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语文第六单元第10-1节:《劝学》-知识梳理
亲爱的同学们,你是否曾对《劝学》中荀子那深邃的学习之道感到既敬畏又好奇?在浩瀚的古文海洋中,《劝学》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求知若渴的心灵之路。现在,就让我带你一探究竟,通过这份精心整理的知识汇总,让《劝学》的智慧触手可及!
宝子们👋,今天来给大家分享超实用的诗歌知识总结,帮你理清思路,便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快来学习诗歌的题材吧~
宝子们👋,今天来给大家分享超实用的诗歌知识总结,帮你理清思路,便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快来学习诗歌的体裁之“元曲”吧~
宝子们👋,今天来给大家分享超实用的诗歌知识总结,帮你理清思路,便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快来学习诗歌的体裁之“宋词”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上 第六单元第10-1节 《劝学》
了解作者 穿越千年,深入了解儒家大师的思想境界
荀子(公元前313-238)
基本介绍
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时人尊称为荀卿,后因避汉宣帝刘询之讳而改称孙卿。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
文学家
荀子是一位文学家,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后人多认为荀子的文章代表了先秦时期散文最高的艺术成就。 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
荀子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荀子的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荀子》一书共32篇,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是荀子教学思想的专论,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他对教育和学习的观点及主张。课文是原文的节选。
思想家
荀子是一位思想家,具有一定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在宇宙观方面,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在人性问题上,他认为人类天生有欲求,有欲求必有争夺,任其天性发展,必做恶事,因此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质,所以主张“明礼而化之”。
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荀子整理传承了《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典籍,为传播儒家思想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荀子总结了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其思想出于儒,又吸纳了其他各家的学说观念,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政治家
在政治上,孟子强调“施仁政、行王道”,强调“以礼治国、民贵君轻”;荀子则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取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
他针对孟子“法先王”(意在效法古代圣明君王的言行、制度,言必称尧、舜、文、武)的思想,提出了“法后王”(因时制宜)。其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学生韩非子和李斯成了法家的代表。
教育家
荀子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荀子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改变,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
孟子与荀子思想比较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社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著书立说,并逐渐形成了墨家、儒家、道家等不同的学派,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纷纷宣传自己的主张,于是社会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战国时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
荀子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和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逐步培养起来的。
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学习,从而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
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鼓励人们通过学习改变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振兴礼义,制作法度,专心致志地去实践君子之道。
理解文题 分析文题,体会大儒的用心良苦
劝 学
劝:劝勉;学:学习。劝学即劝勉、鼓励人们勤奋学习。
以“劝学”为题目,目的是勉励人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疏通文意 梳理结构,明确作者的论证思路
第一段
立论:学不可以已
开门见山地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提出观点,态度鲜明,语言简洁。
第二段
学习的意义
运用了“青胜于蓝、冰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金就砺利”这些比喻论证了“事物经过加工、改造得以提升、改变,人能通过广泛学习及自我反省得以智慧明达、行为无过”的观点。
设 喻
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即通常所说的“比喻论证”。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
作文思路
作文思路 - 副本 (2)
第三段
学习的作用
运用了“终日而思不如须臾所学”“跂而望则高博见”“登高招则见者远”“顺风呼则闻者彰”“假舆马则可致千里”“假舟楫则可绝江河”这些比喻论证了“君子通过学习得以弥补不足、达到目标”的观点。
作文思路 - 副本
第四段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两个正面例子与“不积跬步,不至千里”“不积小流,不成江海”两个反面例子形成对比,论证了“学习要积累”;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形成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形成对比,论证了“学习要坚持”;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与“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形成对比,论证了“学习要专一”。
作文思路(1)
思考: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运用大量比喻,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论证了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即学习不可以停止,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设喻
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喻体。
设喻方式多样
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以为轮”、“金就砺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
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
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连用五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
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三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水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结构,跟大儒学习写作
中心论点
人要不断地学习
是什么?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弥补自己的不足
日积月累
坚持不懈
用心专一
怎么做?
思考:“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是全文的中心论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尝试分析作者提出“学不可以已”的原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
学习能增长智慧,提高才能,行为无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学习能弥补不足。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学习能积累善心,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成为圣人。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