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4.防烟排烟系统
哒哒出品必为精品,全网最全注册消防工程师思维导图资料!消防不是轻轻松松说考就能考过的,消防考试还是比较难的。首先是教材三本,A4纸1000多页,知识量大且比较分散,需要理解记忆的量都很大。在篇章上有轻重之分,但是在知识点上没有绝对的重点。
编辑于2021-06-06 23:32:4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思维导图,整理了术语、基本规定、供水设施安装与施工、管网及系统组件安装系统试压和冲洗、系统调试、系统验收、维护管理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验收规范》思维导图,整理了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进场检验、安装、功能调试、验收、使用与维护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GB50160-2008(2018年版),本图主要介绍了总则、术语、火灾危险性分类、区域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工艺装置和系统单元、储运设施、管道布置、消防、电气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思维导图,整理了术语、基本规定、供水设施安装与施工、管网及系统组件安装系统试压和冲洗、系统调试、系统验收、维护管理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验收规范》思维导图,整理了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进场检验、安装、功能调试、验收、使用与维护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GB50160-2008(2018年版),本图主要介绍了总则、术语、火灾危险性分类、区域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工艺装置和系统单元、储运设施、管道布置、消防、电气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3.防烟排烟系统(6分)
1.定义
2.需要设置防烟、排烟设施的位置
3.防烟系统的相关内容
4.排烟系统的相关内容
5.防烟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
【J2016-71】
71.下列厂房或仓库中,按规范应设置防排烟设施的是( )。 A.每层建筑面积为1200㎡的2层丙类仓库 B.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为120㎡的生产监控室 C.建筑面积为3000㎡的丁类生产车间 D.单层丙类厂房内长度为35m的疏散走道
答案
【答案】A 【解析】《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8.5.2 厂房或仓库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 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²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2 建筑面积大于5000m²的丁类生产车间; 3 占地面积大于1000m²的丙类仓库; 4 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其他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40m的疏散走道。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作业
1.画本节课的知识脑图
2.做相关的APP题库题目10道
4.把防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别人讲,越详细越好
5.预习建筑灭火器的知识点
3.防烟排烟系统(手写脑图)
1.定义
防烟系统
排烟系统
2.需要设置防烟、排烟设施的位置
防烟
排烟
民用建筑
工业建筑
3.防烟系统的相关内容
自然通风方式
设置条件
设置要求
楼梯间
前室
避难层
可开启外窗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原理
设置要求
特别规定
可仅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
可不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
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
主要设计参数
加压送风量计算
加压送风量的选取
风压的有关规定
1.风压的有关规定
2.送风风速
组件与设置要求
1. 机械加压送风机
2. 送风管道
3. 加压送风口
功能
设置要求
4. 余压阀
功能
设置要求
4.排烟系统的相关内容
自然排烟方式
定义
设置要求
1.排烟窗高度
2.排烟窗水平
3.手动开启装置
4.排烟窗距离
5.其他
特殊规定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机械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及选择
组成
工作原理
机械排烟系统和其他系统组合使用的条件
选择
设计计算
排烟量的设计原则
排烟量的计算方法
排烟风速
组件与设置要求
排烟风机
排烟防火阀
排烟阀(口)
排烟管道
管道及管道井要求
设置和耐火极限
挡烟垂壁
定义
材质
分类
补风
原理
系统的选择
方式
主要设计参数
补风量
补风风速
5.防烟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
防烟系统
加压送风机
启动方式
设置要求
排烟系统
启动方式
设施要求
【J2019-78】
78.某4层商场,建筑高度为21m。每层建筑面积为10000㎡,划分为2个防火分区。每层净高为4m,走道净高为3m,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机械排烟系统。该商场机械排烟系统的下列设计方案中,正确的是( )。 A.设置在屋顶的固定窗采用可溶性采光窗,采光窗的有效面积为楼地面面积的10% B.排烟口设置在开孔率20%的非封闭式吊顶内 C.走道侧墙上的排烟口,其上缘距吊顶0.5m D.每层采用一套机械排烟系统
答案
【答案】C 【解析】《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A选项:4.4.17 除洁净厂房外,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 2000㎡的制鞋、制衣、玩具、塑料、木器加工储存等丙类工业建筑,可采用可熔性采光带(窗)替代固定窗,其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未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或采用钢结构屋顶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面板的建筑,不应小于楼地面面积的10%; 2 其他建筑不应小于楼地面面积的5%。 A商场不能用可熔性采光带(窗)替代固定窗,错误。 B选项:4.4.13 当排烟口设在吊顶内且通过吊顶上部空间进行排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吊顶应采用不燃材料,且吊顶内不应有可燃物; 2 封闭式吊顶上设置的烟气流入口的颈部烟气速度不宜大于 1.5m/s ; 3 非封闭式吊顶的开孔率不应小于吊顶净面积的25%,且孔洞应均匀布置。 B错误; C选项:4.4.12排烟口的设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烟口宜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 2 排烟口应设在储烟仓内,但走道、室内空间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其排烟口可设置在其净空高度的1/2以上;当设置在侧墙时,吊顶与其最近边缘的距离不应大于0.5m。 C正确; D选项:4.4.1 当建筑的机械排烟系统沿水平方向布置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机械排烟系统应独立设置。D错误,水平方向不能跨越防火分区。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4.排烟系统的相关内容
自然排烟方式
定义
利用火灾产生的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房间或走道的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
a)窗口排烟 b)竖井排烟
设置要求
排烟窗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
1.排烟窗高度
当设置在外墙上时,排烟窗应在储烟仓以内或室内净高度的1/2以上,开启形式应有利于烟气的排出。
2.排烟窗水平
①宜分散均匀布置,每组排烟窗的长度宜≤3.00m。 ②设置在防火墙两侧的排烟窗之间的水平距离≥2.00m。
3.手动开启装置
自动排烟窗附近应同时设置便于操作的手动开启装置,手动开启装置距地面高度宜为1.30~1.50m。
4.排烟窗距离
①室内或走道的任一点至防烟分区内最近的排烟窗的水平距离≤30m,当公共建筑室内高度超过6.00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其水平距离可增加25%(37.5m)。 ②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其水平距离≤建筑内空间净高的2.8倍。
5.其他
走道设有机械排烟系统的建筑物,当房间面积≤200㎡时,除排烟窗的设置高度及开启方向可不限外,其余仍按上述要求执行。
4.6.2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储烟仓的厚度≥空间净高的20%,且≥500mm;当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时,≥空间净高的10%,且≥500mm。同时储烟仓底部距地面的高度应>安全疏散所需的最小清晰高度。
【J2016-61】
2016技术实务真题 61.自然排烟是利用火灾烟气的热浮力和外部风压等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外墙或屋顶开口将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下列关于自然排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自然排烟窗的开启方向应采用上悬外开式 B.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多层建筑,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C.排烟窗应设置在建筑排烟空间室内净高的1/2以上 D.排烟口的排放速率主要取决于烟气的厚度和温度
答案
【答案】A 【解析】《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4.3.5条文说明:可开启外窗的形式有上悬窗、中悬窗、下悬窗、平推窗、平开窗和推拉窗等。 A选项说法错在“应”。 4.1.1条文说明:本条明确多层建筑优先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多层建筑比较简单,受外部条件影响较少,一般采用自然通风方式较多。高层建筑主要受自然条件(如室外风速、风压、风向等)的影响会较大,一般采用机械方式较多。B说法正确。 4.3.3 自然排烟窗(口)应设置在排烟区域的顶部或外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设置在外墙上时,自然排烟窗(口)应在储烟仓以内,但走道、室内空间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的自然排烟窗(口)可设置在室内净高度的1/2以上; C选项在《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未发布之前是正确的。 2019版技术实务教材P379: 自然排烟系统是利用火灾热烟气的热浮力作为排烟动力,其排烟口的排放率在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烟气的厚度和温度。D说法正确。 本题选择说法错误的,应选A。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J2017-34】
34.净空高度不大于6.0m的民用建筑采用自然排烟的防烟分区内任一点至最近排烟窗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m。 A.20 B.35 C.50 D.30
答案
【答案】D 【解析】⑥室内或走道的任一点至防烟分区内最近的排烟窗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当公共建筑室内高度超过6. 00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其水平距离可增加25%。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其水平距离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2.8倍。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J2019-30】
30.某多层商业建筑,营业厅净高5.5m, 采用自然排烟方式。该建筑的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 ) A.37.5m B.室内净高的2.8倍 C.室内净高的3倍 D.30m
答案
【答案】D 【解析】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4.3.2 防烟分区内自然排烟窗(口)的面积、数量、位置应按本标准第4.6.3条规定经计算确定,且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其水平距离尚不应大于建筑内空间净高的2.8倍;当公共建筑空间净高大于或等于6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其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7.5m。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J2019-43】
43.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储仓的厚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 )。且不应小于500mm,同时储烟仓底部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安全疏散所需的最小清晰高度。 A.20% B.25% C.15% D.10%
答案
【答案】A 【解析】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4.6.2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储烟仓的厚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20%,且不应小于500mm;当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时,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mm。同时储烟仓底部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安全疏散所需的最小清晰高度。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特殊规定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的规定,当自然排烟口的总面积大于本防烟分区面积的2%时,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对危险性较大的汽车库和修车库作出了统一的排烟要求。敞开式汽车库以及建筑面积<1000㎡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其汽车进出口可直接排烟,且面积≤一个防烟分区,可以不设排烟系统,但汽车库和修车库内最不利点至汽车坡道口≤30m。
【J2015-10】
2015技术实务真题 10.下列关于自然排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建筑面积为800㎡的地下车库可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B.采用自然排烟的场所可不划分防烟分区 C.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D.建筑高度小于50m的公共建筑,宜优先考虑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答案
【答案】C 【解析】 A-敞开式汽车库以及建筑面积小于1000m2的地下一层汽车库、修车库,其汽车进出口可直接排烟,且不大于一个防烟分区,故可不设排烟系统 B-不设排烟设施的部位(包括地下室)可不划分防烟分区。 C-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100m的住宅建筑,可以采用自动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D-同C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机械排烟系统的工作原理及选择
组成
机械排烟系统是由挡烟垂壁、排烟口(或带有排烟阀的排烟口)、排烟防火阀、排烟道、排烟风机和排烟出口组成的。
工作原理
机械排烟系统和其他系统组合使用的条件
目前常见的有机械排烟与自然补风组合、机械排烟与机械补风组合、机械排烟与排风合用、机械排烟与通风空调系统合用等形式:
(1)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宜分开设置。 当合用时,应符合下列条件:系统的风口、风道、风机等应满足排烟系统的要求; 当火灾被确认后,应能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口和排烟风机,并在15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2)走道的机械排烟系统宜竖向设置,房间的机械排烟系统宜按防烟分区设置。
(3)排烟风机的全压应按排烟系统最不利环路管道进行计算,其排烟量应增加漏风系数。
(4)人防工程机械排烟系统宜单独设置或与工程排风系统合并设置。 当合并设置时,必须采取在火灾发生时能将排风系统自动转换为排烟系统的措施。
(5)车库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
选择
(1)建筑内应设排烟设施,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及中庭等,均应采用机械排烟方式。高层建筑主要受自然条件(如室外风速、风压、风向等)的影响较大,一般采用机械排烟方式较多。
(2)人防工程以下位置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1)建筑面积>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和大厅。 2)丙、丁类生产车间。 3)总长度>20m的疏散走道。 4)电影放映间和舞台等。
(3)除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1000㎡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外,汽车库和修车库应设置排烟系统(可选机械排烟系统)。
(4)机械排烟系统水平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独立设置。
(5)建筑高度>50m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100m的住宅,其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公共建筑每段高度≤50m,住宅建筑每段高度≤100m。 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个防烟分区内不应同时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和机械排烟方式,因为这两种方式相互之间对气流会造成干扰,影响排烟效果。尤其是在排烟时,自然排烟口还可能在机械排烟系统动作后变成进风口,使其失去排烟作用。
设计计算
排烟量的计算方法
4.6.1 排烟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该系统计算风量的1.2倍。
4.6.3 除中庭外下列场所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空间净高≤6m的场所,其排烟量应按≥60 m3/ (h·m2)计算,且取值≥15000m3/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口)。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排烟风速
当排烟管道内壁为金属时,管道设计风速≤20m/s;
当排烟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15m/s。
排烟口风速宜≤10m/s。
组件与设置要求
排烟风机
1)排烟风机宜设置在排烟系统的顶部,烟气出口宜朝上,并应高于加压送风机和补风机的进风。
2) 两者垂直距离或水平距离应符合: 竖向布置吋,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6m; 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20m。
3)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该房间应采用耐火极限≥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风机两侧应有600mm以上的空间。当必须与其他风机合用机房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①机房内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②机房内不得设有用于机械加压送风的风机与管道。
4)排烟风机与排烟管道的连接部件,应能在280℃连续工作≥30 min,保证其结构完整性。
排烟防火阀
排烟系统竖向设置时,垂直风管应设置在管井内,且与垂直风管连接的水平风管应设置280℃排烟防火阀。 排烟防火阀安装在排烟系统管道上,平时呈关闭状态,发生火灾时由电信号或手动开启,同时排烟风机启动开始排烟; 当管内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自动关闭,同时排烟风机停机。
排烟阀(口)
(1)排烟阀(口)的设置
1) 排烟口应设在防烟分区所形成的储烟仓内,当用隔墙或挡烟垂壁划分防烟分区时,每个防烟分区应分别设置排烟口,排烟口的设置应经计算确定,且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排烟口的水平距离≤30m
2)走道、室内空间净高≤3m的场所内排烟口应设置在其净空高度的1/2以上,当设置在侧墙时,其最近的边缘与吊顶的距离≤0.50m。
(2)发生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阀(口),应在现场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3)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1.50 m。
(4) 每个排烟口的排烟量≤最大允许排烟量。
(5) 当排烟阀(口)设在吊顶内,并通过吊顶上部空间进行排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封闭式吊顶的吊平顶上设置的烟气流入口的颈部烟气速度≤1.50m/s,且吊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2)非封闭吊顶的吊顶开孔率≥吊顶净面积的25%,且应均匀布置。
(6)单独设置的排烟口,平时应处于关闭状态,其控制方式可采用自动或手动开启方式, 手动开启装置的位置应便于操作; 当排风口和排烟口合并设置时,应在排风口或排风口所在支管处设置自动阀门,该阀门必须具有防火功能,且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 发生火灾时,着火防烟分区内的阀门应处于开启状态,其他防烟分区内的阀门应全部关闭。
(7)排烟口的风速宜≤10 m/s。
(8)当同一分区内设置数个排烟口时,要求做到所有排烟口能同时开启,排烟量应等于各排烟口排烟量的总和。
【J2018-66】
66.某建筑净空高度为5m的商业营业厅,设有机械排烟系统,共划分为4个防烟分区,最小防烟分区面积为500㎡。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该机械排烟系统设置的下列方案中,正确的是(---)。 A.排烟口与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为1.2m B.防烟分区的最大长边长度为40m C.最小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为30000m³/h D.最大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为1500㎡
答案
【答案】:C 【解析】: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緣之间 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 4.6.3除中庭外下列场所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空间净高小于或等于6m的场所,其排烟量应按不小于60m³/ (h_㎡)计算,且 取值不小于15000m³/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口)。 4.2.4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表 4.2.4的规定 空间净高H (m) 最大允许面积 (㎡) 长边最大允许长度(m) H≤3.0 500 24 3.0<H≤6.0 1000 36 H>6.0 2000 60m;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不应大于75m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Z17-44
Z17-44.某单层平屋面多功能厅,建筑建筑600㎡,屋面板底距室内地面7.0m,结构梁从顶板下突出0.6m,吊顶采用镂空轻钢格栅,吊顶下表面距室内地面5.5m,该多功能厅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机械排烟。下列关于该多功能厅防烟分区划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多功能厅应采用屋面板底下垂高度不小于0.5m的挡烟垂壁划分为2个防烟分区。 B.该多功能厅可不划分防烟分区 C.该多功能厅应利用室内结构梁划分为2个防烟分区 D.该多功能厅应采用自吊顶底下垂高度不小于0.5m的活动挡烟垂壁划分为2个防烟分区。
答案
【答案】B 【解析】由于目前防排烟国家规定还没有实施,涉及到防排烟系统的具体设置问题依然可以参考之前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根据9.4.2 需设置机械排烟设施且室内净高小于等于6m的场所应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宜采用隔墙、顶棚下凸出不小于500mm的结构梁一级顶棚或吊顶下凸出不小于500mm的不燃烧体等进行分隔。 该场所净空高度不大于6m,可不设置防烟分区。选项B 正确,其余选项均不正确。
排烟管道
管道及管道井要求
(1) 排烟管道必须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 当采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20m/s; 当采用非金属材料风道时,≤15m/s。
(2)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进行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150mm的距离。
(3)排烟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1.00h的隔墙与相邻区域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设置和耐火极限
(1)排烟管道及其连接部件应能在280℃时连续30min保证其结构完整性。
(2)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独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0.50h
(3)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0.50h; 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道的耐火极限≥1.00h。
(4)设置在走道部位吊顶内的排烟管道,以及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 其管道的耐火极限≥1.00h, 但设备用房和汽车库的排烟管道耐火极限可≥0.50h。
Z18-49
Z18-49.某二类高层建筑设有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该机械排烟系统的组件可不包括( )。 A.在280℃的环境条件下能够连续工作30min的排烟风机 B.动作温度为70℃的防火阀 C.采取了隔热防火措施的镀锌钢板风道 D.可手动和电动启动的常闭排烟口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70℃的防火阀是通风空调或送风系统的组件,排烟系统上用排烟防火阀。
挡烟垂壁
定义
挡烟垂壁是为了阻止烟气沿水平方向流动而垂直向下吊装在顶棚上的挡烟构件,其有效高度≥500 mm。
材质
挡烟垂壁应使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如钢板、防火玻璃、无机纤维织物、不燃无机复合板等。
分类
固定式
当建筑物净空较高时可采用固定式 将挡烟垂壁长期固定在顶棚上
活动式
当建筑物净空较低时,宜采用活动式
活动式的挡烟垂壁应由感烟探测器控制,或与排烟口联动,或受消防控制中心控制,但同时应能就地手动控制。当活动式挡烟垂壁落下时,其下端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1.80m。
补风
原理
根据空气流动的原理,在排出某一区域空气的同时,需要有另一部分空气补充。当排烟系统排烟时,补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理想的气流组织,迅速排除烟气,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消防救援。
系统的选择
对于建筑地上部分的机械排烟的走道、<500㎡的房间,由于这些场所的面积较小,排烟量也较小,因此可以利用建筑的各种门窗和缝隙,满足排烟系统所需的补风。为了简化系统管理和减少工程投人,可以不专门为这些场所设置补风系统。除这些场所以外的排烟系统均应设置补风系统。
方式
补风系统应直接从室外引人空气,可采用疏散外门、手动或自动可开启外窗等自然进风方式以及机械送风方式。
主要设计参数
补风量
①补风系统应直接从室外引人空气,补风量≥排烟量的50%。
②汽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的防火分区,当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时,应同时设置进风系统,且送风量≥排烟量的50%。
③在人防工程中,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50Pa时,可自然补风;当补风通路的空气阻力>50Pa时,应设置发生火灾时可转换成补风的机械送风系统或单独的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排烟量的50%。
补风风速
机械补风口的风速≤10m/s, 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的风速≤5m/s; 自然补风口的风速≤3m/s。
5.防烟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
防烟系统
加压送风机
对采用总线控制的系统,当某一防火分区发生火灾时,将该防火分区内的感烟、感温探测器探测的火灾信号发送至消防控制主机,主机发出开启与探测器对应的该防火分区内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加压送风口的信号,至相应送风口的火警联动模块,由它开启送风口,消防控制中心收到送风口动作信号,就发出指令给装在加压送风机附近的火警联动模块,启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机,同时启动该防火分区内所有楼梯间的加压送风机。
启动方式
1.现场手动启动; 2.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 3.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 4.系统中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加压送风机应能自动启动。
设置要求
当防火分区内火灾确认后,应能在15s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前室)和加压送风机(前室和楼梯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开启该防火分区楼梯间的全部加压送风机; 2.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层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加压送风口,同时开启加压送风机。
排烟系统
启动方式
1.现场手动启动;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 3.消防控制室手动启动; 4.系统中任一排烟阀或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补风机应能自动启动。 5.排烟防火阀在280℃时应自行关闭,并应连锁关闭排烟风机和补风机。
设施要求
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开启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排烟阀,排烟口、排烟风机和补风设施,并应在30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担负两个及以上防烟分区的排烟系统,应仅打开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其他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呈关闭状态。
【J2017-19】
2017技术实务真题 19.根据防排烟系统的联动控制设计要求,当( )时,送风口不会动作。 A.同一防护区内一只火灾探测器和一只手动报警按钮报警 B.联动控制器接收到送风机启动的反馈信号 C.同一防护区内两只独立的感烟探测器报警 D.在联动控制器上手动控制送风口开启
答案
【答案】B 【解析】由加压送风口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 按钮的报警信号(“与”逻辑),作为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J2016-67】
67.下列关于建筑防烟系统联动控制要求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 A.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由其所在防火分区内两只独立火灾探测器的报警信号作为联动触发信号 B.加压送风机启动由其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联动触发信号 C.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中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联动启动该楼梯间各楼层的前室及合用前室内的常闭加压送风口 D.对于防火分区跨越多个楼层的建筑,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内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联动启动该防火分区内全部楼层的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内的常闭加压送风口
答案
【答案】C 【解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4.5.1 防烟系统的联动控制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由加压送风口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相关层前室等需要加压送风场所的加压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 A、B均正确。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 5.1.3 当防火分区内火灾确认后,应能在15s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开启该防火分区楼梯间的全部加压送风机; 2 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层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送风口,同时开启加压送风机。 C选项: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说明火灾已经确认,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层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送风口,而非各楼层的送风口,故C错误。 参考2019版技术实务教材P395: 当防火分区跨越楼层时,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全部楼层的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加压送风日及其加压送风机。故D正确。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J2015-83】
83.某建筑高度为23m的5层商业建筑,长度100m, 宽度50m,每层建筑面积为5000m2,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等消防设施。下列关于机械排烟系统应满足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2,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等消防设施。下列关于机械排烟系统应满足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防排烟系统等消防设施。下列关于机械排烟系统应满足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与垂直管道连接的每层水平支管上应设置280℃的防火阀 B.排烟风机配线路的末端自动切换应设置在楼层配电间内 C.采用排烟风机应能在280℃时连续工作30min D.火灾时应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排烟口 E.排烟口应设置现场手动开启装置
答案
【答案】CDE 【解析】 A项,设置在排烟管道上的应为排烟防火阀。 B项,自动切换装置应在最末级配电箱内。 应为火灾时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开启排烟区域的排烟阀(口),应在现场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J2019-68】
68.某高层办公建筑每层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某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均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第三层的2只感烟火灾探测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后,下列消防联动控制器的控制功能,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联动控制第二层、三层、四层前室送风口开启 B.前室送风口开启后,联动控制前室加压送风机的启动 C.联动控制该建筑楼梯间所有送风口的开启 D.能手动控制前室、楼梯间送风口的开启
答案
【答案】A 【解析】《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5.1.3 当防火分区内火灾确认后, 应能在 15s 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开启该防火分区楼梯间的全部加压送风机; 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层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送风口,同时开启加压送风机。 注意:前室送风口常闭,楼梯间送风口常开。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J2018-16】
16.关于建筑机械防烟系统联动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同一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火灾探测器作为相应机械加压送风机开启的联动触发信号 B.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在30s内联动开启相应的机械加压送风机 C.加压送风口所在防火分区确认火灾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仅联动开启所在楼层前室送风口 D.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在20s内联动开启相应的常压加压送风口
答案
【答案】:A 【解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4.5.1防烟系统的联动控制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由加压送风口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作为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并应由 消防联动控制器联动控制相关层前室等需要加压送风场所的加压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 启动。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5.1.3当防火分区内火灾确认后,应能在15s内联动 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开启该防火分区楼梯间的全部加压送风机; 2.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层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送风口,同时开 启加压送风机。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J2018-94】
94.某多层商场,每层设有2个防火分区,6个防烟分区。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该建筑下列关于防排烟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有(---)。 A.将排烟风机入口处设置的排烟防火阀关闭,发信号连锁关闭排烟风机 B.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20s内联动开启同一排烟区域的排烟阀(口) C.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0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D.每层设一套排烟系统,该层任一排烟阀开启后,该层所有的排烟口开启 E.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20s内联动开启该防烟分区的所有挡烟垂壁
答案
【答案】:BDE 【解析】:《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5.2.2排烟防火阀在280℃时应自行关闭,并应连锁关闭排烟风机和补风机。故A正确。 5.2.5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活动挡烟 垂壁,60s以内挡烟垂壁应开启到位。 5.2.3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15s内联动开启相应防烟分区的全部排烟 阀、排烟口、排烟风机和补风设施,并应在30s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调系统。 5.2.4当火灾确认后,担负两个及以上防烟分区的排烟系统,应仅打开着火防烟分区的 排烟阀或排烟口,其他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呈关闭状态。故D错误。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3.防烟系统的相关内容
自然通风方式
设置条件
①建筑高度≤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 ②建筑高度≤100m的住宅建筑 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 当不能设置自然通风系统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这些建筑受到风压作用影响较小、因此利用建筑本身的采光通风,也可以基本起到防止烟气进一步进入安全区域的作用)
【J2018-10】
2018技术实务真题 10.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下列民用建筑楼梯间的防烟设计方案中,错误的是(---)。 A.建筑高度97m的住宅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烟 B.建筑高度48m的办公楼,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烟 C.采用自然通风的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外墙上开设的可开启外窗最大布置间隔为3层 D.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在最高部位设置1.0㎡的固定窗
答案
【答案】:D 【解析】: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3.1.3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100m的 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合用前室(除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 用外)及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故A、B正确。 3.2.1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 1.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 总面积不小于2.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设置要求
楼梯间
(1)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1㎡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10m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宜每隔2~3层布置一次。
前室
(2)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时,独立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2㎡,合用前室≥3㎡。
避难层
(3)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2%,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2㎡。
【J2019-56】
56.某建筑高度为248m的公共建筑,避难层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关于该建筑避难层防火设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割 B.避难层应在外墙上设置固定窗,窗口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地面积的2% C.避难层应在外墙上设置可开启外窗,该外窗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地面面积的1% D.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防火墙与避难区分隔
答案
【答案】B 【解析】《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3.2.3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 2%,且每个朝向的面积不应小于 2.0 ㎡。 3.3.12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避难层(间),尚应在外墙设置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 1%。有效面积的计算应符合本标准第 4.3.5 条的规定。总结:可开启外窗和机械防烟不能同时采用,因为互相干扰,但是除了避难层,避难层采用 机械防烟时也要开 1%外窗,满足新风需求。当可开启外窗达到 2%时,避难层就满足自然防烟要求了,可以不采用机械防烟了。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可开启外窗
(4)可开启外窗应方便开启,设置在高处的可开启外窗应设置距地面高度为1.30~1.50m的开启装置。
Z19-80
Z19-80.某地上3层汽车库,每层建筑面积为3600㎡,建筑高度为12m,采用自然排烟。对该车库的下列防火检查结果中,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要求的是( )。 A.外墙上排烟口采用上悬窗 B.屋顶的排烟口采用平推窗 C.每层自然排烟口的总面积为54㎡ D.防烟分区内最远点距排烟口的距高为30m
答案
答案:C 解析:《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2014 8.2.4 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可采用手动排烟窗、自动排烟窗、孔洞等作为自然排烟口,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自然排烟口的总面积不应小于室内地面面积的2%;所以C错误。 2 自然排烟口应设置在外墙上方或屋顶上,并应设置方便开启的装置;A、B正确。 8.2.6 每个防烟分区应设置排烟口,排烟口宜设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排烟口距该防烟分区内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D正确。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原理
机械加压送风:对楼梯间、前室及其它需要被保护区域采用机械送风,使该区域形成正压,防止烟气进入。 高层建筑内可分为四个安全区:
设置要求
(1)建筑高度≤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其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前室加压送风,楼梯间可以采用自然通风)
(2) 建筑高度>50m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100 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楼梯间、前室必须都采取加压送风)
(3) 当防烟楼梯间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时,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设施,独立前室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但合用前室应设机械加压送风设施。(楼梯间、合用前室必须加压送风,独立前室可不设加压送风)
(4)防烟楼梯间与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独立前室、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16-47】
16-47.下列建筑中,当其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阳台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的是( )。 A.建筑高度为68m的旅馆建筑 B.建筑高度为52m的生产建筑 C.建筑高度为81m的住宅建筑 D.建筑高度为52m的办公建筑
答案
【答案】C
(5)带裙房的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当裙房高度以上部分利用可开启外窗进行自然通风、裙房等高范围内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时,该高层建筑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送风口也应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
(6) 当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地上部分楼梯间均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宜分别独立设置。当受建筑条件限制且地下部分为汽车库或设备用房时,可与地上部分的楼梯间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应分别计算地上、地下的加压送风量,相加后作为共用加压送风系统风量,且应采取有效措施以满足地上、地下的送风量的要求。
(7)建筑高度>100 m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设计,且每段髙度≤100m。
特别规定
可仅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
避难走道应在其前室及避难走道本身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下列情况可仅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1.避难走道一端设置安全出口,且总长度<30m;
2.避难走道两端设置安全出口,且总长度<60m。
【J2019-27】
2019技术实务 27.某建筑高度为50m的大型公共建筑,若避难走道一端设置安全出口且仅在避难走道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则避难走道的总长度应小于( )。 A.60m B.30m C.40m D.50m
答案
【答案】B 【解析】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2017》 3.1.9 避难走道应在其前室及避难走道分别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下列情况可仅在前室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1 避难走道一端设置安全出口,且总长度小于30m; 2 避难走道两端设置安全出口,且总长度小于60m。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可不设置防烟设施的部位:
①建筑高度≤50m的公共建筑、厂房、仓库 ②建筑高度≤100m的住宅建筑,当其防烟楼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楼梯间可不设置防烟系统:
1.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敞开的阳台、凹廊;
2.前室或合用前室具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满足自然排烟口的面积要求。(面积和开启装置高度)
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
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1.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J2019-32】
32.某公共建筑,建筑高度为98m,地下3层,地上30层,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均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且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加压送风系统分别独立设置。关于该加压送风系统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上楼梯间顶部应设置不小于2㎡的固定窗 B.前室的计算风量仅考虑着火层所需风量 C.地上楼梯间送风系统竖向可不分段设置 D.前室的计算风量仅考虑着火层和上一层所需风量
答案
【答案】C 【解析】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 3.3.11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的固定窗。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的固定窗。A选项不正确。 3.3.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C选项正确。 3.4.2注:2表中风量按开启着火层及其上下层,共开启三层的风量计算。B,D选项不正确。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J2015-17】
17.下列关于高层建筑中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下室的楼梯间和地上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均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分别独立设置 B.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 C.建筑高度大于50m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D.建筑面积大于50m的工业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
答案
【答案】C 【解析】建筑高度大于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 100m 的住宅建筑,其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系统。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主要设计参数
加压送风量计算
加压送风量的选取
3.4.1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
风压的有关规定
1.风压的有关规定
(1)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30Pa。
(2)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 ~50Pa。
2.送风风速
当采用金属管道时,管道风速≤20m/s;
当采用非金属材料管道时,≤15m/s。
加压送风口的风速宜≤7m/s。
【J2017-32】
32.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启动后,按照余压值从大到小排列,排序正确的是( )。 A.走道、前室、防烟楼梯间 B.前室、防烟楼梯间、走道 C.防烟楼梯间、前室、走道 D.防烟楼梯间、走道、前室
答案
【答案】C 【解析】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 廊至前室至楼梯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1)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 ~30Pa。2)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 ~50Pa。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J2018-25】
25.某建筑高度为156m的公共建筑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该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下列设计方案中,错误的是(---)。 A.封闭避难层的送风量按避难层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25m³/h确定 B.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为40Pa C.前室与走道之间的压差为25Pa D.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按服务区段高度分段独立设置
答案
【答案】:A 【解析】:根据《烟规》3.4.3封闭避难层(间)、避难走道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避难层(间)、避 难走道的净面积每平方米不少于30m³/h计算。避难走道前室的送风量应按直接开向前室的 疏散门的总断面积乘以1.0m/s门洞断面风速计算。 根据《烟规》3.4.4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库至前室至楼梯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Pa~30Pa; 2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Pa~50Pa; 参《烟规》3.3.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 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组件与设置要求
1. 机械加压送风机
机械加压送风机可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其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送风机的进风口宜直通室外。
(2)送风机的进风口宜设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下部,且应采取防止烟气侵袭的措施。
(3)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层面。 当必须设在同一层面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 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6.00m; 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20m。
(4)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耐火极限≥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5) 当在送风机出风管或进风管上安装单向风阀或电动风阀时,应采取发生火灾时阀门自动开启的措施。
2. 送风管道
1)送风井(管)道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且宜优先采用光滑井(管)道,不宜采用土建井道。
2)竖向设置的送风管道应独立设置在管道井内,当确有困难时,未设置在管道井内或与其他管道合用管道井的送风管道,其耐火极限≥1.00h 。
3)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1.00h的隔墙与相邻部位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4)未设置在管道井内的加压送风管,其耐火极限≥1.00h。
3. 加压送风口
功能
加压送风口用作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风口,具有赶烟和防烟的作用。加压送风口分常开和常闭两种形式。
设置要求
(1)除直灌式送风方式外,楼梯间宜每隔2~ 3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 井道的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应分别每隔一层设置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
(2)前室应每层设置一个常闭式加压送风口,并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3)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 m/s。
(4)送风口不宜设置在被门挡住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
4. 余压阀
功能
是控制压力差的阀门。为了保证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的正压值,防止正压值过大而导致疏散门难以推开,应在防烟楼梯间与前室、前室与走道之间设置余压阀。
设置要求
控制余压阀两侧正压间的压力差不超过50Pa。
2.需要设置防烟、排烟设施的位置
防烟
1.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2.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避难走道的前室、避难层(间)
排烟
民用建筑
①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100㎡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②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③中庭 ④公共建筑中建筑面积>100㎡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 ⑤建筑面积>300㎡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⑥长度>20m的疏散走道
工业建筑
①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 ②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30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③建筑面积>5000㎡的丁类生产车间; ④占地面积>1000㎡的丙类仓库; ⑤高度>32m的高层厂(库)房中长度>20m的疏散走道,其他厂(库)房中长度>40m的疏散走道。 ⑥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
【J2017-41】
41. 下列民用建筑的场所或部位中,应设置排烟设施的是( )。 A.设置在二层,房间建筑面积为50m2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B.地下一层的防烟楼梯间前室 C.建筑面积120m3的中庭 D.建筑内长度为18m的疏散走道
答案
【答案】C 【解析】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8.5.3 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 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²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2 中庭; 3 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m²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 4 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²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5 建筑内长度大于20m的疏散走道。 【来源】第三篇第十章。
【J2016-71】
16-71.下列厂房或仓库中,按规范应设置排烟设施的是( ) A.每层建筑面积为1200㎡的2层丙类仓库 B.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为120㎡的生产监控室 C.建筑面积为3000㎡的丁类生产车间 D.单层丙类厂房内长度为35m的疏散走道
答案
【答案】A
Z17-33
Z17-33.对某公共建筑排烟系统设置情况进行检查。下列检查结果中,不符合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要求的是( ) A.地下一层长度为20m的疏散走道未设置排烟设施 B.地下一层1个50㎡的仓库内未设置排烟设施 C.四层1个50 ㎡的会议室内未设置排烟设施 D.四层1个50㎡游戏室内未设置排烟设施
答案
【答案】D 【解析】《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8.5.3 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 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100m2 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D错误 2 中庭; 3 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10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C正确 4 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300m2 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5 建筑内长度大于20m 的疏散走道。A正确 8.5.4 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于200m2 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B正确。
1.定义
防烟系统
通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止火灾烟气在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内积聚,或通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方式阻止火灾烟气侵入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等空间的系统,防烟系统分为自然通风系统和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排烟系统
采用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的方式,将房间、走道等空间的火灾烟气排至建筑物外的系统,分为自然排烟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