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
这是一篇关于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的思维导图,包括哲学、公文+管理、法律和经济四部分内容,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最全哲学知识体系,框架化整理,,目前更新哲学部分,每周更新一大块内容,下周更新经济学。学完知识体系记得要刷题练习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党章建设思维导图
国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汇总
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
公务员省考图形推理
法理学笔记
公考申论命题点
法理学
国考判断课总结【注意】
我的行测痛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
公共基础知识 思维导图
哲学
定义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或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谁是第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派别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金木水火土,气,形,阴阳,即实物)
近代形而上学(本原是原子)
机械性(只看到机械运动)
形而上学(孤立,片面,静止)
不彻底性(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论
物质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根本属性:运动
存在方式: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意识
起源: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起决定性作用,意识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生理基础:人脑 (动物没有意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本质: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作用:能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
规律:
可被认识,被利用,需尊重
不可创造,不可改变,不可被消灭
唯物辩证法
总特征
联系
对象: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
特点:
普遍性:蝴蝶效应,任何事物都不孤立存在
客观性:不以人意志为转移(吉利数字,喜鹊报喜,均违背)
条件性:联系是有条件的,运动是无条件的
多样性:多种多样
发展
定义:具有前进性质的上升运动,低级to高级,简单to复杂,无序to有序
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考点:判断选项是否属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三大规律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
基本属性
同一性:依存,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辩证关系原理
普遍性:处处有,时时有
特殊性:各不同
方法论:
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普遍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性)
不平衡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针对复杂事物存在多个矛盾
办事情,”重点,关键,首位“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针对单个矛盾
看问题,“主流,主体,性质,总体来说“
两点论:全面看问题
重点论:抓重点
内因和外因
内因:第一位原因
外因:事物发展的条件,通过内因起作用,无法单独起作用
质量互变规律(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量变与质变
量变:数量增减或组成要素排列次序变动
质变:根本性,最显著
区分:是否超出一定限度
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前提,基础)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最终会转向质变
量变过程中有一部分可以先质变
方法论:适度原则,重视量的积累
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肯定:事物保持存在的方面
否定: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其他事物的趋势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扬弃
否定之否定
曲折,前进
方法论: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认识论
实践
定义:人类能动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客观物质性:实践三要素都是客观物质
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规划
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受历史条件限制,(唐僧不可能会用ppt)t
直接现实性:把想法变现实
基本形式:
生产实践(最基本)
人与自然
社会实践
人与人
科学实验
科学家探索世界规律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 认识的 来源,动力,目的,唯一检验标准
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非唯一途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唯一检验标准
认识反作用与实践:科学--促进,错误--阻碍
方法论: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真理
定义:人们对客观事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本质属性:客观性
特点:具体性,条件性(1+1不一定等于2,看条件)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主观唯心(人的精神)
客观唯心(人之外的客观精神)
公文+管理
法律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