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网络基础(七层模型)
这是一篇关于网络基础(七层模型)的思维导图,从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互联网9大思维
组织架构-单商户商城webAPP 思维导图。
域控上线
python思维导图
css
CSS
计算机操作系统思维导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
IMX6UL(A7)
考试学情分析系统
网络基础
OSI七层模型
物理层:位于OSI/RM参考模型的最底层,为数据链路层实体提供建立、传输、释放所必需的物理连接,并且提供透明的比特流输出
数据单位:比特,一个二进制位
特性
机械特性:规定接口的外形、大小、引脚数和排列、固定位置
电气特性:规定接口电缆上各条线路出现的电压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规程特性:指明各种可能事件出现的顺序
两个概念
数据终端设备(DTE):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收发能力的设备,用于提供或接收数据。(路由器、PC、终端等)
数据通信设备(DCE):在DTE和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功能,并负责建立、保持和释放链路的连接。(CSU/DSU、NT1、广域网交换机、MODEM等)
区别
DCE提供时钟,DTE不提供时钟
DTE的接头是针头(公头), DCE的接头是孔头(母头)
数据链路层:实现实体间二进制信息块的正确传输,为网络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
数据单位:帧,具有流量控制功能
不同概念
链路:是相邻两节点间的物理线路
数据链路:数据的通道,是物理链路加上必要的通信协议而组成的逻辑链路
功能
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离
帧定界和帧同步
顺序控制
链路表示、流量/拥塞控制
差错检测、恢复
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LLC)
介质访问控制(MAC)
网络层:控制子网的通信,其主要功能时提供路由选择
路由选择和中继
激活和终止网络连接
链路复用
差错检测和恢复
流量/拥塞控制
传输层:实现可靠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数据分段
数据传输
数据组装
差错控制
会话层: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会话指各种服务
各种服务
对话控制(记录谁来传递数据)
令牌管理(防止对方同时执行同一关键操作
同步控制
其他工作
将会话地址映射为传输层地址
进行数据传输
释放连接
表示层:一种通用的数据描述格式,便于不同系统间的机器进行信息转换和互相操作
主要功能
数据语法转换
语法表示
数据加密和解密
数据压缩和解压
应用层:位于OSI/RM参考模型的最高层,直接针对用户的需要
重点概念
封装:从高层向低层传送的过程中,附加一个报头和报尾,这个过程称为封装
网络协议:网络中数据交换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三要素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形式
语义:根据需要发出哪种控制信息,依据情况完成哪种动作以及作出哪种响应
时序关系:又称为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PDU:协议数据单元是指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元
实体:任何可以接收或发送信息的硬件/软件进程通常是一个特定的软件模块
服务:在协议控制下,两个对 等实体间通信使得本层能为上 一层提供服务
服务与协议的区别
本层服务实体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协议是“水平的”,针对两个对等实体的通信规则;服务是“垂直的”,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只有能被高一层实体“看见”的功能才能称为服务
服务原语:上层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必须通过与下一层交换一些命令
服务数据单元: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的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