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唐朝文学
这是一篇关于唐朝文学的思维导图,唐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创造了著名的唐诗,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编辑于2024-01-16 15:00:23唐朝文学
初唐文坛
初唐四杰
王勃(诗杰)、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四人具有共同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重视抒发个人情怀,作不平之鸣,诗中出现壮大的气势,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陈子昂(诗骨)
有复古倾向,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感遇》38首被杜甫称赞: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编
《登幽州台歌》开唐诗风骨先河
张若虚、刘希夷、贺知章
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诗狂)、张旭、包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一篇长歌行,采用乐府旧题。评价:以孤篇压倒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张九龄
字子寿,世称“张曲江”(出生在岭南曲江)、“文献公”(谥号“文献”),誉为“岭南第一人”。著作《曲江集》
“上官体”与王绩
上官体(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一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地位很高,工于五言,好意绮错婉媚为本(注重诗歌形式)
王绩:冷眼旁观世事变化以解心中的不平,创造出一种淡泊宁静朴实的诗歌境界。《野望》
“台阁体”
代表人物:杜审言、李峤、宋之问、沈佺期
文章四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
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诗佛)
字摩诘,著有诗集《王右丞相集》
苏轼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孟浩然
字浩然,号孟山人,襄阳人也,世称“孟襄阳”,盛唐著名诗人
与王维并称“王孟”
边塞征战
王之涣
字季凌,开元年间,与高适、王昌龄交往唱和,三人齐名,
仅存六首诗,《登鹳雀楼》、《凉州词》最出名
名门望族却无心科举
王昌龄
字少伯,慕侠尚气、纵酒长歌,有狂放洒脱的气概
《从军行》7首章法井然,意脉贯通,有气骨,《芙蓉楼送辛渐》、《出塞》、《闺怨》、《采莲曲》
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边塞诗可以称为唐代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高适
字达夫、仲武,盛唐边塞诗人
与岑参并称“高岑”,长于歌行体
评价:唐朝以来,诗之达者,唯适而已
35作《燕歌行》
61岁被封为渤海县侯,唐代唯一被封侯的诗人
岑参
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岑参诗作意奇、语奇、调奇
因在嘉州做官,也叫岑嘉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王翰
狂放不羁,盛唐诗人的典型,赤裸裸追求功名,怀有及时行乐的思想
《凉州词》
崔颢
《黄鹤楼》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此诗被称为“唐人七律第一”,
李颀
骨气老劲,刚健有力,诗中蕴含浓郁的不平之情,透出一种极其苍凉的悲怆情怀
《古从军行》
诗仙李白
浪漫主义高峰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浪漫主义诗人
古体诗注重主观抒情,展现出李白的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绝句自然明快,多为随口而发的神来之笔
作品内容:抒发自己的抱负、不满现实黑暗、渴望建功立业、描绘自然风光、歌颂爱情友谊、描绘劳动人民生活并给予关怀与同情
诗圣杜甫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现实主义诗人,出身名门,也称“左拾遗”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品主题:爱国忧民、思乡怀友、写景咏物、咏怀抒情、咏史怀古
大历诗坛
安史之乱之后,由盛唐转中唐的过渡阶段,诗人失去盛唐时期昂扬自信的气质,表现出凄清、寒冷、萧瑟的色彩
韦应物:田园派诗人,早期诗歌昂扬开朗,后期作品向往隐逸的宁静。《观田家》《滁州西涧》
王孟韦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
刘长卿(五言长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韩孟诗派
韩愈
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散文):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孟郊
诗囚,字东野,地位极高,但是诗作水平不甚高,因诗歌意象寒冷,与贾岛被后人称为“郊寒岛瘦”。
李贺
诗鬼,字长吉,唐宗后裔,因才华出众屡受排挤,形成凄惨诡激的诗风,喜欢在诗中写鬼
刘禹锡
诗豪,字梦得,号宾客,少年得志,却在慌贬之中度过大部分时间
文集《刘梦得集》(又称《刘宾客集》)
写文章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写诗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柳宗元
字子厚,河东人,称呼有“柳河东”、“河东先生”、“柳柳州”,文集《柳河东集》,其诗意象凄冷。
评价:柳五言诗犹能强自排遣,七言则满纸涕泪
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
韩孟奇警,务言人所不敢言
不平则鸣
笔补造化,将就炼字炼句
意向尚雄奇怪异之美
元白诗派
元稹
字微之,代表作《遣悲怀三首》
白居易
字乐天,自号“吟醉先生”,“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和元稹)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后人评其诗: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
《长恨歌》、《琵琶行》
元白诗派创作主张
重写实,尚通俗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晚唐诗坛
杜牧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存诗四百余首,其中抒写理想抱负、关心国计民生、慨叹壮志难酬的怀古咏史诗占相当比重
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李商隐
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与温庭筠并称“温李”
贾岛
诗奴,晚唐苦吟诗代表,以苦吟的态度作诗,诗境狭窄,有句无篇
晚唐词坛
温庭筠
本名岐,字飞卿,有“温八叉”之称
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花间词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伟”
韦庄
字端己,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秦妇吟》、《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为“乐府三绝”
冯延巳
字正中,作品数量居五代词人之首,以相思离别、花风柳情为题材
李煜
五代十国时南朝国君,史称“李后主”,被称为“千古词帝”
王国维评价: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散文
唐初,骈文是唐代普遍使用的文章样式,不少作品在工整对偶、辞藻华丽之外,也展示出活泼的行文风格,如王勃《滕王阁序》、卢照邻的《释疾文》
骈体文的语言有三方面的特点
语句方面:骈偶和“四六”
语音方面:平仄相对
用词方面:用典和藻饰
“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文章革新运动
主张
"文以明道“(文学变革与儒学复兴结合)
明道的同时,对行文手法非常重视
为文宜“自树立,不因循”,贵在创新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
唐传奇(与“唐诗”并为一代之奇)
初、盛唐为发轫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之间的一个过渡
中唐为兴盛期,传奇题材由神怪逐渐转向现实生活,艺术成就较高代表作品:陈玄祐《离魂记》(传奇步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沈既济《枕中记》、陈鸿《长恨传》、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传》
晚唐为衰落期,作品数量有增无减,但质量下降
传奇三大家:元稹、白行简、蒋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