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宋代文学
这是一篇关于宋代文学的思维导图,宋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继承了唐代文学的优秀传统,还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取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电商部人员工作结构
宋代文学
柳永和北宋前期诗词风的演变
五代词风
词风和特点 1、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 2、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 3、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闲雅有情思的晏殊词
晏殊,字同叔,官致宰相。死谥元献。被称为“北宋倚声家初祖”,著有《珠玉词》 晏殊词特点: 1、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着重表现情感。 2、语言清丽淡雅,温润秀洁,没有胭粉气和浓艳的色彩。
因循中求变的欧阳修词
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著有《六一词》和《醉翁琴趣外编》 欧阳修词特点: 1、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用词来抒写自我人生感受。 2、改变词的审美趣味,将词朝通俗化方向开拓。 3、学习民歌“定格联章”的手法
边塞气息的范仲淹词
范仲淹曾出任山西经略安抚史,抗击西夏。被羌人称为“小范老子” 著有《苏幕遮·碧云天》、《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贴近日常生活的张先词
张三影: 特点: 1、大量用词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 2、大量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改变了以往词有调无题的情况,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 著有《天仙子》、《千秋岁》
向诗风靠拢的王安石词(怀古词)
脱离晚唐五代词风,抒发自我性情怀抱,并且由个体人生的感受转向对历史社会的反思,使词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著有《桂枝香·金陵怀古》
柳词的新变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字耆卿,又称柳七,“柳屯田”。著有《鹤冲天·黄金榜上》、《方舆胜览》
柳永对词的新变(三创)
一、创体:大量创制慢词长调体
二、创意:柳词题材内容的新开拓 1、描写都市繁华、市井风情 2、叙写人生羁旅情愁 3、刻画世俗女性内心情态
三、创法:开创了词的新的表现手法 1、铺叙与白描手法:增加了词中“赋”的比重,大量铺叙 2、时空转换法:确立了词的体段配置模式 3、用语之法:俗中有雅,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苏轼:儒、道、禅的融合、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成就的人格魅力:既坚持了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
苏轼的词 一、词学观念 1、“诗词一体”词应该在表现题材、艺术本质上与诗歌一致 2、自是一家: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二、丰富词情,开拓词境 1、抒豪情,写性情《江城子·密州出猎》 2、表达对人生的深沉思考《西江月》、《定风波》 3、自然山水,农村风物《念奴娇·赤壁怀古》、《西江月》、《浣溪沙》 4、花间范式向东坡范式的转变 三、以诗为词的手法 四、豪放与婉约并存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两大词人群
苏门词人群:苏轼、皇庭坚、秦观、晁补之、李之仪
大晟词人群:周邦彦、曹组、万俟咏
苏轼:抒情言志的自由,不为音律所拘,可读性胜于可歌性,追求词境
周邦彦:协律可歌,情感有所节制,追求词艺
黄庭坚和晁补之词:黄庭坚和巢补之词的成就不如同门的秦观,但在当时人民纷纷指责苏轼革新词体之际,他们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给苏轼以有力的支持壮大了苏词的声势,对词的革新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黄庭坚词:雅俗并存的词风《山谷词》 一、学苏 1、抒情的自我化、倔强与旷达 2、近一步贴近日常生活 二、学柳
晁补之词: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 词论:论词专书《骫骳说》二卷,评论当时词人词作 一、泛梗漂萍的无依之感与“沉咽”词风《迷神引》 二、归老田园的自得之乐与“坦易”词风《行香子》
晏几道词(类似李煜)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八子。性格高傲,有《小山词》二卷 小晏词内容:借对爱情的追求来建立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审美的情感世界 小晏词艺术特征:语浅情深,用平淡的语言,常见的景物,表现不同寻常的深情。如梦如幻,借梦境重温爱情。
秦观词: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秦词语言清丽淡雅 特点: 一、情韵兼胜,情感真挚,意境深婉,语言优雅,音律谐美 1、采取小令之法入慢词 2、将身世之感并入艳情
贺铸词:贺铸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 一、英雄豪气:词史上第一次表现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词中不仅是人生失意的悲愤,而且含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开创了南宋词人面相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六州歌头》 二、儿女柔情《鹧鸪天》,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与独特的地位
周邦彦词: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著有《清真诗余》
词的主要题材: 1、羁旅行役主题 2、咏物主题 艺术特色之一:精于声律 艺术特色之二:善于勾勒 艺术特色之三:化用诗句 艺术特色之四:结构曲折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李清照词: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词集《漱玉词》、《声声慢》、《如梦令》
闺阁少年生活:自由、美、青春、健康、纯真、活泼
婚后的离别与相思
李清照后期词:个人遭遇之愁苦与家国兴亡之悲慨之汇集
特点: 1、语言通俗易懂,化俗为雅,清新工巧 2、既融入国家兴亡的深悲巨痛,又不失婉约词本色,形成凄婉悲怆的格调 3、既有女性的温婉柔丽,又有男性之刚健俊爽。婉约中有遒逸,旖旎中见豪情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生平不可考,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
朱敦儒,字希真,号岩壑,早年过着隐居生活。著有词集《樵歌》又名《太平樵唱》
一、青年放浪形骸 二、中年时期漂泊忧愤
朱敦儒的价值: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表现社会现实,诗词功能初步合一,为辛派词人以直接的启迪和影响。
张元干、叶梦得等人
张元干,字仲宗,号芦川居士,他不屑与奸佞同朝,飘然桂冠。著有《芦川归来集》和《芦川词》
叶梦得,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南渡前曾为蔡京所笼络。南渡后历官户部尚书、尚书左丞等著有《石林词》
陈与义:著有临江仙
李纲、岳飞等词人 李纲的咏史词和“南宋四名臣”词 岳飞词《满江红》
辛弃疾与南宋中期词人的拓展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著有《鹧鸪天》、《清平乐·村居》、《西江月》、《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沁园春·将止酒》、《木兰花慢》
辛词在内容上的创新 1、英雄的形象和心灵 2、乡村的景致和生活
辛弃疾的艺术创新 1、军事意向 2、以文为词 3、刚柔并济、亦庄亦谐
宋末词坛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散文和书法音乐,无不精善,虽终生布衣,名声却震耀一世。著有《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词的特点 清空骚雅 词前小序 擅自度曲
雅洁的意趣 空灵的韵味 色彩淡雅素净 意境疏阔开朗
宋初诗坛
白体 晚唐体 西昆体
白体:宋初一个学习白居易诗风的诗人群体。代表者为李昉、徐铉等人(浅易、酬唱、闲雅)
晚唐体:指宋初向贾岛、姚合学习的一批诗人,代表诗人有林逋、寇准、魏野及九僧
西昆体:宋真宗下诏杨亿、刘筠、钱萎演等人修撰《历代君臣事迹》后再来管阁中作诗唱酬,后来将之编成了《西昆酬唱集》,此类诗风名曰“西昆体”
特征: 题材范围狭窄,多咏史、咏物、流连光景之作 师法李商隐、唐彦谦,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辞华美
评价:西昆体有形式雕琢、内容空洞、缺乏创新的弱点,但宏博富丽,从侧面反映了北宋统一帝国的堂皇气象,符合宋朝建立本朝文风的需要。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开元、元和、元祐(唐玄宗、唐宪宗、宋哲宗)
黄庭坚的诗歌
诗歌风貌: 1、文人气、书卷气 2、生新廉悍的风格(山谷体、黄庭坚体) (1)章法回旋曲折,不平铺直叙 (2)修辞手段,出奇制胜 (3)重炼字造句。务去陈言,力撰硬语 (4)声律奇峭,多用拗句
黄庭坚的诗歌主张: 1、诗歌以敦厚为本 2、尊杜,强调杜甫的忠义之气 3、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脱胎换骨
唐宋词意象变迁 闺房绣户、青楼妓馆 书斋、官场、自然山水 民族苦难、社会现实 战争意象、军事意象
社会文化背景: 1、崇文抑武的国策 2、经济的发达和城市的繁荣 3、理学的兴盛 4、民族矛盾和爱过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