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通信网 多址协议
通信网技术第四章多址协议的笔记整理。 多址协议是解决多个用户如何高效共享一个物理媒质的技术。它应尽量避免用户之间的碰撞,使信道利用率最高。
编辑于2021-05-12 23:17:54通信网
第四章 多址协议
4.1 多址协议概述
通信网络中的多址问题与多址协议
多址接入协议(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在一个网络中,解决多个用户如何高效共享物理链路资源的技术。
多址协议在通信协议中的位置
多址协议的分类(根据对信道的使用规则)
固定分配多址协议:在用户接入信道时,专门为其分配一定的信道资源(如频率、时隙、码字或空间),用户独享该资源,直到通信结束。
随机多址协议:用户可随时接入信道,并且可能不会顾及其它用户是否在传输。当信道中同时有多个用户接入时,在信道资源的使用上就会发生冲突(碰撞)。
基于预约的多址协议:在数据分组传输之前,先进行资源预 约(随机竞争的方式)。一旦预约到资源,则在该资源内可进行无冲突传输。
4.2 固定多址接入协议
固定多址接入协议的特点
频分多址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
把通信系统的总频段划分成若干个等间隔的频道(或称信道),并将这些频道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使用,这些频道之间互不交叠 。
优点: ─用户之间不会产生干扰。 ─当用户数较少且数量大致固定、每个用户的业务量都较大时,FDMA是一种有效的分配方法。 • 用户数较少且数量大致固定:信道数量始终足以保证所有用户都能分配到所需的资源,从而保证所有用户都能够正常通信 • 每个用户的业务量都较大:保证了信道资源的充分利用
缺点: 当用户数较多,且数量经常变化或者通信量具有突发性(不均匀)的特点时,采用FDMA就会产生一些问题: 用户数较多且经常变化:当网络中的实际用户数少于已经划分的频道数时,很多宝贵的频道资源就白白浪费了; 用户数较多且通信量不均匀:当网络中的频道已经分配完后,即使这时已分配到频道的用户没有进行通信,其他一些用户也不能占用该频道,从而由于未分配到信道资源而无法通信。
正交频分复用OFDM
通过子信道间的相关技术减小相互间的干扰
信道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
在 B3G/4G 移动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
时分多址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将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无论帧或时隙都是互不重叠的),然后根据一定的时隙分配原则,把不同的时隙分配给不同的用户使用,使每个用户只能在指定的时隙内发送。
─ 不能有效处理用户数量的可变性和通信业务的突发性(不均匀) • 是固定多址接入协议的固有缺点
码分复用 CDM
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重要特点
每个站分配的码片序列不仅必须各不相同,并且还必须互相正交 (orthogonal)
在实用的系统中是使用 伪随机码序列
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彼此不会造成干扰。
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
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 m 个短的间隔,称为 码片 (chip)
4.3 随机多址接入协议
随机多址协议的特点
─ 网络中的节点地位等同; ─ 各节点可以随时接入信道; ─ 当信道中同时有多个节点接入时,在信道资源的使用上就会发生冲突(碰撞) 。
随机多址协议的分类
─ 完全随机多址接入协议——ALOHA协议 ─ 载波侦听型多址接入协议——CSMA协议
随机多址协议的目的
如何解决冲突,让发生碰撞的用户都能正常传输
4.3.1 ALOHA协议
纯ALOHA协议
工作原理 ─ 如果一个空闲的节点有一个分组到达,则立即发送该分组,并期望不会和其它节点发生碰撞; ─ 一旦分组发生碰撞,则随机退避一段时间后进行重传。
碰撞分析
如何减少碰撞?缩短易受破坏区间!
时隙ALOHA协议
易受破坏区间缩短为纯ALOHA的一半!
4.3.2 载波侦听型多址协议(I)-概述
CSMA协议的基本原理
如果一节点有分组要发送,它首先检测信道是否空闲,如果信道上有其他分组正在传输,则该节点将等到信道空闲后再发送 。
优点:能够减少要发送的分组与正在传输的分组之间的碰撞, 提高传输效率。
硬件要求:节点需采用附加的硬件装置,使它能够检测(侦听)到信道上有无分组在传输。
CSMA协议的实现形式
非坚持型CSMA
当分组到达时: ─ 若信道空闲,则立即发送分组; ─ 若信道处于忙状态,则 分组的发送将被延迟,且节点不再跟踪信道的状态(所谓非坚持:即节点暂时不检测信道,处于退避状态), 延迟结束后节点再次检测信道状态,并重复上述过程,如此循环,直到将该分组发送成功为止。
1-坚持型CSMA
当分组到达时: ─ 若信道空闲,则立即发送分组; ─ 若信道处于忙状态,则 该节点一直坚持检测信道状态,直至检测到信道空闲后,立 即(以概率1)发送分组。 • 当系统业务量比较小时,能及时监测到信道空闲,从而使信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 当系统业务量比较大时,可能由于多个节点同时检测到信道空闲后又同时立即发送分组,而引发大量碰撞
p-坚持型CSMA
当分组到达时: ─ 若信道空闲,则立即发送分组; ─ 若信道处于忙状态,则 该节点一直坚持检测信道状态,直至检测到信道空闲后,不是立即发送分组,而是以概率p发送该分组
影响CSMA协议性能的主要参数—信道(载波)检测时延
定义:发送节点开始发送到其它节点检测到信道忙之间的时延。
构成:包括两部分,即发送节点到检测节点的传播时延和物理层检测时延 (即检测节点开始检测到检测节点给出信道是忙或闲所需的时间)。
应用场景
单跳全连通网络 网络中所有的节点都可以接收到其它节点发送的数据。
非时隙CSMA 协议
时隙 CSMA 协议
CSMA/CD Collision Detection )协议
多跳网络 网络中部分节点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单跳不可达,需要经过若干次中继才能通信。
CSMA/CA(Collision avoidance)协议(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中采用)
4.3.2 载波侦听型多址协议(II)-非时隙CSMA、时隙CSMA
非时隙CSMA协议
工作过程 • 当分组到达时, ─如果信道空闲,则立即发送该分组。 ─如果信道忙,则分组被延迟一段时间后,重新检测信道。(非坚持型) • 如果信道忙或发送时与其它分组碰撞,则该分组变成等待重传的分组。每个等待重传的分组将重复地尝试重传,重传间隔相互独立且服从指数分布。
控制算法 (1)若有分组等待发送,则转到第(2)步,否则处于空闲状态,等待分组到达。 (2)监测信道: ─ 若信道空闲,启动发送分组,发完返回第(1)步。 ─ 若信道忙,放弃监测信道,选择一个随机时延的时间长度t开始延时(此时节点处于退避状态)。 (3)延时结束,转至第(1)步
主要特点 在发送数据前先监测信道,一旦监测到信道忙时,能主动的退避 一段时间(暂时放弃监测信道),避免要发送的分组与正在传输分组之间 的碰撞
时隙CSMA协议
时隙划分 ─ 把时间轴分成宽度为β的时隙(注意:时隙ALOHA中时隙的宽度 为一个分组的长度,这里的时隙宽度为归一化载波检测时延)。 ─ 系统中的任一分组都必须在一个时隙的起点开始传输。
分组传输过程
空闲时隙到达:如果分组到达一个空闲的时隙,它将在下一个空闲时隙开始传输 。
忙时隙到达:如果某节点的分组到达时,信道上有分组正在传输,则该节点变为等待重传的节点,它将在当前分组传输结束后的后续空闲时隙中以概率qr进行传输 。
系统通过率
典型随机多址接入协议性能
4.3.2 载波侦听型多址协议(III)-CSMA/CD、CSMA/CA
有碰撞检测功能的载波侦听型多址协议CSMA/CD
4.4 冲突分解算法
基本思想
如果系统中发生碰撞,则 ─ 新到达分组在系统外等待; ─ 介入碰撞的分组均成功传输后,再让新分组传输。
树形分裂算法(Tree Splitting Algorithm)
先到先服务分裂算法(FCFS Splitting Algorit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