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无线网优培训结业考试考点
这是一篇关于无线网优培训结业考试考点的思维导图,包含特性应用、中高价值场景、超密重载场景、5G组网安全框架等。
编辑于2023-11-22 20:49:54考点
R17
频段:将毫米波频段扩展到52.6GHz~71GHz频段
定位提升
精度提升
延迟减小
网络效率提升
UE效率提升
NR-V2X增强业务场景
车辆编队行驶
E2E时延为10~25ms,速率为65Mbps
支持车队自动协作驾驶,支持驾驶模式等
先进驾驶
E2E时延为3~100ms,速率为10-1000Mbps
支持局部自动驾驶,支持紧急情况下车辆变道等场景
扩展传感器
E2E时延为3~100ms,速率为50Mbps
道路环境协作感知,支持自动驾驶场景下视频共享等场景
远程驾驶
E2E时延为5ms,UL速率为25Mbps,DL速率为1Mbps
满足远程驾驶的基本要求
未来通信
5.5G新三大场景
UCBC:上行超带宽,加速千行百业智能化升级
RTBC:带宽实时交互,让“身临其境”成为可能
HCS:融合感知通信
卫星通信
低轨卫星的特点
传输时延短
路径损耗小
频率复用更有效
可以真正实现全球覆盖
双工方式:FDD
太赫兹频段的范围:0.1~10 THz(100GHz~10000Ghz)
5G毫米波及规划概述
5G组网安全框架
5G用户身份标示隐私保护-SUPI和SUCI
5G用户面(UP)安全机制:细粒度的安全策略控制
价值:根据不同应用提供灵活的空口安全保护
业务在应用场景提供安全
空口不加密
节省资源
减少处理时延
业务依赖于空口高安全
空口启动加密/完保
满足高安全业务需求
传统eMBB业务:只提供加密
技术方案
SMF下发安全策略,指示gNB是否开启空口用户面加密/完保
gNB根据策略激活空口用户面安全保护
标准结论
支持根据PDU session粒度开启/关闭空口DRB的加密/完整性保护
SMF下发安全策略,携带一个加密指示和一个完保指示,指示类型为“Required”、“Not Needed”和“Preferred”
RAN2/RAN3/SA2/SA3的相关规范中已经写入相关机制
5G无线网络覆盖与容量估算
高速移动场景
合并小区
原理
合并小区是将工作在相同频点和带宽上的多个独立的TRP(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合并后形成的一个小区,合并小区作为一个整体(即逻辑小区)再为UE提供无线通信业务。下图为典型的连续线状覆盖组网场景下的合并小区示意图。
合并小区的NRDUCellNrDuCellNetworkingMode需要配置为“HYPER CELL COMBINE_MODE每个合并小区包含多个TRP,通过MML命令ADDNRDUCELLTRP添加。
PS:NRDUCellMultiTrp.DataTransMode取值为“BASIC_MODE”时,表示基础传输模式,对应的小区称为基础模式合并小区。
关键技术
合并小区建立后,各TRP都采用合并小区对应的频点、带宽、PCI和CGI,UE在TRP间移动时不需要进行传统的小区切换。
高铁场景基本优化原则
高铁站点建议优先采用两扇区背靠背覆盖高铁两边,以便增大单站覆盖距离,两扇区夹角要小干160度。
因切换带要求为200m,因此建议单TRP覆盖距离不要小于300m,覆盖过小会导致频繁切换,影响速率以及增加掉话的可能性。
高铁因环境相对空旷,且存在较多高架场景,接收周边站点的干扰比较多。因此需通过压下倾角和调整功率来降低周边邻区的干扰。
要求周边公网邻区的RSRP(非高铁主服小区)与主服小区RSRP差值在10dB以上;
周边公网的邻区在高铁线路的RSRP不大于-100dBm;
控制高铁小区与高铁小区之间的差值在6dB内范围在300m内。
保证切换稳定性
避免TRP/小区乒乓切换
乒乓切换是指UE由小区A切换至小区B后又重新切换回A,再切换回小区B,即A=>B => A=>B=>C=>D,如正文中图,站点与打点连线为小区的主覆盖范围,红色连线的覆盖与紫色连线的覆盖乒乓切换。
避免TRP/小区越区覆盖
越区覆盖指小区覆盖距离过远,越过几个站点后,仍收到其做主服的信号,如: 或A=>B=>C=>....=>A=>D。
切换失败或切换过晚引起重建: 邻区漏配/邻区表内PCI冲突导致切换失败,需核查邻区配置或系统侧配置的邻区表内有无相同的PCI。
或者在高铁外的一层站外的邻区信号覆盖到高铁上。如正文中图,黄色连线的站点是高铁两层外站点越区覆盖至高铁上。
超密重载场景
分布式Massive MIMO——特性组网约束
仅低频NR TDD制式支持分布式Massive MIMO小区。
分布式Massive MIMO小区支持2~12个TRP,8口RHUB每个TRP最多支持16个pRRU,12口RHUR每个TRP最多支持24个pRRU,但是分布式MassiveMIMO小区支持最大96个pRRU。
不支持分布式Massive MIMO小区与其他类型小区共基带板混配。
当前支持分布式Massive MIMO小区的基带板,每单板仅支持1个分布式Massive MIMO小区。
同一个分布式Massive MIMO小区下不同pRRU的功率必须配置一致,否则可能导致吞吐率下降。
PS
分布式Massive MIMO小区,所有TRP建立在同一个物理小区,不同TRP仅代表不同的射频合路组。
用户在TRP间移动无切换。
分布式Massive MIMO仅LampSite站型支持。
分布式Massive MM部署及优化X板斧。
中高价值场景
室外信号干扰室内PDSCH的主要类型
室外SIB1千扰室内PDSCH
两种场景
场景1:室外5G发送SIB1,室内小区(NSAonly场景)不发送SIB1,导致室外SIB1对室内PDSCH的干扰。
场景2:室内外SIB1周期不对齐,导致室外SIB1对室内PDSCH的干扰。
PS:室外SIB120ms周期,室内SIB1 160ms周期(室内SA),导致室外SIB1对室内PDSCH的干扰。
干扰解决方案
室内外如果都是NSAonly组网:统一打开SIB1,周期对齐或者关闭SIB1避免干扰
室外是SA或者NSA&SA组网,室内是NSAonly组网:室内打开SIB1,并且和室外SIB1周期对齐,避免干扰。
室外是SA或者NSA&SA组网,室内是SA或者NSA&SA组网:周期对齐避免干扰。
PS
MOD NRDUCELLRSVD:NrDuCellld=x, RsvdParam140=1;//NSA only组网可以关闭SIB1,SA本参数不生效,SIB1必发
MOD NRDUCELL: NrDuCellld=x, Sib1Period=xx; //SIB1周期
室外CSI-RS千扰室内PDSCH
干扰场景
室内外存在CSI-RS周期和波束个数的差异时:室外AAU配置4个CSI-RS波束资源(8端口),室内LampSite4T设备配置1个CSI-RS波束(4端口),室外和室内CSI-RS周期分别为40slot和80slot为例,该场景下可能会导致室外小区CSI-RS波束对室内小区PDSCH的干扰(NZP-CSI-RS全带宽发送),干扰类型可以分为如下两种子场景。
场景一:室外NZP-CSI-RS资源和室内NZP-CSI-RS资源在同一个时隙出现的场景。
场景二:室外NZP-CSI-RS资源和室内NZP-CSI-RS资源不在同一个时隙出现的场景。
干扰解决方案
关闭室内CSI-RS Rate Match: 使室内符号13不映射PDSCH数据,从而避开符号室外CSI-RS对室内13符号上PDSCH的干扰。
对齐室内外CSI-RS:室内CSI-RS周期缩短到5ms,对齐室外的4套CSI-RS资源。
无干扰或者干扰较低的小区,关闭CSI-RS Rate Match后,符号13上PDSCH损失的RE增多,带来负增益。
干扰较大场景下,干扰消除带来的增益超过PDSCH损失的增益,会带来正增益。
室外TRS干扰室内PDSCH
干扰场景
TRS时域位置可以出现在第4、5、6、8、9、10号符号上,频域的子载波位置由小区的PI模6决定小区合并场景下由TRP ld决定,如果室内外的TRS周期、时域位置、频域位置不一致,可能会导致室外TRS干扰室分小区PDSCH的情况。
干扰解决方案
室内外TRS周期拉齐,避免干扰。
特性应用
TA Timer
基本概念
上行定时相关定时器:上行定时是指gNodeB通过测量UE发送的上行信号获得定时偏移,然后将定时偏移转化为TA命令并下发给UE的过程。UE根据接收到的TA命令调整上行信号的发送时刻,实现UE和gNodeB之间的上行同步。在上行定时过程中,UE和gNodeB侧会同时维持TA timer定时器,用于判断上行是否失步。
UE侧TA维护机制
UE通过随机接入响应消息或者MAC CE中获取TA命令,收到TA命令后启动或重启TA timer;如果定时器超时,那么UE判断上行失步
gNodeB侧TA维护机制
gNodeB给UE下发TA命令,如果收到ACK反馈,那么gNodeB会启动或重启TA timer; 在定时器超时时,gNodeB判断为上行失步
参数配置建议:为了减少上行失步的概率,可以增加该定时器;但增加定时器后可能会导致在上行链路很差时仍然无法触发上行失步,从而无法恢复链路。在不同场景下,该参数建议值如下:
非高速场景:建议配置成无穷大
高速场景:建议配置为1280子顿
gNodeB ID长度
gNodeB 的ID长度在22bit~32bit之间
SMTC参数
参数名称: SmtcPeriod/SmtcDuration(空口标准参数)
SMTC: SSB-based Measurement Time Configuration,用于配置SSB测量的周期以及测量时间
SMTC周期配置原则:为了确保在周期内一定能够测到SSB,因此该周期配置需要大于等于SSB的物理层周期,该参数配置越大,终端测量同频SSB的周期加大,测量报告上报时延大,会导致切换不及时,因此建议设置和SSB周期相同即可
SMTC持续时间配置原则:该时间必须大于等于所有SSB波束的扫描时间,确保终端可以测量到所有的SSB波束;针对8波束及以下场景,建议配置为2ms
PDSCH IBLER门限
参数作用:目标BLER用于MCS调整的算法
参数设置影响
配置越大,MCS阶数越高,但相应的重传概率也会更高;配置越低,MCS阶数越低,但相应的重传概率也会更低
参数建议设置
一般场景下建议设置为10%,可以在重传效率和重传比例之间取得均衡,现网实测结果也显示10%的配置对于大部分环境下都是最优配置
在峰值测试时,由于无线环境良好,可以尝试提示IBLER门限,可能会提升峰值速率
边缘用户业务体验相关参数
干扰随机化调度
针对多小区组网场景,通过下行干扰随机化调度功能,将相邻小区的资源分配位置尽可能错开,这样可以降低邻区对本小区边缘UE的下行干扰,提升中低负载时的下行系统容量和边缘用户吞吐率
功能开启后,根据小区PCI不同,对相邻小区之间的RB资源分配的起始位置进行错开,下行调度RB资源从频带的不同起始位置开始调度,邻区对本小区UE的下行干扰降低
上行波形自适应
NR系统支持CP-OFDM和DFT-S-OFDM两种波形
CP-OFDM:基于循环前缀的OFDM,其优点是可以使用不连续的频域资源,资源分配灵活,频率分集培益大;其缺点是PAPR峰值平均功率比较高
DFT-S-OFDM:基于傅立叶变换扩展的OFDM,其优点是PAPR低,PAPR水平可以接近单载波,可以发射更高的功率;其缺点是对频域资源有约束,只能使用连续的频域资源
功能开启前,网络侧指示UE始终选择CP-OFDM波形,功能开启后,网络侧根据UE所处的无线环境以及门限指示UE自适应选择的CP-OFDM或者DFT-S-OFDM波形
在低频场景,当上行SINR小于闻值且RANK=1时,UE选择DFT-S-OFDM,否则选择CP-OFDM
门限配置原则:该参数设置的越大,UE使用DFT-S-OFDM的概率越大,可以发射更高功率的概率越大但分配的RB减少的概率也越大;该参数设置的越小,UE使用DFT-S-OFDM的概率越小,可以发射更高功率的概率越小,但分配的RB减少的概率也越小
SRS权值与PMI权值自适应
gNodeB通过为用户选择合适的下行波束赋形权值,可以提高MIMO多天线阵列增益,提高频谱效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下行吞吐量,提高用户感受
下行SRS权与PMI权自适应功能允许用户在SINR较大时,选择基于SRS得到的BF权值;在SINR较小时,选择基于PMI的BF权值
用户初始接入时默认使用SRS权
当SRSSINR大于(NRDUCellPdsch.SrsPreSinrJudgeThld+3dB)时,使用SRS权
当SRSSINR小于(NRDUCellPdsch.SrsPreSinrJudgeThld -3dB)时,使用PMI权
当SRS SINR位于[NRDUCellPdsch.SrsPreSinrJudgeThld-3dB,NRDUCellPdsch.SrsPreSinrJudgeThld+3dB]之间时,权值类型维持不变
门限配置及优化原则
该参数设置的越大,中近点用户更容易判决为低信噪比用户,权值方案更容易选择到PMI权;该参数设置的越小,中远点用户更容易判决为高信噪比用户,权值方案更容易选择到SRS权
实际配置时,建议通过固定权值方式找到PMI权值速率高于SRS权值速率的SINR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