人身自由地)
不动产:不动产所在地
被告(找行政主体)
复议维持共同告,以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确定案件的级别管辖
程序
起诉时间:复议后起诉15日内;直接起诉6个月内;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审理
原则:公开审理、不停止执行、不适用调节
一审:自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作出判决;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二审:收到判决15日内、收到裁定10日内可向上一级法院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
举证责任:被告承担(主要,15日内)
证据: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 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执行:限期内不履行的,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负责人日处50-100元的罚款
国家赔偿
司法赔偿(冤假错案)
行政赔偿
不赔偿的情形
非职务行为
自伤自残行为
其他(不可抗力、第三人造成的)
行政救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
赔偿方式
主要方式(原则):支付赔偿金
预期利润不赔偿
注:对合法行为引起的损失叫补偿
公务员
职务、职级和级别
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
职级在厅局级以下设置
级别共27级
考核与奖惩
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
定期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事业单位年度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称号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除警告外,处分期间不得提升工资档次,不得晋升职务、职级、级别(事业单位处分中没有记大过)
辞退
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旷工连续超过15天,或者1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
被辞退的可以再考,被开除的不可以再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