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离散数学第四章谓词逻辑
这是一篇关于离散数学第四章谓词逻辑的思维导图,包含个体、谓词、量词和函词、谓词公式及命题的符号化、谓词公式的前束范式等。
编辑于2023-11-18 10:36:19谓词逻辑
个体、谓词、量词和函词
个体
命题考虑的对象称为个体
个体是独立存在的事物。个体可以是具体的,如 5、3、2 和 张三,也可以是抽象的,如人等。
特定的、具体的个体称为个体常量
不确定的个体称为个体变元
在讨论个体时,通常要指定个体讨论的范围,称为个体域,用 D 表示,一般假定 D 非空
我们把世界上所有能想象得到的对象,如所有动物、所有植 物、所有字母、所有数字等,组成的集合称为全总个体域,简 称全域,它是最大的个体域。
谓词
表示个体性质以及个体之间关系的词称为谓词(predicate)。 谓词就是关系
表示一个个体性质的谓词称为1 元谓词,表示 n 个个体之 间关系的谓词称为n 元谓词。
对于任意的 n 元谓词,为了把谓词及其元数同时表示出来, 像表示 n 元函数一样,用诸如P(x1, x2, · · · , xn)的形式表示。
而 G(x, y) : x > y,它是关于命题的函数,称为命题函数
谓词的选取与个体域有关
若在全域中考虑,需要两个谓词
P(x) 称为特性谓词,
子主题
量词
使 P(x) 成为命题的另一种方法是量化个体变元 x
全称量化
存在量化。
表示个体数量特征的词称为量词
全称量词 ∀
存在量词 ∃
现在的量化仅对个体进行,不对谓词进行,因而称为一阶谓 词逻辑
量词的后面一定要跟个 体变元,如 ∀x, ∀y, · · · , ∀δ,∃x, ∃y, · · · , ∃δ。所以,∀x, ∃x 是一个 整体。量词后面所跟的个体变元称为指导变元
若将命题函数中的所有个体变元都进行量化,则得到一个命 题
量词 ∀x 或 ∃x 的作用或管辖的范围称为 ∀x 或 ∃x 的作用域或辖 域(scope),辖域内的个体变元 x 称为约束变元
若量词后有括号,括号里面的部分是其辖域,如 ∀x(P(x)→D(x));
若没有括号,则与量词相邻的部分是辖域 ,如 ∃xP(x)。
不受任何量词约束的变元称为自由变元
子主题
函词
要把如“张三的父亲”、“两个数的平方和”等表示出来,就要用函 数,在谓词逻辑中习惯称为函词
谓词公式及命题的符号化
谓词公式
谓词公式(predicate formula)简称公式,同命题公式的理解一 样,只要是书写正确、意义清楚的(含谓词)符号串或表达式就 是谓词公式
对应任意自然数 n,n 元谓词 P 和 n 个任意个体 t1,t2, · · · ,tn,P(t1,t2, · · · ,tn) 是谓词公式。
A 是谓词公式,则 ¬A 是谓词公式。
若 A 和 B 是谓词公式,则 A ⋆ B 是谓词公式,其中 ⋆ 是二元 逻辑联结词。
若 A 是谓词公式,则 ∀xA,∃xA 是谓词公式。
有限次使用上面的 (1)(2)(3)(4) 得到的符号串是仅有的谓词 公式。
若 A 和 B 是谓词公式,则 A ⋆ B 是谓词公式,其中 ⋆ 是二元 逻辑联结词。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子主题
命题的符号化
子主题
在谓词逻辑中将命题符号化的步骤如下
(1) 找出命题中的所有个体常量,并用 a, b, c, · · · , ai, bi, · · · 表示;
(2) 确定在给定个体域中应该选用的所有谓词,特别要注意特性 谓词的选取;
(3) 确定量词;
(4) 确定函词;
(5) 找出联结词,将所给命题符号化。
子主题
子主题
谓词公式的解释及类型
谓词公式的解释
谓词公式的解释有无限多种,每种解释(interpretation)I 由 5 部分组成,
指定个体域 D。
对于谓词公式中的命题变元指派其真值
将谓词公式中的个体常量及其自由变元解释为指定个体域 D 中的元素
将谓词公式中的函词解释为 D 上的函数
将谓词公式中的谓词解释为 D 上的谓词
两个消去量词的逻辑等值式
谓词公式的类型
在任何解释下均为真的谓词公式称为永真式或有效式
(永真式代入定理)对于命题逻辑中的任何永真式,如 (p → q) ∧ p → q,分别用任意谓词公式 A, B 全部替换命题变元 p, q 所得到的谓词公式 (A → B) ∧ A → B 是永真式
子主题
子主题
至少存在一种解释使其为 1 的谓词公式称为可满足式 (satisfactable formula),否则称为不可满足式或矛盾式或永假式
既存在取 1 的解释,又存在取 0 的解释的谓词 公式称为中性式或偶然式
中性谓词公式无法在有限步内判定;永真(或永假)谓词公式可在 有限步内判定。
谓词逻辑中的推理
逻辑蕴涵式
设 H1,H2, · · · ,Hn 和 C 是命题公式,若 H1,H2, · · · ,Hn 全为真, 可得出 C 必然真的结论,则称由 H1,H2, · · · ,Hn 得出 C 的推理 形式是有效的(valid argument form),记为H1,H2, · · · ,Hn ⇒ C。
设 H1,H2, · · · ,Hn 和 C 是命题公式,则 H1,H2, · · · ,Hn ⇒ C 的充 要条件是 H1 ∧ H2 ∧ · · · ∧ Hn → C 是永真式, 即H1 ∧ H2 ∧ · · · ∧ Hn ⇒ C
子主题
基本推理规则
下列逻辑蕴涵式成立: (1) ∀xA(x) ∨ ∀xB(x) ⇒ ∀x(A(x) ∨ B(x)). (2) ∃x(A(x) ∧ B(x)) ⇒ ∃xA(x) ∧ ∃xB(x).
子主题
子主题
谓词公式的前束范式
谓词公式的前束范式的定义
设 A 是谓词公式,若 A = Q1x1Q2x2 · · · Qnxn(· · · B · · ·)(n ≥ 0), 其中 Qi 为 ∀ 或 ∃,B 中不含量词,则称 A = Q1x1Q2x2 · · · Qnxn(· · · B · · ·) 为 A 的前束范式
子主题
子主题
谓词公式的前束范式的计算
1. 将逻辑联结词归约到只含 ¬, ∧, ∨ 的谓词公式。
2. 使用以下两个等值式将否定联结词往里面移。 (1) ¬∀xA(x) = ∃x¬A(x) (2) ¬∃xA(x) = ∀x¬A(x)
3. 使用等值式将所有量词移到最前面,必要时使用改名技巧。
子主题
逻辑等值的谓词公式
谓词公式等值的定义
设 A, B 是谓词公式,若 A 和 B 在任何解释下的取值都相同, 则称 A 和 B 是逻辑等值的,记为 A = B。
A = B 的充要条件是谓词公式 A ↔ B 永真。
子主题
基本等值式
¬∀xA(x) = ∃x¬A(x).
¬∃xA(x) = ∀x¬A(x).
∀x(A(x) ∧ B) = ∀xA(x) ∧ B
∀x(A(x) ∨ B) = ∀xA(x) ∨ B
∃x(A(x) ∧ B) = ∃xA(x) ∧ B
∃x(A(x) ∨ B) = ∃xA(x) ∨ B.
∀x(A(x) ∧ B(x)) = ∀xA(x) ∧ ∀xB(x)
∀ 对 ∧ 可分配,但 ∀x(A(x) ∨ B(x)) ̸= ∀xA(x) ∨ ∀xB(x)。例如, 给定解释 I,D = Z, A(x) : x 是偶数,B(x) : x 是奇数。
∃x(A(x) ∨ B(x)) = ∃xA(x) ∨ ∃xB(x)
∃ 对 ∨ 可分配,但 ∃x(A(x) ∧ B(x) ̸= ∃xA(x) ∧ ∃xB(x).
双重量词
∀x∀yA(x, y) = ∀y∀xA(x, y).
∃x∃yA(x, y) = ∃y∃xA(x, y)
等值置换定理在谓词逻辑中仍然成立。
子主题
子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