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5年CPA《审计》第八章 风险应对
《审计》知识体系庞杂,建立框架体系并善于深入思考是克服困难的核心方法。本图根据金鑫松老师最新网课整理,感谢您的支持,下一站:上岸!
编辑于2024-09-14 07:38:05风险应对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总体应对措施
向审计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
分派更有经验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
对指导和监督项目组成员并复核其工作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作出调整
融入更多不可预见因素 增加不可预见性
方法:四改
改范围:对以前未测的低于重要性水平的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
改时间:调整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
改方法:采取不同的抽样方法
改地点:选取不同地点,或预先不告知
实施要点
需事先沟通,但不能告知具体内容
可以在审计业务约定书中明确
对总体审计策略或拟实施的程序做出调整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进一步审计程序
含义和要求
要求
综合性方案
控制测试
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分析程序
细节测试
实质性方案
以实质性程序为主
应当对所有重大事项实施实质性程序
考虑因素
风险的重要性
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
涉及的各类认定的特征
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
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控的有效性
设计程序控错报,认定风险测有效
性质
目的
控制测试:确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实质性程序: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类型
检、观、询、分、函、重执、重算
考虑因素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
不同审计程序对特定认定错报风险的效力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产生的原因
程序性质最重要,原因结果看成效
时间
何时实施?
期中
可以发挥作用,但有局限性
期末
有些只能在期末或以扣实施
考虑因素
控制环境
何时能得到相关信息
错报风险的性质
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程序时间风险定,编报证据看环境
范围
样本量、盘查量、观察次数的多少
考虑因素
重要性水平
反射变动
重大错报风险
同向变动
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
同向变动
程序范围抓重要,保证风险跑不掉
控制测试
含义和要求
概念
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
获取证据
控制在所审期间的相关时点如何运行
是否得到一贯执行
由谁或以何总方式执行
要求
预期有效
仅实质性程序不足
满足其一
性质
审计程序类型
询问
仅询问不足,需与其他方式结合使用
观察
不留痕迹,不在声未执行
检查
书面完整性
重新执行
考虑成本效益
要求
考虑做哪些程序
与认定相关 直接间接相关的控制都要考虑
考虑信息处理控制
双重目的
内控有效性
找错报
同时实施内控测试和细节测试
时间
何时实施?
期中or期末
期中测试更有积极作用
在剩余期间发生的重大变化
剩余期间还需获取的补充证据
以前or本期
与特别风险相关的控制
无论是否发生变化,都不依赖以前的证据
不与特别风险相关的控制
每三年至少测试一次
测试所针对的控制适用的时点或期间
范围
考虑因素
对控制的信赖程度
同向
控制执行的频率
同向
时间长度
同向
控制的预期偏差
同向/无效
其他获取证据的范围
反向
证据的质量
反向
控制低频时间少,信赖预期偏差小,其他证据做担保,质高自然范围少
实质性程序
含义和要求
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
对财报编制完成阶段实施
将财报中的信息与其所依据的会计记录进行核对或调节
检查财报编制过程中的重大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
对所有生大类别的认定都应当实施
对特别风险
应当实施,但不能只实施分析,还应实施细节测试
性质
细节测试
顺查
逆查
实质性分析程序
对内控测试结果的影响
未发现认定错报,不能说明相关控制运行有效
发现有错报,则影响控制运行有效性
发现被审单位未发现的错报,则表明内控有缺陷
时间
考虑因素
审计资源的耗费和审计效率
控制环境和其他相关控制
所需信息在期中这后的或获得性
实施实质性程序的目的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认定的性质
剩余期间能否降低期末存在错报而未发现的风险
环境控制不分割,目的信息可获得,资源效率做权衡,认定风险相结合
将期中证据全中同延伸至期末
方法
针对剩余期间实施进一步实质性程序
将实质性程序和控制测试结合使用
特别风险
延伸无效,应当在 期末或接近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
以前审计获取的证据
对本期没有/ 只有很弱证明效力
不能用
只有相关事项无重大变动时才可用
要用也需要确定是否具有持续相关性
范围
风险定范围,控制当后备