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卫生学
本思维导图共分八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人体的基本概况;第二章阐明人体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叙述学前儿童各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特点和保育要点。第三章介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年龄阶段的划分,重点叙述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第四章阐述了学前儿童生活制度及保健制度。第五章讨论了有关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及学前儿童营养需求的相关常识。第六章介绍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第七章重点叙述有关传染病的基础知识。第八章阐述了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措施。希望对你有帮助!
编辑于2021-06-22 15:25:45学前卫生学
六:营养
1
平衡膳食
饮食中提供的各种营养素与人体的需要保持供需一致
营养素
指食物中能够维持机体疾病生理活动、提供活动所需能量,具有构建、维护、修复组织等功能的化学成分
人体必需六大营养素
水、糖类、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
水的主要功能
构成细胞组织
提供媒介和载体
调节体温
润滑作用
钙
功能
参与凝血
构成骨骼与牙齿
调节神经和肌肉活动
影响吸收因素
食物中的阴离子降低钙吸收
食物中的纤维素降低钙吸收
补钙
奶和奶制品
铁
功能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参与机体能量代谢,促抗体产生
影响吸收因素
食物中的阴离子
铁的化学价
补铁
动物血、肝、瘦肉等动物性食品
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是酶系统的组成成分
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
对维持组织细胞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对维持机体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对心脏及神经肌肉兴奋性的调节有重要作用
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
养成自主进餐的习惯
有意识地让学前儿童独立吃饭
保护孩子独立进食的积极性
让孩子在吃饭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并将吃饭看作是愉快的事
养成有规律进餐的习惯
定时
定位
有节制,不暴饮暴食
养成不挑食,喜欢吃健康食品的习惯
有意识地让孩子接受各种健康食品
有意识地进行食物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
成人做好榜样,不挑食、偏食
理智面对幼儿挑食偏食
鼓励孩子尝试健康食品,不强迫,让幼儿逐渐接受
养成喜欢吃健康零食的习惯
吃健康零食
吃适量零食
两餐间 进食
培养礼貌进餐的习惯
有意识培养儿童学习掌握就餐礼仪
全家到齐开始进餐
坐在餐前进餐,不到处走动、嬉闹
不对饭菜东挑西挑,不浪费粮食
口中含有饭菜时不说话
家长过度关注幼儿饮食带来的问题
进食过量
逆反,拒绝吃饭或挑食或偏食
对吃饭失去兴趣
学前儿童食物选择原则
安全性
饮食安全
营养性
选择富有营养素的食品
多样性
扩大食物圈,吃多样食物
七:意外
幼儿园安全管理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提高安全环境
室内环境安全
地面安全
空间布局安全
物品摆放安全
家具和设备安全
玩具和活动材料安全
设通讯联系工具
户外
户外活动场地安全
大型玩具设施安全
学前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
意外伤害存在年龄差异
性别差异
地域差异
活动差异
时段和场所差异
意外伤害的诱因
个体因素
性别
生理发育状况
心理发育状况
家庭
家庭状况
家庭生活场所
社会
托教机构
社会变迁
教师如何保证(户外)活动安全
事先计划
建立规则
细心管护
幼儿园安全教育
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
提高幼儿安全保护能力
强化教师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意外伤害预防的理论研究
Haddon模式
预防危险因素的形成
减少危险因素的含量
减少危险因素的危险性
减少暴露于危险因素的机会
减少危险因素的释放率及空间分布
将危险因素从时间和空间上与被保护着分开
利用屏障分离危险因素和被保护着
增加机体对危险因素的抵抗力
加强处理伤害的快速反应能力
加强有效紧急治疗和康复治疗的能力
四E干预
教育
其次
技术
预防效果最直接、最快
强制
经济
鼻出血怎么办
头向前倾,减少血液流入口腔
用手指压迫鼻翼约10分钟
用冷毛巾敷在前额鼻根
如上述方法不行,送医院
溺水怎么办
疏通呼吸道。清楚口鼻内的杂物,解开衣领和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尽快倒出体内积水。头朝下,头低脚高呈俯卧位,清拍腹部,让水流出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拨打120
鱼刺卡喉
能看见,可用镊子夹出
看不见,可用筷子刺激咽部呕吐
都不行,送医院
切记用饮醋,吞咽饭菜等方法
摔伤、碰伤
如出血量不大,可用指压止血
送医务室处理伤口
如伤口较大、较深,在初步清洗、消毒后,用一干净纱布盖住伤口表面,送医院做进一步的消毒、伤口缝合、抗破伤风处理
皮肤无损伤,仅出现红肿或青肿,勿用手揉伤处,试着活动,确认有无大碍。仅为皮下出血,抬高患处,冷敷、24小时后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和淤血的吸收
人工呼吸
判断有无呼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实施口对口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
判断有无呼吸
事前准备
让患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
心脏按压
一只手掌根部放在心前区,宁一手掌交叉重叠在该手背上,肘关节伸直,有节律地冲击压迫,随即方式,让胸部自行弹起(手不离胸),如此反复,直至心跳恢复(幼儿用单手掌或中间的三根手指即可)
骨折
止血
如为开放性骨折伴有出血,首先进行止血处理
固定
对骨折断端的上下两个关节进行固定,防止造成二次损伤
四肢骨折
选用木板等硬物,在木板与肢体接触处垫上毛巾等松软用品,将断肢的上下两个关节用绷带与木板捆绑在一起
胸椎、脊椎、颈椎骨折
选用木板作为搬运和固定工具,4人托住伤者同时抬起,是骨折处不出现移动,将伤者小心放在木板上,用绷带将整个身体捆绑在木板上,送医院或打120
第八章
1.幼儿园一日生活
原则
动静交叉
不同形式活动交叉
劳逸结合
目的
科学分配幼儿在园时间
让幼儿生活有规律
3.正确洗手
掌心相对揉搓
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
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
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
拇指在掌中揉搓
指尖在掌心揉搓
4.如何识别幼儿早期疲劳
表现为大脑皮质兴奋灶的兴奋性降低,内抑制减弱,大脑皮质各区域出现兴奋泛化
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无关性的动作或小动作明显增加,如上课随意说话、东张西望等
5.幼儿用眼卫生包括哪些内容
光线要柔和,避免在强光下或暗光下阅读
保持一定的阅读距离
不要长时间阅读
阅读姿势要正确
6.幼儿园户外环境布置应考虑哪些卫生要求
设置软质地坪,创造条件开辟沙地,绿化、美化园地
共用游戏场地集中设置,配置器材 分班游戏场地设在建筑物四周,配置器材
大型活动设施应符合《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具有3c认证标志。设施使用应安全、功能齐全。
7.体育活动应注意哪些卫生要求
活动前后分别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把握运动量
安全着装
8.幼儿园日常健康检查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包括晨检、午检、全日健康检查
重点检查幼儿的体温、皮肤改变状态及精神状况,以便做到疾病的早发现
9.幼儿园习惯养成关键点
生活与卫生习惯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反复强化并保持要求的一致性
正确的教育
10.教师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多采用正面教育
开展多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唱儿歌、讲故事
通过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指导等多种方式帮助幼儿养成习惯
11.生活与卫生习惯养成包括哪些方面
有规律生活、按时睡觉和起床、按时进餐、不挑食不偏食、注意保护眼睛、勤洗澡
12.为什么强调培养生活与卫生习惯
是幼儿园工作的需要
是保证幼儿身体健康的首要条件
是提高机体工作效率的基础
使幼儿受益终身
第五章
生病迹象(判断标准)
精神状况
体温
脸色
食欲
大小便
睡眠
儿童发烧标准
腋温 正常36-37℃,低烧37.5-38 中等度发烧38.1-39 高烧39.1-41 超高烧>41
腋下体温计使用方法
测量前先将体温计用酒精消毒,水银甩至35℃以下,然后放置儿童腋下,夹紧胳膊,5分钟后取出读数
常用的降温方法
冷敷
用冷水浸湿毛巾,折叠成数层,放在患儿前额,5-10分钟更换一次
冰敷
将冰块捣碎用塑料袋包好,再包上干毛巾,放在患儿前额,10分钟检查一次
药物降温
服用退烧药
热敷
常用于儿童外伤后的消肿、保暖和解除痉挛
用热水将毛巾浸湿,折叠成数层,敷在伤处,反复约20分钟
将热水袋用毛巾包裹放在患处
冷敷
减轻局部疼痛(发烧)
用冷水将毛巾浸湿,折叠成数层,敷在伤处
将冰块捣碎放在塑料袋,再用毛巾包裹,放在伤处
常见病
感冒
预防(护理)
适当减少幼儿的活动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多休息、多饮水
饮食清淡
龋齿
病因
细菌
口腔中的产酸细菌是致病的首要条件
食物残渣
食物残渣为产酸细菌的生存、繁殖提供了营养物质
个体因素
个体牙齿排列不整齐、牙钙化不良、唾液分泌量少等因素是致龋的易患因素
急性肠炎(腹泻、腹痛)
预防
提倡母乳喂养,减少肠炎发生
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饮食注意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吃卫生、安全、新鲜食品
托幼园所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对体弱幼儿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传染病
具备要素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疾病预防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减少机体与致病因素的接触
玩具安全、无毒、无害,食品安全、新鲜、卫生
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卫生习惯
饭前饭后洗手、不挑食不偏食
第四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
生理因素
遗传因素
发育成熟度
心理因素
气质
情绪
需要
自我概念
社会因素
儿童早期生活经验
家庭
心理健康标准
智力正常
性格良好
情绪安定愉快
乐于与人交往
行为统一协调
较好适应能力
问题行为
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偏差
特征
行为表现显著异于常态,不符合学前儿童年龄发展水平
行为经常出现或持续时间较长,对自己或他人带来不良影响
行为表现较单一、程度轻,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变化
儿童自己不能控制和有效处理
排除疾病或缺陷所致
预防
环境创设
合理布置教室
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保持班级良好秩序
合理安排学习、生活
自律能力培养
促进儿童自尊和自我概念的发展
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
行为管理与指导
建立行为规则
与儿童沟通
示范和赋权
家园合作
矫正
行为疗法
实施步骤
第一步:调查评估
第二步:设计矫正方案
矫正目标
矫正方法
消除引发问题行为的各种因素的措施
第三步:实施及评估
常用方法
常见问题行为
攻击性行为
打人
幼儿社会退缩
暴怒发作
大声哭闹
吸吮手指和恋物
习惯性摩擦阴部
常见心理障碍
睡眠障碍
夜惊
5-7岁 短暂惊扰,再次倒下入睡,醒后对夜间发生的情况没有记忆
梦魇
做噩梦,醒后对梦境多能回忆
睡行症
梦游
第三章
1
生长
指细胞繁殖、增大 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 和形态的变化,是量变过程
发育
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的成熟,是质变过程
发展
指随时间的延续,有机体在结构或功能上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成熟
指生长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即个体在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达到成人水平
2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按一定程序进行
呈连续性和阶段性
呈不均衡性
存在个体差异
表现出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
3
生长发育评价方法
等级评价法
是将个体幼儿生长发育数值与标准均值及标准差进行比较的一种评价方法
目前幼儿园使用最广泛的评价方法
简单、易操作
能直观反应幼儿发育水平和好坏
百分位数法
指数法等
指标
形态指标
身高、体重、头围
生理功能指标
脉搏、体温
生化指标
血红蛋白、转氨酶、胆红素
第二章
学前儿童骨骼特点
骨盆、腕骨、足骨尚未骨化,骨骼总数(300余块)多于成人(206)
呼吸道系统卫生保健
养成用鼻呼吸的习惯,不要用嘴呼吸
教给正确的xi鼻涕和打喷嚏的方法
先压住一侧xi鼻涕,再压住另一侧xi鼻涕
不要按住两侧鼻孔xi鼻涕,以防鼻孔压力过大,使病原体经咽鼓管吸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保护嗓子,不声叫喊
养成专心吃饭的好习惯,不要边吃饭边讲话
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开展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间脑
控制欲望,调节情感、体温
学前儿童声带
特点:短而薄,韧性差
保健要点:不要大哭大闹、大喊大叫,容易发生声门肌肉撕裂
正确刷牙的方法
先刷外侧面
再刷内侧面
来回刷咬合面
刷上排牙由上而下,刷下排牙由下而上
最后轻轻刷舌头
牙刷放置,带毛端朝上,保持干燥,定期更换
泌尿系统卫生保健
养成不憋尿的习惯
多饮水、多排尿
保持外阴道清洁,防止感染
听力保健
保护听力,促听力发展
保护外耳,防听力损伤
眼睛保健
提供适宜的视觉刺激,促视觉发展
科学用眼,预防近视
定期检查视力
第一章
健康的概念
一个人只有在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四个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
学前儿童健康的概念
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健康促进
是促使 人们提高、控制和改善健康的全过程,以达到 身体的、精神的、社会的完美状态,确保个体或群体能确定和实现自己的愿望
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
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
行为和生活方式
卫生服务
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
有规律地生活
合理安排膳食
保证充足睡眠
保证户外活动
提供适宜游戏
注重疾病预防
培养稳定情绪
培养亲社会行为和交往能力
养成健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