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
王思斌社工概梳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系统地概述了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背景、方法、模式以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同时探讨了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轨迹和现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党章建设思维导图
国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汇总
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
公务员省考图形推理
法理学笔记
公考申论命题点
法理学
国考判断课总结【注意】
我的行测痛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
社会工作的内涵与领域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资产阶级革命以及人道主义张扬
(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一)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改良和革命
(二)社会工作的产生/1601英济贫法/
专业社工开端:①1898美国纽约慈善学院对给付薪酬的“友善访问员”6周培训
②1893荷兰阿姆斯特丹社会工作学院成立,开设两年制社会工作教育
三、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问题为本,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个案:1917玛丽·E·芮奇蒙《社会诊断》;《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基本专业方法;
小组:20c20s,纳入训练课程;20c40s,基本专业方法。
社区:20c60s,基本。
行政:20c70s,间接社会工作方法。
(二)社会工作模式的变化
发现问题—救助或治疗—问题缓解→发现问题—救助或协助—问题解决和能力发展(预防)
(三)社会工作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IFSW;国际社会工作学校联会IASSW)
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中国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
(二)20世纪上半叶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20c初,传教士讲授课程;20s开始,出于救国救民的动机,从事乡村建设运动)晏阳初,华北平民教育运动
(三)1949年以后中国的社会工作:依靠政府行政框架解决社会问题;行政性,非专业的社会工作;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1986,专业教育重建,在职培训;1991,加入IFSW;1994,教育协会成立,“教育先行”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内涵与构成
一、社会工作的内涵
(一)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的专业助人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二、社会工作的构成要件
(一)对作为社会行动的社会工作过程解析(双主体)
(二)社会工作的要素:社会工作者(人和机构)、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灵魂)、专业关系和助人活动(关键)
三、社会工作的不同形态
(一)专业社会工作的形成是一个过程
前专业社会工作:西方以慈善为主要特征;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本土实践
现代形态:理性化、组织化、职业化和专业化
(二)我国社会工作类型
行政性、非专业的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
一、社会工作实践领域的涵义
(一)社会工作实践与实践领域(实务、工作范围)
二、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领域及其扩大
基本领域:发挥作用的传统领域(失去家庭关爱和社会支持的儿童、老人、女性等)
拓展领域:随着新的社会问题出现和社会问题严重化,新介入的领域
社会问题不断增加、复杂化、人们对生活质量关注、社会工作能力增强
三、社会工作实践的重要领域
儿童青少年服务、老年服务、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康复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