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 物理层解决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该层次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包括: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互联网9大思维
组织架构-单商户商城webAPP 思维导图。
域控上线
python思维导图
css
CSS
计算机操作系统思维导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
IMX6UL(A7)
考试学情分析系统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任务:尽可能的屏蔽掉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使数据链路层感受不到这些差异。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接口特性: 1. 机械特性 2. 电气特性 3. 功能特性 4. 过程特性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数据通信系统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目的系统:接收器+终点
原系统:源点+发送器
信号的种类(根据参数取值方式分类):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信道的基本概念
信道的分类(根据通信双方交互方式):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调制:去除来自信源信号中不能传送的部分
调制的分类: 1. 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变换:基带调制 2. 使用载波进行调制:带通调制
常用的编码方式: 1. 不归零制 2. 归零制 3. 曼彻斯特编码 4.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基本的带通调职方法:调幅,调频,调相
信道的极限容量
限制信道传输速率的因素:信道能通过的频率范围,信噪比
奈氏准则: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若超过则会出现码间串扰的问题
香农公式:信道中信噪比越大,极限传输速率则越高
提高信息传送速率的方法: 1. 提高频带宽度 2. 提高信噪比 3. 改进编码方式
2.3 物理层下的传输媒体
传输媒体的分类:引导性和非引导型传输媒体
引导型传输媒体: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架空明线
非引导型传输媒体:微波通信: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 特点:较大的传输时延
2.4 信道复用技术
复用:使用共享信道,减少信道总数以减少成本
复用的种类: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统计时分复用(STDM)
频分复用:每位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据不同的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每位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波分复用:与频分复用类似,不过一般用在光线上,因为光载波的频率过大,一般习惯用波长描述。
码分复用:每位用户挑选不同码型进行通信。 原理:将基本数据码元拆分成码片,每个用户的码片与其他用户的码片都是正交的。
2.5 数字传输系统
早期数字传输系统的缺点:速率标准不统一、不是同步传输
解决方法:同步光纤网
2.6 宽带接入技术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使用数字技术对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
HFC网:在有线电视网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居民宽带接入网。
FTTx技术:光纤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