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发电厂与变电站防火
哒哒出品必为精品,全网最全注册消防工程师思维导图资料!消防不是轻轻松松说考就能考过的,消防考试还是比较难的。首先是教材三本,A4纸1000多页,知识量大且比较分散,需要理解记忆的量都很大。在篇章上有轻重之分,但是在知识点上没有绝对的重点。
编辑于2021-06-07 00:03:17《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思维导图,整理了术语、基本规定、供水设施安装与施工、管网及系统组件安装系统试压和冲洗、系统调试、系统验收、维护管理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验收规范》思维导图,整理了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进场检验、安装、功能调试、验收、使用与维护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GB50160-2008(2018年版),本图主要介绍了总则、术语、火灾危险性分类、区域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工艺装置和系统单元、储运设施、管道布置、消防、电气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思维导图,整理了术语、基本规定、供水设施安装与施工、管网及系统组件安装系统试压和冲洗、系统调试、系统验收、维护管理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防火卷帘、防火门、防火窗施工及验收规范》思维导图,整理了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进场检验、安装、功能调试、验收、使用与维护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 GB50160-2008(2018年版),本图主要介绍了总则、术语、火灾危险性分类、区域规划与工厂总平面布置、工艺装置和系统单元、储运设施、管道布置、消防、电气的内容,欢迎大家学习。
第六章 发电厂与变电站防火
第一节 发电厂的分类
一、火力发电厂
二、水力发电厂
三、核能发电厂
四、风力发电厂
第二节 火力发电厂的火灾危险性
一、煤的自燃
二、锅炉爆燃
三、油料泄漏
四、氢气泄漏
五、液氨泄漏
六、电气设备与线缆起火
火电厂原理及分类

燃煤电厂

燃煤电厂示意图

燃煤电厂:燃烧系统

燃煤电厂:汽水系统

燃煤电厂:烟气净化系统

燃煤电厂主厂房布置

燃煤电厂主要组成①锅炉

燃煤电厂主要组成②汽轮机

燃煤电厂主要组成③发电机

燃气电厂

燃气电厂:燃气轮机

燃气电厂:简单循环VS联合循环

燃气电厂: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第三节 火力发电厂的防火设计要求
一、建筑防火
(一)耐火等级和防火分区
注:当特种材料库储存氢、氧、乙炔等气瓶时,火灾危险性应按储存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物品确定。
3.0.2 发电厂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的有关规定,主厂房的锅炉房可采用无防火保护的金属承重构件。
3.0.3 主厂房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600MW级及以下机组≤6台机组的建筑面积;
2 600MW级以上机组、1000MW 级机组≤4台机组的建筑面积;
3 其地下部分≤1台机组的建筑面积。
3.0.4 当屋内卸煤装置的地下部分与地下转运站或运煤隧道连通时,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3000㎡。
3.0.5 每座室内贮煤场最大允许占地面积≤50000㎡。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宜≤12000㎡,当防火分区面积>12000㎡时,防火分区之间应采用宽度≥10m的通道或高度>堆煤表面高度3m的防火墙进行分隔。
3.0.6 承重构件为不燃烧体的主厂房及运煤栈桥,其非承重外墙为不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为难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0.50h。
3.0.7 除氧间与煤仓间或锅炉房之间应设置不燃烧体的隔墙。汽机房与合并的除氧煤仓间或锅炉房之间应设置不燃烧体的隔墙。隔墙的耐火极限≥1.00h。
3.0.8 集中控制室、主控制室、网络控制室、汽机控制室、锅炉控制室和计算机房,其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其他部位应采用≥B级的装修材料。
3.0.9 发电厂建筑物内电缆夹层的内墙应采用耐火极限≥1.00h的不燃烧体。
3.0.10 封闭式栈桥、转运站等运煤建筑围护结构应采用不燃性材料,当未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钢结构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3.0.11 室内贮煤场采用钢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堆煤表面距离钢结构构件≤3m范围内的钢结构承重构件应釆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耐火极限≥2.50h;
2 堆煤表面下与煤接触的混凝土挡墙应采取隔热措施
(二)燃煤电厂厂区总平面布置
4.0.3 主厂房、点火油罐区、液氨区及贮煤场周围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其他重点防火区域周围宜设置消防车道。对单机容量为30MW及以上的机组,在炉后与除尘器之间应设置单车车道。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当山区及扩建燃煤电厂的主厂房、点火油罐区、液氨区及贮煤场周围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长边设置尽端式消防车道,并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12m×12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18m×18m。
4.0.4 主厂房应至少在固定端和扩建端各布置一处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在汽机房长边墙外侧每两台机组之间应布置一处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建筑高度>24m的厂内其他建筑物应至少沿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一个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15m和10m。
4.0.5 消防车道的净宽度≥4.0m,坡度宜≤8%。道路上空遇有管架、栈桥等障碍物时,其净高宜≥5.0m,在困难地段≥4.5m。
4.0.6 厂区的出入口≥两个,其位置应便于消防车出入。
4.0.8 消防站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2 消防站车库正门应朝向厂区道路,距厂区道路边缘宜≥15.0m。
4.0.9 油浸变压器与汽机房、屋内配电装置楼、主控楼、集中控制楼及网控楼的间距≥10m
4.0.11 点火油罐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单独布置;
2 点火油罐区四周应设置1.8m高的围墙;当利用厂区围墙作为点火油罐区的围墙时,该段厂区围墙应为2.5m高的实体围墙;
4.0.12 制氢站、供氢站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布置为独立建(构)筑物;
2 制氢站、供氢站四周应设置≥2.5m高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
4.0.13 液氨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液氨区应单独布置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厂区边缘地带,避开人员集中活动场所和主要人流出入口,并宜位于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2 液氨区应设置≥2.2m高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当利用厂区围墙作为氨区的围墙时,该段围墙应采用≥2.5m高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
4.0.14 厂区管线与电力线路的综合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和可燃气体管道宜架空敷设;沿地面或低支架敷设的管道不应妨碍消防车的通行;
2 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和可燃气体管道不得穿过与其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生产装置及储罐区等;
3 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跨越用可燃材料建造的屋顶及甲、乙类建(构)筑物;不应跨越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及可燃气体储罐区。
4.0.16 甲、乙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宜≥50m。
【J2019-89】
【2019技术实务真题】 89.火力发电厂的液氨储罐区应( )。 A.设置不低于2.0m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 B.位于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C.与厂外道路保持15m以上的防火间距 D.布置在通风良好的厂区边缘地带 E.避开人员集中活动场所和主要人流出入口
答案
【答案】BDE 【解析】《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 4.0.13 液氨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液氨区应单独布置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厂区边缘地带,避开人员集中活动场所和主要人流出入口,并宜位于厂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选项B、D、E正确 2 液氨区应设置不低于 2.2m 高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当利用厂区围墙作为氨区的围墙时,该段围墙应采用不低于 2.5m 高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选项A错误 液氨乙类,选项C错误,不应小于20m 
(三) 安全疏散设计要求
5.1 主厂房的安全疏散
5.1.1 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集中控制楼的安全出口均≥2个。上述安全出口可利用通向相邻车间的乙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车间地面层至少必须有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5.1.2 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最远工作地点到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的距离≤75m;集中控制楼最远工作地点到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距离≤50m。
5.1.3 主厂房至少应有1个能通至各层和屋面且能直接通向室外的封闭楼梯间,其他疏散楼梯可为敞开式楼梯;集中控制楼至少应设置1个通至各层的封闭楼梯间。
5.1.4 主厂房室外疏散楼梯的净宽≥0.9m,楼梯坡度≤45°,楼梯栏杆高度≥1.1m。 主厂房室内疏散楼梯净宽宜≥1.1m,疏散走道的净宽宜≥1.4m,疏散门的净宽宜≥0.9m。
5.1.5 集中控制室的房间疏散门≥2个,当房间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且建筑面积≤120㎡时可设置1个。
【J2019-37】
【2019技术实务真题】 37.某燃煤电厂的汽机房按相关规定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汽机房最远工作地点到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的距离不应大于( )。 A.30m B.40m C.75m D.50m
答案
【答案】C 【解析】《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 5.1.2 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最远工作地点到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的距离不应大于 75m;集中控制楼最远工作地点到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距离不应大于 50m。选项C符合题意。 【来源】第四篇第六章。
5.2 其他建(构)筑物的安全疏散
5.2.1 碎煤机室和转运站应至少设置1个通至主要各层的楼梯,该楼梯应采用不燃性隔墙与其他部分隔开,楼梯可釆用钢楼梯,但其净宽≥0.9m、坡度≤45°。运煤栈桥安全出口的间距≤150m。
5.2.2 卸煤装置的地下室两端及运煤系统的地下建筑物尽端,应设置通至地面的安全出口。地下室安全出口的间距≤60m。
5.2.3 室内煤场的安全出口≥2个,矩形煤场的安全出口的数量尚应与防火分区相对应。
5.2.4 主控制楼、配电装置楼各层及电缆夹层的安全出口≥2个,其中1个安全出口可通往室外楼梯。配电装置楼内任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疏散距离≤30m。
5.2.5 配电装置室房间内任一点到房间疏散门的直线距离≤15m。
5.2.6 电缆隧道两端均应设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当其长度>100m时,安全出口的间距≥75m。
5.2.7 控制室的房间疏散门≥2个,当建筑面积<120㎡时可设1个。
5.2.8 每座空冷平台的室外楼梯宜≥2个。
(四)建筑构造
5.3.2 主厂房及辅助厂房的室外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疏散楼梯和平台均应采用不燃性材料制作,其耐火极限≥0.25h;
2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梯段;
3 通向室外楼梯的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5.3.3 变压器室、配电装置室等室内疏散门应为甲级防火门,电子设备间、发电机出线小室、电缆夹层、电缆竖井等室内疏散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上述房间中间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3.4 主厂房各车间隔墙上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5.3.5 主厂房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应采用耐火极限≥1.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J2019-5】
【2019技术实务真题】 5.某燃煤电厂主厂房内的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采用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防火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 )。 A.2.0h B.1.5h C.1.0h D.0.5h
答案
【答案】C 【解析】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 GB50229-2019》 5.3.5 主厂房煤仓间带式输送机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1.00h的防火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来源】:第四篇第六章
5.3.6 集中控制室应采用耐火极限分别≥2.00h和1.50h的防火隔墙和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隔墙上的门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窗。
5.3.7 主厂房疏散楼梯间内部不应穿越可燃气体管道,蒸汽管道,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和电缆或电缆槽盒。
5.3.8 主厂房与天桥连接处的门洞应设置防止火势蔓延的措施,门应采用不燃性材料制作。
5.3.9 蓄电池室、充电机室以及蓄电池室前套间通向走廊的门,均应采用向外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5.3.10 当汽机房、屋内配电装置楼、主控制楼、集中控制楼及网络控制楼的墙外5m以内布置有变压器时,在变压器外轮廓投影范围外侧各3m内的上述建筑物外墙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和通风孔,且该区域外墙应为防火墙; 当建筑物墙外5m~10m范围内布置有变压器时,在上述外墙上可设置甲级防火门,变压器高度以上可设防火窗,其耐火极限≥0.90h。
5.3.11 电缆沟及电缆隧道在进出主厂房、主控制楼、配电装置室时,在上述建筑物外墙处应设置防火墙。电缆隧道的防火墙上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5.3.12 当管道穿过防火墙时,管道与防火墙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填实。当直径≥32mm的可燃或难燃管道穿过防火墙时,除填塞防火封堵材料外,还应在防火墙两侧的管道上采取阻火措施。
5.3.13 柴油发电机房宜独立设置,柴油储罐或油箱应布置在柴油发电机房外。当柴油发电机房与其他建筑物合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布置在建筑的首层,并应设置单独安全出口;
2 应采用耐火极限≥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5.3.16 运煤栈桥下方布置丁、戊类场所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耐火极限≥2.00h的不燃性外墙和耐火极限≥1.00h的不燃性屋顶;
2 运煤栈桥水平投影范围内的厂房外墙开口部位上方应设置挑出长度≥1m、耐火极限≥1.00h的防火挑檐。
5.3.19 厂房、仓库的外墙应在每层的适当位置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且每个防火分区≥2个,设置的位置应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
5.3.20 供消防人员进入的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均≥1.0m,下沿距室内地面≤1.2m。窗口的玻璃应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在室外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
二、消防设施
7.12.1 单台机组容量为300MW及以上的大型火电厂应设置企业消防站。对于集中建设的电站群或建在工业园区的电厂,宜采用联合建设原则集中设置消防站。
7.12.2 消防车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单机容量为300MW、600MW级机组,应≥2辆消防车,其中一辆应为水罐或泡沫消防车,另一辆可为干粉或干粉泡沫联用车;
2 单机容量为1000MW级机组,应≥3辆消防车,其中两辆应为水罐或泡沫消防车,另一辆可为干粉或干粉泡沫联用车。
7.5.4 运煤系统建筑物设闭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宜采用快速响应喷头。
7.3.1 下列建筑物或场所应设置室内消火栓:
1 主厂房(包括汽机房和锅炉房的底层、运转层,煤仓间各层,除氧器层,锅炉燃烧器各层平台,集中控制楼);
2 主控制楼,网络控制楼,微波楼,屋内高压配电装置(有充油设备),脱硫控制楼,吸收塔的检修维护平台;
3 屋内卸煤装置、碎煤机室、转运站、筒仓运煤皮带层;
4 柴油发电机房;
5 一般材料库,特殊材料库。
【J2018-18】
【2018技术实务真题】 18.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下列燃煤电厂内的建筑物或场所中,可以不设置室内消火栓的是(---)。 A.网络控制楼 B.脱硫工艺楼 C.解冻室 D.集中控制楼
答案
【答案】:B 【解析】:参见《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7.3.2 下列建筑物或场所可不设置室内消火栓: 脱硫工艺楼,增压风机室,吸收塔,吸风机室,屋内高压配电装置(无油),除尘构筑物,运煤栈桥,运煤隧道,油浸变压器检修间,油浸变压器室,供、卸油泵房,油处理室,岸边水泵房、中央水泵房,灰浆、灰渣泵房,生活消防水泵房,稳定剂室、加药设备室,进水、净水构筑物,冷却塔,化学水处理室,循环水处理室,启动锅炉房,供氢站,推煤机库,消防车库,贮氢罐,空气压缩机室(有润滑油),热工、电气、金属实验室,天桥,排水、污水泵房,各分场维护间,污水处理构筑物,电缆隧道,材料库棚,机车库,警卫传达室。 【来源】:第四篇第六章
7.8.1 点火油罐区宜采用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7.8.2 点火油罐的泡沫灭火系统的型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罐容量>200m³的油罐应采用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
2 单罐容量≤200m³的油罐应采用移动式泡沫灭火系统。
7.2.2 (3) 贮煤场的消防用水量≥20L/s。
【J2016-79】
【2016技术实务真题】 79.某燃煤火力发电厂,单机容量为200MW,总容量为1000MW。下列关于该电厂消防设施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 A.消防控制室与主控制室合并设置 B.贮煤场的室外消防用水量采用15L/s C.设置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D.主厂房周围采用环状消防给水管网
答案
【答案】B 【解析】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7.2.2 (3) 贮煤场的消防用水量不应少于20L/s。 【来源】第四篇第六章。
8.2.1 当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等房间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置火灾后的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应按房间换气次数≥每小时6次计算,排风机宜采用钢制轴流风机。
【J2017-60】
【2017技术实务真题】 60.某机组容量为350MW的燃煤发电厂的下列灭火系统设置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汽机房电缆夹层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B.封闭式运煤栈桥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C.电子设备间采用气体灭火系统 D.点火油罐区采用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答案
【答案】A 【解析】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不能灭电气火灾。 【来源】第四篇第六章。
三、火灾报警系统
7.13.1 单机容量为50MW~150MW的燃煤电厂,应设置集中报警系统。
7.13.2 单机容量为200MW及以上的燃煤电厂,应设置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7.13.4 消防控制室应与集中控制室合并设置。
7.13.8 运煤系统内的火灾探测器及相关连接件的IP防护等级≥IP55。
7.13.13 消防设施的就地启动、停止控制设备应具有明显标志,并应有防误操作保护措施。消防水泵的停运应为手动控制。消防水泵可按定期人工巡检方式设计。
7.13.14 可燃气体探测器、液氨区的氨气浓度检测报警的信号应接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J2019-23】
【2019技术实务真题】 23.某燃煤火力发电厂,单机容量200MW,该发电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下列设计方案中,正确的是( )。 A.厂区设置集中报警系统 B.运煤系统内的火交探测器防护等级为IP65 C.消防控制室与集中控制室分别独立设置 D.灭火过程中,消防水泵根据管网压力变化自动启停
答案
【答案】B 【解析】《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 选项A:7.13.1 单机容量为 50MW~150MW 的燃煤电厂,应设置集中报警系统。 7.13.2 单机容量为 200MW 及以上的燃煤电厂,应设置控制中心报警系统。选项A错误。 选项B:7.13.8 运煤系统内的火灾探测器及相关连接件的 IP 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IP55。选项B正确。 选项C:7.13.4 消防控制室应与集中控制室合并设置。选项C错误。 选项D:水泵不能自动停、只能手动停,选项D错误。 【来源】第四篇第六章。
第四节 变电站的火灾危险性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控制电力的流向和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它通过其变压器将各级电压的电网联系起来。变电站主要分为升压变电站、主网变电站、二次变电站和配电站。
一、电力变压器火灾
二、油断路器火灾
三、电缆火灾
第五节 变电站的防火设计要求
建筑防火
11.1 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防火间距及消防道路
表11.1.1 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
表11.1.5 变电站内建(构)筑物及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m)
同《建规》
11.1.7 电台油量为2500kg及以上的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屋外油浸电抗器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11.1.7的规定。
表11.1.7 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屋外油浸电抗器之间的最小间距
注:换流变压器的电压等级应按交流侧的电压选择。
11.1.8 当油量为2500kg及以上的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屋外油浸电抗器之间的防火间距不能满足本标准表11.1.7的要求时,应设置防火墙。防火墙的高度应高于变压器油枕,其长度超出变压器的贮油池两侧≥1m。
11.1.9 油量为2500kg及以上的屋外油浸变压器或高压电抗器与油量为600kg以上的带油电气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5m。
11.1.10 总油量为2500kg及以上的并联电容器组或箱式电容器,相互之间的防火间距≥5m,当间距不满足该要求时应设置防火墙。
11.1.11 当变电站内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且建筑的占地面积>3000㎡时,变电站内的消防车道宜布置成环形;当为尽端式车道时,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地。消防车道宽度及回车场的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J2018-17】
【2018技术实务真题】 17.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变电站内的总事故贮油池与室外油浸变压器的最小安全间距应为(---)。 A.10m B.15m C.18m D.5m
答案
【答案】D 【解析】:参见《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11.1.1 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其耐火等级应符合表11.1.1的规定: 
11.2 建(构)筑物的安全疏散和建筑构造
11.2.2 设置带油电气设备的建(构)筑物与贴邻或靠近该建(构)筑物的其他建(构)筑物之间应设置防火墙。
11.2.3 控制室顶棚和墙面应采用A级装修材料,控制室其他部位应采用≥B1级的装修材料。
11.2.4 地上油浸变压器室的门应直通室外;地下油浸变压器室门应向公共走道方向开启,该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干式变压器室、电容器室门应向公共走道方向开启,该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薔电池室、电缆夹层、继电器室、通信机房、配电装置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当门外为公共走道或其他房间时,该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配电装置室的中间隔墙上的门可采用分别向不同方向开启且宜相邻的2个乙级防火门。
11.2.5 建筑面积>250㎡的控制室、通信机房、配电装置室电容器室、阀厅、户内直流场、电缆夹层,其疏散门宜≥2个。
11.2.6 地下变电站、地上变电站的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1000㎡。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防火分区面积可增大1.0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
11.2.7 主控制楼当每层建筑面积≤400㎡时,可设置1个安全出口;当每层建筑面积>400m2时,应设置2个安全出口,其中1个安全出口可通向室外楼梯。其他建筑的安全出口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11.2.8 地下变电站、地上变电站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安全出口数量≥2个。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应在地上首层釆用耐火极限≥2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分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11.2.9 地下变电站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防烟楼梯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J2018-49】
【2018技术实务真题】 49.某35KV地下变电站,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该变电站最大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应为(---)。 A.2000㎡ B.600㎡ C.1000㎡ D.1200㎡
答案
【答案】:A 【解析】:地下变电站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 其防火分区面积可增大1.0倍;当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 倍计算。 【来源】:第四篇第六章
消防设施
11.3 变压器及其他带油电气设备
11.3.1 35kV及以下屋内配电装置当未釆用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时,其油断路器、油浸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应设置在两侧有不燃烧实体墙的间隔内; 35kV以上屋内配电装置应安装在有不燃烧实体墙的间隔内,不燃烧实体墙的高度≥配电装置中带油设备的高度。
11.3.2 总油量超过100kg的屋内油浸变压器,应设置单独的变压器室。
11.3.3 屋内单台总油量为100kg以上的电气设备,应设置挡油设施及将事故油排至安全处的设施。挡油设施的容积宜按油量的20%设计。
11.3.4 屋外单台油量为1000kg以上的电气设备,应设置贮油或挡油设施并符合本标准第6.7.8条、第6.7.9条的规定。
6.7.8 户外单台油量为1000kg以上的电气设备,应设置贮油或挡油设施,其容积宜按设备油量的20%设计,并能将事故油排至总事故贮油池。 总事故贮油池的容量应按其接入的油量最大的台设备确定,并设置油水分离装置。 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能容纳相应电气设备全部油量的贮油设施,并设置油水分离装置。贮油或挡油设施应>设备外廓每边各1m。
6.7.9 贮油设施内应铺设卵石层,其厚度≥250mm,卵石直径宜为50mm~80mm。
11.3.5 地下变电站的变压器应设置能贮存最大一台变压器油量的事故贮油池。
【J2019-12】
【2019技术实务真题】 12.某地下变电站设有四台变压器,其中额定容量为5MV-A的35KV铅线电力变压器2台,每台存油量2.5t,确定为10MV-A的110kv双卷铅线电力变压器2台,每台存油量5t,该变电站的事故贮油池最小容量因是( )。 A.2.5t B.7.5t C.15.0t D.5.0t
答案
【答案】D 【解析】 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 GB50229-2019》 11.3.5 地下变电站的变压器应设置能贮存最大一台变压器油量的事故贮油池。 11.3.5地下变电站的变压器事故贮油池容量系参照燃煤发电厂部分制定,要求为100%的最大一台变压器的容量。 【来源】第四篇第六章。
11.4 电缆及电缆敷设
11.4.1 长度超过100m的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应采取防止电缆火灾蔓延的阻燃或分隔措施,并应根据变电站的规模及重要性采取下列一种或数种措施:
1 采用耐火极限≥2.00h的防火墙或隔板,并用电缆防火封堵材料封堵电缆通过的孔洞;
2 电缆局部涂防火涂料或局部采用防火带、防火槽盒。
11.4.3 在电缆竖井中,宜每间隔≤7m采用耐火极限≥3.00h的不燃烧体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11.4.4 防火墙上的电缆孔洞应采用电缆防火封堵材料或防火封堵组件进行封堵,并应采取防止火焰延燃的措施,其防火封堵组件的耐火极限应为3.00h。
11.4.5 在电缆隧道和电缆沟道中,严禁有可燃气、油管路穿越。
11.4.6 220kV及以上变电站,当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或通信电缆敷设在同一电缆沟或电缆隧道内时,宜采用防火隔板进行分隔。
11.4.7 地下变电站电缆夹层宜釆用低烟无卤阻燃电缆。
11.5 消防给水、灭火设施及火灾自动报警
注:变电站内建筑物满足耐火等级≥二级,体积≤3000m³,且火灾危险性为戊类时,可不设消防给水。
11.5.2 变电站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宜按一次确定。
11.5.3 变电站建筑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11.5.3的规定。
表11.5.3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L/s)
注:当变压器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时,变压器室外消火栓用水量≥15L/s。
11.5.4 单台容量为125MV·A及以上的油浸变压器、200Mvar及以上的油浸电抗器应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或其他固定式灭火装置。其他带油电气设备,宜配置干粉灭火器。
地下变电站的油浸变压器、油浸电抗器,宜采用固定式灭火系统。在室外专用贮存场地贮存作为备用的油浸变压器、油浸电抗器,可不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固定式灭火系统。
11.5.5 油浸变压器当采用有防火墙隔离的分体式散热器时,布置在户外或半户外的分体式散热器可不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固定式灭火系统。
11.5.6 变电站户外配电装置区域(采用水喷雾的油浸变压器、油浸电抗器消火栓除外)可不设消火栓。
表11.5.26 主要建(构)筑物和设备的火灾探测器类型
注:电抗器室如选用含油设备时,宜采用缆式线型感温探测器。
11.5.28 有人值班的变电站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主控制室;无人值班的变电站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宜设置在变电站门厅,并应将火警信号传至集控中心。
【J2017-82】
【2017技术实务真题】 82.某地下变电站,主变电气容量为150MV·A,该变电站的下列防火设计方案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有( )。 A.继电器室设置感温火灾探测器 B.主控通信室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疏散应急照明 C.变压器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 D.电缆层设置感烟火灾探测器 E.配电装置室采用火焰探测器
答案
【答案】AE 【解析】《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11.5.4单台容量为125MV▪A及以上的主变压器应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合成型泡沫喷雾系统或其他固定 式灭火装置。其他带油电气设备,宜采用干粉灭火器。地下变电站的油浸变压器,宜采用固定式灭火系统。 11.7.2 -1)户内变电站和户外变电站的主控通信室、配电装置室、消防水泵房和建筑疏散通道应设置应急照明。2)地下变电站的主控通信室、配电装置室、变压器室、继电器室、消防水泵房、建筑疏散通道和 楼梯间应设置应急照明。3)地下变电站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应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11.5.20地下变电站、无人值班的变电站,其主控通信室、配电装置室、可燃介质电容器室、 【来源】第四篇第六章。
11.7 消防供电、应急照明
11.7.1 变电站的消防供电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消防水泵、自动灭火系统、与消防有关的电动阀门及交流控制负荷,户内变电站、地下变电站应按I类负荷供电;户外变电站应按Ⅱ类负荷供电;
3 消防用电设备采用双电源或双回路供电时,应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
4 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应采用蓄电池直流系统供电,疏散通道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的连续供电时间≥30min,继续工作应急照明连续供电时间≥3h;
5 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发生火灾切断生产、生活用电时,仍应保证消防用电,其配电设备应设置明显标志;其配电线路和控制回路宜按防火分区划分;
11.7.2 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标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户内变电站、户外变电站的控制室、通信机房、配电装置室、消防水泵房和建筑疏散通道应设置应急照明;
2 地下变电站的控制室、通信机房、配电装置室、变压器室、继电器室、消防水泵房、建筑疏散通道和楼梯间应设置应急照明;
3 地下变电站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应设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4 人员疏散通道应急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1.0lx,楼梯间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5.0lx,继续工作应急照明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5 疏散通道上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20m,高度宜安装在距地坪1.0m以下处;疏散照明灯具应设置在出人口的顶部或侧边墙面的上部。
相关规范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
作业
1.画本节课的知识脑图
2.做相关的APP题库题目10道
3.理解即可,掌握知识点框架,重点记忆分类,考试前强化复习即可
4.预习汽车库、修车库防火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