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麦肯锡工作法
麦肯锡工作法 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 3本书合体版,详细介绍了麦肯锡公司的工作方法、优秀的工作习惯;同时也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问题分析步骤和分析方法。最后介绍了一些优秀的模型,兼具可视化和实用性,简单明了。
编辑于2021-05-13 18:43:10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
分析流程
5个步骤
1. 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分类
2. 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课题
课题设计的优劣非常重要
避免的态度
面对问题,囫囵吞枣,只顾解决问题
被交付课题之前,完全不采取行动
3. 找出解决课题的替代方案
4. 运用合适的标准,评估每项替代方案
“情景分析”的手法
5. 选出最佳解决方案,并采取行动
问题的剖析
问题的本质就是“有了落差”
所谓问题-----必须被解决的课题
所谓解决-----做了决定难以被撤回
问题的本质-----期望与现实存在的落差
期望与现状的落差程度 就是问题的严重程度
期待和落差可能是多方面的,需要分析
问题具有两面性
problem:期待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question:problem延伸出来的问题
问题的分类
根据目的和时间轴进行分类
恢复原状型------恢复原状
思考方式
将原本的状态视为期待的状态,现状与过去之间存在落差,从落差中找出问题
问题难点
原因复杂,甚至包括自己无法掌控的因素,如:环境的结构性变化
追求理想型-----提升现状,达到理想
思考方式
目前没有重大损害,由于为满足期待的状况,因此将其视为问题
问题核心
理想状况设定的位置
容易被忽略,需要格外留心
防范潜在型-----维持现状
思考方式
目前没有损害,在未来可能存在显在化的问题
问题核心
防范和应对并重
避免将来产生不良影响的”预防策略“
使显在化的冲击降到最低的”应对策略“
缓冲时间
三种问题可以相互转化
确定优先级

紧急性和重要性定位矩阵
评价重要性:
目前的不良影响
未来扩大的可能性
紧急性
显在化的不良影响越大越紧急------紧急处理
显在影响小,且没有恶化的趋势-----可延后处理
三类问题的课题分类
恢复原状型问题
1. 确定问题类型
2. 课题领域
1. 掌握现状
2. 分析原因:分析现状为何与原状产生落差
3. 紧急处理
只看到表面问题,只做紧急处理
4. 根本解决
5. 防止复发
应对策略: 恢复原状同的同时, 为维持原状采取策略
3. 正确分析原因
基于事实,缜密而冷静的掌握问题现状
分析力:以事实为基础
分析力的基础在于逻辑思考
分析是什么?
将混沌的希纳是区分成有意义的群组,并阐明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筛选问题的构成要素,遵循MECE原则
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概要
以数据和事实分解一件事的结构,就能掌握状况和原因
将问题具象化
区分出现的使现象还是原因?
6W3H的基础构架,分析原因
what
什么不良?什么产生的?
发现问题
where
哪里产生的?发生对象在哪里?
确定不良状态
which
发生在那个对象?
在多个性质相似的对象时,限定其中一个对像
when
什么时候发生的?
确定时间序列
who
为何会发生状态?
收集情报
why?
为何会发生损害?
分析原因的主轴
how
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
how much
损害程度如何?损失多少?
how many
损失的数量是多少?
差异化分析找原因
将发生的对象和其他没发生的对象作一番比较,找出彼此之间的差异
标杆学习
公司本身并未出现重大问题,但是想要提升效率
同一对象的前后变化
当有多个变量时,找出解释不良状态的发生 最具说服力的那个
因果关系的三个条件
锁定原因
原因和结果之间有关联
原因在结果之前
没有其他的干扰因素
其他注意事项
1. 修缮型问题不需要分析原因
2. 频繁的不良状态(即使是修缮类问题)也需要分析原因
3. 分清出现的结果是现象还是原因
4. 制定改善策略
根本解决问题
5. 防止复发策略
防止不良状态再次发生
防范潜在性问题
课题领域
"预防"和"应对"齐头并进
1. 确定不良状态
2. 确定诱因
3. 预防策略
4. 发生时的应对策略
解决此类问题途径
自下而上法
从个别状况和现象,思考可能发生的不良状态
步骤
1. 从现状确定必须注意的特定因素
2. 假设不希望发生的不良状态
3. 拟定预防策略,排除可能诱因
区分可控诱因和不可控诱因, 对不可控诱因可以少放精力
4. 预先拟妥应对策略
由上而下法
先假设出现某种不良,在思考引发此不良的诱因
步骤
假设不良状态
确定引发不良状态的诱因
拟定预防策略,排除可能诱因
拟妥应对策略
防止复发策略
危机管理
是防范潜在问题 不是紧急处理
1. 设想可以承受损失的范围
2. 各个部门都得进行风险分类,各个环节上寻找风险诱因
3. 根据诱因建立预防策略,提升应对能力
4.
风险分析
以由上而下法进行分析
风险分析找出潜在不良状态的诱因
根据风险分析指定预防策略和应对对策
追求理想型问题
最重要的课题:定位理想
规划性思考,而非战略性思考
规划思考:针对拟定的目标,提出具体的行动规划,如:如何将这个目标实现 战略性思考:不太确定目标时,需要战略性思考,如: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制定清楚的目标,如何达成这个目标
行动计划四要素
如何解决 规划性课题
1. 设定理想实现的期限
适度充裕,又有点紧迫感
2. 列出必要的条件
3. 学习技术或知识
4. 制定实施计划
甘特图
利用甘特图指定留意细节的实施计划,安排出具体的顺序
将目标落实在平时的具体活动上,即指定小目标
PERT/CPM图
理想目标的确定
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判断,结合现有实际,量身定做理想的目标
理想目标是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发生变化的
时刻自省:追求理想时,要区分清楚手段和目的
健身才是目的,而购买器材是手段之一
如何发现问题,制定课题
发现问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发现问题做重要的关键:对变化的敏感
积极主动地发掘出问题的所在,必须靠自己找出问题
选取拥有大格局的视角,但是必须脚踏实地的解决自己权责范围内的事情
6个问题:
现状与期待状况之间有无落差?
现状有没有发生没什么变化?
是否觉得那个部分进行的不顺利?
是否觉得事情未达标准?
有没有哪些事情不是你原先期待的状态?
若置之不理,将来是否发生重大的不良状态?
SCQA法设置课题
透过描述当事者的心里和状况,在发现问题过程中,以设问的方式刻画出课题的问题接近法
步骤
1. 确认当事人、公司
2. 描述当事者过去的经验、目前稳定的状态、心中的理想和未来的目标, 即S:Situation
现状即稳态
3. 假设一个正在颠覆现状稳态的事件,即C:complication
可以是负面也可以是正面
4. 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假设各种课题,即Q:question
找出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 即最贴近本质的问题作为课题
5. 思考出Q的解答,即A:Answer
向客户提案型
找到双方在问题领域、问题类型、课题领域的交集
问题领域
是否符合对方的业务范围,并提出对方关心的问题领域
如:技术部门讨论技术上的事,而不是人事方面的事情
问题类型
是否在特定的问题他领域中,关注对方重视的问题类型
课题领域
是否在问题类型中,把焦点放在对方重视的课题领域
如:对方是根本解决的课题,你是防止复发的课题
以现有人脉为切入点,扩大人际关系,尽量提升既有交易的广度
替代方案制定、评估和执行
课题的本质是什么?
课题的设定, 决定了解答的范围
发现问题之后,需要将本质课题明确化;将重点课题明确化,才能带来明确的结果
制定出多种替代方案后,必须根据真实的评价标准来作出选择!
课题的设计必须接近问题的本质,不能太流于表面,尽可能多的给替代方案较大的自由度
替代方案的制定和评价
1. 尽可能多的列出所有的解决方案
脑力激荡法四原则
不能批评别人的想法
尽量提出大量的想法
欢迎自由奔放的发言
发展别人的想法
替代方案的评价标准明确
决不让步的”必需项目“
有最好、没有也无妨的”优先项目“
2. 确认替代方案能否解决问题
3. 别把追求解答的手段当成解答本身
4. 替代方案必须符合不可替代的”制约条件“
必须要满足的条件
5. 思考替代方案的”期望条件“
有最好,没有也无妨的条件
6. 给每个方案加权打分,根据分数选取替代方案
7. 必须对每种方案进行负面评价,预估风险
只有一个解决提案的情况
可行性研究
从事并购企业、建设工厂、成立新实业投资之前进行的调查作业
与理想方案(100%)进行比较,判定单一方案的价值
判定方法:加权打分+必须/非必须条件
执行计划
执行计划设计必须涉及:金额、日期、人员
执行能力不足
缩减行动
决策主旨需要传达给执行组织的内部,沟通的质量影响执行的质量
分析方法
解决问题<-----分析力<----逻辑思考
逻辑思考切忌“自以为是的默契”
需要在对方的立场检视自己的逻辑
1. 用“后设认知”检视自己的逻辑
从高处向下俯视自己的思考方式
2. 锲而不舍地问:为什么这么认为?
三要素
主张之后提出论述
检视主张和论述之间是否有逻辑
锲而不舍,反复检验假设
MECE
不重复、不遗漏
分析本质:将物质拆解,思考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拆解分类必须不重复、不遗漏
3种形态
1. 将分析对象区分成符合MECE的项目,有助于理解分析对象的结构
2. 用流程的概念掌握MECE,有助于理解分析的过程
3. 用横纵轴构建的矩阵
在发现问题和设定课题的过程中,每一种架构的定位是什么?
解决问题的心理素质
平常心
具备优异的压力管理能力,无论多大压力,保持镇定,发挥实力
三种错误
否定状况
在错误的时机追究责任
对状况产生非现实的评价
摒弃死脑筋思考,用期望思考找回正面心态
肯定相对性愿望价值
否定绝不退让的态度
承认愿望未达成的可能性
评价愿望未达成的现实
常见的分析架构
3C
思考事业战略
自家公司分析(company)
竞争对手分析(competitor)
顾客及市场分析(customer)
渠道(channel)
政策(controller)
视情况考虑
分析步骤
1. 分析初期: 搜集事实
2. 宏观微观信息都要收集
3. 解决方案阶段:将3个C统一起来
五力
行业分析
目前的产业竞争
整体产业的规模、形态?
企业的服务方式、对象?
自家的业务定位什么?
新加入者的威胁
门槛越高,新加入者的威胁性就越小
替代品的威胁
技术革新会出现替代品
替代品和竞品有区别,注意区分!
供货商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7S
思考组织策略
经营策略:strategy
公司必定追求的一种策略
组织结构:structure
用组织结构标新啊的组织形态
营运系统:system
内容:信息传达系统、评价系统、决策过程系统 等等
任务:支持经营策略和组织结构,并进行组织管理
经营风格:style
尚未明文化。不言自明的行动准则,是拥有行动特性的集合体
很难改变
职员:staff
职员的个人能力、技术、知识、资质等等
知识管理的核心:如何在组织内部共相这些技术和知识
组织技能:skill
组织的知识、技术。技能
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共享价值观:shared value
组织内部的共享价值观、使命感等等
4P
拟定营销策略
产品策略:product
提供给客户哪种产品和服务
营销的原点
价格策略:price
设定符合产品价值的价格
以购买者视角思考
促销策略:promotion
降商品的价值顺利的传给用户的策略
1. 宣传广告
2. 公关活动:利用新闻或报道传递产品和服务信息
3. 营业推广:购物券、买一送一等等到店消费优惠策略
4. 人员销售:销售员直接与顾客接触
促销组合
渠道策略:place
包含店铺在内的物流策略
AIDMA
分析消费决策流程
attention:注意
吸引消费者注意,传递产品和服务信息
interest:兴趣、关心
消费者知道信息后,让他们产生兴趣
desire:欲望
让消费者产生使用产品和服务的欲望
memory:记忆 motivate:动机
让消费者记住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想消费
action:行动
让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
网络版·
Attention--Interest--Search--Comparison--Examination --Action--Share 注意-------兴趣------搜索-----比较------检讨-----行动-----分享
商业系统(价值链)
显示获利模式、是进行的流程
罗列出各项机能的架构,按照流程进行罗列
思考模式
不希望发生的不良状态
确定引发状态的诱因
拟定预防策略,排除可能诱因
预先拟好发生时的用对策略
道歉启事
1. 道歉
2. 说明现状,表明忏悔
3. 分析原因
4. 应对策略
5. 防止复发策略
6. 表明责任:惩罚措施
PPM矩阵
事业组合模型
波士顿矩阵

BCG矩阵

产品·市场 矩阵 (成长矩阵)
思考成长

企业价值创造矩阵
检讨企业并购
纵轴:创造价值的可能性 (评价企业单独存在的价值)
业务的魅力、标的在业务的地位、 标的独自存在的合理性、 重新建构的可能性
横轴:提供价值的可能性 (企业课提供的附加价值)
并购方与标的企业之间的关联性、 技术共享、税制优惠
职业生涯矩阵
情境分析
情景分析的原因
避免进入一种过度乐观的陷阱
替代方案需要考虑环境变量,将环境变量带入到解决问题中
好的决策过程是好的结果+充分理解决策背后的风险
追求理想型、防范潜在性问题需要进行环境分析:周期长
看到决策结果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周期:因为人员执行决策计划时,是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进行的
情境分析特点
要素:风险因素3-4个,而且性质最好不同
情境分析就是对环境因素(当事者无法掌控的因素即为环境因素)的风险分析
情境分析认为不可能预测未来,只能用几率表示发展的方向性
情境分析时先对未来可能的环境状况达成共识,着重于掌握脚本的拟定过程
情境分析不是敏感度分析,需要考虑各个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而不是单一因素的分析
制作环境脚本的步骤
1. 掌握环境因素的结构
将环境中的风险因素视为一连串的相关现象,予以结构化
3C、五力 模型
2. 掌握各类风险因素的重要度
依据风险因素对当事者的影响和不确定性,确定重要性排名
方法:风险矩阵
纵轴表示风险因素对当事者的影响度,横轴表示风险的不确定性
纵轴(影响度):风险真实发生时,对当事者产生的冲击
可以参考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横轴(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可辨识度
只要能辨别风险因素的方向性,“不确定性”就会降低
方向性不等于发生几率
风险矩阵 ---关键:网罗性
不要忘记放入主要的风险因素,即使出现重复,不要遗漏任何重大的因素
找出因素间的关联,缩小风险因素的范围,锁定重要的因素
因果关系锁定
相关性关系
因子分解:将子因子汇入到母因子中
因子统合:因子组合群组化
锁定两个互相独立,互不影响的风险因素作为环境脚本的轴
最好是当事者目标直接相关的项目参数
环境因素的本质是否汇集在这两个轴上
天灾或火灾属于危机管理,不列入其中
3. 制作环境 脚本
以风险大且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为主轴,拟定不同性质的脚本
环境脚本矩阵:以锁定的两项环境因素为主轴,分别描述出对比的状态,做出定位矩阵
4. 用环境脚本评价替代方案
脚本/行动矩阵
评价企业投资:NPV
NPV(净现值):先预测某项策略会给公司带来多少现金收入,再除以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ACC),重新计算出现在的价值,然后在减去原始投资额,剩下的就是NPV
IRR分析:
IRR:内部报酬率
内部报酬率还要和资金调度成本进行比较
5. 解决策略的选择顺序
1. 剔除超出容许范围的解决策略
2. 思考环境脚本各状况的发生几率
各个脚本发生的纪律总和必须是100%
达成共识的过程比脚本是否是真的发生更加重要
3. 考虑风险和报酬,在选择行动
风险图像:当事人对不确定的喜好
如:高风险高回报---人乐意进行
计算每种策略的风险图像得分,然后选择最终的策略
解决问题不仅仅是一种技巧, 同时也是思考事物的方法
麦肯锡工作法
28个习惯
1. 从零开始
什么才是真正的问题?
2. 用“鹰眼”进行分析,找出最佳解决方法
鹰眼=俯瞰视点
摆脱自我视角
三方视角:自我视角、对方视角、第三方视角
方法:经常检查自己是否在用自我视角看问题、 审视“为什么灰寨在自我视角看问题”
3. 学会“批判思考”
进行自我批判
逻辑思考法
针对当前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假设,仔细思考原因和结果
通过问自己Why,深入挖掘
思考所有的原因和结果
广度展开
What:是社么?
why:为什么?
how:怎么办?
4. 空、雨、伞
空:现实存在的状况
雨:解释现象具体的意义
伞:针对状况采取相应的行动
注意; 把握问题解决的截止时间, 利用逆推法收集数据, 并进行分析,最终找出解决方法
整体的节奏
三者都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及时完成
事前准备是解决问题的充分条件
5. 去现场: 收集高质量情报
明确收集的目的
海量的调查:3C/4P模型
书籍和资料
只读目录和最开头的20页,保留有用的书
网络
新数据
旧数据
判断了解规律的趋势
不能只依靠网络,数据易被二次加工
防止以自我视角看问题
去现场
明确数据的意义和收集方法
收集第一手情报
找出与竞争对手的不同
6. 从假设开始
区分重要度的高低,并依次进行验证
从零思考,建立逻辑树将问题进行分解和分类
主动+自己建立假设!
避免先入为主+自我视角
注意!!!
7. 重视“成果”
以结果为导向,以时间为尺度,将工作效率最大化
8. 分清“重视效率”/“重视思考”
重视效率
花费时间毫无意义、越快做完越能提升生产效率的工作;比如:制造业
重视思考
节省下来的时间放在从零开始思考上
9. 建立紧急度,重要度模型
以紧急度和重要度为轴,建立定位矩阵
紧急度优先重要度
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10. 保持PMA Positive Mental Attitude
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
对上司交流,时刻保持回答“是”。事后找方法去完成这个是
真诚、正直、明朗-----这样的交流态度是无敌的
11. 摸清上司类型
情感性/理智型
情感型:寒暄+以他的节奏为主
理智型:开门见山+提出方案+以自己节奏为主
单独型/复合型
单独型:每次只处理一件事情
复合型:每次同时开展多项工作
配合对方的类型来采取行动
12. “报、联、商”
开始:1min时间
部长,关于~事,占用您1min时间,可以吗?
过程:30s提出3个要点
总结三个要点的要素:空雨伞模型
现状
对现状的解释和理由
结论和解决方案
汇报时:
结论---->现状--->理由
以事实为基础提出假设
汇报时需排除自我视角,尽量以事实为根据,客观!
先说“事实”,然后说由此而导出的“假设”
13. 妙用“便签”
贴在哪里?
显眼位置:电话听筒、显示屏边框
颜色?
显眼颜色:与其他的便签颜色不同
便签内容?
类似30s提出3个要点的内容
From/To
14. 邮件
邮件名称
采用诱导式,避免强迫式
【商讨】+名称
邮件内容尽可能简洁
15. 和上司、委托人确认
和上司确认内容
工作的期限
工作的意图和方向
要求的品质
及时和上司确认,争取上司的意见和建议
越早得到上司的确认,越不容易出现偏差
确认委托人的意图 工作开始之前确认
工作截止日期
工作目的
工作的背景和意图
步骤
优先进行工作日期、目的、背景、意图的确认
在思考如何安排才能有效的工作
与上司沟通
16. 保持办公桌的整洁
整洁的办公桌,避免出现多余材料影响工作
断舍离
对于已经结束的工作资料,除了最终报告,全部丢掉
现在的数据,一两年后毫无价值
会影响我们从零开始思考
定期整理,删除不必要的资料
17. 可视化安排
构建TODO list
构建紧急度重要度的定位矩阵
18. 战略性使用CC/BCC
CC
抄送
一般工作需抄送领导,让他知道你的工作进展
抄送时,不能将收件人加入抄送
BCC
只能看到BCC和发件人的抄送
19. 灵活应用方式
负面问题必须当面解决
邮件和社交软件:慢
电话:快,但是占用双方的时间
利用社交软件和电话组合发现对方意图 电话之前先确认是否方便
可视化工作,优秀的安排习惯
20. 诱导对方自己,找出共同点
寻找共同点:制作个人简历,包含基本信息、兴趣点等
根据共同点,贴近相互的话题
根据对方的兴趣特点,制作简单的礼物
21. 和顾客沟通
倾听
这个人的需求是什么?
不要和对方站在相同的立场上,用另外的视角看问题
自己的视角
对方的视角
俯瞰视角
将自己的疑问和假设,用疑问的方式向对方提出,给予对方思考,让对方自己找出答案
采访表
向记者一样写下想询问和确认的内容
对目标进行深入取材,找到问题的真因
寻找一个能让对方放松的环境之中交流,如:家里、咖啡厅等等

22. 认可、共鸣、激励
绝对的认可部下,不只是夸奖部下
认可是对于人本身的特质、性格特点等等的认可
夸奖是对部下的工作成果,比较狭隘
23. 让部下提出假设
训斥的3个铁则
控制情绪
不要当面训斥
让部下建立假设,思考具体的工作方法
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不要抽象的去解决
毫不犹豫的布置任务
委任给部下相关的工作,并给予部下相关的建议和指导
汇总和总结
24. 和部下交流
收起你那可怜的自尊心和责任感,
对于部下坦诚相待,真诚沟通
适当的提出疑问能够激发团队的活力,激发头脑风暴
25. 会议
会议分类
报告会
评审会(工作进展、分析和探讨、认识考察等等)
为寻找灵感而开的讨论会
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团建
会议过程
会议内容之外的部分:地点、气氛、参加者的态度、进展方式等等
圆桌会议&只用椅子围成一圈
会议内容
会议需要探讨的内容
会议的三个要素
目的
如:解决~~~的问题
目标状态
如:~~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由谁在什么期限内完成
参加会议的原因
会议不能偏题 调动与会者的积极性

26. 寻找良师
自己
自问自答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情报整理的能力
他人
三个条件
不人云亦云
直觉敏锐
专业性强
商讨的技巧:坦诚交流
书
读书的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
27. 自省5分钟
发散性思考
不考虑内容,完全凭借兴趣随心所欲的思考
聚集性思考
将学到的内容变为自省,与自己的工作生活联系起来;为你提供崭新的视角
28. 身体和心里调整到最佳状态
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心情烦躁
避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从而不积极的态度
要点
规律作息,早睡早起
好好休息,消除疲劳
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调整心情
解决问题的流程
1. 寻找真正的问题
2. 对问题整理
3. 收集情报
4. 提出假设
5. 验证假设
6. 思考解决办法
7. 实行解决办法
解决问题的工作技巧和方法
两个级别和流程
解决眼前的问题
对症下药
解决真正的问题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流程
1. 对问题进行整理和机构化,明确真正的问题
对现象描述
找到引发现象的因素,并进行分解
2. 建立假设对解决办法进行分析
3. 验证假设
4. 导出解决办法
找出真正的问题
利用MECE原则:不重复不遗漏
框架
发现流程的框架
按照工作流程和顺序,如:商业系统
进行对比的框架
按照质与量、国内和国外等因素考虑, 如:定位矩阵
分解要素的框架
寻找相关要素分析,如:4P、3c、逻辑树
模型
商业系统:将开展事业所必须的要素按照功能分类,然后整理成连续的流程,然后与优秀的对象和自己比较,如: 生产商:开发---->制造---->市场营销---->物流---->批发---->店面管理 求职:自我分析---->企业分析---->投递简历---->面试--->录用 顾客消费:宣传---->试吃---->进店---->消费--->回头客
3C:市场 customer、竞争对手competitor、自己公司company
4P:产品product、价格price、销售位置palce、销售方法promotion
7S:不同行业或组织或者公司,进行分析
硬件
战略:strategy
组织结构:structure
内部系统:system
软件
文化组织:style
组织的强项:skill
人才:staff
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
建立假设
以最重要的问题为出发点,从0开始,列举对其进行验证的要素,用yes/no来对假设进行验证,建立问题树。找到how,即怎样做
当遇到无法完全回答yes的要素时,拿着部分就需要进行验证
定位矩阵, 即四象限法
轴的选择:具有对比性的要素
二轴思考,的选择越好,越容易出现蓝海(竞争对手少,且顾客购买欲强)
注意意外性,出其不意,创造出蓝海
坚持刨根问底,站在更广阔的立场上思考
搜集与演讲
一手情报
一手情报非常重要,重点要关注真实性,不掺杂个人的判断和情感
区分意见和事实
事实就是一手资料,非常重要!
构建金字塔图形框架
1. 根据主题决定关键信息,关键信息就是问题的根源,对课题主题的回答
2. 思考理论框架(比如用什么分析方法等等)
3. 明确根据(确定So why?,为什么时这样的结论)
4. 明确思考(重新审视,金字塔下方的so what?即:怎么做?,思考全体的整合性;同时确认思考符合MECE原则)
劝服别人
30s内说出,演讲中最想传达的核心内容
一句话:问题点+解决办法+实行办法
不要将多余的解释和说明,放在想说明的内容之中
不要用抽象的表现形式,而应该用具体的表现形式
不要做”自己想要“的资料,而要做”能让对方理解“的资料
麦肯锡演讲技巧
理论没有遗漏
是否对理论有深入的挖掘
so what?
理论是否正确
why so?
实行和改善
从0开始思考
抛弃已有的思考,尝试全新的思考,摆脱经验主义,利用横向展开来进行思考
坚持不懈
空、雨、伞
空:天空乌云密布
即:事实
雨:似乎要下雨
即:解释和推测
伞:带雨伞出门
即:行动
PMA:positive mental attitude----积极的心态
常见模型
解决问题的逻辑树 Why Tree
解决问题
明确条件
全面不遗漏的列出需明确的问题点
用“为什么”进行深入挖掘 1.MECE原则 2.根据事实分解 3.重要度低的不分解
问题树 How Tree
验证问题是否正确
对选择有困惑时候
MECE原则 对于不确定的地方需详细调查
金字塔树 传达树
思考问题时
想传达自己意见时
相对表达内容进行总结时
1.明确课题主题和关键信息 2.MECE原则列举 3.不要再关键信息出加入多于说明 4.不要抽象,要具体的传达信息
空--雨--伞
把握现状,分析原因,采取行动
注意:事实和解释不要混为一谈
3C
思考采用何种战略时
思考自身所处的位置时
不仅要分析自身、还要分析目标群体和竞争对手
4P
市场调查中,一边与其他公司进行比较, 一边思考自己的位置
定位矩阵
对市场位置、优先度进行定位时
二轴思考,寻找优秀的轴
商业系统
改善业务,改善流程
MECE原则
优秀的提问的例子
寻找原因的问题
为什么做不到?
发生了什么事情?
怎么停止了?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怎样做才能顺利进行?
现在应该做什么才好?
改变视角的提问
这个问题什么时候开始的?
如果你是部下(上司),想怎么做?
五年后的你,会给今天的你提供什么建议?
与事实相关的问题
现在发生了啥?
平时你会做些啥?
逻辑树
用来明确问题的逻辑树
找出Why、Where
应有的状态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