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空气的成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关于空气的成分,主要介绍了空气的组成及其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
编辑于2024-05-04 15:03:11植物茎的结构、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在木质茎的结构部分。提供了详细的实验说明,指导观察者如何通过显微镜观察三年生木质茎(如木槿或树等)的永久切片,来辨识茎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植物茎的两大主要功能: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以及有机物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而有机物则主要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标注了常考点、易混淆知识,帮你理清思路让你事半功倍,学习更高效!
八年级下册科学--叶的结构和蒸腾作用,详细描述了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包括水分从土壤中被植物根吸收,通过茎中的导管传输到叶片,并最终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还解释了气孔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气孔的开闭机制,以及气孔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中的作用等,还标注了常考点、易混淆知识,帮你理清思路,让你事半功倍,学习更高效!
对浙教版科学八下第四章部分知识的梳理和归纳,内容包含土壤的基本构成、不同成分的功能以及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土壤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多种物质以及生物组成,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土壤特有的结构。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受到矿物质颗粒大小、排列方式以及成分比例的影响。通过渗水实验展示了土壤渗水能力与土壤颗粒大小的关系。实验表明,砂粒颗粒间空隙较大,渗水能力较强;黏粒则渗水能力较弱,粉砂粒的渗水能力介于两者之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植物茎的结构、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的运输,在木质茎的结构部分。提供了详细的实验说明,指导观察者如何通过显微镜观察三年生木质茎(如木槿或树等)的永久切片,来辨识茎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植物茎的两大主要功能: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以及有机物的运输。水分和无机盐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而有机物则主要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标注了常考点、易混淆知识,帮你理清思路让你事半功倍,学习更高效!
八年级下册科学--叶的结构和蒸腾作用,详细描述了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包括水分从土壤中被植物根吸收,通过茎中的导管传输到叶片,并最终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还解释了气孔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气孔的开闭机制,以及气孔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中的作用等,还标注了常考点、易混淆知识,帮你理清思路,让你事半功倍,学习更高效!
对浙教版科学八下第四章部分知识的梳理和归纳,内容包含土壤的基本构成、不同成分的功能以及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土壤由矿物质、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多种物质以及生物组成,这些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土壤特有的结构。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受到矿物质颗粒大小、排列方式以及成分比例的影响。通过渗水实验展示了土壤渗水能力与土壤颗粒大小的关系。实验表明,砂粒颗粒间空隙较大,渗水能力较强;黏粒则渗水能力较弱,粉砂粒的渗水能力介于两者之间。
空 气 的 成 分
氮气 78%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沸点-196℃。-196℃至-183℃液态氧气态氮。
化学性质:较不活波,不支持燃烧
用途:a.保护色;b.食品保鲜;c.化肥、炸药原料;d.冷冻剂(细胞组织)。不能供给呼吸
氧气 含量 21% 质量 23%
物理性质
a.颜色和气味:无色无味
b.密度:1.429g/l,略大于空气
c.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d.三态变化:-183℃淡蓝色液体;-218℃蓝色雪花状固体
化学性质 氧化性 氧化反应
缓慢氧化
产生热量-温度升高-着火点-自燃
塑料、橡胶老化、钢铁生锈等
剧烈氧化
燃烧
定义:可燃物质跟助燃剂(如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剧烈的氧化反应。 电灯通电等发光发热不属于燃烧。
燃烧条件
可燃物:硫、铁、碳、铝等反应。
助燃剂:空气或氧气最常见。氯气、二氧化碳等
着火点: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 白磷40℃,红磷240℃,木炭320℃等
灭火
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空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方法:泡沫、干冰、二氧化碳灭火器
水能灭火:本身不易燃烧;能隔离助燃剂;降低温度。
爆炸
(化学变化)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会引起爆炸。
物理变化:车胎爆炸、高压锅爆炸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 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金属 氧化物
银白色铁,火星四射,放大热,生成黑色Fe3O4固体
银白色铝箔,耀眼白光,放大热,生成白色Al2O3固体
a.砂纸除氧化膜;b.利用火柴放热使金属升温; c.燃尽时伸入避免耗氧过多使金属燃烧现象不明显; d.预留水或细沙防炸裂;e.螺旋状增大受热面。
FeO,CuO,CaO等。
非金属 氧化物
黑色木炭,白光,生成CO2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上往下慢伸,使现象明显。
淡黄色硫,蓝紫色火焰,生成SO2;
量不宜多,通风厨中,预装水或NaOH溶液防污染。
暗红色红磷,白烟并发白光,生成P2O5固体颗粒;
量不宜多,预装水,白烟非白雾
H2O,SiO2,CO等。
含氧元素的混合物,不算。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O2,NaOH,CaCO3,KClO3等不是2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
催化剂:一变两不变。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两变”:a.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b.反应前后,本身化学性质不变,但物理性质有可能变化,如块状变粉末。
如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在KMnO4分解中是生成物。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放热反应:燃料燃烧、镁与盐酸反应等
吸热反应:Ba(OH)2与NH4Cl反应等。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一变多”
空气中 氧气含量 的测定
测定原理
过量的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后,被倒吸入容器内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体积。
测定方法
实验装置:集气瓶,橡胶塞,弹簧夹,燃烧匙,烧杯,玻璃导管。
实验步骤:查、分、夹、装、点、开
实验现象:产生白烟、水位上升等
实验结论
正常:占1/5
偏小:红磷量不足;装置漏气;未冷却打开止水阀;导管未注满水。
偏大:瓶内空气外逸。弹簧夹未夹紧,塞瓶塞较慢
注意事项:如何防止误差。
制取
工业制氧(物理变化)
空气冷冻分离法: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
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得到富集氧气。
实验室制氧
原理
过氧化氢分解,放热,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利用密度,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步骤:查、装、开、验、关,收。?
检验和验满方法: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或置于瓶口。
高锰酸钾分解
利用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收集气体更纯)。
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为什么手紧握有气泡冒出,松后出现水柱?全解P142压强差原理。 塞棉花,防粉末进入导管或水槽? 试管口略向下,防倒流使试管破裂? 来回移动加热,防受热不均破裂? 开始冒出的不是纯净的氧气,连续冒泡后伸入装满水的集气瓶? 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倒流,致试管炸裂?
检验和验满?粗铁丝、木炭、铝箔、棉花、澄清石灰水等检验的化学反应。
氯酸钾分解
装置
实验器材:带铁夹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坩埚钳、单孔橡皮塞、橡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火柴、木条、粗铁丝、木炭、铝箔、棉花、澄清石灰水、高锰酸钾。
发生装置:带铁夹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单孔橡皮塞、橡皮管、玻璃导管等组成
收集装置:集气瓶、水槽等。
注意事项: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有哪些?
用途:医疗、潜水、登山等供给呼吸;助燃。
稀有气体 0.93% 氦氖氩氪氙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不活波
用途:a.保护色;b.电光源;c.激光技术;d.制造低温环境(氦气);e.医疗麻醉(氙气)。
二氧化碳 0.04%
水蒸气等其他 气体和杂质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