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石油化工防火加油加气站防火
哒哒出品必为精品,全网最全注册消防工程师思维导图资料!消防不是轻轻松松说考就能考过的,消防考试还是比较难的。首先是教材三本,A4纸1000多页,知识量大且比较分散,需要理解记忆的量都很大。在篇章上有轻重之分,但是在知识点上没有绝对的重点。
编辑于2021-06-07 00:01:2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思维导图,整理了术语、基本规定、供水设施安装与施工、管网及系统组件安装系统试压和冲洗、系统调试、系统验收、维护管理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验收规范》思维导图,整理了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进场检验、安装、功能调试、验收、使用与维护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GB50160-2008(2018年版),本图主要介绍了总则、术语、火灾危险性分类、区域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工艺装置和系统单元、储运设施、管道布置、消防、电气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思维导图,整理了术语、基本规定、供水设施安装与施工、管网及系统组件安装系统试压和冲洗、系统调试、系统验收、维护管理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验收规范》思维导图,整理了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进场检验、安装、功能调试、验收、使用与维护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GB50160-2008(2018年版),本图主要介绍了总则、术语、火灾危险性分类、区域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工艺装置和系统单元、储运设施、管道布置、消防、电气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第二章 石油化工防火
一、火灾危险性及其特点
定义理解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液化烃
甲
A
15℃时的蒸气压力>0.1MPa的烃类液体及其他类似的液体
B
甲A类以外,闪点<28℃
其他可燃液体
乙
A
28℃≤闪点≤45℃
B
45℃<闪点<60℃
丙
A
60℃≤闪点≤120℃
B
闪点>120℃
石油化工企业是指以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储运备种石油化工产品的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石油化纤厂或其联合组成的生产加工企业。由于石油化工生产工艺复杂、易燃易爆,因此,其生产工艺防火尤为重耍。石油化工生产的生产链相当冗长,其衍生物也十分繁多,生产工艺不乏高温、高压、蒸馏、裂解等,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
了解即可
一、石油化工火灾危险性
(一) 原料、中间体及产品具有易燃易爆性
(二) 工艺装置泄漏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三) 温度、压力等参数控制不当易引发爆炸和火灾
(四) 违章操作等人为因素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
二、石油化工火灾的特点
(一) 爆炸与燃烧并存, 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 燃烧速度快, 火势发展迅猛
(三) 易形成立体火灾
(四) 火灾扑救困难
二、生产防火
一、装置布置
4.1 区域规划
4.1.2 石油化工企业应远离人口密集区、饮用水源地、重要交通枢纽等区域,并宜位于邻近城镇或居民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1.3 在山区或丘陵地区,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应避免布置在窝风地带(例:四面环山)。
4.1.4 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沿江河岸布置时,宜位于邻近江河的城镇、重要桥梁、大型锚地、船厂等重要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下游。
4.1.5 石油化工企业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和受污染的消防水排出厂外的措施。
4.1.6 公路和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严禁穿越生产区;
4.1.8 地区输油(输气)管道不应穿越厂区。
4.1.9 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9的规定。
表4.1.9 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
注:1 本表中相邻工厂指除石油化工企业和油库以外的工厂;
2 括号内指防火间距起止点;
3 当相邻设施为港区陆域、重要物品仓库和堆场、军事设施、机场等,对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距离有特殊要求时,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3A 液化烃罐组与电压等级330kv~1000kv的架空电力线路的防火间距≥100m;
3B单罐容积大于等于50000m3的甲、乙类液体储罐与居民区、公共福利设施、村庄的防火间距≥120m;
4 丙类可燃液体罐组的防火间距,可按甲、乙类可燃液体罐组的规定减少25%;
5 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防火间距,可按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规定减少25%;
6 地面敷设的地区输油(输气)管道的防火间距,可按地区埋地输油(输气)管道的规定增加50%;
7 当相邻工厂围墙内为非火灾危险性设施时,其与全厂性或区域性重要设施防火间距最小可为25m;
8 表中“—”表示无防火间距要求或执行相关规范。
4.1.12 石油化工园区内的公用管道应布置在石油化工企业的围墙或用地边界线外,且输送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公用管道(中心)与石油化工企业内的生产区及重要设施的防火间距≥10m。
【J2018-79】
【J2018-79】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下列石油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方案中,正确的是( )。 A.对穿越生产区的地区架空电力线路采取加大防火间距的安全措施 B.厂外国家铁路线中心线与甲类工艺装置最外侧设备边缘的距离为40m C.穿越厂区的地区输油管道埋地敷设 D.空分站布置在散发粉尘场所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答案
【答案】B 【解析】《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4.1.6 公路和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严禁穿越生产区;----故A错误。 4.1.9 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9的规定。 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应根据人或设备允许的辐射热强度计算确定,对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9的规定。 故厂外国家铁路线中心线与甲类工艺装置最外侧设备边缘的距离为不应小于35m,B选项正确。 4.1.8 地区输油(输气)管道不应穿越厂区。----故C错误。 4.2.5 空分站应布置在空气清洁地段,并宜位于散发乙炔及其他可燃气体、粉尘等场所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故D错误。
4.2 工厂总平面布置
4.2.2 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罐组、装卸区或全厂性污水处理场等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2.3 全厂性办公楼、中央控制室、中央化验室、总变电所等重要设施应布置在相对高处。液化烃罐组或可燃液体罐组不应毗邻布置在高于工艺装置、全厂性重要设施或人员集中场所的阶梯上。 但受条件限制或有工艺要求时,可燃液体原料储罐可毗邻布置在高于工艺装置的阶梯上,但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流入工艺装置、全厂性重要设施或人员集中场所的措施。
4.2.4 液化烃罐组或可燃液体罐组不宜紧靠排洪沟布置。
4.2.5 空分站应布置在空气清洁地段,并宜位于散发乙炔及其他可燃气体、粉尘等场所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4.2.5A 中央控制室宜布置在行政管理区。
4.2.6 全厂性的高架火炬宜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2.6A 2座及2座以上的高架火炬宜集中布置在同一个区域。火炬高度和火炬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确保事故放空时辐射热不影响相邻火炬的检修和运行。
4.2.8 罐区泡沫站应布置在罐组防火堤外的非防爆区,与可燃液体罐的防火间距宜≥20m。
4.2.8A 事故水池和雨水监测池宜布置在厂区边缘的较低处,可与污水处理场集中布置。事故水池距明火地点的防火间距≥25m,距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防火间距≥60m。
4.2.8B 区域性含油污水提升设施应布置在装置及单元外,距离明火地点、重要设施及工艺装置内的变配电、机柜间等的防火间距≥15m,距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防火间距≥60m。
4.2.9 采用架空电力线路进出厂区的总变电所应布置在厂区边缘。
4.2.10消防站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消防站的服务范围应按行车路程计,行车路程不宜大于2.5km,并且接火警后消防车到达火场的时间不宜超过5min。对丁、戊类的局部场所,消防站的服务范围可加大到4km;
2. 应便于消防车迅速通往工艺装置区和罐区;
3. 宜避开工厂主要人流道路;
4. 宜远离噪声场所;
5. 宜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4.2.11厂区的绿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产区不应种植含油脂较多的树木,宜选择含水分较多的树种;
2. 工艺装置或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罐组与周围消防车道之间不宜种植绿篱或茂密的灌木丛;
3. 在可燃液体罐组防火堤内可种植生长高度不超过15cm、含水分多的四季常青的草皮;
4. 液化烃罐组防火堤内严禁绿化;
5. 厂区的绿化不应妨碍消防操作。
【Z2015-12】
【Z2015-12】某石油化工企业的厂区设置办公区、动力设备用房、消防站、甲类和乙类液体储蓄罐、液化氢储罐组、装卸设施和桶装油品堆场。下列关于工厂总平面布置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架空电力线路进出厂区的总变电所布置在厂区中心 B.消防站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C.全厂性的高架火炬设置在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D.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和灌组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答案
【答案】C 解析:《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160-2008 4.2.2 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工艺装置、罐组、装卸区或全厂性污水处理场等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2.6 全厂性的高架火炬宜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2.9 采用架空电力线路进出厂区的总变电所应布置在厂区边缘。 4.2.10消防站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应便于消防车迅速通往工艺装置区和罐区; 3. 宜避开工厂主要人流道路; 4. 宜远离噪声场所; 5. 宜位于生产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J2019-3】
【J2019-3】用于收集火灾工况下受污染的消防水、污染的雨水及可能泄漏的可燃液体的事故水池,宜布置在厂区边缘较低处。事故水池距明火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 A.100m B.25m C.60m D.50m
答案
【答案】B 【解析】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GB50160-2008(2018年版)》 4.2.8A 事故水池和雨水监测池宜布置在厂区边缘的较低处,可与污水处理场集中布置。事故水池距明火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距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0m。
【J2019-8】
【J2019-8】某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设有甲类厂房及工艺装置生产区、液化烃罐组区、可然液体罐组区,全厂性高架火炬等。该企业选址及总平面布置的下列设计方案中,正确的是( )。 A.将该石油化工企业布置在四面环山,人烟稀少的丘陵地带 B.在可燃液体罐组防火堤内种植生长高度不超过15cm、含水分多的四季常青的草皮 C.当地一条公路穿越该企业生产区,与甲类厂房及工艺装置、液化烃储罐、可燃液体储罐均保持50m的防火间距,与高架火炬保持80m的防火间距 D.将液化烃罐组毗邻布置在高于工艺装置的山坡平台上,并严格按相关要求设置防火堤,防止可燃液体泄漏流散
答案
【答案】B 【解析】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GB50160-2008》 选项A:4.1.3 在山区或丘陵地区,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区应避免布置在窝风地带。A错误。 选项B:4.2.11厂区的绿化应符合下列规定: 3.在可燃液体罐组防火堤内可种植生长高度不超过15cm、含水分多的四季常青的草皮;B正确。 选项C:4.1.6 公路和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严禁穿越生产区。C错误。 选项D:4.2.3 全厂性办公楼、中央控制室、中央化验室、总变电所等重要设施应布置在相对高处。液化烃罐组或可燃液体罐组不应毗邻布置在高于工艺装置、全厂性重要设施或人员集中场所的阶梯上。但受条件限制或有工艺要求时,可燃液体原料储罐可毗邻布置在高于工艺装置的阶梯上,但应采取防止泄漏的可燃液体流入工艺装置、全厂性重要设施或人员集中场所的措施。D错误。
二、工艺操作防火
(一) 要保证原材料和成品的质量
(二) 要严格掌握原料的配比
(三) 防止加料过快、过多
(四) 注意物料的投料顺序
(五) 防止" 跑、冒、滴、漏”
(六) 严格控制温度
(七) 严格控制压力
(八) 防止搅拌中断
(九) 严守操作规程
(十) 做好抽样探伤
三、泄压排放
作用
当被保护系统内介质作用压力超过规定值时,泄压装置动作并向外排放介质,防止压力继续升高而导致承压设备破坏。
(一) 泄压排放设施的种类
正常排放
事故情况下排放
(二) 火炬系统的安全设置
5.5.16 可燃气体放空管道在接入火炬前,应设置分液和阻火等设备。
5.5.21 装置内高架火炬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严禁排入火炬的可燃气体携带可燃液体;
2. 火炬的辐射热不应影响人身及设备的安全;
3. 距火炬筒30m范围内,不应设置可燃气体放空。
(三) 放空管的安全设置
5.5.11 受工艺条件或介质特性所限,无法排入火炬或装置处理排放系统的可燃气体,当通过排气筒、放空管直接向大气排放时,排气筒、放空管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续排放的排气筒顶或放空管口应高出2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5m以上,位于排放口水平20m以外斜上45°的范围内不宜布置平台或建筑物;
2.间歇排放的排气筒顶或放空管口应高出1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5m以上,位于排放口水平10m以外斜上45°的范围内不宜布置平台或建筑物;
3.安全阀排放管口不得朝向邻近设备或有人通过的地方,排放管口应高出8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m以上。
注:阴影部分为平台或建筑物的设置范围。
【J2017-72】
【2017-72】关于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放空管设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连续排放的放空管口应高出20m范围内平台或建筑物顶3.5m以上并满足相关规定 B.间歇排放的放空管口应高出10m范围内平台或建筑物顶3.5m以上并满足相关规定 C.无法排入火炬或装置处理排放系统的可燃气体,可通过放空管向大气排放 D.放空管管口不宜朝向临近有人操作的设备
答案
【答案】D 【解析】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160-5.5.11 受工艺条件或介质特性所限,无法排入火炬或装置处理排放系统的可燃气体,当通过排气筒、放空管直接向大气排放时,排气筒、放空管的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续排放的排气筒顶或放空管口应高出2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5m以上,位于排放口水平20m以外斜上45°的范围内不宜布置平台或建筑物; 2.间歇排放的排气筒顶或放空管口应高出1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5m以上,位于排放口水平10m以外斜上45°的范围内不宜布置平台或建筑物; 3.安全阀排放管口不得朝向邻近设备或有人通过的地方,排放管口应高出8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3m以上。
5.5.4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设备的安全阀出口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燃液体设备的安全阀出口泄放管应接入储罐或其他容器,泵的安全阀出口泄放管宜接至泵的入口管道、塔或其他容器;
2.可燃气体设备的安全阀出口泄放管应接至火炬系统或其他安全泄放设施;
3.泄放后可能立即燃烧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应经冷却后接至放空设施;
4.泄放可能携带液滴的可燃气体应经分液罐后接至火炬系统。
5.5.7 甲、乙、丙类的设备应有事故紧急排放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液化烃或可燃液体设备,应能将设备内的液化烃或可燃液体排放至安全地点,剩余的液化烃应排入火炬;
2.对可燃气体设备,应能将设备内的可燃气体排入火炬或安全放空系统。
【J2016-8】
【2016-8】对于石油化工企业,下列可燃气体,可燃烧体设备的安全阀出口连接方式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 A.泄放可能携带液滴的可燃气体应接至火炬系统 B.可燃液体设备的安全阀出口泄放管应接入储罐或其他容器 C.泄放后可能立即燃烧的可燃气体应经冷却后接至放空设施 D.可燃气体设备的安全阀出口泄放管应接至火炬系统或其他安全泄放设施
答案
【答案】A 【解析】《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50160-2008(2018年版): 5.5.4 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设备的安全阀出口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可燃液体设备的安全阀出口泄放管应接入储罐或其他容器,泵的安全阀出口泄放管宜接至泵的入口管道、塔或其他容器; 2.可燃气体设备的安全阀出口泄放管应接至火炬系统或其他安全泄放设施; 3.泄放后可能立即燃烧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应经冷却后接至放空设施; 4.泄放可能携带液滴的可燃气体应经分液罐后接至火炬系统。
(四) 安全阀的设置
5.5.1 在非正常条件下,可能超压的下列设备应设安全阀:
1.顶部最高操作压力大于等于0.1MPa的压力容器;
2.顶部最高操作压力大于0.03MPa的蒸馏塔、蒸发塔和汽提塔(汽提塔顶蒸汽通入另一蒸馏塔者除外);
3.往复式压缩机各段出口或电动往复泵、齿轮泵、螺杆泵等容积式泵的出口(设备本身已有安全阀者除外);
4.凡与鼓风机、离心式压缩机、离心泵或蒸汽往复泵出口连接的设备不能承受其最高压力时,鼓风机、离心式压缩机、离心泵或蒸汽往复泵的出口;
5.可燃气体或液体受热膨胀,可能超过设计压力的设备;
6.顶部最高操作压力为0.03~0.1MPa的设备应根据工艺要求设置。
5.5.17 可燃气体放空管道内的凝结液应密闭回收,不得随地排放。
三、储运防火
一、储存设施防火
前提摘要
石油化工产品以油品居多,常用储存设施为油罐、油桶等。运输方式通常以铁路、公路和水路运输为主。
在石油化工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行中,油品主要采用储罐储存。 不同类型的储罐由于其所处的环境和结构形式的不同,储存油料的安全性也不同。
(一) 储罐种类
1.按储罐的设计内压分类
常压储罐
设计压力≤6.9kPa(罐顶表压)的储罐。
低压储罐
设计压力>6.9kPa且<0.1MPa(罐顶表压)的储罐。
压力储罐
设计压力≥0.1MPa(罐顶表压)的储罐。
大多数油料,如原油、汽油、柴油、润滑油等均应采用常压储罐储存,液化石油气、丙烷、丙烯、丁烯等高蒸气压产品一般采用压力储罐储存(低温液化石油气除外),只有常温下饱和蒸气压较高的轻石脑油或某些化工物料采用低压储罐储存。
2.按储罐安装位置的不同分类
地上储罐
地下储罐
半地下储罐
6.2.1 储罐应采用钢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浮顶储罐单罐容积≤150000m³;
2 固定顶和储存甲B、乙A类可燃液体内浮顶储罐直径≤48m;
3 储罐罐壁高度≤24m。
4 容积≥50000m³的浮顶储罐应设置两个盘梯,并应在罐顶设置两个平台。
(二) 防火设计要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4.1.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等,应布置在城市(区域)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宜布置在城市(区域)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宜布置在地势较低的地带。当布置在地势较高的地带时,应采取安全防护设施。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地势平坦、开阔等不易积存液化石油气的地带。
4.1.2 桶装、瓶装甲类液体不应露天存放。
4.1.3 液化石油气储罐组或储罐区的四周应设置高度≥1.0m的不燃性实体防护墙。
9.2 防雷
9.2.3 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钢罐必须设防雷接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甲B、乙类可燃液体地上固定顶罐,当顶板厚度<4mm时,应装设避雷针、线,其保护范围应包括整个储罐;
2. 丙类液体储罐可不设避雷针、线,但应设防感应雷接地;
3. 浮顶罐及内浮顶罐可不设避雷针、线,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两根截面≥25mm2的软铜线作电气连接;
4. 压力储罐不设避雷针、线,但应作接地。
9.2.4 可燃液体储罐的温度、液位等测量装置应采用铠装电缆或钢管配线,电缆外皮或配线钢管与罐体应做电气连接。
二、装卸设施防火
(一) 铁路装卸防火设计要求及措施
铁路油晶装卸作业区一般布置在油品生产、仓储区的边缘地带,主要由油品装卸线、装卸栈桥、装卸鹤管、零位罐、缓冲罐、油泵房等设备和设施组成。
灌装时,要按列车沿途所经地区最高气温下的允许灌装速度予以灌装,鹤管内的油品流速要控制在4.5m/s以下。
6.4.1 可燃液体的铁路装卸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装卸栈台两端和沿栈台每隔60m左右应设梯子;
2 甲B、乙、丙A类的液体严禁采用沟槽卸车系统;
3 顶部敞口装车的甲B、乙、丙A类的液体应采用液下装车鹤管;
4 在距装车栈台边缘10m以外的可燃液体(润滑油除外)输入管道上应设便于操作的紧急切断阀;
5 丙B类液体装卸栈台宜单独设置;
6 零位罐至罐车装卸线≥6m;
7 甲B、乙A类液体装卸鹤管与集中布置的泵的防火间距≥8m;甲B、乙A类液体装卸鹤管及集中布置的泵与油气回收设备的防火间距≥4.5m;
8 同一铁路装卸线一侧的两个装卸栈台相邻鹤位之间的距离≥24m。
(二) 公路装卸防火设计要求及措施
装卸车鹤管之间的距离一般≥4m,装卸车鹤管与缓冲罐之间的距离一般≥5m。
装卸车场出入口合用时,装卸车场内要设消防车回车场地。
(三) 码头装卸防火设计要求及措施
JTJ237-99《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2019
4.2.6 甲、乙类油品码头前沿线与陆上储油罐的防火间距≥50m。
4.2.5装卸甲、乙类油品的泊位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40m。
4.3.1油品泊位的码头结构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4.3.2油品码头上应设置必要的人行通道和检修通道并应采用不燃性或阻燃性材料。
4.2.3海港或河港中位于锚地上游的装卸甲、乙类油品泊位与锚地的距离≥1000m,装卸丙类油品的泊位与锚地的距离≥150m。
【J2015-27】
【2015-27】油品装卸码头设置的装卸甲、乙类油品的泊位,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m。 A.30 B.40 C.50 D.100
答案
【答案】B 【解析】甲、乙类油品码头前沿线与陆上储油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50m ,装卸甲、乙类油品的泊位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0m。本题答案为B。
【J2015-85】
【2015-85】某单位经规划部门许可在一江边新建一座油品装卸码头,委托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下列关于油品装卸码头防火设计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油品码头宜布置在港口的边缘区域 B.装卸甲、乙类油品的泊位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0m C.甲、乙类油品码头前沿线与陆上储油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 D.油品泊位的码头结构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E.油品码头上应设置人行道和检修道
答案
【答案】ABDE 【解析】 根据《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油品码头宜布置在港口的边缘地区,A选项正确;根据4.2.5,装卸甲、乙类油品的泊位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0m,B选项正确;根据4.2.6,甲、乙油品码头前沿线与陆上储油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C选项错误;根据4.3.1,油品泊位的码头结构应采用不燃烧材料,D选项正确;根据4.3.2,油品码头上应设置必要的人行通道和检修通道并应采用不燃性或阻燃性材料,E选项正确。本题答案为ABDE。
三、其他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2014
7.3.7 工艺装置区等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场所,其周围应设置室外消火栓,数量应根据设计流量经计算确定,且间距≤60.0m。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GB50160-2008(2018年版)
8.5.7 罐区及工艺装置区的消火栓应在其四周道路边设置,消火栓的间距不宜超过60m。当装置内设有消防道路时,应在道路边设置消火栓。距被保护对象15m以内的消火栓不应计算在该保护对象可使用的数量之内。
《有色金属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630-2010
10.4.4 室外钢质储罐的防雷接地不应少于2处,应沿其四周均匀布置,接地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储罐直径≥20.0m时,不应少于3处接地,其相邻间距≤30.0m;
2 储罐直径≥5.0m且≤20.0m时,应2~3处接地;
3 当储罐直径<5.0m时,应1~2处接地。
【J2019-36】
【2019-36】某石化企业工艺装置区采用高压消防给水系统。该装置成根据设计流量经计算确定,且布置间距不应大于( )。 A.110m B.120m C.150m D.60m
答案
【答案】D 【解析】《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7.3.7 工艺装置区等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场所,其周围应设置室外消火栓,数量应根据设计流量经计算确定,且间距不应大于 60.0m。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8.5.7 罐区及工艺装置区的消火栓应在其四周道路边设置,消火栓的间距不宜超过 60m。
【J2017-95】
【2017-95】关于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的防火要求,错误的有( )。 A.罐区应布置在城市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 B.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宜布置在地势相对较低的地带 C.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宜布置在地势平坦等不易积存液化石油气的地带 D.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四周应设置高度不高于0.8m的不燃烧性实体防护墙 E.钢质储罐必须做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1处
答案
【答案】DE 【解析】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4.1.3 液化石油气储罐组或储罐区的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0m的不燃性实体防护墙。 《有色金属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630-2010: 10.4.4 室外钢质储罐的防雷接地不应少于2处,应沿其四周均匀布置。
相关规范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GB50160-2008(2018年版)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14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有色金属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630-2010
JTJ237-99《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2019
作业
1.画本节课的知识脑图
2.做相关的APP题库题目10道
3.理解即可,掌握知识点框架,重点记忆分类,考试前强化复习即可
4.预习地铁防火+城市交通隧道防火的知识点
第五章 加油加气站防火
第一节 加油加气站的分类分级
一、加油加气站的分类
(一) 汽车加油站
(二) 汽车加气站
指具有储气设施,使用加气机为燃气汽车储气瓶加注车用LPG (液化石油气)、 CNG (压缩天然气)和LNG (液化天然气)等车用燃气,或通过加气柱为CNG车载储气瓶组充装CNG,并可提供其他便利性服务的场所。
(三) 汽车加油加气合建站
概念理解(LPG、CNG、LNG)
L:Liquefied 液化的
P:Petroleum 石油
G:Gas 气体
C:Compressed 压缩的
N:Natural 天然
二、加油加气站的等级分类
(一) 汽车加油站的等级分类
级别
油罐容积/m³
总容积
单罐容积
一级
150<V≤210
V≤50
二级
90<V≤150
V≤50
三级
V≤90
汽油罐V≤30,柴油罐V≤50
注: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灌总容积。
【J2015-42】
【J2015-42】某加油站设置了一个容积为30m³的93汽油罐,一个容积为30m³的95汽油罐,一个容积为20m³的97汽油罐,一个容积为50m³的柴油罐。按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2014年版)的规定,该加油站的等级应是( )。 A.一级 B.三级 C.四级 D.二级
答案
【答案】D
【J2016-23】
【J2016-23】某汽车加油站2个单罐容积为30m³的汽油罐,1个单罐容积为50m³柴油罐。该加油站的等级是( )。 A.一级 B.二级 C.四级 D.三级
答案
【答案】D 【解析】《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2014年版): 3.0.9 加油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0.9的规定。 表 3.0.9 加油站的等级划分 注: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总容积。
(二)LPG加气站的等级分类
级别
LPG罐容积/m³
总容积
单罐容积
一级
45<V≤60
V≤30
二级
30<V≤45
V≤30
三级
V≤30
V≤30
(三) CNG加气站
1.CNG加气母站储气设施的总容积≤120m³。
2.CNG常规加气站储气设施的总容积≤30m³。
3.CNG加气子站内设置有固定储气设施时,站内停放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1辆。固定储气设施采用储气瓶时,其总容积≤18m³;固定储气设施采用储气井时,其总容积≤24m³。
4.CNG加气子站内无固定储气设施时,站内停放的车载储气瓶组拖车≤2辆。
5.CNG常规加气站可采用LNG储罐做补充气源。
CNG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作为站内储气设施使用的CNG车载储气瓶组拖车,其单车储气瓶组的总容积≤24m³。
第三节 加油加气站的防火设计要求
一、建筑防火
一、站址选择
4.0.2 在城市建成区不宜建一级加油站、一级加气站、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CNG加气母站。 在城市中心区不应建一级加油站、一级加气站、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CNG加气母站。
关于合建站的相关规定
3.0.2 加油加气站可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联合建站。下列加油加气站不应联合建站:
1 CNG加气母站与加油站;
2 CNG加气母站与LNG加气站;
3 LPG加气站与CNG加气站;
4 LPG加气站与LNG加气站。
CNG加气母站与所有加气站都不能合建 (LPG)液化石油气和所有气体不能合建
4.0.3 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油加气站,宜靠近城市道路,但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附近。
【J2016-82】
【J2016-82】下列汽车加油加气站中,不应在城市中心建设的有( )。 A.一级加油站 B.LNG加油站 C.CNG常规加油站 D.一级加气站 E.一级加油加气站
答案
【答案】ADE 【解析】《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 3.4.9 一级汽车加油站、一级汽车加气站和一级汽车加油加气合建站不应布置在城市建成区内。
【J2017-38】
【J2017-38】下列加油加气站组合中,允许联合建站的是( )。 A.LPG加气站与加油站 B.CNG加气母站与加油站 C.CNG加气母站与LNG加气站 D.LPG加气站与CNG加气站
答案
【答案】A 【解析】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3.0.2下列加油加气站不应联合建站: 1 CNG加气母站与加油站; 2 CNG加气母站与LNG加气站; 3 LPG加气站与CNG加气站; 4 LPG加气站与LNG加气站。
耐火等级
12.2.1 加油加气作业区内的站房及其他附属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二级。当罩棚顶棚的承重构件为钢结构时,其耐火极限可为0.25h。
二、防火间距
表 4.0.4 汽油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m)
表 4.0.6 LPG储罐与站外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m)
【J2018-29】
【J2018-29】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LPG加气站内加气机与学生人数为560人的中学教学楼的最小安全间距应为( )。 A.18m B.25m C.100m D.50m
答案
【答案】C 【解析】《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4.0.7 LPG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的LPG卸车点、加气机、放散管管口与站外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不应小于表4.0.7的规定。 B.0.1 重要公共建筑物,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地市级及以上的党政机关办公楼。 2 设计使用人数或座位数超过1500人(座)的体育馆、会堂、影剧院、娱乐场所、车站、证券交易所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室内场所。 3 藏书量超过50万册的图书馆;地市级及以上的文物古迹、博物馆、展览馆、档案馆等建筑物。 4 省级及以上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办公楼,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建筑。 5 设计使用人数超过5000人的露天体育场、露天游泳场和其他露天公众聚会娱乐场所。 6 使用人数超过500人的中小学校及其他未成年人学校;使用人数超过200人的幼儿园、托儿所、残障人员康复设施;150张床位及以上的养老院、医院的门诊楼和住院楼。这些设施有围墙者,从围墙中心线算起;无围墙者,从最近的建筑物算起。 7 总建筑面积超过20000㎡的商店(商场)建筑,商业营业场所的建筑面积超过15000㎡的综合楼。 8 地铁出入口、隧道出入口。 使用人数超过500人的中小学校属于重要公共建筑,LPG加气站内加气机与重要公共建筑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00m,故选C。
三、平面布局
5.0.1 车辆入口和出口应分开设置。
5.0.2 站区内停车位和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站内车道或停车位宽度应按车辆类型确定。 CNG加气母站内单车道或单车停车位宽度,≥4.5m,双车道或双车停车位宽度≥9m; 其他类型加油加气站的车道或停车位,单车道或单车停车位宽度≥4m,双车道或双车停车位≥6m。
2 站内的道路转弯半径应按行驶车型确定,且宜≥9m。
3 站内停车位应为平坡,道路坡度≤8%,且宜坡向站外。
4 加油加气作业区内的停车位和道路路面不应采用沥青路面。
5.0.4 在加油加气合建站内,宜将柴油罐布置在LPG储罐或CNG储气瓶(组)、LNG储罐与汽油罐之间。
5.0.5 加油加气作业区内,不得有"明火地点"或"散发火花地点"。
5.0.7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应布置在辅助服务区内。
5.0.8 加油加气站的变配电间或室外变压器应布置在爆炸危险区域之外,且与爆炸危险区域边界线的距离≥3m。变配电间的起算点应为门窗等洞口。
5.0.9 站房可布置在加油加气作业区内。
5.0.12 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宜设置高度≤2.2m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面向车辆入口和出口道路的一侧可设非实体围墙或不设围墙。
【Z18-59】
Z18-59.某一级加油站与LPG加气合建站,站房建筑面积为150㎡,该站的平面布置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的是()。 A.站房布置在加油加气作业区内 B.加油加气作业区外设有经营性餐饮、汽车服务等设施 C.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置在加油加气作业区内 D.站区设置了高度 2.2m的不燃烧实体围墙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2012(2014 年版) 5.0.7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应布置在辅助服务区内。C错误 5.0.9 站房可布置在加油加气作业区内,但应符合本规范第 12.2.10 条的规定。A正确 5.0.10 加油加气站内设置的经营性餐饮、汽车服务等非站房所属建筑物或设施,不应布置在加油加气作业区内,其与站内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设备的防火间距,应符合本规范第 4.0.4 条至第 4.0.9 条有关三类保护物的规定。经营性餐饮、汽车服务等设施内设置明火设备时,则应视为"明火地点"或"散发火花地点"。其中,对加油站内设置的燃煤设备不得按设置有油气回收系统折减距离。B正确。 5.0.11 加油加气站内的爆炸危险区域,不应超出站区围墙和可用地界线。 5.0.12 加油加气站的工艺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之间,宜设置高度不低于2.2m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D正确
12.2.10 站房的一部分位于加油加气作业区内时,该站房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300㎡ ,且该站房内不得有明火设备。
12.2.5 布置有LPG或LNG设备的房间的地坪应采用不发生火花地面。
12.2.15 加油加气站内不应建地下和半地下室。
12.3.1 加油加气站作业区内不得种植油性植物。
12.3.2 LPG加气站作业区内不应种植树木和易造成可燃气体积聚的其他植物。
12.2.12 站房可与设置在辅助服务区内的餐厅、汽车服务、锅炉房、厨房、员工宿舍、司机休息室等设施合建,但站房与餐厅、汽车服务、锅炉房、厨房、员工宿舍、司机休息室等设施之间,应设置无门窗洞口且耐火极限≥3h的实体墙。
12.2.2 汽车加油、加气场地宜设罩棚,罩棚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罩棚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建造。
2.进站口无限高措施时,罩棚的净空高度≥4.5m;进站口有限高措施时,罩棚的净空高度≥限高高度。
3.罩棚遮盖加油机、加气机的平面投影距离宜≥2m。
4.设置于CNG设备和LNG设备上方的罩棚,应采用避免天然气积聚的结构形式。
6.1.1 除橇装式加油装置所配置的防火防爆油罐外,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应埋地设置,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
6.2.1 加油机不得设置在室内。
6.3.1 油罐车卸油必须采用密闭卸油方式。
6.3.8 汽油罐与柴油罐的通气管应分开设置。通气管管口高出地面的高度≥4m。沿建(构)筑物的墙(柱)向上敷设的通气管,其管口应高出建筑物的顶面1.5m及以上。通气管管口应设置阻火器。
【J2019-11】
【J2019-11】某加油站,拟设埋地汽油罐及柴油罐各3个,每个油罐容积均为30平方米,该加油站的切换计方案中,正确的是( )。 A.罩棚设置在杆高8m的架空电线下方,科目罐与该电线的水平间距为13m B.汽油罐与柴油罐的通气管分开设置,通气管口高出地面3.6m C.布置在城市中心区,靠近城市道路,并远离城市干道交叉路口 D.站内道路转弯半径9m,站内停车场及道路路面采用沥青路面
答案
【答案】C 【解析】属于二级加油站; 选项A:不应布置在架空电线下方。A错误。 选项B:6.3.8 汽油罐与柴油罐的通气管应分开设置。通气管管口高出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4m。沿建(构)筑物的墙(柱)向上敷设的通气管,其管口应高出建筑物的顶面1.5m及以上。通气管管口应设置阻火器。B错误。 选项C:4.0.2 在城市建成区不宜建一级加油站、一级加气站、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CNG加气母站。在城市中心区不应建一级加油站、一级加气站、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CNG加气母站。C正确。 选项D:5.0.2 站区内停车位和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2 站内的道路转弯半径应按行驶车型确定,且不宜小于9m。 4 加油加气作业区内的停车位和道路路面不应采用沥青路面。D错误。
6.3.9 通气管的公称直径≥50mm。
6.3.13 加油站内的工艺管道除必须露出地面的以外,均应埋地敷设。当采用管沟敷设时,管沟必须用中性沙子或细土填满、填实。
6.3.16 埋地工艺管道的埋设深度≥0.4m。敷设在混凝土场地或道路下面的管道,管顶低于混凝土层下表面≥0.2m。管道周围应回填≥100mm厚的中性沙子或细土。
7.1.5 LPG储罐严禁设置在室内或地下室内。在加油加气合建站和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气站,LPG储罐应埋地设置,且不应布置在车行道下。
7.3.1 加气机不得设置在室内。
7.3.5 加气机附近应设置防撞柱(栏),其高度≥0.5m。
7.1.3 储罐的管路系统和附属设备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储罐必须设置全启封闭式弹簧安全阀。 安全阀与储罐之间的管道上应装设切断阀,切断阀在正常操作时应处于铅封开启状态。 地上储罐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储罐操作平台2m及以上,且应高出地面5m及以上。 地下储罐的放散管管口应高出地面5m及以上。 放散管管口应垂直向上,底部应设排污管。
2 管路系统的设计压力≥2.5MPa。
3 在储罐外的排污管上应设两道切断阀,阀间宜设排污箱。在寒冷和严寒地区,从储罐底部引出的排污管的根部管道应加装伴热或保温装置。
4 对储罐内未设置控制阀门的出液管道和排污管道,应在储罐的第一道法兰处配备堵漏装置。
5 储罐应设置检修用的放散管,其公称直径≥40mm,并宜与安全阀接管共用一个开孔。
6 过流阀的关闭流量宜为最大工作流量的1.6倍~1.8倍。
二、消防设施
(一) 灭火器材配置
1.每2台加气机应配置≥2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加气机不足2台应按2台配置。
2 每2台加油机应配置≥2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或1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1具6L泡沫灭火器。加油机不足2台应按2台配置。
3 地上LPG储罐、地上LNG储罐、地下和半地下LNG储罐、CNG储气设施,应配置2台≥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当两种介质储罐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分别配置。
4 地下储罐应配置1台≥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当两种介质储罐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分别配置。
5 LPG泵和LNG泵、压缩机操作间(棚),应按建筑面积每50㎡配置≥2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6 一、二级加油站应配置灭火毯5块、沙子2m³;三级加油站应配置灭火毯≥2块、沙子2m³。加油加气合建站应按同级别的加油站配置灭火毯和沙子。
(二) 消防给水设施
10.2.1 加油加气站的LPG设施应设置消防给水系统。
10.2.2 设置有地上LNG储罐的一、二级LNG加气站和地上LNG储罐总容积>60m³的合建站应设消防给水系统,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设消防给水系统:
1 LNG加气站位于市政消火栓保护半径150m以内,且能满足一级站供水量≥20L/s或二级站供水量≥15L/s时。
2 LNG储罐之间的净距≥4m,且在LNG储罐之间设置耐火极限≥3h钢筋混凝土防火隔墙。防火隔墙顶部高于LNG储罐顶部,长度至两侧防护堤,厚度≥200mm。
10.2.3 加油站、CNG加气站、三级LNG加气站和采用埋地、地下和半地下LNG储罐的各级LNG加气站,及合建站,可不设消防给水系统。合建站中地上LNG储罐总容积≤60m³时,可不设消防给水系统。
10.2.6 LPG设施的消防给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LPG储罐采用地上设置的加气站,消火栓消防用水量≥20L/s;总容积>50m³的地上LPG的储罐还应设置固定式消防冷却水系统,其冷却水供给强度≥0.15L/㎡·s。
2 采用埋地LPG储罐的加气站,一级站消火栓消防用水量≥15L/s;二级站和三级站消火栓消防用水量≥10L/s。
3 LPG储罐地上布置时,连续给水时间≥3h;LPG储罐埋地敷设时,连续给水时间≥1h。
10.2.8 消防水泵宜设2台,当设2台消防水泵时,可不设备用泵。
10.2.9 LPG设施的消防给水系统利用城市消防给水管道时,室外消火栓与LPG储罐的距离宜为30m~ 50m。三级站的LPG储罐距市政消火栓≤80m,且市政消火栓给水压力>0.2Mpa时,站内可不设消火栓。
10.2.10 固定式消防喷淋冷却水的喷头出口处给水压力≥0.2MPa。移动式消防水枪出口处给水压力≥0.2MPa,并应采用多功能水枪。
总结
(LPG)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一、二级LNG加气站和地上LNG储罐总容积>60m³的合建站应设消防给水系统。 其他的可不设消防给水系统。
【J2015-98】
【J2015-98】下列城市汽车加油加气站中,应设消防给水系统的有( )。 A.一级加油站 B.压缩天然气储罐埋地设置的加气站 C.二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 D.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 E.压缩天然气储罐埋地设置的加油加气合建站
答案
【答案】CD 【解析】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加油和液化石油气加气合建站应设消防给水系统。加油站、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加油和压缩天然气加气合建站可不设消防给水系统。本题答案为CD。
(三) 火灾报警系统
11.1.1 加油加气站的供电负荷等级可为三级,信息系统应设不间断供电电源。
11.1.3 加油站、加气站及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消防泵房、罩棚、营业室、LPG泵房、压缩机间等处,均应设事故照明。
11.1.5 加油加气站的电力线路宜采用电缆并直埋敷设。电缆穿越行车道部分,应穿钢管保护。
11.1.6 当采用电缆沟敷设电缆时,加油加气作业区内的电缆沟内必须充沙填实。电缆不得与油品、LPG、LNG和CNG管道以及热力管道敷设在同一沟内。
11.1.8 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以外的照明灯具,可选用非防爆型。罩棚下处于非爆炸危险区域的灯具,应选用防护等级≥IP44级的照明灯具。
11.3.1 户外安装的充电设备的基础应高于所在地坪200mm。
11.3.2 户外安装的直流充电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的防护等级应为IP54。
11.3.3 直流充电机、直流或交流充电桩与站内汽车通道(或充电车位)相邻一侧,应设置车挡或防撞(柱)栏,防撞(柱)栏的高度≥0.5m。
11.4.1 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
11.4.3 可燃气体检测器一级报警设定值应≤可燃气体爆炸下限的25%。
11.4.8 LNG泵应设超温、超压自动停泵保护装置。
11.4.1 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
【J2015-63】
【2015-63】某新建的汽车加油、加气合建站,设置的消防设施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LNG储存和加气站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 B.设置两台消防水泵时,可不设备用消防水泵 C.在加油站的罩棚下应该设置事故照明 D.可燃气体检测器的一级警报值应设定为天然气爆炸下限的30%
答案
【答案】D 【解析】根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2014版)11.4.1,加气站、加油加气合建站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A选项正确;根据10.2.8,消防水泵宜设2台,当设2台消防水泵时,可不设备用泵,B选项正确;根据11.1.3,加油站、加气站及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消防泵房、罩棚营业室、LPG泵房压缩机间等处,均应设事故照明,C选项正确;根据11.4.3,可燃气体检测器一级报警设定值应小于或等于可燃气体爆炸下限的25%,D选项错误。本题答案为D。
相关规范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2014年版)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