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阿里木江 言语理解笔记
阿里木江 言语理解笔记,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逻辑填空题的解题思路和综合辨识方法,旨在帮助考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编辑于2024-09-01 21:27:46言语理解
第一章 中心理解题
一、 总体思路
A. 有重点
精炼浓缩、同义替换
B. 无重点
全文概括、提取共性
二、 具体操作
A. 划分层次,寻找文段重点
1. 宏观
(1) 有总有分类
1||| 总句
a. 形式
i. 关联词:
转折
因果递进
ii. 总结词
总之、总而言之、综上
iii. 程度词
更、尤其、特别是、甚至
b. 内容
i. 评论:
对现状做出评价
ii. 对策
iii. 结论
由一系列铺垫做出的总结
2||| 分句(服从服务于观点)
a. 背景引入
识别:
伴随状语、时间状语、下定义。
注意:
位置一般在段首
长度不定
围绕背景设置的选项一般不选
b. 举例论证
识别:
关键词:比如、例如
年份、人名、地名等(需分析)
注意:
例句本身非重点
例句前后可能出现重点句。
完全围绕例句的一般不选。
c. 原因解释
识别:
因为、由于
注意:
标志词有时会省略
原因前后往往会出现其服务的观点句
完全围绕原因的选项一般不选
d. 正反论证
识别:
正面论证
如果/一旦/倘若。。。,就会。。。+积极意义
反面论证
如果不/一旦不/倘若不。。。,那么/否则//。。。+消极影响、危害
注意:
正面标志词可能会省略
正反论证带来的影响不重要,其所论证的观点更重要
完全围绕影响展开的一般不选
反面论证考频更高,其支持的观点常为对策
e. 观点援引
识别:
引用他人观点,带双引号,xx认为
注意:
两种类型:
正向援引+结论引导
权威专家的观点,一般为作者赞同的
反向援引+转折引导词
标志:“有人说”“有一种观点认为”“通常认为”“大多数人认为”等一家之言 一般为锁着要反驳的
(2) 提出对策类
文段直接给出对策
识别:
应该、应当、必须、亟待、亟需
注意:
如果出现多个对策,看清主题内容 要有针对性
文段通过反面论证给出对策
识别:
如果/倘若/一旦。。。,则(消极影响)
注意:
将前面做法反过来,即为所支持的对策
所支持的对策是重点,消极影响不重要
警惕假设变现实为错误选项
(3) 并列结构类
识别:
并列标志
此外、另外、同时、以及“;”
格式整齐、层次分明、排比句式、时间顺序
无其他明显关联词
同一主体的不同点
不同主体的共同点
选项特征
正确选项
全面概括/提取共性
错误选项
表述片面/无中生有
2. 微观
分句的角度
转折
重点:
转折后的内容
相反观点
新观点
识别:
虽然但是尽管固然虽说可是事实上实际上殊不知
因果关系
重点:
结果
识别: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导致;据此可知;由此观之
必要条件
重点:
只有。。的部分,即条件是重点
识别:
只有才;除非才;。。是必要条件、关键、前提、基础、保障、义务
并列
识别:
同时、另外、此外、加上、以及‘;’
递进
重点:
递进后的部分
识别:
更、甚至、特别是
不但而且,不仅还,不光也
根据文意内容区分二者
B. 对比择优,反推化解纠结
第二章 标题填入题
解题思路:
1. 囊括中心是前提
2. 生动凝练是添彩
第三章 态度理解题
解题思路:
1. 有观点(明确观点、隐含观点)
2. 无观点
第四章 道理启示题
解题思路:
阅读文段--结果入手--分析原因--悟出道理
第五章 词句理解题
解题思路:
一、 定位原文
二、 理解词句
A. 一般词句:
1. 重点关注相近词句
2. 观察是否有表解释说明的标志,冒号、破折号等
3. 相近语句无法确定答案时,则需通篇理解
4. (特别是出现在文段首尾时)
B. 指示代词:
1. 重点关注前文语句
2. 一般情况下可以就近理解
3. 重点抓“主谓宾”,不要受到状语的迷惑
第六章 提炼关键词
解题思路:
划分层次,寻找中心句,需包含中心话题
第八章 接语选择题
一、 解题思路:
重点关注文段最后一句话,找出文段最后论述的话题
1.仅有一个选项与尾句话题一致:直接选
2.有两个及以上选项与尾句话题一致:结合前文
二、 常见干扰选项:
文段中已经论述过的内容(与前文话题相关的内容)
第七章 语句填空题
一、 横线在结尾
A. 总结前文
B. 提出对策(前文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类文段”)
二、 横线在开头
概括文段的中心内容
三、 横线在中间
承上启下
第九章 逻辑填空题
一、 解题思路:
A. 从语境中分析
B. 在选项里对比
二、 合理假设
A. 找搭配:
主谓宾
B. 找解释:
1. 即、也就是说、比如、例如、这意味着、这表明
2. ,:——
3. _______,
4. 完整句子
C. 找关联:
1. 转折:
标志词:
但是、可是、然而、却、其实、实际上
理论要点:
语义相反
转移话题(倾向性相反)
反推化纠结
2. 并列:
标志词:
同意并列:
顿号、逗号
反义并列:
不是……而是
相反
反之等
都有可能:
和、及、与、同、分号、句式相同
理论要点:
前后近义或反义,词性必须一致
三并列:
可不同、可相近,需要灵活处理
3. 递进:
标志词:
不仅……而且、更、甚至、乃至
理论要点:
语义倾向一致,程度前轻后重
4. 因果:
标志词:
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使得
理论要点:
因果之间存在对应
有什么原因 有什么结果
5. 条件:
标志词:
如果……那么
只要……就会……
只有……才……等
理论要点:
条件与结果之间存在对应
三、 小心求证
A. 程度轻重
所填词语的程度与文段意思的轻重保持一致
B. 感情色彩
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
C. 形象表达
1. 文段出现比喻,形成对应的选项要选“形象化表达
2. 选项搭配、意思均可的情况下,优选“形象化表达’
D. 语法搭配
第十章 细节判断题
一、题型判定:
1. 下列说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4. 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5. 根据这段文字,……的原因是?/……的特征?
二、理论要点:
A. 考查内容:
对原文部分表述的同义替换或合理推断
B. 与中心理解的区别:
1. 细节判断:
原文部分表述的同义替换或合理推断
2. 中心理解:
确定中心,围绕分述句的选项不能选
C. 常见错误:
1. 无中生有
文段说没有,选项偏说有
2. 概念偷换
替换、混淆、逻辑
3. 偷换时态
将来时
将要、立刻、趋势、以后
完成时
已、已经、了、过、完成、曾经
进行时
正在、在……中、着
4. 偷换语气
不确定预期→确定的预期
慎选绝对表达,优选温和表达
绝对表述标志词
最、均、都、全部、所有、唯一、完全、一定、必然、只要......就.., 无论...都...
温和表述标志词
可能、也许、大概、通常、一般、尽量、容易、往往、…之一、一部分等,
5. 无关对比
文段中没有对比,选项中的对比不选
D. 注意事项:
1. 细看提问方式
2. 先看文段还是先看选项,因题而异、因人而异
3. 读文段只需知晓大概内容即可
E. 做题顺序:
1. 从文段特征来看:
(1) 文段较长,选项较短:
先浏览选项
再回原文找对应
(2) 文段较短,选项较长:
直接看文段
再与选项找匹配
2. 从选项特征来看:
(1) 若选项字数极少
(2) 若选项出现易定位的的信息
数字、时间、特殊标点、人名、地名、英文
(3) 若出现特殊选项
相对易错
相对易对
第十一章 语句排序题
一、解题思路:(注意话题一致)
三步走战略
1. 根据选项提示,对比后确定首句(对比排除)
(1) 适合保留(引出话题)
1||| 下定义:
......是,......被称为,......指...,......即......
2||| 背景引入
随着,近年来,在......大背景/大环境下、长期以来
内容>形式
3||| 提出观点:
有人说......有人认为......
(2) 不适合排除
1||| 关联词后半部分单独出现
2||| 指代词指代不明确
3||| 比如......
2. 同时进行,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
(1) 确定捆绑
1||| 指代词捆绑
这、那、他、该、其、这些、那些、他们
2||| 关联词捆绑
a. 配套出现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一定捆绑,可以确定顺序)
b. 单独出现
根据语义判断
转折:前后语义相反
并列:语义相近、句式一致
(2) 确定顺序
1||| 时间顺序
a. 具体年份
b. 朝代
古希腊-古罗马-东罗马-西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大航海、地理大发现
c. 表示时间的词语
2||| 逻辑顺序
a. 观点+解释说明
b. A与B的结构:先A后B
(3) 确定尾句
1||| 结论
因此、所以、看来、于是、这表明
2||| 对策
应该、需要、要、必须
3||| 结论+对策
3. 验证
只验证基本锁定的答案,不验证全部
第一章 中心理解题
一、 总体思路
A. 有重点
精炼浓缩、同义替换
B. 无重点
全文概括、提取共性
二、 具体操作
A. 划分层次,寻找文段重点
1. 宏观
(1) 有总有分类
1||| 总句
a. 形式
i. 关联词:
转折
因果递进
ii. 总结词
总之、总而言之、综上
iii. 程度词
更、尤其、特别是、甚至
b. 内容
i. 评论:
对现状做出评价
ii. 对策
iii. 结论
由一系列铺垫做出的总结
2||| 分句(服从服务于观点)
a. 背景引入
识别:
伴随状语、时间状语、下定义。
注意:
位置一般在段首
长度不定
围绕背景设置的选项一般不选
b. 举例论证
识别:
关键词:比如、例如
年份、人名、地名等(需分析)
注意:
例句本身非重点
例句前后可能出现重点句。
完全围绕例句的一般不选。
c. 原因解释
识别:
因为、由于
注意:
标志词有时会省略
原因前后往往会出现其服务的观点句
完全围绕原因的选项一般不选
d. 正反论证
识别:
正面论证
如果/一旦/倘若。。。,就会。。。+积极意义
反面论证
如果不/一旦不/倘若不。。。,那么/否则//。。。+消极影响、危害
注意:
正面标志词可能会省略
正反论证带来的影响不重要,其所论证的观点更重要
完全围绕影响展开的一般不选
反面论证考频更高,其支持的观点常为对策
e. 观点援引
识别:
引用他人观点,带双引号,xx认为
注意:
两种类型:
正向援引+结论引导
权威专家的观点,一般为作者赞同的
反向援引+转折引导词
标志:“有人说”“有一种观点认为”“通常认为”“大多数人认为”等一家之言 一般为锁着要反驳的
(2) 提出对策类
文段直接给出对策
识别:
应该、应当、必须、亟待、亟需
注意:
如果出现多个对策,看清主题内容 要有针对性
文段通过反面论证给出对策
识别:
如果/倘若/一旦。。。,则(消极影响)
注意:
将前面做法反过来,即为所支持的对策
所支持的对策是重点,消极影响不重要
警惕假设变现实为错误选项
(3) 并列结构类
识别:
并列标志
此外、另外、同时、以及“;”
格式整齐、层次分明、排比句式、时间顺序
无其他明显关联词
同一主体的不同点
不同主体的共同点
选项特征
正确选项
全面概括/提取共性
错误选项
表述片面/无中生有
2. 微观
分句的角度
转折
重点:
转折后的内容
相反观点
新观点
识别:
虽然但是尽管固然虽说可是事实上实际上殊不知
因果关系
重点:
结果
识别: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导致;据此可知;由此观之
必要条件
重点:
只有。。的部分,即条件是重点
识别:
只有才;除非才;。。是必要条件、关键、前提、基础、保障、义务
并列
识别:
同时、另外、此外、加上、以及‘;’
递进
重点:
递进后的部分
识别:
更、甚至、特别是
不但而且,不仅还,不光也
根据文意内容区分二者
B. 对比择优,反推化解纠结
小题型
第二章 标题填入题
解题思路:
1. 囊括中心是前提
2. 生动凝练是添彩
第三章 态度理解题
解题思路:
1. 有观点(明确观点、隐含观点)
2. 无观点
第四章 道理启示题
解题思路:
阅读文段--结果入手--分析原因--悟出道理
第五章 词句理解题
解题思路:
一、 定位原文
二、 理解词句
A. 一般词句:
1. 重点关注相近词句
2. 观察是否有表解释说明的标志,冒号、破折号等
3. 相近语句无法确定答案时,则需通篇理解
4. (特别是出现在文段首尾时)
B. 指示代词:
1. 重点关注前文语句
2. 一般情况下可以就近理解
3. 重点抓“主谓宾”,不要受到状语的迷惑
第六章 提炼关键词
解题思路:
划分层次,寻找中心句,需包含中心话题
第七章 语句填空题
一、 横线在结尾
A. 总结前文
B. 提出对策(前文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类文段”)
二、 横线在开头
概括文段的中心内容
三、 横线在中间
承上启下
第八章 接语选择题
一、 解题思路:
重点关注文段最后一句话,找出文段最后论述的话题
1.仅有一个选项与尾句话题一致:直接选
2.有两个及以上选项与尾句话题一致:结合前文
二、 常见干扰选项:
文段中已经论述过的内容(与前文话题相关的内容)
第九章 逻辑填空题
一、 解题思路:
A. 从语境中分析
B. 在选项里对比
二、 合理假设
A. 找搭配:
主谓宾
B. 找解释:
1. 即、也就是说、比如、例如、这意味着、这表明
2. ,:——
3. _______,
4. 完整句子
C. 找关联:
1. 转折:
标志词:
但是、可是、然而、却、其实、实际上
理论要点:
语义相反
转移话题(倾向性相反)
反推化纠结
2. 并列:
标志词:
同意并列:
顿号、逗号
反义并列:
不是……而是
相反
反之等
都有可能:
和、及、与、同、分号、句式相同
理论要点:
前后近义或反义,词性必须一致
三并列:
可不同、可相近,需要灵活处理
3. 递进:
标志词:
不仅……而且、更、甚至、乃至
理论要点:
语义倾向一致,程度前轻后重
4. 因果:
标志词:
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使得
理论要点:
因果之间存在对应
有什么原因 有什么结果
5. 条件:
标志词:
如果……那么
只要……就会……
只有……才……等
理论要点:
条件与结果之间存在对应
三、 小心求证
A. 程度轻重
所填词语的程度与文段意思的轻重保持一致
B. 感情色彩
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
C. 形象表达
1. 文段出现比喻,形成对应的选项要选“形象化表达
2. 选项搭配、意思均可的情况下,优选“形象化表达’
D. 语法搭配
第十章 细节判断题
一、题型判定:
1. 下列说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下列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4. 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5. 根据这段文字,……的原因是?/……的特征?
二、理论要点:
A. 考查内容:
对原文部分表述的同义替换或合理推断
B. 与中心理解的区别:
1. 细节判断:
原文部分表述的同义替换或合理推断
2. 中心理解:
确定中心,围绕分述句的选项不能选
C. 常见错误:
1. 无中生有
文段说没有,选项偏说有
2. 概念偷换
替换、混淆、逻辑
3. 偷换时态
将来时
将要、立刻、趋势、以后
完成时
已、已经、了、过、完成、曾经
进行时
正在、在……中、着
4. 偷换语气
不确定预期→确定的预期
慎选绝对表达,优选温和表达
绝对表述标志词
最、均、都、全部、所有、唯一、完全、一定、必然、只要......就.., 无论...都...
温和表述标志词
可能、也许、大概、通常、一般、尽量、容易、往往、…之一、一部分等,
5. 无关对比
文段中没有对比,选项中的对比不选
D. 注意事项:
1. 细看提问方式
2. 先看文段还是先看选项,因题而异、因人而异
3. 读文段只需知晓大概内容即可
E. 做题顺序:
1. 从文段特征来看:
(1) 文段较长,选项较短:
先浏览选项
再回原文找对应
(2) 文段较短,选项较长:
直接看文段
再与选项找匹配
2. 从选项特征来看:
(1) 若选项字数极少
(2) 若选项出现易定位的的信息
数字、时间、特殊标点、人名、地名、英文
(3) 若出现特殊选项
相对易错
相对易对
第十一章 语句排序题
一、解题思路:(注意话题一致)
三步走战略
1. 根据选项提示,对比后确定首句(对比排除)
(1) 适合保留(引出话题)
1||| 下定义:
......是,......被称为,......指...,......即......
2||| 背景引入
随着,近年来,在......大背景/大环境下、长期以来
内容>形式
3||| 提出观点:
有人说......有人认为......
(2) 不适合排除
1||| 关联词后半部分单独出现
2||| 指代词指代不明确
3||| 比如......
2. 同时进行,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
(1) 确定捆绑
1||| 指代词捆绑
这、那、他、该、其、这些、那些、他们
2||| 关联词捆绑
a. 配套出现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一定捆绑,可以确定顺序)
b. 单独出现
根据语义判断
转折:前后语义相反
并列:语义相近、句式一致
(2) 确定顺序
1||| 时间顺序
a. 具体年份
b. 朝代
古希腊-古罗马-东罗马-西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大航海、地理大发现
c. 表示时间的词语
2||| 逻辑顺序
a. 观点+解释说明
b. A与B的结构:先A后B
(3) 确定尾句
1||| 结论
因此、所以、看来、于是、这表明
2||| 对策
应该、需要、要、必须
3||| 结论+对策
3. 验证
只验证基本锁定的答案,不验证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