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开篇介绍消防基础知识
哒哒出品必为精品,全网最全注册消防工程师思维导图资料!消防不是轻轻松松说考就能考过的,消防考试还是比较难的。首先是教材三本,A4纸1000多页,知识量大且比较分散,需要理解记忆的量都很大。在篇章上有轻重之分,但是在知识点上没有绝对的重点。
编辑于2021-06-07 00:00:1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思维导图,整理了术语、基本规定、供水设施安装与施工、管网及系统组件安装系统试压和冲洗、系统调试、系统验收、维护管理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验收规范》思维导图,整理了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进场检验、安装、功能调试、验收、使用与维护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GB50160-2008(2018年版),本图主要介绍了总则、术语、火灾危险性分类、区域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工艺装置和系统单元、储运设施、管道布置、消防、电气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思维导图,整理了术语、基本规定、供水设施安装与施工、管网及系统组件安装系统试压和冲洗、系统调试、系统验收、维护管理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验收规范》思维导图,整理了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进场检验、安装、功能调试、验收、使用与维护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GB50160-2008(2018年版),本图主要介绍了总则、术语、火灾危险性分类、区域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工艺装置和系统单元、储运设施、管道布置、消防、电气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消防基础知识(4分)
燃烧 基础 知识
1. 概念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2. 燃烧条件
燃烧三角形
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燃烧三要素
燃烧四面体
可燃物、助燃物、温度(引火源),链式反应自由基
【J2015-1】
【2015技术实务真题】 1.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燃烧发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时,“四面体”是指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和( )。 A.氧化反应 B.热分解反应 C.链传递 D.链式反应自由基
答案
【答案】D 【解析】完整地论述,大部分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 4 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3. 燃烧的类型及特点
a. 燃烧发生 瞬间特点
着火
点燃
强迫着火、引燃,外部能源
自燃
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身燃烧
化学自燃
火柴受摩擦而着火,炸药受撞击而爆炸,金属钠在空气中自燃,煤炭因堆积过高而自燃
热自燃
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地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
【J2019-53】
【2019技术实务】 53.下列物质中,潮湿环境下堆积能发生自燃的是( )。 A.多孔泡沫 B.粮食 C.木材 D.废弃电脑
答案
【答案】B 【解析】 (1)化学自燃。这类着火现象通常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因此习惯上称为化学自燃。 (2)热自燃。如果将可燃物和氧化剂的混合物预先均匀地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混合物加热到某一温度时便会自动着火(这时着火发生在混合物的整个容积中),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热自燃。 粮食堆积后,如果空气比较潮湿,温度适宜,利于种子生长,而种子呼吸作用产生大量的热量不能散失会引起温度过高而“自燃”,且同时产生了酒精,通风不良,酒精积聚,引起“自燃”。 【来源】第一篇第一章。
爆炸
定义: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特质: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
说明:燃烧类型之一的爆炸主要指化学爆炸,而不是物理爆炸
b. 燃烧物 形态分类
气体 燃烧
扩散燃烧 (相对安全)
定义:边混合边燃烧(如燃气做菜)
特点:燃烧稳定,扩散火焰不运动,气体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
预混燃烧 (相对危险)
定义: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如燃气泄漏)
特点:
1、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
若混气在管口流速<燃烧速度,则会发生回火
液体 燃烧
特点:本质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液体燃烧特性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气速率性质密切相关
2、预混气体流速>燃烧速度,则形成稳定的燃烧火焰(如燃烧煤油的汽灯)
分类
闪燃
一闪即灭的燃烧,是火灾事故的先兆之一
沸溢
沸程宽
含乳化水
粘度较大
喷溅
重质油品燃烧过程中,热波向下传播,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
【J2016-2】
2.汽油闪点低,易挥发,流动性好,存有汽油的储罐受热不会产生( )现象。 A.蒸汽燃烧及爆炸 B.容器爆炸 C.泄露产生流淌火 D.沸溢和喷溅
答案
【答案】D 【解析】在含有水分、黏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如原油、重油、沥青油等燃烧时,沸腾的水蒸气带着燃烧的油向空中飞溅,这种现象称为扬沸(沸溢和喷溅)。 【来源】第一篇第一章。
固体燃烧
蒸发燃烧
蒸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活泼金属+可融化固体: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青等)
表面燃烧
固体表面和物质直接燃烧,属无焰燃烧,又称为异相燃烧(如木炭、焦炭、铁、铜)
分解燃烧
加热时先发生分解,分解出可燃挥发分与氧发生燃烧(如塑料、木材、煤)
熏烟燃烧
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又称阴燃,(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
【J2016-1】
【2016技术实务真题】 1.对于原油储罐,当罐内原油发生燃烧时,不会产生( )。 A.闪燃 B.热波 C.蒸发燃烧 D.阴燃
答案
【答案】D 【解析】可燃液体有闪燃现象,而原油可发生沸溢、喷溅。可燃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较少或逸散较快、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往往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现象,这就是熏烟燃烧,又称阴燃。 【来源】第一篇第一章。
【J2018-1】
2018技术实务真题 1.木质桌椅燃烧时,不会出现的燃烧形式( )。 A.分解燃烧 B.表面燃烧 C.熏烟燃烧 D.蒸发燃烧
答案
【答案】:D 【解析】: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青等可燃固体,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熔融蒸发,随后蒸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蒸发燃烧。 可燃固体(如木炭、焦炭、铁、铜等)的燃烧反应是在其表面由氧和物质直接用而发生的,称为表面燃烧。 可燃固体,如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发生热分解,随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与氧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分解燃烧。 可燃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较少或逸散较快、含水分较多等条 件下,往往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现象,这就是熏烟燃烧,又称阴燃。 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由破、氧、氢和氮等元素组成。木材的 燃烧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阶段:一是有焰燃烧阶段,即木材的热分解产物的燃烧;二是无焰 燃烧阶段,即木炭的表面燃烧。不可能存在蒸发燃烧。 【来源】:第一篇第一章
【2019-94】
94.下列物质中,燃烧时燃烧类型既存在表面燃烧也存在分解燃烧的有( )。 A.PVC电缆 B.纯棉织物 C.木制人造板 D.金属铝条 E.电视机外壳
答案
【答案】ABCE 【解析】 表面燃烧:木炭、焦炭、铁、铜等可燃固体的燃烧,会在其表面由氧气和可燃物直接作用而发生,这种燃烧方式称为表面燃烧。表面燃烧是一种无火焰燃烧,有时又称为异相 燃烧。 分解燃烧:可燃固体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发生热解、气化反应,随后分解出的可燃性气体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形成气相火焰,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分解燃烧。固体可 燃物的热解、气化过程十分复杂,与可燃物种类、尺寸、加热速度、加热时间、最终 温度、环境压力等多种参数有关。其反应机制研究相当困难。常见的天然物质,如木 材、草、棉花、煤等,以及人工合成物质,如橡胶、塑料、纺织品等,都能发生分解 燃烧。铝外面有一层氧化铝隔绝了空气,所以不容易燃烧。 【来源】第一篇第一章。
c. 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三个温度点,越低越危险。)
闪点: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引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
汽油
-50℃
煤油
38-74℃
燃点: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
自燃点: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4. 燃烧产物
概念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
产物
完全燃烧产物
C-CO2,H-H2O,S-SO2
不完全燃烧产物
CO、NH3(氨气)、醇类、醛类、醚类
燃烧产物的危害性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燃烧产生的两种主要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
二氧化碳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毒性
75%吸入毒气致死,CO\HCN\SO2\NO2\HCI
减光性
烟粒子,不透明
几类典型物质的燃烧及其主要燃烧产物
高聚物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聚物)
,主要是以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制得,如塑料、橡胶、合成纤维、薄膜、胶粘剂和涂料等。其中,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是人们熟知的三大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应用广泛且容易燃烧。
只含碳和氢的高聚物
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燃烧时有熔滴,易产生CO气体。
含有氧的高聚物
如有机玻璃、赛璐珞等,燃烧时变软,无熔滴,同样产生CO气体。
含有氮的高聚物,
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尼龙等,燃烧情况比较复杂,燃烧时有熔滴,会产生CO、 NO、 HCN等有毒气体。
含有氯的高聚物,
如聚氯乙烯等,燃烧时无熔滴,有炭瘤,并产生HCl气体,有毒且溶于水后有腐蚀性。
有木粉填料的酚醛树脂燃烧时会放出有毒的酚蒸气。
木材和煤
木材
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由碳、氧、氢和氮等元素组成。
有焰燃烧
无焰燃烧
煤
煤主要由碳、氢、氧、氮和硫等元素组成。
同时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金属
挥发金属(如Li、 Na、 K、 Mg、 Ca等)在空气中容易着火燃烧,熔融成金属液体
不挥发金属(如Al、Ti、Zr等)因其氧化物的熔点低于金属的沸点,则在燃烧时熔融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
【J2018-84】
84.聚氯乙烯电缆燃烧时,燃烧产物有(---)。 A.碳瘤 B.氮氧化物 C.腐蚀性气体 D.熔滴 E.水蒸气
答案
【答案】:ACE 【解析】:含有氯的高聚物,如聚氯乙烯等,燃烧时无熔滴,有炭瘤,并产生HC气体,有毒且溶于水后有腐蚀性气体。 【来源】:第一篇第一章
火灾 基础 知识
1. 定义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2. 分类危害
燃烧对象 性质分类
A类
固体
木材、棉、毛、麻、纸张等
B类
液体或可融化固体
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
C类
气体
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
D类
金属
钾、钠、镁、钛、锆、锂等
E类
带电
变压器等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
烹饪物火灾
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
【J2017-55】
2017技术实务真题 55.下列物质中,火灾分类属于A类火灾的是( )。 A.石蜡 B.沥青 C.钾 D.棉布
答案
【答案】D 【解析】AB都属于B类火灾。C属于D类火灾。 【来源】第一篇第二章。
【J2017-78】
78.关于火灾类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D类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B.A类火灾是固体物质火灾 C.B类火灾是液体火灾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D.C类火灾是气体火灾
答案
【答案】A 【解析】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B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D类火灾:金属火灾。E类火灾:带电火灾。F类火灾:烹饪物火灾。 【来源】第一篇第二章。
损失 程度 分类
火灾分类:按火灾造成的损失程度分类(临界值即满足)
分类
死亡人数
重伤人数
损失财产
特别重大火灾
≥30人
≥100人
≥1亿
重大火灾
10≤a<30
50≤b<100
5千万≤c<1亿
较大火灾
3≤a<10
10≤b<50
1千万≤c<5千万
一般火灾
<3
<10
<1千万
技巧
313
151
危害
危害生命安全、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
3. 火灾常见原因
电气(起火原因之道)/生活/吸烟(800°)/玩火/生产/放火/雷击
4. 火灾发展及蔓延的机理
A. 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
热传导(没有相对位移)
接触传热
热对流(有相对位移)
流体存在温差,各部分产生相对位移
热辐射(非接触)
以电磁波传递热量的现象不需要人任何介质
【J2017-57】
57.建筑保温材料内部传热的主要方式是( )。 A.绝热 B.热传导 C.热对流 D.热辐射
答案
【答案】B 【解析】热传导属于接触传热。 【来源】第一篇第二章
B. 火灾烟气的流动过程
着火房间内的烟气流动
火灾过程中,由于热浮力作用,燃烧产生的热烟气从火焰区直接上升到达楼板或者顶棚,然后会改变流动方向沿顶棚水平扩散。由于受冷空气掺混以及楼板、顶棚等建筑围护结构的阻挡,水平方向流动扩散的烟气温度逐渐下降并向下流动。
烟气的 流动过程
扩散路线
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最主要线路)
着火房间—室外
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路线及特点 (新增)
着火房间内 的烟气流动
烟气羽流
顶棚射流
顶棚射流的最大温度和最大速度值是估算火灾探测器和喷头喷头热响应的重要基础
烟气层沉降
中性面
中性面以下
烟气上升
中性面以上
烟气上升+烟气水平
C. 烟气流动的驱动力
①烟囱效应(向上蔓延主要因素)。
②火风压(火风压是指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在起火房间内,由于温度上升,气体迅速膨胀,对楼板和四壁形成的压力。)
③外界风的作用
D. 室内火灾发展的阶段
发展阶段
初期增长
出现明火算起
充分发展
轰燃
衰减
平均温度下降到峰值80%
轰然:是指室内火灾由局部燃烧向所有可燃物表面都燃烧的突然转变。
5. 特殊现象
轰燃
1. 屋顶热烟气层开始出现火焰
2. 出现滚燃现象
3. 热烟气层突然下降
4. 温度突然增加
【J2019-18】偏
2019技术实务 40.室内火灾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轰燃现象。下列条件中,可能使轰燃提前的是( )。 A.将室内地面接受的辐射热通量降低15% B.将室内装饰材料的热惯性降低25% C.将室内空间高度提高20% D.将空内沙发由靠近墙壁移至室内中央部位
答案
【答案】B 【解析】 影响轰然发生的重要因素包括室内可燃物的数量、燃烧特性与布局、房间的大小与形状、开口的大小、位置与形状、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热惯性。D错误。 材料的热惯性(kρc)是热传导系数k、密度ρ和比热容c的乘积,是表征材料导热能力和吸热能力的参数。如果建筑使用的内衬材料热惯性比较小,则其吸收热量的能力小,会导致室内温升过快,加速室内热量的积累,使轰燃发生的可能大大增加。故B正确。 【来源】第一篇第二章。
回燃
燃烧结束后,积聚可燃气体-通风条件改善,死灰复燃-通风口巨大的火球
复燃时,不要轻易打开门窗
6. 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防火的基本方法
1.控制可燃物
2.隔绝助燃物
3.控制引火源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冷却灭火(除干粉外)
破坏点火源条件
隔离灭火(泡沫灭火)
破坏互相作用条件
窒息灭火(二氧化碳、氮气)
破坏助燃物条件,一般氧浓度低于15%,就不能维持燃烧
化学抑制(干粉、七氟丙烷灭火)
反应链终止,有效扑灭初期火灾
【J2015-81】
2015技术实务真题 81.下列灭火剂中,在灭火过程中含有窒息灭火机理的有( )。 A.二氧化碳 B.泡沫 C.直流水 D.水喷雾 E.氮气
答案
【答案】ABDE 【解析】 (三)窒息灭火 可燃物的燃烧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浓度以上才能进行,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一般氧浓度低于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在着火场所内,可以通过灌注非助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蒸汽等,来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窒息灭火。此外,水喷雾灭火系统工作时,喷出的水滴吸收热气流热量而转化成蒸汽,当空气中水蒸气浓度达到35%时,燃烧即停止,这也是窒息灭火的应用。 【来源】第一篇第二章。
爆炸 基础 知识
1. 定义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2. 分类
物理爆炸
化学成分不变化
化学爆炸
化学成分和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炸药爆炸
可燃气体爆炸
可燃粉尘爆炸
核爆炸
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
3. 粉尘爆炸
可燃+悬浮+引火源
特点
连续性爆炸
最小点火能量较高
压力变化慢,释放能量大,破坏力强
因素
粉尘本身
粉尘浓度
环境条件
可燃气体和惰性气体含量
引火源强度、点火方式 、容器大小、结构等
4. 爆炸极限
定义
对于可燃气体、液体蒸气和粉尘等不同形态的物质,通常以与空气混合后的体积分数(%)或单位体积中的质量(g/m³)等来表示遇火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范围。上限和下限之间的间隔称为爆炸范围。
必须具备浓度范围,气液体--体积分数,固体粉尘--质量
特点
①可燃物质的爆炸极限越宽,则爆炸危险性越大。
②爆炸下限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③爆炸上限越高,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例子
【J2018-3】
2018技术实务真题 3.下列气体中,爆炸下限大于10%的是(---)。 A.一氧化碳 B.丙烷 C.乙炔 D.丙烯
答案
【答案】:A 【解析】:爆炸下限大于10%的气体为乙类气体。故此题转换成寻找乙类气体的内容。一氧化碳为乙类气体。丙烷、乙炔、丙烯均为甲类气体。 【来源】:第一篇第三章
【2019-18】偏
2019技术实务 18.某些易燃气体泄漏后,会在沟渠、隧道、厂房死角等处长时间聚集,易与空气在局部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引火源可发生着火或爆炸,下列气体中,最易产生此类着火或爆炸的是( )。 A.丁烷 B.丙烯 c.二甲醚 D.环氧乙烷
答案
【答案】A 【解析】 二甲醚爆炸下限3.4%,环氧乙烷爆炸下限3%,丙烯爆炸下限2%,丁烷爆炸下限1.5%。 【来源】第一篇第三章。
影响因素
火源能量,正比
初始压力,正比
初温,正比
惰性气体,反比
【J2017-40】
2017技术实务真题 40.下列初始条件中,可使甲烷爆炸极限范围变窄的是( )。 A.注入氮气 B.提高温度 C.增大压力 D.增大点火能量
答案
【答案】A 【解析】气体爆炸极限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的体积分数。 【来源】第一篇第三章。
5. 引起原因
物料原因
作业行为原因
生产设备原因
生产工艺原因
6. 引火源
机械火源
撞击、摩擦
热火源
高温热表面、日光照射并聚焦
电火源
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
化学火源
明火、化学反应热、发热自燃
【2019-21】偏
21.最小点火能是在规定试验条件下,能够引燃某种可燃气体混合物所需的最低点火能量,下列可燃气体或蒸气中,最小点火能最低的是( )。 A.乙烷 B.乙醛 C.乙醚 D.环氧乙烷
答案
【答案】D 【解析】以上各物质在空气中的最小点火能分别为: 环氧乙烷0.087,乙烷0.285,乙谜0.49,乙醛0.325。  【来源】第一篇第三章。
易燃易爆危险品 消防安全知识
1. 危险性
爆炸性
猛烈的化学反应→大量气体和热量短时无法逸散→温度迅速上升,压力突增→爆炸
敏感度
某一炸药所需的最小起爆能
殉爆
置于某处的炸药爆炸时,通过某种惰性介质(例如空气)中产生的冲击波引爆另一处炸药爆炸的现象
2. 易燃气体
分级
I级
爆炸下限<10%
II级
10%≤爆炸下限≤13%
火灾危险性
易燃易爆性
扩散性
可缩性和膨胀性
带电性
腐蚀性、毒害性
3. 易燃液体
分级
I级
初沸点≤35℃
II级
闪点<23℃且初沸点>35℃
III级
23℃≤闪点≤60℃且初沸点>35℃
火灾危险性
易燃性
爆炸性
受热膨胀性
流动性
带电生
毒害性
4. 易燃固体
分级
易燃固体和通过摩擦可以起火固体
固态退敏爆炸品
自反应物
火灾危险性
燃点低、易点燃
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燃烧产物有毒
【J2017-59】偏
2017技术实务真题 59.下列易燃固体中,燃点低、易燃烧并能释放出有毒气体的是( )。 A.萘 B.赤磷 C.硫磺 D.镁粉
答案
【答案】B 【解析】  只有赤磷是一级(甲类)易燃烧并能释放出有毒气体的物质。 【来源】第一篇第四章。 新版教材已删除
5. 易于自燃的物质
发热物质
即使只有少量物品与空气接触,在≤5min内便会燃烧的物质,包括混合物和溶液(液体和固体)
白磷、三氯化钛
自燃物质
发火物质以外的与空气接触不需要能源供应便能自己发热的物质
赛璐珞碎屑,油纸,潮湿的棉花
火灾危险性
遇空气自燃性
白磷遇空气即自燃起火,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故需存放于水中
遇湿易燃性
硼、锌、锑、铝的烷基化合物
积热自燃性
硝化纤维胶片、废影片、 x光
作业
1.尝试用A4纸画本节脑图
2.预习明天生产储火灾危险性分类的脑图
3.完成app章节练习题10道
预计花费时间1h

消防基础知识
燃烧
1. 概念
2. 条件
三角形
四面体
3. 类型及特点
a. 瞬间特点
着火
点燃
自燃
化学自燃
热自燃
爆炸
定义:
特质:
说明:
b. 形态分类
气体
扩散
预混
液体
特点
闪燃
沸溢
喷溅
固体
蒸发
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沥青
表面
异相燃烧(木炭、焦炭、铁、铜)
分解
塑料、木材、煤
熏烟
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
c. 关键点
闪点:
燃点:
自燃点:
4. 产物
产物
完全
C-CO2,H-H2O,S-SO2
不完全
CO、NH3(氨气)、醇类、醛类、醚类
危害性
CO2和CO
毒性
75%吸入毒气致死,CO\HCN\SO2\NO2\HCI
减光性
典型
高聚物
只含C和H
含有O2
含有N2
含有Cl
木材和煤
金属
挥发
不挥发
火灾
1. 定义
2. 分类危害
燃烧对象 性质分类
A类
固体
木材、棉、毛、麻、纸张等
B类
液体或可融化固体
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
C类
气体
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
D类
金属
钾、钠、镁、钛、锆、锂等
E类
带电
变压器等带电燃烧的火灾
F类
烹饪物火灾
动物油脂或植物油脂
损失 程度 分类
火灾分类:按火灾造成的损失程度分类(临界值即满足)
分类
死亡人数
重伤人数
损失财产
特别重大火灾
≥30人
≥100人
≥1亿
重大火灾
10≤a<30
50≤b<100
5千万≤c<1亿
较大火灾
3≤a<10
10≤b<50
1千万≤c<5千万
一般火灾
<3
<10
<1千万
技巧
313
151
3. 常见原因
4. 发展及蔓延的机理
A. 烟气流动的驱动力
①烟囱效应
②火风压
③外界风的作用
B. 室内火灾发展的阶段
发展阶段
初期增长
充分发展
衰减
轰然
5. 防火和灭火
防火
1.控制可燃物
2.隔绝助燃物
3.控制引火源
灭火
冷却灭火(除干粉外)
隔离灭火(泡沫灭火)
窒息灭火(二氧化碳、氮气)
化学抑制(干粉、七氟丙烷灭火)
6. 特殊现象
轰燃
回燃
爆炸
1. 定义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2. 分类
物理爆炸
化学爆炸
核爆炸
3. 粉尘爆炸
可燃+悬浮+引火源
特点
连续性爆炸
最小点火能量较高
压力变化慢,释放能量大,破坏力强
4. 爆炸极限
特点
①爆炸极限越宽,则爆炸危险性越大。
②爆炸下限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③爆炸上限越高,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影响因素
火源能量,正比
初始压力,正比
初温,正比
惰性气体,反比
5. 引起原因
6. 引火源
机械火源
撞击、摩擦
热火源
高温热表面、日光照射并聚焦
电火源
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
化学火源
明火、化学反应热、发热自燃
易燃易爆危险品
1. 危险性
爆炸性
敏感度
殉爆
2. 易燃气体
分级
I级
爆炸下限<10%
II级
10%≤爆炸下限≤13%
火灾危险性
3. 易燃液体
分级
I级
初沸点≤35℃
II级
闪点<23℃且初沸点>35℃
III级
23℃≤闪点≤60℃且初沸点>35℃
火灾危险性
4. 易燃固体
分级
火灾危险性
5. 易于自燃的物质
发热物质
白磷、三氯化钛
自燃物质
赛璐珞碎屑,油纸,潮湿的棉花
火灾危险性
遇空气自燃性
白磷遇空气即自燃起火,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故需存放于水中
遇湿易燃性
硼、锌、锑、铝的烷基化合物
积热自燃性
硝化纤维胶片、废影片、 x光
开篇介绍
学习问题:
1. 概念、规范不理解
讲解
被动
做题
百度
主动
2. 记忆问题
表格多
知识点零碎
记不住
3. 刷题
真题
把握考试规律
模拟题
训练对知识点掌握
建筑防火篇
学习说明: 建筑防火篇内容为一消考试的“地基”,并且是性比价最高的知识点模块,记忆内容较多(表格+零碎知识点),需全部重点掌握并且能够灵活应用。
7节
消防设施篇①
学习说明: 消防设施篇①内容为一消考试的“重心”,知识点是建筑防火篇的两倍,需要理解的内容较多,重点理解+记忆是本章节的核心,重点在基本概念、工作原理、设计参数。 ①属于第一梯队包含:消防给水+室内外消火栓、自喷、防排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8节
消防设施篇②
学习说明: 消防设施篇②内容包含:其他灭火系统+电气辅助系统+消防基础知识+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 其他灭火系统和电气辅助系统同消防设施篇①;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是必考内容,易得分。
5节
综合能力篇
学习说明: 检查、安装、检测与维护管理篇内容看似分值占比较多,但考试50%的知识点与消防设施篇重复,重点知识为消防的施工安装与检测和消防维保,涉及现场的内容较多,有消防工作经验的学员学习相对更容易。
7节
其他建筑防火篇
学习说明: 其他建筑、场所防火篇是技术实务内比较偏的章节,性比价最低,知识点零碎且繁多,但在2019年的技术实务考试占26分,不做重点学习对象,但冲刺学习时需要重点把握。安全管理是重点学习内容并且包含一道案例大题;安全评估知识点不做细究,有基础认识即可。
6节
复述记忆法
1.梳理
分块
按对比关系
按逻辑分
串线
底层逻辑去理解
找到书本的表达逻辑
实在没有就创造逻辑(口诀)
无逻辑的知识点
定点
关键词(给字体加粗)
打基础,注重理解,逻辑总结
2.复述(画)
一定要放下书
要有仪式感
忘记了要重头复述
记忆的要诀
3.提取
顺序提取
在脑子里构造框架
乱序提取
做题
速记卡
加固记忆
练习方法
1.不要死记硬背,根据文章的逻辑,先去理解,理顺逻辑
2.能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每个章节的重点讲给别人
3.首先记忆框架,一级主题,二级主题,三级主题 然后分只是小块记忆,每个小块黑色字体注重理解记忆,(红色字体)为重点记忆内容,加粗字体为知识点的前提
4.最后通过脑海构造框架和刷题来巩固记忆
写、画、复述(给别人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