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 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有关2021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的思维导图,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本作品集囊括言语、资料、数量、判断及申论,各图知识完整、分类清晰
湖南省公务员笔试行测考点,难点之一的翻译推理和逻辑判断,也是得分点题型。竖版思维导图方便手机查看、电脑打印,适合针对题型摸透知识点和考点。
湖南省公务员笔试。行测难点之一数量关系,竖版思维导图知识点全面,公式全面,方便查看、打印。
湖南省公务员笔试思维导图,此导图包含判断推理内的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知识点比较全面。竖版思维导图更适合查看相关题型和知识点,用手机查看也很方便。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党章建设思维导图
国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汇总
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
公务员省考图形推理
法理学笔记
公考申论命题点
法理学
国考判断课总结【注意】
我的行测痛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
事业单位考试--中特理论
邓小平理论
形成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概述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三步走”战略(十三大提出)
第一步: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特指我国,我国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不可逾越的原因是我国的生产力发展不可逾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首次提出,从经济、整治、文化三个角度,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十七大修改党章,加入社会角度,文明之后加入“和谐”
党的十九大,加入“美丽”,“国家”改为“强国”
核心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同志提出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定位
兴国之要:国家想要兴旺发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强国之路:我国要富强必须要走的路是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立国之本:怎么都不能动的,坚持的底线,是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至少100年不动摇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我们既要解放生产力,又要发展生产力
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
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而是以先富带后富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也不代表是社会主义,例如美国就是资本主义,我国的目标是共同富裕
坚持科学发展
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2002年,江泽民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习近平提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改革开放理论
改革开放
开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第一个突破口:农村改革
意义
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1840年(不包含)之前是古代
近代史开端是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进入到近代,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49年之后进入到现代
全面深化改革(重点是经济)
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提出),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顺序不可变)
改革是动力
发展是目的
稳定是大前提
改革的是非得失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坚持对外开放
进程
1980年,以点的方式,开放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78年,邓小平首次提出开办“出口特区”,1980年改为“经济特区”)
1984年,以线方式,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等个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以面的方式进一步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
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实际打开了整个内陆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定位“三大里程碑”
1921年建立中国共产党
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五四运动以来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
意义“三个伟大飞跃”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主题:核心是”党“,围绕”什么样和怎样“,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含义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地位
关键: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坚持执政为民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小康
最早出自《诗经》中《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礼记▪礼运》中国对“小康”作出了较系统的阐述
邓小平将“小康”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
1982年党的十二大首次正式提出了“小康”的概念,并将其定位经济建设的目标
邓小平在1985年对外宾说,我们有个雄心壮志,从八十年代起,到本世纪末,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小康社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和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区
经济特区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988年,海南
2010年,霍尔果斯、喀什
内容: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
国家级新区
20世纪90年代初期设立
上海浦东新区(第一个)、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19个
内容:新区总体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由国务院同意进行规划和审核,相关特殊优惠政策和权限等由国务院直接批复,在辖区内实行更加开放和优惠的特殊政策(辐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