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史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史的思维导图,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隋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辽宁夏宋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清朝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早期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几个方面的介绍,细致全面。
编辑于2021-08-03 09:36:37中国古代史
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三国
魏——建立者、时间都城:曹丕、220年、洛阳
蜀——建立者、时间都城:刘备、221年、成都
吴——建立者、时间都城:孙权、229年、建邺
两晋
建立者、时间、都城:司马炎、266年、洛阳
灭亡
八王之乱: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五胡乱华: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政权分立
十六国
北魏统一(北朝)
迁都:洛阳
汉化措施:
意义
东晋
建立者、时间、都城:司马睿、316年、建康
东晋灭亡——宋(取代)南朝开始——齐(取代)——梁(取代)——陈(灭隋)
魏晋文化
书法:行书、草书、隶书
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科技
数学: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农学:《齐民要术》
地理:指南车
5.隋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隋朝
建立者、时间、都城:杨坚、581年、长安
初期统治
灭陈统一全国
时间:589年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开皇之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后期统治
人物:隋炀帝
统治措施
修大运河
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唐江
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设进士,标志着科举制诞生
亡国措施:隋炀帝,好大喜功,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唐朝
建立者、时间、都城:李渊、618年、长安
前期统治
唐太宗
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三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
六部:工部、刑部、兵部、礼部、户部、史部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文化:完善科举制度
考试科目:武举、殿试
意义:扩大统治基础
法律: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民族交往: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于唐王朝密切联系
地位
武则天——设殿试、武举
唐玄宗
前期
统治举措: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地位:“天可汗”
后期
安史之乱: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
中期统治——藩镇割据
后期统治
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社会: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北汉
隋唐文化
书法:
诗歌:唐诗宋词
科技
赵州桥(隋)
雕版印刷术、火药
孙思邈《千金方》
中外交流
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
玄奘西行天竺
6.辽宁夏宋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两宋
北宋
建立者、时间、都城:赵匡胤、960年、东京
前期统治(重文轻武)
中央
枢密院掌军权、三司掌财权、宰相参知政事掌行政
地方
文臣认知州
转运司掌财政
通判制度约知州
辽、西夏和议
澶渊之盟
宋夏和议
中期变法
王安石变法
变法目的
变法内容
失败原因
灭亡
靖康之变
南宋
建立者、时间、都城:宋高宗、北宋灭亡后、临安
宋金和议
灭亡——崖山之战(元灭宋南)
辽
建立者、时间、都城、民族:耶律阿保机、10世纪初、上京临潢府、契丹族
灭亡:1125年辽被金灭亡
西夏
建立者、时间、都城、民族:元昊、11世纪前期、兴庆府、党项族
灭亡:1227年
金
建立者、时间、都城、民族:阿骨打、11世纪末、女真族、黑龙江
灭亡:1234年
元
蒙古——建立者、时间、都城、民族:成吉思汗、1206年、草原、蒙古族
元朝
建立者、时间、都城:忽必烈、1260年、大都
统治措施
政治
中央:一省制
地方:行省制(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西藏,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民族关系——四等人制(蒙古人、色盲人、汉人、南人)
辽宋夏金元文化
农业
棉花宋开始种植,元广泛种植(黄道婆)
占城稻引进,一年两熟三熟,秧马工具
制瓷业
五大民窟
瓷都:景德镇
矿治业
使用煤
科技
三大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地理:罗盘
天文:《梦溪笔谈》
农书:《农书》
经济交往
对内:榷场
对外:市舶司(海上丝绸之路)
商业
纸币:宋交子会子、元朝发行纸币
城市:东京(开封)、临安(杭州)
布局:经济中心南移
儒家思想:程朱理学
艺术
宋词:《念奴桥》《满江红》《蝶恋花》
元曲:《窦娥冤》
7.清朝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明朝
建立者、时间、都城:朱元璋、1368年、应天府
前期统治
明太祖
政治:废丞相,皇帝亲掌六部
思想: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明成祖
政治:设内阁
对外交往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
葡萄牙占领澳门: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灭亡
李自成起义: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
清军入关:李自成在三海关交战失利
清朝
后金
建立者、时间:努尔哈赤、1616年
子主题
建立者、时间:皇太极、1635年
康乾盛世
政治
设军机处
思想
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对外
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台湾府)
雅克萨反击战,《尼布楚条约》
对内
西藏
顺治册封达赖喇嘛
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雍正设驻藏大使
乾隆设金瓶掣签制度
新疆
康熙平定噶尔叛乱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乾隆设伊犁将军
统治危机
社会矛盾激化: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
对外政策:闭关锁国(一口通商),落后于世界
3.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秦朝
嬴政(秦始皇):建立者
统治制度
政治制度
中央
郡县制: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郡县制
地方机构
郡
县
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住了全国各地的权力:作用
经济
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货币:统一货币
统一度衡量
统一车轨、修驰道直到
修灵渠
文化
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统一文字
严刑峻法
焚书坑儒
军事
修长城
政府越南
秦朝意义
制度
1.沉重的赋税迫使农名将三分之二的收货物上缴国家
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兵役
灭亡:国家
灭亡原因
秦二世:统治者
陈胜和吴广:农民起义
楚汉之争
刘邦和项羽:人物
巨鹿之战:主要战役
原因
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项羽败
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刘邦胜
汉朝
西汉
刘邦:建立者
初期统治
文景之治
以农为本:思想
政策
1.注重农业生产,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税降到三十税一
2.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3.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七国之乱
制度原因
西汉强盛
人物
统治措施
政治制度
中央
中外朝
选官制度
察举制
地方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推恩令
十三州刺史
经济
铸五铢钱
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
重农抑商
文化
设太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人物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影响
军事
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38年时间
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目的
路线
长安——祁连山——玉门关——大宛——大月氏:前期
大月氏——于阗——阳关——陇西——长安:后期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影响
统治效果
东汉
建立者
前期统治
光武中兴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政治
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经济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文化
中后期统治
政治
外戚宦官干政
政治腐败
经济
土地兼并严重
豪强地主强大,阶级矛盾严重
社会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农民起义
军阀混战
主要军阀
主要战役
两汉文化
历史
司马迁《史记》
医学
华佗 发明了麻沸散,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文学
乐府诗、汉赋
科技
蔡伦造纸 张衡
数学
刘徽《周髀算经》
农学
《 》
2.早期国家
商周
政治
公元前2070年:存在时间
开国:禹 亡国:商纣王:开国之君与亡国之君
文化
司母戊鼎:青铜器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
西周
政治
公元前841年:存在时间
开国:周厉王 亡国:周幽王:开国之君与亡国之君
分封制
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内容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权力
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诸侯义务
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分封等级
引起“国人暴动”:影响
文化
司母戊鼎:青铜器
甲骨文:文字
东周
政治
春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春秋五霸
主要战役
战国
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七雄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主要战役
各国变法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时间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目的
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史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静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棉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衡量制度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影响
其他变法
经济
牛耕:耕作方式
铁制工具:劳动工具
手工业
商业
文化
春秋
孔子
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主张
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地位
《论语》:著作(弟子整理)
老子
“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住张
道家学派创始人:地位
《道德经》:著作
战国(百家争鸣)
儒家
孟子:代表人物
“仁政”: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代表人物
“廉爱”“非攻”:思想主张
道家
庄子:代表人物
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思想主张
法家
韩非子:代表人物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思想主张
1.中华文明的起源
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
元谋人
距今170万年:时间
云南元谋县:地点
特征
能够使用火:工具
北京人
距今70万-20万年:时间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地点
前额地平,眉骨粗大,鼻骨扁平,嘴部前伸:特征
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工具
新石器时代
河姆渡人
七八千年前:时间
长江流域:地点
特征
农业工具:骨耜 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工具
干栏式建筑 家畜:猪、狗和水牛:生活
半坡人
距今6000年:时间
黄河流域:地点
特征
骨器、角器、弓箭、长矛、石球、渔叉、渔钩、渔网工具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生活
部落传说
炎黄传说
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炎帝贡献
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皇帝贡献
皇帝和炎帝在阪泉开展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炎帝失败归顺皇帝,炎帝部落与东方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蚩尤被打败:战役与联盟
尧舜禹禅让
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禅让制
经过10年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