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与大陆文学的深刻联系(新文学运动,文化革命-文学革命;新民会:现实主义,反殖民,反封建,朴实无华、纯真亲切),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产生了特色的文学现象
30年代初步繁荣;50年代:国民党政权退据台湾“反共文学”,同时政治高压下的乡土文学和怀乡文学《现代诗》《蓝星周刊》;60年代由现代诗发端的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到达高潮,1960《现代文学》创刊,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等
台湾现代主义文学深受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等现代西方文艺思潮的影响。表现自我是首位,主题较为含蓄隐晦,耐人寻味。
60年代以后,留学生热潮-留学生文学兴盛《傅家的儿女》《又见棕榈,又见棕榈》;通俗文学,琼瑶的言情小说,古龙的武侠小说,高阳的历史小说
70年代,经济开始起飞,政治挫败,“反攻复国”神话破产,钓鱼岛事件引发台湾社会的反思,现代诗论争,乡土文学论争,乡土文学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